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来源 :金色年华·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ning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课改精神。通过兴趣教学、问题教学、合作教学发挥教师教学主导作用,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历史课堂 教学效率 教学方式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教育的基本途径和方式,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笔者以为中学历史课堂教学策略不应拘泥于某种特定的教学策略模式,而是以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发展为主旨,参考建立在建构主义等当代教学理论基础上的多种教学模式,结合学生学习对象的不同特点和学生认知情感的实际,创造和采用合理、灵活、适用的多种教学形式。其实,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只设定使用某一种方法,而废弃其他。任何一个课堂只有使各种教学策略方法有机结合才能是高效的。
  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必须改变的原因何在?是因为新课程改革在课程目标、课程体系、课程内容和课程评价都发生了变化:课程目标从单纯为升学做准备向促进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劳动、学会健体的目标转变;课程体系从单纯以知识为中心,向学科体系、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相统一的方向转变;课程的内容从强调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双基,向多学科的基本事实、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应用和基本能力的“五基”转变;课程评价从以考试分数为惟一标准的事实评估,向以学生全面发展,注重过程与发展为标准的绩效评估转变。本文试就教学实践中笔者的体会谈一些初浅的看法以求教于大家。
  一、兴趣教学:让学习充满乐趣
  兴趣是学生追求真理、探究科学知识的内驱力。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教育学家杰罗姆·S·布鲁纳认为人类复杂的学习活动是不可能以一般的古典的条件反射来说明的。真正的学习应当是内在的,真正的内部动机应尽可能建立在儿童对学习材料的积极主动的兴趣上。北师大林崇德教授的研究也证明: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显著的相应关系,浓厚的学习兴趣能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能促使学生积极投入学习活动,为取得优异成绩创造良好的条件。
  重视设计开场白,让每一节课的导入都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导课激趣对于有一定思维能力的中学生来说不应仅仅停留在语言的华丽上,更应该体现在思维的层次上。站在学生成长成材的角度,寻找历史与现实的结合点,使学生在其“发展邻近区”感觉要学的内容,诱导他们在似乎知道一些,却又不完全理解时产生对教学内容觉得有必要问一问、搞个明白的心理状态,从而契而不舍地围绕教学内容展开教学。
  让学生在富有时代感、探索性的学习中不断获得满足感、成就感,保持学生学习兴趣。默里( H·A·Murry,1938)成就动机理论昭示我们在学习活动中,成就动机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在这种心理状态下,学生能更深入地思考问题。我在认为教学中完全没有必要照本宣科,而应让学生在自读教材的基础上完成学习内容。学生们自己看书、独立思考。呆板的说教被活跃的、富有时代感的思维所取代,历史特有的魅力由此显现,学生们的兴趣自然浓厚。当然,这一过程还要借助幽默的语言、多学科知识的穿插渗透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实现,但更主要的是借助课堂讨论辨论、探究性学习等实现。
  提供丰富的资料,弥补教材的缺憾,使学生在史料研习中了解真实的历史,激发并保持浓厚的学习历史的兴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知识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下借助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材料,通过有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这一理论为自主学习提供了基础。
  二、问题教学:学习始于质疑问难
  “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 (亚里士多德)。疑问能使学生心理上感到茫然,产生认知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才可能体现学生的独到创见。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无问题”的状态,说明他思考不够,自然也无所谓独到的见解。因此,围绕“问题”进行教与学应当是教师与学生应高度重视的结合点。
  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标新立异。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每事问》中写到:“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的巧,愚者问的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可以说,鼓励和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和发问是独立思维、学会学习的起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和鼓励学生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但要求他们说出根据,决不是胡猜乱想。