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杭州儿童A组轮状病毒腹泻分子流行病学研究

来源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K1234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2017年杭州地区腹泻儿童A组轮状病毒(RV)的感染状况及其基因型特点,为A组RV感染的监测、防控及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方法

前瞻性收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2017年1至12月门诊急性非血性腹泻儿童的粪便标本,利用乳胶法检测RV抗原(乳胶法检测RV抗原包含A组RV所有型别),RV阳性标本进一步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扩增,扩增成功的产物送测序及比对确定G、P基因分型。不同性别、年龄及月份的RV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采集20 895份符合要求的标本(男12 389份,女8 506份),男∶女为1.46∶1,乳胶法检测出RV阳性患儿5 012例,检出率为23.99%(5 012/20 895),其中男性患儿2 964例,阳性率23.92%(2 964/12 389),女性患儿2 048例,阳性率24.08%(2 048/8 506),男女患儿RV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49,P>0.05)。各月份均有RV检出,以1、2、12月为检出高峰,不同月份RV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 654.681,P<0.05)。RV阳性率最高的年龄段为18~24月龄组[40.41%(896/2 217],最低的为<6月龄组[7.86%(387/4 921)],2岁以内婴幼儿占总阳性数的76.56%(3 837/5 012),5岁以下儿童占总阳性数的98.72%(4 948/5 012),不同年龄阶段RV阳性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013.832,P<0.05)。按照随机分层抽样原则,每月根据RV阳性率的差异分别随机抽取不同量的样本共116份进行扩增,并按照VP7(G基因型)和VP4(P基因型)进行基因分型研究,共检测出4种G基因型,依次为G9型99株(85.3%),G3型11株(9.5%),G2型4株(3.5%)、G1型2株(1.7%);2种P基因型分别为P[8]112株(96.6%),P[4]4株(3.4%);4种G/P组合基因型分别为G9P[8]99株(85.3%)、G3P[8]11株(9.5%)、G2P[4]4株(3.5%)、G1P[8]2株(1.7%)。

结论

A组RV是2017年杭州地区儿童腹泻的常见病原体之一,5岁以下婴幼儿为主要感染人群,尤其以18月至2岁幼儿多见。RV感染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冬季为发病高峰期。G基因分型以G9为优势流行株,P基因型以P[8]为主,G/P组合基因型以G9P[8]为主要优势流行株。

其他文献
分子检验项目在临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分子检验项目检验程序的验证或确认是其临床应用的前提,建立适用于临床分子检验项目检验程序的验证或确认模型,有助于临床分子检验从业人员更便捷、高效地开展验证和确认工作,对检测标准化和质量控制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分子检验项目验证与确认现状,ISO15189认可体系的要求、验证确认模型的建立及展望等方面进行阐述。
分子诊断技术的发展加速推进了儿童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核酸检测向高通量、高灵敏度、自动化发展的进程。在临床常用的荧光定量PCR技术之外,多重PCR技术、数字PCR技术、等温扩增技术、微流控芯片的应用使病原体核酸检测在通量和灵敏度上有了显著提升,这些技术配合一体机的使用实现了儿童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核酸检测的自动化和高通量化。高通量测序技术可以最大程度获取标本中几乎所有病原体的核酸信息,已逐渐成为临床感染性疾
期刊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产前筛查经历了从简单年龄筛查、血清学筛查、多种血清学筛查到孕妇外周血胎儿游离DNA产前检测(NIPT)组合的历程。产前筛查在染色体异常、开放性神经管缺陷等出生缺陷防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血清学产前筛查指标已经从反映胎儿和胎盘的功能状态拓展到子痫前期、胎儿生长受限等严重妊娠并发症的风险筛查。在更大范围内进行的妊娠风险筛查有助于进一步保障母胎安全、降低出生缺陷。
目的分析α-羟基丁酸脱氢酶(α-HBDH)在卵巢癌(OC)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在O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8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确诊治疗的OC患者319例作为OC组,同期选取卵巢良性病变患者400例为良性组及健康体检者400名为正常组,每组进一步分为未绝经组和绝经组,统计分析所有研究对象血清α-HBDH和糖类抗原125(CA12
高甘油三酯血症是以甘油三酯合成异常或降解障碍为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是发生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研究发现除生活方式外,遗传因素也决定着血浆中甘油三酯的浓度。脂蛋白脂酶(LPL)是甘油三酯降解的限速酶,在脂代谢、胰岛素抵抗、脂肪细胞分化中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家系分析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已经鉴定出与高甘油三酯血症相关的基因,其中包括LPL基因,其发生基因突变后会降低脂蛋白脂酶活性并影响其蛋白
目的探讨脑脊液(CSF)中肝素结合蛋白(HBP)水平在颅内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6年12月至2018年5月在辽宁省人民医院神经科住院的开颅术后患者150例(术后细菌性颅内感染组73例,术后未感染组77例),并收集同时期未手术患者46例(非细菌性颅内感染组14例,选择脑脊液WBC<10×106/L的非颅内感染性疾病患者32例作为对照组)。根据重症颅内感染诊断标准将细
目的探讨白细胞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对诊断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亚临床绒毛膜羊膜炎的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在陆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入院的单胎未足月胎膜早破病例74例为研究组,根据其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组织病理学诊断分为PPROM对照组21例(A组)、PPROM亚临床型
目的探讨多重耐药假单胞菌属细菌对碳青霉烯类和氨基糖苷类两类抗生素耐药的分子机制。方法2012年6月至2013年3月,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检验科收集到6株产碳青霉烯酶铜绿假单胞菌和恶臭假单胞菌,来自该医院4个不同的病区。VITEK-2 Compact全自动微生物鉴定仪和16S rDNA扩增测序比对鉴定核实细菌种属。E-test法测定菌株对临床常用抗生素最低抑菌浓度。Carba NP法检测菌株是否产碳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