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翠1号梨叶养分标准值初探

来源 :江苏农业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lan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為实现基于梨叶营养诊断的科学施肥,拟构建江苏省苏翠1号梨叶养分标准值。在江苏省不同地区采集苏翠1号梨叶样品,分析测定其养分含量,然后采用概率分级法构建其养分标准值。偏度及峰度正态性分布检验结果显示叶片中N、P 2O 5、K 2O、Ca、Mg含量符合正态分布,而微量元素Fe、Mn、Cu、Zn含量则为偏正态分布。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养分采用概率分级法进行叶养分标准值的确定,偏正态分布的元素则采用ln函数将养分数据转换为正态分布后进行概率分级,再将分级数据转换为养分数据。最终初步确定江苏省苏翠1号梨叶N的适宜范围为 2.09%~ 2.32%,P 2O 5为 0.10%~ 0.13%,K 2O为 1.18%~ 1.41%,Ca为 2.19%~ 2.65%,Mg为 0.25%~ 0.31%,Fe为 261~ 369  mg/kg ,Mn为 38~ 75  mg/kg ,Cu为 2~ 5  mg/kg ,Zn为 32~ 50  mg/kg 。本研究采用概率分级法制定的梨叶养分标准值平均值与传统高产园法所制定的养分标准值平均值相比,仅Mn和Cu分别存在29.2%和12.5%的差异,其他元素的差异均小于10%。
  关键词:  苏翠1号梨; 叶营养诊断; 概率分级法; 叶养分标准值
  中图分类号:  S66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4440(2021)05-1278-07
   Preliminary study on the standard value of pear-leaf nutrient of Sucui  No.1  pear in Jiangsu province
   WANG Li 1, YE Xiao-mei 1, DU Jing 1, ZHANG Ying-peng 1, LIN Jing 2, XI Yong-lan 1, KONG Xiang-ping 1
   (1.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Key Laboratory of Crop and Livestock Integration,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and Rural Affairs, Nanjing 210014, China; 2.Institute of Pomology, Jiangsu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Nanjing 210014, China)
   Abstract:   In order to realize the scientific fertilization based on the nutritional diagnosis of pear leaves, it is proposed to construct the nutrient standard value of Sucui No.1 pear leaves in Jiangsu province. Leaves samples of Sucui No.1 pear were collected in different areas of Jiangsu province, and the nutrient content was determined and analyzed. Furthermare, the nutrient standard value of pear leaves was constructed by using probability grading method. The test results of skewness and kurtosis normal distribution indicated that the contents of N, P 2O 5, K 2O, Ca and Mg in the leaves conformed to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while the contents of Fe, Mn, Cu and Zn were in the partial normal distribution. For the normal distribution data, the probability grading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standard value of leaf nutrients. For the partial normal distribution data, the function of ln was used to convert the