美学教育在美术课堂上的作用

来源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na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美学是教育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美学教育在中小学教育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美育是以人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教育。美能导善,塑造完美人格;美能启智,培养创新思维;美能怡情,提升生活品味。美育是建设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全民族的身心素质,造就一代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美学教育;美术课堂;作用
  一、美学教育引入美术课堂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一)可能性
  1.美学教育的繁荣为现代教育奠定了良好基础
  什么是美学?李戎版《美学概论》将其定义为:“美学,是一门研究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的科学。”杨辛、甘霖两位教授在《美学原理》一书中认为:美学,是研究美、美感和艺术美的科学。李泽厚先生认为:美学,是以美感经验为中心,研究美和艺术的学科。
  我国现代美学的主流是马克思主义美学。马克思主义唯物实践人学理论的建设和发展对当代美学与美育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我国现代美育是在西方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引进并借鉴了大量西方现代美育与艺术教育的理论与经验。曾繁仁先生指出:我们可以以王国维1903年发表第一篇美育论文《论教育之宗旨》作为国艺术教育的起始。他认为,我国现代审美教育的发展从内涵上看也同样是“人”的教育与人文教育,而从历程上看也大体历经了审美启蒙、补缺与本体这样三个阶段。
  在当代,通识教育在大学里越来越受到重视,“培养学会审美生存的一代新人,走向人与社会的和谐”,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所有有远见人士的共识。
  2.学生具有独立思考能力,接受能力较强
  儿童不能思考哲学问题吗?心理学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吗?这两个问题的答案都是否定的。就第一个问题而言,大量的事实都证明,儿童可以思考哲学问题,只要人们多与儿童交谈,认真地倾听他们的见解。例如,对待运动很残酷是否正确、相信巫术是否合理,以及青蛙是否有美丑之分,等等。就民族、科学与美学而言,这些都是哲学问题,所以儿童并非与哲学素不相识,儿童完全可以抽象地谈论问题。
  3.教师通过教授美学理论知识有助于提升授课水平
  教师是知识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者、连线员,是美的缔造者、传播者。因此教师是美育的首选对象,教师是美育真正传播并融入教育过程当中的关键所在。现代课堂对科目的设置有些过于枯燥,教学形式单一、教学内容陈旧、教学效果不佳,如果能将美学教育引入课堂,无疑是给现代课堂注入了清新空气,能提高整个课堂氛围,也能提升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水平。
  (二)必要性
  1.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力
  帮助学生提高他们对特定艺术作品和艺术整体两个方面的理解力。在美术课堂上教授美学并非是让学生们熟悉美术史,或者是让学生们了解某些重要的哲学家对艺术有何论述,也不是让学生了解美学有哪些流派,各流派的观点又都是怎么样的一个表述。譬如说,在教授建筑欣赏课时,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独自欣赏一幢建筑物的能力,学会从主从关系、稳定与均衡、韵律与节奏、对比与统一等形式美的角度来欣赏建筑或者是了解建筑物所具有的崇高、壮美等美学特质而不是让学生们了解这一建筑是属于主观派还是客观派抑或是其他美学派别,当然如果学生们在获得以上能力的同时顺带着能获得这些知识就更好了。
  2.美学教育很好地联系了实际
  课堂中的美学应当联系美术课堂中出现的问题,以及在创作、观照、谈论艺术作品时遇到的论题,不应主要讨论美学文章或者书籍所介绍的那些与教授的课程和内容无关的问题。简言之,对于教师和学生们来说,更为重要的是把哲学论题与学生们所关心的问题联系起来。例如,人长的高矮与美是怎样一个关系,比例与美是怎样一个关系?具有独创性的作品就是美吗?为什么?等等。
