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中学的教育教学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大量的初级、中级技术人才,绝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就直接步入社会从事社会实践工作。所以,学生以学习专业知识为主,文化课的学习热情并不高。再有就是职业中学的学生基础差,学习兴趣不浓厚,要想提高文化课尤其是语文课的教学效率,真正提高学生把握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就必须进行语文教学方法的改革,发挥语文教学的实践性,把课堂、课余都还给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来完成语文的教学任务。笔者结合多年的实践,谈几点语文教学方法。
1 营造宽松氛围,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是以程式化和满堂灌为特征的逐段串讲。为了从根本上排除这种呆板、机械、费时、低效、扼杀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让学生多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营造宽松活跃的民主氛围,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吸取知识。
1.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主导,教与学是平等、协商、和风细雨式的。课堂上允许学生不按教师的意愿随意提问,随意发表意见,形成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参与学习。有的时候笔者给学生讲一篇课文,再延伸一下课外内容,学生也给笔者讲一些他们生活中的趣闻和新鲜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受到很好的教育。
1.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也是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以境诱人,以情感人,激起学生强烈持久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伊始或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激趣导学;或设置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奋中参与学习。
1.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从被动地听教师讲课一跃为课堂的主人。要放手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通过人人动脑、动口、动手,读懂文章,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读书,善思考,能做事。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科学、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真正地畅所欲言。对于学生的“自由发挥”,教师要认真对待、平等交流,对正确的“自由发挥”给予肯定,及时表扬,给予鼓励,使学生产生成功的自我体验;对不适当的“自由发挥”乃至捣乱的“自由发挥”,也不要粗暴地指责,而应该引导学生回到正题上。只有不把学生的思想囿于一个狭小天地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富于创造的能力才能被激发出来。
2 努力把语文讲授课变为语文实践课
新的教学理论认为,由“教师、教材、学生”组成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教材的灌输对象,而是对教材主动自学的求知者和探索者。即语文课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课。教师只是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上课就像导演拍戏,戏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演员的好坏。学生就是演员,可以在导演的启发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就要求语文教师绝不能以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去干扰和压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一句话,教师的职责是因势利导、从旁协助,而不是越俎代庖、包打天下。根据职中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可以把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演讲课、文学鉴赏课、讨论课,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种种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3 实施课内外阅读教学
3.1 要激发蕴藏于个体内心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进入阅读天地不难发现,每学期初,学生看得最多的是语文课本,这是个体于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兴趣,这是一种出于文本意识的自然流露。可见,绝大部分学生是存在阅读兴趣的。然而,随着课堂时间的推移,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消失。探其原因不外是:在课堂教学中教者为追求操作程式花样,而让学生意识处于不自觉状态,让学生身不由己地带着压力进行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会消失殆尽。因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者要做个有心人,可搜集一些典型的材料,摆事实,讲道理,向学生灌输一些阅读能优化人生的道理。心理学研究表明,追求个性,张扬个性,实现自我价值是当代中学生的普遍心态。在阅读教学中教者尽可能地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自我价值得以实现,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那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就会被激发。
3.2 要构建张弛有度的阅读环境,使学生逐步适应与文本直面进行双重发现的阅读方式教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维护学生在阅读中“言说权”。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
1 营造宽松氛围,让学生快乐地学习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最大的弊端是以程式化和满堂灌为特征的逐段串讲。为了从根本上排除这种呆板、机械、费时、低效、扼杀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要让学生多采用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营造宽松活跃的民主氛围,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让学生主动地、创造性地吸取知识。
1.1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帮助学生学习的主导,教与学是平等、协商、和风细雨式的。课堂上允许学生不按教师的意愿随意提问,随意发表意见,形成新型的、民主的师生关系,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参与学习。有的时候笔者给学生讲一篇课文,再延伸一下课外内容,学生也给笔者讲一些他们生活中的趣闻和新鲜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都受到很好的教育。
1.2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也是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如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以境诱人,以情感人,激起学生强烈持久的学习兴趣。在课堂教学伊始或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激趣导学;或设置一些能引起学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奋中参与学习。
1.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从被动地听教师讲课一跃为课堂的主人。要放手让学生运用已获得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通过人人动脑、动口、动手,读懂文章,极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学会读书,善思考,能做事。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科学、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学生真正地畅所欲言。对于学生的“自由发挥”,教师要认真对待、平等交流,对正确的“自由发挥”给予肯定,及时表扬,给予鼓励,使学生产生成功的自我体验;对不适当的“自由发挥”乃至捣乱的“自由发挥”,也不要粗暴地指责,而应该引导学生回到正题上。只有不把学生的思想囿于一个狭小天地里,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富于创造的能力才能被激发出来。
2 努力把语文讲授课变为语文实践课
新的教学理论认为,由“教师、教材、学生”组成的教学活动中学生不是被动的教材的灌输对象,而是对教材主动自学的求知者和探索者。即语文课就是在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己的语文实践课。教师只是语文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上课就像导演拍戏,戏的成功与否关键还在于演员的好坏。学生就是演员,可以在导演的启发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就要求语文教师绝不能以繁琐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去干扰和压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一句话,教师的职责是因势利导、从旁协助,而不是越俎代庖、包打天下。根据职中学生好动爱玩的特点,可以把语文课变成表演课、朗读比赛课、演讲课、文学鉴赏课、讨论课,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种种活动中提高语文运用能力。
3 实施课内外阅读教学
3.1 要激发蕴藏于个体内心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自主进入阅读天地不难发现,每学期初,学生看得最多的是语文课本,这是个体于不经意间流露出来的兴趣,这是一种出于文本意识的自然流露。可见,绝大部分学生是存在阅读兴趣的。然而,随着课堂时间的推移,学生的阅读兴趣逐渐消失。探其原因不外是:在课堂教学中教者为追求操作程式花样,而让学生意识处于不自觉状态,让学生身不由己地带着压力进行阅读,久而久之,学生的阅读兴趣自然会消失殆尽。因而,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者要做个有心人,可搜集一些典型的材料,摆事实,讲道理,向学生灌输一些阅读能优化人生的道理。心理学研究表明,追求个性,张扬个性,实现自我价值是当代中学生的普遍心态。在阅读教学中教者尽可能地让学生个性得到张扬,自我价值得以实现,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快乐,那么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热情就会被激发。
3.2 要构建张弛有度的阅读环境,使学生逐步适应与文本直面进行双重发现的阅读方式教者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时间,让学生充分感知文本,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维护学生在阅读中“言说权”。
(作者单位:河北省唐山市第一职业中等专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