nutrient data into normal distribution and then the probability grading was carried out, then the grading data were transformed into nutrient data. Finally, the appropriate ranges of leaves nutrients of Sucui No.1 pear in Jiangsu province were determined as  2.09%- 2.32% for N,  0.10%- 0.13% for P 2O 5,  1.18%- 1.41% for K 2O,  2.19%- 2.65% for Ca,  0.25%- 0.31% for Mg,  261- 369  mg/kg  for Fe,  38- 75  mg/kg  for Mn,  2- 5  mg/kg  for Cu, and  32- 50  mg/kg  for Zn. In this study, the average nutrient standard value of pear leaves formulated by probability grading method compared with that formulated by the traditional high-yield garden method, only Mn and Cu had about 29.2% and 12.5% differences, while the differences of other elements were less than 10 .0%.   Key words:  Sucui No.1 pear; leaf nutrition diagnosis; probability grading method; standard value of leaf nutrients
   目前,在水稻、小麥、油菜等浅根系作物上已进行了大量营养诊断技术的研究,并制定出了适合于各地的诊断方法和诊断指标,促进了农作物的高产、稳产及品质的提升,获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1-2] 。因落叶果树施肥一般采用沟施或穴施,果园养分分布极不均匀,且果树根深而广,养分吸收范围大,因而果园采用土壤营养诊断的方法指导其科学施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土壤养分的测定有助于减少化肥的过量施用,节省成本;而叶片是果树营养最敏感的部位,是果实养分供应的主要部位。因此,果树一般采用叶营养诊断为主,土壤诊断为辅的方式指导施肥  [3] 。目前,叶营养诊断在柑橘和苹果中有较成熟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在梨中的研究较少且不成熟  [4-13] 。
  叶养分标准值是进行叶营养诊断的基础,自从1987年李港丽等  [14] 第一次报道了全国区域内的梨叶养分标准值后,徐季娥等  [15] 、姜远茂等  [16] 、魏雪梅等  [17] 分别报道了河北省主产区鸭梨、山东省区域内长十郎梨、四川省区域内金花梨的叶养分标准值,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18] 于2011年制定了河北省鸭梨和黄冠梨盛果期优质丰产的叶主要营养元素含量标准值,并确定了梨叶营养诊断技术规程。从已制定的不同梨品种叶养分标准值来看,梨叶养分标准值虽然具有一定的种间相似性,但还是具有较大的差异  [14-18] 。此外,中国地域辽阔,地形、气候、土壤状况复杂多样,完全套用上一级或其他地区的叶养分标准值会影响叶营养诊断的准确性,甚至产生错误的结论,对指导生产极为不利。因此,亟需建立叶营养诊断地方化的标准。
  苏翠1号梨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筛选培育的早熟砂梨新品种,成熟期早,品质优,优势明显,由于经济效益较高,近年来种植面积稳步增长,已逐步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区域优势果品。为实现其精准施肥,确保苏翠1号梨优质高产稳产,采用叶营养诊断为主,土壤诊断为辅的方式进行营养诊断指导施肥是关键  [4, 19-20] 。叶养分标准值是进行叶营养诊断的基础。本研究拟在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不同地区采集苏翠1号梨园一年生新梢中部功能叶片,测定其养分含量,采用概率分级法初步建立江苏省苏翠1号梨叶养分标准值,旨在为江苏省苏翠1号梨叶营养诊断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叶片样品的采取
