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导阻滞与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双腔起搏器置入后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及其意义

来源 :中国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cyqi1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传导阻滞与窦房结功能不良患者双腔起搏器(DDD)置入后动态心电图的表现及其意义.方法 对2009年3月至2014年3月于陕西省延安市人民医院安装DDD型人工心脏起搏器的150例患者进行动态心电图分析,根据起搏器治疗适应证将其分为传导阻滞组(75例)和窦房结功能不良组(75例),对2组患者DDD起搏器的动态心电图表现、主要工作模式、心室起搏情况、自身心律失常及与起搏器相关的心律失常进行分析、判断和比较.结果 传导阻滞组和窦房结功能不良组起搏比例≥60%者均多于起搏比例<60%者[88.0% (66/75)比12.0% (9/75)、85.3%(64/75)比14.7% (11/75)],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导阻滞组患者起搏器心房按需起搏工作模式的检出率明显低于窦房结功能不良组[0.0%(0.0)比33.3% (25/75)],心室按需起搏/心房同步心室起搏工作模式检出率明显高于窦房结功能不良组[53.3% (40/75)比20.0%(15/75)](均P<0.001);双腔按需起搏工作模式检出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7% (35/75)比46.7%(35/75)](P>0.05).传导阻滞组患者心室安全起搏的检出率明显低于窦房结功能不良组[10.7% (8/75)比24.0% (18/75)],心室起搏融合波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窦房结功能不良组[52.0%(39/75)比34.7% (26/75)](均P<0.05).传导阻滞组患者起搏介导性心动过速和感知房性心动过速触发快速心室起搏的检出率明显低于窦房结功能不良组[2.7% (2/75)比12.0%(9/75),13.3% (10/75)比26.7%(20/75)],房性心动过速和频发房性期前收缩的检出率明显低于窦房结功能不良组[17.3% (13/75)比38.7%(29/75),2.7%(2/75)比22.7%(17/7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不同患者DDD起搏器置入后相应的主要工作模式可以通过动态心电图的各种表现进行识别,对起搏器的工作状态进行全面的了解,可以为自身心律失常的治疗和起搏器的合理程控等提供准确的依据.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潮汕地区贲门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随机选取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进行外科手术治疗的贲门癌病例304例,建立临床病理资料数
目的 观察口服酪酸梭菌活菌片联合小儿速泻停颗粒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台州恩泽医疗中心下属4家医院小儿消化门诊确诊为轮状病毒肠炎的患儿
目的 观察腹腔镜辅助直肠癌根治术后同步放化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选取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浙江省绍兴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行腹腔静辅助直肠癌根治术的老年Ⅱ、Ⅲ
目的 探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腔隙性脑梗死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4年12月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东风医院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90例,根据随机
目的 研究叉状头转录因子p3(Foxp3)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至毛细支气管炎模型大鼠中的表达情况及其意义.方法 将30只大鼠完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RSV组,每组15只,RSV组大鼠采用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继发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收治的794例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的临床资
@@
目的 综述民航飞行员心血管危险因素的流行病学特点及危害,以期对航空医学工作者控制心血管危险因素,宣教健康生活方式和缓解职业紧张有所启示. 资料来源与选择 国内外该领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