  3.美学教育可以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相关联
  美学要与学生们的经验联系起来。讨论问题所选择的题目既要有美学重要性,其难度和趣味又要适合学生们的情况。当然,讨论问题也要适合学生的理解能力,接近他们的观点。在最近的一次美术调查问卷中显示学生选择最喜欢的美术课是动漫、电脑设计和摄影。教师在课堂上融入美学知识时可以以这几种课的形式出现为突破口,提高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二、了解学生对美学教育的需求
  把美学教育引入教学,要求教师了解学生们对于艺术的认识,需要知道学生们对特定作品的认识、学生们所感兴趣的题目是什么,以及学生们处理这些论题的能力如何。只有知道了学生对美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才能了解学生的比较好的方法有以下几种:了解学生的最好方法是有准备地同他们交谈。也就是说要选择重要的观点或者容易引发争论的作品介绍给学生,并且不断地向学生们提供足以让他们阐明观点的问题。譬如:出示罗中立先生的《父亲》问学生,“你看了这么一幅画有什么感想?” “你能说出画家画这幅画时是怎样的一种心情吗?”“你这样说是什么意思?”“你能举个例子吗?”“你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你能再多谈些什么吗?”等问题来了解学生们对崇高、壮美和优美的理解程度。
  除了在美术课堂上的当面传授,还可以把课堂由学校搬至校外,比如说,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等一些艺术机构,学生们对艺术的渴求、对美术的爱好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必须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这些公共的艺术机构很好地展现了美学艺术的外在表现形式和内涵。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在每周的一个下午或晚上去艺术机构参观,在参观的同时老师与学生可以进行讨论,学生们在参观接受后可以就自己感兴趣的话题写出心得。
  批阅学生们的作业也是了解学生观点的有用方法之一。作业的种类也可以多元化,对于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课余作业可以不单单是一副作品,这是传统意义上的作业。也可以是一篇文章,包括心得、读后感、提问等,把“大美术”的概念引入到课外作业中,学生们可以对美学理论进行一些思考,与现实艺术品和艺术现象有机结合起来,作业也可以成为学生和老师相互沟通交流的一个重要工具。   三、教师在美学教育中应扮演的角色
  (一)把问题留给学生
  教师必须避免把结论强加给学生,并且要有意识地留给学生一些未解答的问题。美术教师的角色并不是提供美学问题答案的权威,而是一种启迪思想、促进理解的角色。教师的态度应该是反教条的,因为教条主义是哲学的敌人。哲学总是需要思索和开放的心态,其中,澄清问题和获得答案有着相同的重要性。这就要求即使是在似乎有了明确的最终答案的情况下,仍然要乐于思考与事实相反的情形。值得注意的是,教师们常常鼓励学生们独立思考,但是,他们又以微妙的方式说明哪些理念是敏感问题,哪些不是。例如,学生很容易通过教师提高的语调,或者快捷的姿势去认定哪一种说法是无聊的。
  (二)教师要帮助学生进行定夺
  教师帮助学生验证赞成和反对意见,并且由其个人对自己的观点进行定夺。一个有趣的方法是让学生针对已讨论过的问题用文字来说明他对教师观点的看法。这种方法也许能够反映出他们是否能够找出教师隐含的偏见,以及教师的开明程度。有时也可以让学生公开了解自己的偏见,但必须强调,不赞成教师的观点是完全可以的。无论如何,教师要学会避免急于留给学生一个连自己都认为不合适的观点。
  (三)教师要创造一种好的课堂气氛有助于讨论
  教师用语言或举止表达的信息应该是,他对学生们的思想和感情既感兴趣,又不加评判。一个好的方法是提问之前重复学生们谈论的感情。譬如,“你是说这件作品使你很恼火吗?你能够再多说些什么吗?”创造课堂中良好气氛的另一种方法是要教给学生们交流的技巧。教师要鼓励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中途不要打断,并且加以思索,然后再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美学教育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
  (一)把与学生交流后的结果进行公开讨论