  叶养分标准值的制定一般采取叶养分稳定时期的叶片,已有的研究结果显示梨树叶养分含量稳定时期一般为7月中旬至8月中旬,因此,2019年我们选择处于梨树叶养分稳定时期的7月20日至8月15日集中在江苏省苏北、苏中、苏南地区苏翠1号梨园进行梨叶样品的采集,采集梨园的位置及样品的具体信息见图1。采样梨园的梨树均为 3~ 6年苏翠1号嫁接梨树或不同种植年限高接苏翠1号3年的梨树,在梨园采用“Z”字型采样,在每棵梨树树冠外围中部不同方向(东、南、西、北)随机采集一年生新稍中部、无损坏、无病虫害的功能叶20片(带叶柄),每3棵树采集的叶片混合组成1个叶样品(60片叶),1个果园采取4个重复样品。用冰袋将采集的叶带回实验室,首先经清水冲洗,然后用去离子水洗净,吸去叶片表面水分,置于105 ℃烘箱中杀青30 min,然后在65 ℃下烘干至恒质量,磨样后过100目筛用于叶养分含量的测定。
  1.2 梨叶样品元素含量的测定
  叶片样品用H  2 SO  4 -H  2 O  2 消煮后用于氮、磷、钾元素含量的测定,凯氏定氮法测定植株全氮含量,钒钼黄比色法测定其磷含量,火焰光度计法测定其钾含量,其他元素钙、镁、铁、锰、铜及锌均采用马弗炉干灰分消解-原子吸收火焰光度法测定  [21] 。
  1.3 数据分析
  采用Excel和SPA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首先对符合正态分布的元素含量采用远离样本平均值3倍标准差的方式将数据异常值剔除,对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Z-分数(Z-score)进行判断,每个样本平均数除以样本标准差,即为每个数据的Z-分数,Z-score的值应该为 [-3,+3] ,超过该值范围的即为异常值。然后采用Excel对不同元素养分含量正常值的最小值、最大值、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分布占比进行分析,同时采用SPASS软件对数据的峰度及偏度的正态性分布进行检验。当偏度值与峰度值约等于0,且偏度Z-score与峰度Z-score的绝对值均在±1.96之间,则认为符合正态性分布,其中偏度或峰度Z-score=偏度或峰度值除以偏度或峰度误差。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用 ( X -1.281 8 S ) 、 ( X -0.524 6 S ) 、 ( X +0.524 6 S ) 和 ( X +1.281 8 S ) 4个分点分为5级,分别为缺乏、低值、正常值、高值和过高,概率分别为10%、20%、40%、20%和10%,其中, X 代表各养分含量的平均值, S 代表各养分含量的标准差。其中将处在 ( X -0.524 6 S ) 和 ( X +0.524 6 S ) 范围之内的值作为其最适养分含量。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营养元素,则采用ln函数将各养分指标的数据进行转化,使其符合正态分布,然后采用概率分级法进行分级,最后将分级后的数据转换回养分含量数据  [4,22-23] 。
  2 结果与分析
  2.1 梨树叶营养元素含量的变异系数
  首先采用数据异常值剔除的方法对测定的梨叶养分指标数据进行异常值剔除,然后对苏翠1号梨叶养分指标含量的变异系数进行分析。结果(表1)显示,梨叶9种矿质元素含量Mn变幅最大,变异系数达到67.0%;其次为Cu 、Zn、Fe,变异系数分别为 48.6%、46.1%、31.8%;P 2O 5、K 2O、Ca、Mg变异系数较接近,约为20%左右;N的变异系数最小,仅为9.1%。   2.2 梨树叶营养元素含量的分布规律
  从梨树叶养分含量占比分布图(图2)判断,N、P 2O 5、K 2O、Ca、Mg元素含量大致符合正态分布,而Fe、Mn、Cu、Zn 元素含量分布为明显的偏正态分布,养分含量主要集中在低值区,特别是Zn存在严重的偏态分布。偏度及峰度正态性分布检验结果(表2)显示N、P 2O 5、K 2O、Ca、Mg含量分布偏度及峰度均接近于0,且偏度Z-score与峰度Z-score的值均在±1.96之间,因此N、P 2O 5、K 2O、Ca、Mg含量均符合正态分布,遵从N (2.2, 0.22  2 )、P 2O 5(0.114, 0.027  2 )、K 2O(1.29, 0.23  2 )、Ca(2.42, 0.44  2 )、Mg(0.28, 0.057  2 )的正态分布,而Fe、Mn、Cu、Zn的偏度Z-score均大于1.96,说明这4个养分含量均不符合正态分布。考虑各营养元素之间的拮抗和促进关系,我们将Fe、Mn、Cu、Zn的养分数据采用ln降数后再采用概率分级法进行分级,最后将分级数据转换回Fe、Mn、Cu、Zn养分数据。
   2.3 江苏省苏翠1号梨叶养分标准值的初步确定
   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元素采用4点5分段的概率分级法,划分叶营养元素含量标准值中的缺乏、低值、正常值、高值、过高5个含量范围,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10%、20%、40%、20%和10%。即在 ( X -0.524 6 S )~  ( X +0.524 6 S ) 的叶片元素含量可作为标准值的正常值范围,< ( X -1.281 8 S ) 为缺乏, ( X -1.281 8 S )~  ( X -0.524 6 S ) 为低值, ( X +0.524 6 S )~  ( X +1.281 8 S ) 为高值,> ( X +1.281 8 S ) 为过高。对于呈偏正态分布的Fe、Mn、Cu、Zn采用ln函数进行数据转换,符合正态分布后再按照概率分级法进行分级。结果(表3)显示,江苏省苏翠1号梨叶养分含量正常值为:N  2.10%~ 2.32%,P 2O 5  0.10%~ 0.13%,K 2O  1.18%~ 1.41%,Ca  2.19%~ 2.65%,Mg  0.25%~ 0.31%,Fe  261~ 369  mg/kg ,Mn  38~ 75  mg/kg ,Cu  2~ 5 mg/kg ,Zn  32~ 50  mg/kg 。
