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赚名气后赚钱

来源 :商界·城乡致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24334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意场上十分流行先赚名气后赚钱的说法。一个商号,一个商品,做出了名气,也就赢得了顾客的信任,也就可以顺利地占领市场。驰骋商场,名气往往是至关重要的,它就是一笔无形的本钱。
  任何一种营销手段,无不是为了打开产品的知名度,任何一种炒作方式,无不是为了塑造企业的品牌。生意场上,名与利二字的关系是如此之密切。
  在一个互联网充斥世界的年代,出名似乎已经不再那么困难。某一时间,某一区域,某一特定人群内,都有属于自己的名人。然而,只有将个人的名气转化为企业的名气,将名气转化为现实的销量,名气才真正具有了财富化的意义。怎样利用名气,是一门学问。
  
  从金牌到金钱
  
  “我是一个有着14年企业经营史的企业家,请不要再把我看作一个体育明星。”当2004年6月,李宁在李宁体育用品有限公司香港上市招股说明会上如此解释的时候,他的个人名气彻底商业化了,并且实现了商业价值的最大化。2004年6月28日,李宁股票(2331.HK)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作为李宁公司董事长,李宁及其家族控制着46.294%的公司股票,以当时的交易价计算,李宁身价就高达16亿元。
  
  竞技场上的名气
  1982年第六届世界杯体操赛上,李宁一人独得男子全部7枚金牌中的6枚,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19岁的李宁被世人誉为体操王子;1984年,在23届洛杉矶奥运会上,李宁共获3金2银1铜,接近中国代表团奖牌总数的1/5,他也成为该届奥运会中获奖牌最多的运动员;1986年,他获第七届世界杯体操赛男子个人全能、自由体操、鞍马三项冠军……
  那是一个灿烂的李宁时代。1988年前的李宁意气风发,享尽荣耀,他是全国人民心中的偶像,鲜花、掌声、镁光灯,还有五星红旗、国歌,当然还有训练的汗水与伤病。
  但是,在1988年,李宁的体操之路被改写。那一年的汉城奥运会上,李宁在最后一轮比赛中意外失利,从吊环上摔了下来。
  随后,李宁宣布退役,那一年,他26岁。
  退役后,李宁一度不知该何去何从。这时,摆在李宁面前的路和很多退役运动员一样,不是做教练就是担任政府官员:广西体委邀请他担任广西体委副主任,海外某国聘请他为该国国家体操队教练,甚至演艺界也邀请李宁加盟……
  但是,李宁觉得自己应该跳出这些传统模式,他要把自己的名气利用起来。
  
  带着名气去赚钱
  健力宝的掌门人李经纬也看到李宁这个名字的商业价值。1989年4月21日,健力宝集团举行隆重的聘任仪式,李经纬将一本广东健力宝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特别助理的大红聘书郑重地递到李宁手里。在几十位专程从各地赶来的记者面前,在闪耀的镁光灯下,李宁有一种难以抑制的激动:“我之所以投身健力宝事业,除了想为我国退役运动员闯出一条于国、于民、于己有利的新路子外,还想开发中国潜力无穷的体育市场。”
  初到健力宝,李宁主要分管公关宣传、市场策划等工作。在此期间,李宁自编自演的一条有冲击力、富于体育动感的健力宝广告片,更是为健力宝的销售量增加了3000万元。
  但是,李宁认为这些都没有把自己的名气用到极致,经过和李经纬商量,他想创办服装厂。但他没有钱,李宁和李经纬决定找一些国外厂商,搞成中外合资,而且外商能帮助打开海外市场。
  因为体操王子的名人效应,很快他们就与外商签署了三份合作意向书。李宁本人也没想到事情进展得如此顺利。不久,新加坡康基实业有限公司和李宁合作,中新合资的健力宝运动服装公司于是成立,主要从事李宁牌运动服装的生产经营,李宁出任总经理。
  经过紧张的施工,不到八个月,一幢5000平方米的厂房就竣工了。屋顶上,一块巨大广告牌非常醒目:李宁牌。光有牌子肯定远远不够,如何让大家了解并接受这个牌子呢?毕竟有过17年的运动员生涯,李宁马上想到了即将在北京举行的第十一届亚运会,想到了备受瞩目的亚运会火炬接力。
  但是,亚运会火炬接力处对买断亚运会火炬接力承办权开出了300万美元的高价,无论是李宁还是健力宝根本承受不了。这时,李宁的名人效应再次发挥作用,他调动他在国家体委的老关系,并用一种爱国情绪感染了工作处的领导,如果火炬接力的承办权落到外国公司的手里,那将是12亿中国人的耻辱。经过一番谈判,最终,亚运会火炬接力传递活动,由健力宝主办,费用只要250万元人民币。
  1990年8月,在世界屋脊青藏高原,李宁作为运动员代表,身穿雪白的李宁牌运动服,庄严地从藏族姑娘达娃央宗手里接过了亚运圣火火种。整个亚运圣火的传递过程,有2亿人直接参与,25亿中外观众从新闻媒体知道了健力宝和李宁牌。从这一刻开始,李宁牌真正横空出世了。
  
