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为探讨甜菜幼苗下胚轴颜色与其他诸性状的相关关系,于1988-2003年对若干甜菜四倍体及二倍体多胚品系进行了4~6代幼苗下胚轴颜色的分离纯化选择、品系与原亲本比较、以红绿胚
【机 构】
:
甜菜遗传育种黑龙江省高校重点实验室/黑龙江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甜菜研究所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探讨甜菜幼苗下胚轴颜色与其他诸性状的相关关系,于1988-2003年对若干甜菜四倍体及二倍体多胚品系进行了4~6代幼苗下胚轴颜色的分离纯化选择、品系与原亲本比较、以红绿胚轴品系为亲本配制正反交组合等系列鉴定试验。结果表明,该选择方法对二倍体品系效果不明显,而四倍体后代品系与下胚轴颜色的联应F值达5%显著水平,红绿胚轴品系间的产量、质量差异较大、互有高低,根产量相差20%以上,含糖率相差1%以上。绿胚轴品系含糖率大多数高于红胚轴品系,绿胚轴品系K、Na含量低于红胚轴品系,且大多达到1%或5%显著水准,而有
其他文献
植物是人体叶酸的重要来源,人体缺乏叶酸会导致贫血、新生儿神经系统疾病,还与心血管病及某些癌症的发病有关,因此提高食用作物中叶酸的含量是代谢工程的研究目标之一。本研究将
利用活体荧光显微术,PEG切片荧光显微术,半薄切片光学显微术和透射电镜观察了粳稻台中65小孢子形成和发育过程中胼胝质的动态变化。结果发现,胼胝质最早于小孢子母细胞形成期出
以来自全国6个稻区16个省(市、自治区)及外引的128份三系杂交稻恢复系为试验材料,采用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的36对SSR引物及9个表型性状标记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SSR标
以18个杂交中稻组合为材料,研究了川东南冬水田杂交中稻进一步高产的策略及其栽培技术。结果表明,根据该地区日照条件差的生态特点,采用稀植足肥促进扩"库"增"源"的高产栽培策略,
对同质异核的红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L23A和K03A的小孢子发生和败育过程进行了细胞学比较观察。结果发现,2个不育系的败育过程有一定的相似性,败育都发生在四分体及单核小孢子
FtsH(Filamentation Temperature—SensitiveH)是一种ATP和Zn^2+依赖型金属蛋白酶,广泛存在于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中,在真核生物中是多基因家族。FtsH具有ATP酶活性、蛋白水解活性
大田和池栽试验结果表明,连作显著降低花生单叶光合速率(Po)、群体光合强度(CAP)和叶面积系数(LAI),并随生育期的推进而降低更甚;LAI与CAP和作物生长速率(CGR)呈极显著正相关,Ch1含量与P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