   2.4 高產园法和概率分级法制定的叶养分标准值差异比较
   表4显示,采用概率分级法制定的梨树叶养分适宜值与传统高产园法所制定的养分适宜值相比,仅Mn和Cu分别存在29.21%和12.50%的差异,其他元素差异均小于10%,其中N、P 2O 5、Ca的差异均小于±1%。
  3 讨 论
  叶是反映树体营养状态最敏感的部位,其矿质营养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树体的营养水平。因此,叶是营养诊断最常用的器官。众多研究结果表明,叶中的N、P、K、Ca、Mg、Fe、Mn、Cu、Zn等矿质元素在果树的生长发育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些元素过多或缺少某一元素都会引起树体内营养失衡,从而影响果树的树势、产量及果实品质,可应用叶矿质营养诊断法明确树体矿质元素丰缺,进而改善果实产量及品质  [4,24] 。
   本研究采集的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不同地区的苏翠1号梨树叶养分含量变异系数与徐季娥等  [15] 报道的鸭梨叶营养元素含量和魏雪梅等  [17] 报道的金花梨叶营养元素含量相比,除氮含量的变异系数较为接近,其他元素的变异系数普遍偏高。养分占比分析、偏度及峰度正态性分布检验结果表明,N、P、K、Ca、Mg元素含量均符合正态分布,而Fe、Mn、Cu、Zn元素含量为明显的偏正态分布。正态分布是生物性状最普遍的一种分布形式,偏正态分布也是正态分布之外的另一种重要分布形式,这种偏正态分布主要由栽培措施的选择压力导致  [4,22] 。考虑到各营养元素之间的拮抗及促进作用,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微量元素采用ln函数将养分数据转换使其符合正态分布,然后将概率分级后的数据转换成偏态分布营养元素的适宜标准值。
   叶养分标准值是进行叶营养诊断的基础,对梨树进行叶营养诊断时,通常选择李港丽等  [14] 和张玉星  [25] 提出的梨叶养分标准值作为参照值,李港丽等提出的梨树叶各矿质营养元素含量适宜范围为N  2.0%~ 2.4%、P 2O 5  0.12%~ 0.25%、K 2O  1%~ 2%、Ca  1.0%~ 2.5%、Mg  0.25%~ 0.80%、Fe 100.0  mg/kg 、Mn 30~60  mg/kg 、Cu 6~50  mg/kg 、Zn 20~60  mg/kg ,而张玉星提出的梨叶养分标准值适宜范围为N  1.75%~ 1.92%、P 2O 5  0.10%~ 0.12%、K 2O  1.07%~ 1.49%、Ca  1.65%~ 1.99%、Mg  0.30%~ 0.39%、Fe  96~ 168  mg/kg 、Mn  64~ 82  mg/kg 、Cu  15~ 64  mg/kg 、Zn  17~ 27  mg/kg 。本研究采用概率分级法初步构建的江苏省苏翠1号梨叶养分标准值,与上述已报道的梨叶养分标准值均存在较大差异。对比分析发现N标准值范围与李港丽等报道的更接近,但P 2O 5和K 2O的适宜含量与张玉星等报道的标准值范围更接近,Ca和Fe适宜范围比二者报道的均高,Mg和Cu含量均低于二者报道的养分适宜值,Mn含量适宜值范围比二者报道的范围更宽,Zn含量高于张玉星等报道的叶养分适宜值,但在李港丽等报道的适宜范围之内。总之,江苏省苏翠1号梨叶养分标准值表现出的独特性,可能是其品种、土壤、环境及栽培措施综合反映的结果。因此,参照其他品种、其他区域的梨叶养分标准值可能会造成错误的营养诊断结果。   叶养分标准值的确定,传统方法大多采用高产果园的叶营养元素含量平均值,其变幅作为正常值范围。由于叶营养元素含量与产量水平的变化并不完全一致,高产园也存在营养缺乏、营养元素不平衡或潜在不平衡的问题  [3] ,因此制定叶营养元素含量标准值的传统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而采用概率分级法制定叶营养元素含量标准值则较为合理,因为正态分布是生物性状最普遍的一种分布形式。概率分级法需要的样本数较多,因此应继续采样对叶养分标准值进行矫正与完善,使江苏省苏翠1号梨叶营养诊断更加精确  [22-23] 。
  本研究通过测定江苏省不同地区苏翠1号梨叶养分含量,采用概率分级法初步建立了江苏省苏翠1号梨叶养分标准值,这对于指导江苏省苏翠1号梨树的科学施肥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 爽.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在水稻上的应用与效果分析[J]. 农业与技术,2020,40(10):73-74.