  把个人品牌变为商业品牌
  李宁在商业上的才华和他在体操上的才华一样出色。在1991年,健力宝投资1600万元,广东李宁体育用品公司正式成立,独立负责李宁牌运动服、运动鞋的经营。1992年底,李宁公司分别在北京、广东成立三家公司,各自从事运动服装、休闲服装和运动鞋的生产经营。而李宁牌系列产品逐渐赢得了众多荣誉,成为1991年以来中国体育代表团参加历次重大国际比赛的专用装备,李宁牌服装和运动鞋系列不仅被推选为中国明星产品,而且被评为全国服装行业十大名牌之一。
  1994年底,在股份和品牌采取了一些变动措施后,李宁公司就顺利脱身,独立于健力宝。而健力宝投入的1600万元,李宁分三次用现金进行了偿还。
  1994年9月,李宁体育产业公司正式成立,主要作为控股的母公司,初步实现同资本市场的对接。1995年底,李宁集团成立,李宁亲任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1996年初,集团总部北上,从广东迁到北京。
  从1993年到1996年,李宁集团每年销售收入增长幅度都在100%以上,1996年更创下了6.7亿元销售额的历史纪录。
  2004年6月28日,李宁公司在香港主板市场上市,公开发行2.47亿股,并于7月9日再次增发新股3697.6万股,而李宁及其家族拥有资产在16亿元以上。
  至此,一个著名的个人品牌转化为一个颇具商业价值的商业品牌。
  
  点评:
  从一个吸引世界目光的运动员转变为一个吸引世界目光的商人,李宁的成功除了明星本身的效应外,更多得益于逐渐成熟的商业运作。
  当名气作为一种无形的本钱,它的作用可以体现在几个方面:为企业和产品带来知名度,加速了品牌建设的过程;为经营者带来更多的人脉资源,为创业和营销提供相应的便利;经营者本身的名人效应,可以为企业带来一批稳定的顾客,尤其在创业之初,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名气可以引发人们的猎奇心理,增加目标顾客对企业、产品的关注及购买欲望……
  让名气商业化,用名气换来财富,不妨这样使用你的名气:
  首先,名气本身不是财富,要想赚取财富,需要选择一个适合自己的项目,并且这一项目需要与你出名的圈子相适应。
  其次,作为名气的主人,保持一定的曝光度,让你的产品和你一起,始终为市场所熟悉。
  第三,利用原有的名气,打造新的看点,不断实现名气的增值。
  第四,让你的产品、服务和你的名气本身具有一致的特质与个性,将个人品牌移植到企业和产品品牌中。
  
  一般情况下,成名固然是好事,然而有时,名气并不以我们熟悉和喜爱的方式降临。
  舆论是一面放大镜,无论是正面还是负面的影响,无不经过它的处理。好名声如此,坏名声也同样。面对意外而至的负面“名气”,其实大可不必慌乱。世上没有不能利用的名气,只要处理得当,坏名气也能发挥正面的作用,危机有时也是一种商机。
  
  危机也是一种商机
  
  大白兔奶糖,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并且作为糖果行业的“驰名商标”,“大白兔”被国人所熟知。据统计,目前大白兔奶糖累计国内销售达146亿元,并远销50个国家和地区。
  2007年7月16日,冠生园集团国际贸易公司接到菲律宾经销商来电称:菲律宾食品药品局(BFAD)对中国进口的部分食品进行检验,大白兔奶糖被检含有福尔马林。
  这一突如其来的“灾难”使得大白兔奶糖的销售陷于被动之中。以上消息当天经菲律宾GMA电视新闻网公布,多家媒体转载。在菲律宾大白兔遭到了禁售,而香港惠康连锁超市则将大白兔奶糖下架,美国、新加坡、澳门、香港等地的媒体都作了报道,对“大白兔”品牌造成了巨大损害。
  面临“甲醛风波”,一时间大白兔奶糖处于完全被动之中,甚至似有大难临头之遭遇。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及时的公关危机应对是非常必要的!上海冠生园(大白兔奶糖的品牌拥有者及制造商)就在这种背景下展开一场危机营销。
  
  第一、积极、主动应对危机
  对于当事企业来说,在意外危机出现之后的第一时间内,积极主动的应对态度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一人为的因素可以直接影响危机事件的走势:积极主动的应对态度,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成功化解危机。
  7月16日,上海冠生园在得到了有关“大白兔奶糖被检含甲醛”的消息后,在第一时间内采取了积极主动的应对策略。在得到菲方检验结果的当日,冠生园连夜对大白兔奶糖组织内部检测,并在冠生园(集团)有限公司网站上公告检测结果。同时,将产品送到国际公认的权威检测机构SGS进行权威检测认定。另外,还积极通过经销商向菲律宾食品药品检测机构索取检测报告和产品实样。
  