这一过程其实就是学生按照自己的标准衡量其对错的过程,就是对相关的问题与知识思考、分析、取舍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错误的观点、结论、思路来说,其实也是学生们对其错误体会的过程,对其中的疑问,通过教师适时恰当的指导,也是一个修正错误、获取真理的过程。这一过程,对于正确的思路、结论、观点来说,也是一个进一步验证的过程,对其中的疑问,借助老师的引导,也是一个提炼注意不犯错误的过程。教学中我们有意向学生提供一些资料,给学生读材料的时间,给学生思维发问的机会,让学生在与教材的比较阅读中品出味道来。于是在学习中一系列的問题由学生们自己提出来了:“欧洲和中国相比进入封建社会晚得多,为什么欧洲却比中国先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同样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同样处在封建社会后期,同样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为什么中国戊戌变法失败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能够成功?”……学习在学生自己质疑问难的过程中深入了,学生的探究能力迅速生成,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被充分调动。在激活思维的基础上,学生们经常会提出一些新鲜看法,有些甚至是错误的。引导学生收集材料、辩论分析,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及原因,是我们常用的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们收获的不仅仅是结论,而是思维成功的快乐,更有思维的深度、角度和方法。
  完善的模仿,终究是模仿;有缺陷的创造,毕竟是创造。让学生心中常有疑问,也便留住了学生活跃的思维。“问题”是提高学习能力的基础,“质疑”是自主学习的关键。
  三、合作学习:让学生辩论
  合作学习是指在教学中以灵活的形式,围绕共同学习的内容和材料,在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开展的交流与合作。其典型形式是分组讨论、自由组合辩论、对抗争论。维果茨基的研究可昭示一个基本的道理:学生之间不同见解的争辩是培养、发展学生创造力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们(或在老师的参与启发下)在彼此的“最近发展区”活动,采用同龄人易接受的方式充分交流,彼此启发产生认知冲突,导致认知不平衡,从而加深对历史的理解。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也认为,知识是个体与他人经由磋商并达成一致的社会建构,因此,科学的学习必须通过对话、沟通的方式,大家提出不同看法以刺激个体反省思考,在交互质疑辩论的过程中,以各种不同的发法解决问题,澄清所生的疑虑,逐渐完成知识的建构,形成正式的科学知识。所以,课堂上教师应该经常鼓励、引导并参与问题的争辩,以唤醒并留住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灵活的思维。
其他文献
57年前,苏民进入刚刚成立的北京人民藝术剧院,很快,他就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艺术高峰。30年前,改革开放启发对“人”的关注,北京人艺也在试验,开创小剧场话剧先河,濮存昕继承父业回归人艺,父子二人在炫目的舞台灯光下聚首。     建剧团演进步话剧    1942年夏天,北平男三中一个学生从家里拿出两块大五幅布,加上一批便宜木材,和几个同伴动手,制作了一套蓝色、咖啡色的小布景。这些珍贵物品使得一群爱好话
期刊
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基础性评价,是内部控制管理过程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反映了行政事业单位是否建立建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及相应的监督机制,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在
英国语言学家指出:“Dived兴趣是让你驰向成功的智慧之翅膀”,提高语言能力,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强化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意识。使他们变“厌学”为“乐学”。兴趣
高校进行会计核算的目的是保证其经济活动的真实性以及可控性,但是就我国目前高校的情况而言,很多高校的会计核算活动中都存在相关的信息虚假性,这对高校的正常发展来说是一
【摘 要】本文以浅薄的实践教学经验和《中学体育新课程教材教法》为参考,就当前我校学生的情况、内容及实际操作问题进行思考,提出体育课纪律与管理的关系,为上好体育课从理论上和实际操作上提供参考。  【关键词】体育课纪律 违纪 课堂管理  教师在教学管理中的主要任务,就是积极协调教学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对教学活动实行有效的控制,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以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
期刊
摘 要 本文以中国南方的泛形态论为根据,通过对汉语时态问题的逐层分析,着重从共时角度来阐述汉语的时态问题。本文通过对现代汉语各种时态手段及其例子的详细说明,可使读者获得对现代汉语时态问题的一个全面的了解。  关键词 汉语 时态 现代 手段  一、现代汉语表示时态的手段  现代汉语表示时态的手段具有多样化的特点。有些手段与古代汉语一脉相承,而有些手段是现代汉语所特有的。现代汉语表示时态的手段虽然没有
步入老年后,失眠、嗜睡、健忘等问题困扰着不少人.其中,老年人嗜睡问题尤为突出.专家指出,老人嗜睡可能是一些疾病信号.rn脑梗死 老年人血管脆弱,患脑梗死风险较大.平时无明
期刊
[摘要]体育教学中的个性,是指学生在体育活动中经常表现出来的比较稳定的带有一定倾向性的个体心理特征。而体育课在培养青少年形成良好个性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为学生营造良好的个性发展环境。  [关键词]个性;发展;体育教学环境    一、发展个性的必要性  个性一般指具有一定倾向性的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其形成主要受人体先天禀赋,客观环境,受教育后的内化过程等因素影响。个性是在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