  [2] 郑网宇,陈功磊,李传哲,等. 测土配方施肥对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J]. 农业与技术,2019,39(23):1-3.
  [3] 刘小勇,董 鐵,王发林,等. 甘肃省元帅系苹果叶营养元素含量标准值研究[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3,19(1):246-251.
  [4] 侯 岑. 梨树矿质元素分布特征及营养诊断研究[D]. 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5] 姜远茂,顾曼如,束怀瑞. 红星苹果的营养诊断[J]. 园艺学报,1995,22(3):215-220.
  [6] 李辉桃,翟丙年,李 冈,等. 乾县苹果营养诊断和施肥研究[J].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25(5):44-48.
  [7] 张继舟,李云影,袁 磊,等. 大兴安岭地区笃斯越橘果实成熟期叶片矿质元素营养诊断[J]. 果树学报,2019,36(9):1161-1170.
  [8] 王仁现,庄伊美,陈丽漩,等. 积砧碰柑叶片营养元素适宜含量的研究[J]. 果树科学,1993,10(1):11-15.
  [9] 易晓曈,张超博,李有芳,等. 广西产区柑橘叶片大中量元素营养丰缺状况研究[J]. 果树学报,2019,36(2):153-162.
  [10] 董倩倩,赵 鑫,倪书邦,等. 澳洲坚果的营养特性与施肥管理途径[J]. 中国南方果树,2020,49(1):149-154.
  [11] 刘后胜,李绍稳,刘 莉. 基于DRIS与PLI结合的砀山酥梨营养诊断系统[J]. 计算机与农业,2002(11):21-26.
  [12] 李绍稳,熊范给,朱立武,等. 砀山酥梨营养诊断与矫治模糊专家系统[J]. 中国科技大学学报,1997,31(5):9-14.
  [13] 柴冢平,王雪梅,陈波浪,等. 基于库尔勒香梨叶片营养分析的诊断施肥综合法标准研究[J]. 北方园艺,2014(2):29-33.
  [14] 李港丽,苏润宇,沈 隽. 几种果树叶内矿质元素含量标准值的研究[J]. 园艺学报,1987,14(2):81-89.
  [15] 徐季娥,粪云池,吕瑞江. 鸭梨叶内矿质元素舍量标准值的制定[J]. 华北农学报,1991,6(增刊):153-157.
  [16] 姜远茂,张宏彦,张福锁. 北方落叶果树养分资源综合管理理论与实践[M].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07:124.
  [17] 魏雪梅,廖明安. 金花梨叶片营养诊断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20):8549-8551.
  [18] 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梨叶片营养诊断技术规程:DB 13/T1401-2011[S]. 2011.
  [19] 马双艳,李 超,赵昌杰. 梨园养分管理现状与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9):182-185.
  [20] 董彩霞,姜海波,赵静文,等. 我国主要梨园施肥现状分析[J]. 土壤,2012,44(5):754-761.
  [21]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 [M].3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22] 张韶伊,宁惠娟,范义荣. 大花蕙兰主要数量性状的变异及概率分级[J]. 浙江农业科学,2013(9):1118-1121.
  [23] 刘孟军. 枣树数量性状的概率分级研究[J]. 园艺学报,1996,23(2):105-109.
  [24] 黄振东,王 鹏,徐建国,等. 浙东地区‘红美人’杂柑果实品质与土壤和叶片养分的关系[J]. 果树学报,2020,37(1):88-97.