  第二、取得权威认证
  对于很多因产品质量而发生的危机事件,权威部门的权威检测与权威认证,是能够及时化解危机的一把利剑。而对于这起源于国际市场的食品质量检查风波来说,能不能得到国际权威认证的支持,是这起风波事件能否化解的决定性因素。
  显然,此时冠生园方面也意识到了权威认证的必要性,所以在得到“大白兔被疑含甲醛”消息的当天,就将样品送到了国际公认的权威检测机构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并在7月19日上午10点得到了SGS关于“大白兔不含甲醛”的权威认证结果。这无疑给此次危机事件的应对提供了权威的证据。
  
  第三、把握媒体主动权
  对于突发性危机事件来说,媒体与舆论的主动权可以直接左右事件的发展。对于这起源于国际市场、通过各大媒体传播而来的“大白兔风波”,冠生园能不能随着事件的发展而把握媒体的主动权,是关系此风波能否及时化解,并直接影响大白兔国际市场销售与品牌形象的关键点之一。
  在大白兔这起意外风波的始终,冠生园都牢牢把握住了媒体主动权。在7月16日冠生园连夜对大白兔奶糖进行内部检测之后,即在冠生园(集团)有限公司网站上公告检测结果。7月18日,大白兔奶糖的生产企业上海冠生园食品有限公司也已刊登了有关声明。这无疑在事件初期传达了冠生园的基本立场,防止了有关媒体对这起风波的盲目猜疑,从而避免了可能会出现的事件恶化。
  而在7月19日,得到国际权威认证机构——SGS关于“大白兔不含甲醛”的权威认证结果一个小时之后,冠生园立即召开新闻发布会,向海内外数十家媒体发布了这个检测结果。这样一来,冠生园就在第一时间内,将国际权威认证机构对“大白兔不含甲醛”的消息,通过国内外媒体向全球消费者及各地代理商进行了及时的传达,及时诉说了大白兔的“冤情”。
  
  第四、争取相关部门支持
  面临危机事件时,如果能得到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当事企业就可以避免孤军奋战,与之进行协同作战,从而在最短的时间内化解危机。
  7月20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声明,质检总局检测显示大白兔奶糖在生产过程中没有添加甲醛。并称就大白兔奶糖事件,我们没有接到菲律宾政府有关方面的情况沟通,同时与菲律宾驻中国使馆进行积极联系。国家质检总局的检测结果与国际权威机构SGS的认证结果,真可谓是相得益彰,为事件的解决提供了权威支持。而国务院新闻办高级别的发布会与国家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则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化解这起源于国际市场的风波。
  一起原本属于企业的意外风波,却得到了国务院新闻办、国家质检总局、上海质监部门等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还得到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声援。在上海冠生园的积极应对与各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大白兔风波在短期内得以化解,从而避免了不必要的国际市场销售损失与不利的品牌影响。
  更重要的是,由于处理得当,这场危机给“大白兔”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益。由于被权威机构证实不含甲醛,有不少国外经销商要求追加订单。相关政府部门的介入,为大白兔奶糖在国际市场上做了有力的宣传。冠生园马来西亚经销商看到中国国务院关于食品安全的新闻发布会后,要求冠生园立即发运一个货柜的大白兔奶糖。危机过后,大白兔在东南亚市场的销量,不但没有下降,反而大幅上升。一场意外的危机,变成了打开市场的商机。
  
  点评:
  对负面名气的利用,实际上就是一场危机营销。
  所谓危机营销,是指企业在面对内外部危机时采取特殊的营销措施,以期最大限度地减少危机给企业造成的不良影响和损失的一种方法。只要我们巧妙利用危机中的有利因素,用心包装,不仅能使这类危机产品摆脱危机,还能让它们因为“危机特色”更加引人注目,让人喜欢。
  美国新墨西哥州有个叫杨格的果园主,一次突降冰雹,将苹果打得伤痕累累。就在大家唉声叹气时,杨格灵机一动,他马上按合同原价将苹果运往全国各地,但与以往不同的是,他在每个苹果箱里放了一张小纸片,上面写着:亲爱的买主们,这些苹果个个受伤,但请看好,它们是冰雹留下的杰作,这正是高原地区苹果特有的标志,品尝后你们就会知道。买主将信将疑地品尝后,禁不住喜形于色,他们真切地感受到了高原地区苹果特有的风味。正是这种稍加包装的危机营销,使得杨格这年的苹果比以往任何一年都卖得好。
  英国一家足球生产厂商的危机营销更让人叫绝。英国麦克斯亚州有一个妇女向法院控告,说她丈夫迷恋足球已经达到不能容忍的“疯狂”地步,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夫妻关系,要求生产足球的厂家赔偿她精神损失费10万英镑。精明的厂商却利用这一离谱的案例,大造声势,利用那位妇女的指控,向人们证明该厂生产的足球魅力如何之大。结果,经过媒体大肆渲染,该厂名声大振,产品销量一下子翻了四番。
  商场风云变幻,企业和商家难免会碰到出人意料的内外部危机,积极开动脑筋,寻求和把握危机中的有利因素,发挥危机营销的关键作用,也许能够事半功倍。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