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虚人”与他们的圩r——论壮族圩的场域建构

来源 :地方文化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zsxdcfvgb098765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景观人类学的场域研究是指当地人主观上对所处的文化或环境所进行的赋义.照此理论,壮族圩就是壮族民众在地理、活动与心理上进行场域建构的结果.壮族圩因地势、河流而发展受限,但道路、村落也建构了其独特面貌.壮族圩还通过经贸、居住、文娱等进行活动建构.此外,遵守圩期、向往圩的文明、认同圩上的美食、形成共同的死亡想象等是壮族人对圩的心理场域建构.显然,探讨壮族圩的场域建构就是探讨人地关系的重要人类学命题.
其他文献
期刊
期刊
阿微木依萝的写作有着迥异于同时代女性作家的独特个性气质,在她的笔下既看不到女性主义写作的标签,又丝毫没有身体写作的痕迹,她以非虚构写作的姿态描摹了一系列游走于大山与城市边缘的底层女性形象,书写她们的苦难与挣扎,抚摸她们的质朴与坚韧,她以悲悯的情怀、平静如水的叙述为大山深处的平凡甚至庸俗的女性画像,为城市边缘艰难谋生的女性作传,其笔锋直指生活的底部,在山与城的交界处游走与寻找,以同行者的身份书写生活的疼痛与粗糙.
2021年12月21日,由四川省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创作研究室、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主办,《当代文坛》杂志社和阿来工作室承办的“2021年中国文艺理论前沿峰会·百年中国文学思想史暨四川领军作家研究”在四川省绵阳市举行.中国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李敬泽,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主任何向阳,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阿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副总编、编审钱蓉,四川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党组副书记张颖等领导出席会议.
期刊
期刊
石涛曾言:“搜尽奇峰打草稿”,这奇峰正是大自然性情所生发处,草稿即是人对于自然之性情的生发.凡艺术作品唯有借无尽变化之自然本相,方能出古入新,得另一番绘画境界.由此能解自然之四时变化,能判天地之常变.由是本文结合《浓淡相宜》系列山水写生创作之感悟,借由石涛之“正令”与“不令”论,从而生发出对绘画中“承”与“革”、“常”与“变”的辩证关系.
期刊
八大山人的人生道路、艺术生涯和明清交替的时代风云是紧密相联的.本文论述了八大山人的两次人生选择:19至23岁的出家和49岁至56岁的还俗;揭示了当年八大山人的出家是迫不得已;而后来的还俗则是在精神上已超越了儒家教义的约束,冲破遗民禁忌的束缚,开始摆脱佛门清规的羁绊.
中国画倡导以诗意入画的意境追求,诗画一致是意境创造的最高境界.诗与画同是艺术,虽然两者存在着时间艺术与空间艺术的差异,但两者在艺术表现的境界追求上存在着广泛的联系和共性,以诗入画的意境追求便是基于这种共性联系而具有可行性.当代中国画的演进依然需要在继承传统“以诗入画”意境追求的基础上发展创新,《采莲》系列作品便是这种追求的有益尝试.艺术评论家顾平先生在评论作品《采莲曲》时认为:“\'采莲\'被定格为一种情境,试将传统的诗意做现时吟唱.”
期刊
明清鼎革之际,舟山因其海上抗清基地之故而遭到迁弃空岛的处置,原有的地方秩序几近解体.康熙年间展复之后,地方官府、驻扎官兵、旧有土著、新来移民等人群纷纷进入,在复杂的互动中重塑舟山的社会秩序.在此过程中,罹患迁界之难的土著在重返家园后,纷纷通过修建祖坟祠庙、修纂家系族谱等手段重构祖先历史和迁徙记忆,以凝聚宗族力量,参与地方开发.有些宗族积极参与官府发起的地方公共事务,为本族争取了大量社会资源,因而实现了宗族实力的延续或跃升,舟山也从清王朝迁弃的沿海荒岛转变为王化之地.
邓训自汉代以降深受河湟地区民众尊崇,逝世后成为当地普遍信奉的地方神明.在其故事流传过程中,邓训既是忠烈勇敢的英雄典范,又是惠政为民的清官榜样,同时也是表征民间信仰的文化符号,邓训信仰承载着河湟地区的历史图景与民间记忆,折射出一个地域的民间文化和当地民众内心的信仰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