  [25] 张玉星. 果树栽培学各论[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张震林)
其他文献
摘要: 小麦赤霉病、白粉病和黄花叶病毒病是长江中下游麦区的主要病害,因此培育多抗品种是小麦绿色生产的基础。扬麦18是多抗高产小麦品种,具有抗赤霉病基因 Fhb1 、抗白粉病基因 Pm21 和抗黄花叶病毒病数量性状位点(QTL) QYm.njau-5A ,其不足是株高较高、抗倒性差。扬麦22是抗白粉病的高产品种,携带抗白粉病基因 PmV ,但中感赤霉病,高感黄花叶病毒病。为了培育矮秆抗倒、兼抗3种病
摘要: 通過检测枫泾猪、梅山猪和沙乌头猪的长纯合片段(Runs of homozygosity, ROH),鉴定其与3个猪种经济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利用全基因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芯片数据对这3个猪群体进行全基因组ROH检测,统计ROH数量、长度及分布,计算基于ROH的近交系数( F ROH ),并在高频ROH区域鉴定候选功能基
摘要: 選择6-磷酸海藻糖(T6P)和海藻糖(Tre)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分离中的最佳色谱柱。对T6P和Tre在C 18 柱、Kinetex Hilic柱、T3柱、LunaNH2柱、Cogent diamond Hydride 柱和BEH Amide 柱6种色谱柱中的色谱行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T6P和Tre在LunaNH2柱和T3柱中分离效果较好,分别建立LunaNH2柱和T3柱的UPL
摘要: 为评估食用江苏省中华绒螯蟹的健康风险,对江苏省养殖的中华绒螯蟹重金属镉残留进行了调查。于 2018- 2020年的9-10月,在江苏省采集399 份中华绒螯蟹样本,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样品中的重金属镉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江苏省中华绒螯蟹体内重金属镉含量范围在 0.009 50 mg/kg 至 0.836 00 mg/kg 之间,平均值为 0.151 00 mg/kg ,99.0%
摘要: 在未来农村改革持续深化、宅基地全面市场化的大胆预测下,基于对江苏省785位农民和市民的问卷调查,利用有序Logistic模型分析城乡居民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充分放活态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6.8%的受访者支持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32.9%的受访者对此持否定态度,20.4%的受访者保持中立态度;影响城乡居民宅基地使用权市场化流转态度的主要因素为受访者身份类型、宅基地是否闲置、对宅基
摘要: 為了探讨干旱对不同抗旱性冬小麦旗叶光合特性、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2013-2015年,在防雨棚池栽条件下,以强抗旱性冬小麦品种晋麦47(JM47)和弱抗旱性冬小麦品种偃展4110(YZ4110)为材料,设置拔节后持续干旱处理(W 1 处理, 0~ 140 cm土层的相对含水量为田间最大持水量的 50%± 5%)、花后干旱处理(W 2 处理,拔节期-孕穗期 0~ 140 cm土层的相对
摘要: 农作物可食用部位累积的镉和砷是人体摄入镉和砷的主要来源之一。研究农作物对镉和砷的累积机制,在此基础上研发阻控农作物对镉和砷累积的方法和技术,是保障被污染农田的安全利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有效途径,对解决农田镉、砷污染难题具有重大意义。鉴于水稻和小麦是中国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本文就水稻和小麦对镉和砷的吸收、积累和转运机制进行了综述,比较和分析了镉、砷在土壤-作物系统中迁移、转化过程中的异同点及
摘要: 傳统农业劳动力的流失以及现代农业的普及推动了农业机械在农业生产领域的广泛使用。当前,小农户经营格局的限制导致多数农业经营者购买农业机械的难度较大,由此促进了农机社会化服务的出现和发展。农机社会化服务通过替代农业生产劳动力、普及生产技术以及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对农业生产和农地流转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的微观农户数据,运用Probit模型和Tobit模型实证研
摘要: 利用湖北省667个农户调查样本数据,运用Heckman模型,实证分析不同收入类型对农户土地流转决策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农户家庭收入中不同收入类型对土地流转决策行为有不同的影响。农业经营收入对农户土地转入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土地转出有显著负向影响;农业补贴收入负向影响土地转入,但对土地转出无显著影响,非农工资收入对农户土地转出有显著正向影响。不同非农工资收入水平对农户土地流转决策行为具有
摘要: 本研究旨在了解传统菊展览品种资源现状,为进一步系统开展传统菊品种资源普查、整理、保护和利用奠定基础。参考《植物新品种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测试指南 菊花》,对第七届、第八届中国菊花精品展参展传统菊品种、第十三届中国菊花展和第八届湖熟菊花展展览的传统菊的瓣型、花型、花色、叶型4个质量性状和株高、花径、叶长、叶宽、茎粗5个数量性状进行了性状记录与整理分析。共调查传统菊品种304个,瓣型以匙瓣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