  教师通过与学生谈话或者是看过作业后将学生的几种不同的想法写在黑板上,让学生们在讨论中加以参考,可以使讨论不走题。好的讨论更加侧重理念,而不是事情本身,这样这些理念也才可能具体地获得解释。例如,要提出“漫画是什么”而不是“描述这三幅漫画的特点”, 而且最好是对两种理念进行比较然后提问,而不是仅就一点提问。最好是问:“一幅漫画和一张照片的区别何在?”而不是问:“漫画是什么?”让学生排出一致认同的原因,真正的技巧是什么,最终让学生既对一幅具体作品产生更多理解,也对艺术整体的理解力有所增强。
  (二)以问题为索引,引发共同思考
  教师也可以通过多提问题,使学生们形成教师也未曾多思考的印象,这样他们就能自信地意识到自己发言的价值,然后畅所欲言。例如,学生对一幅作品表示称赞,教师就问为什么。学生回答说是因为细微处画得好,教师又问为什么那样是好事。学生回答说那反映艺术家的技巧。教师就又问为什么技巧是重要的。这样有利于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美学思维。
  (三)追根溯源探究美学技艺的关键
  许多儿童理所当然地认为,技艺是艺术中的关键因素,艺术家的技巧越高,其作品就越好。这些孩子的艺术制作常常因自认为技艺欠佳而受到影响。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针对技艺问题,要求学生提供例证(比较一下谈话、制作能飞的纸飞机、根据菜谱做菜、中彩:哪一种事需要技艺?),问学生真正的技巧是什么(心灵手巧、对知识的运用、耐心、尽善尽美地控制媒介)?在整个一年的教学中,教师要不时地涉及这一论题,收集例子和反例,选用不同的观点。对于学生来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有多种原因也许与一个观点有关,问题不在于找到哪个原因,而在于认定哪个原因更为重要。
  五、 结语
  在学校里教授美学是相对较新的事业,也没有现成可用的教学资料。将美学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关键在于如何把真正的哲学问题与学生的理解和兴趣联系在一起。无论如何,教师都要选用适合学生需要,适合学生对艺术课程整体感觉的美学问题,通过教学,教师自身也可以更加了解自己的学生,也更加了解艺术本身。
  参考文献:
  [1]李泽厚.美学三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3.
  [2]余洋.中小学美术教学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3]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
  严威,男,硕士,湖南美术出版社编辑。
其他文献
摘 要:高职院校的美术教育在艺术教育中有着独特的作用。阐述美术教育可以形成审美意识,促进专业学习、提高道德素质,培养健康人格和创新人才等重要性。  关键词:美术教育;高职院校;创新人才  我国的教育观念和体制伴随着改革开放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职院校教育在全国教育中占据着越来越重的位置,而美术教育更是重中之重。美术教育作为艺术教育的必要部分,决定了它在高职院校教育中特殊作用。本文美术教育的重要性将从以
目的:筛选与前列腺癌进展相关的功能基因。方法:利用Affymetrix公司的人类金基因组U133A芯片,筛选在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和C4-2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并用RT-PCR方法验证部分差异基因
目的:以转染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的人胎肝基质细胞株(FLSC)培养人胚胎干细胞(hESC),寻找更加安全、有效的体外培养扩增方法。方法:通过ELISA方法定量检测转基因的人FLSC条件
本文探讨了中医药对抗肿瘤生物免疫效应的影响。以近年来的临床和实验研究结果为基础,多方面阐述其在生物免疫效应中的影响以达到抗肿瘤的目的;最后表明中医药对生物免疫效应的
在世界艺术史上,立体主义绘画占有重要而特殊的地位,也可以说是现代艺术自塞尚以来发展的必然结果。以毕加索为代表的立体主义画家通过“革命性”的方式改变了人们关于“如何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与佛教相融合之后形成的“禅”,对中国传统艺术极具影响力。王维,这位南宗画派的创始人,其绘画风格清逸洒脱、淡泊高远,是中国绘画史上独特的一种画风,这位“诗佛”所作之画往往能渗透“禅”的意境。而王维的“禅画”艺术对近代美术绘画有何影响,是主要的研究内容。  关键词:王维;“禅画”;近代美术;影响  在王维的山水画中,其将禅的“意境说”以及“自由论”进行了渗透融合。画意与禅心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