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将从会计委派制的产生背景、产生的积极作用和影响等方面进行阐明如何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并初步探讨解决方法。
【关键词】会计委派制 会计管理 会计职能
会计委派制是政府部门或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或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有单位或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的一种制度。它通过由政府部门或产权所有者对所属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实行统一委派、任免和管理,会计人员的组织人事关系、工资福利待遇等均由政府部门或产权所有者负责,使其能更好地履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代表国家利益或企业所有者权益,对所在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直接地反映和监督,以有效地杜绝企业经营者浪费、腐败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一、实行会计委派制的产生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传统会计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会计信息失真、贪污腐败蔓延、国有资产流失、对经营者监督失控等。这些问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会计委派制应运而生,推行会计委派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对行政单位、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部分国有企业直接委派总会计师、财务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人员;二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试行会计集中核算;三是实行公司集团内部会计委派制。
二、实行会计委派制的积极意义
会计委派制为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做了有益尝试,有效解决了会计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由此产生许多积极作用和影响。
(一)实行会计委派制,将会计人员的人事权等从原单位分离出来,从根本上解决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对受派单位的不合法行为敢于抵制,从财务管理第一线抑制腐败现象的滋生,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是逐步进入法治经济的重要举措。
(二)委派会计在例行审核时,可以及时纠正不合法的费用,比较真实完整地反映受派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从而杜绝“账外账”、“小金库”等问题,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三)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从源头上控制了资金使用方向,减少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强化了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为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实行委派制,满足社会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促进会计工作的职业化和社会化;对会计人员胜任能力的考核、选拔任用等系列措施从客观上起到了促进加强自身素质建设的作用,有利于会计队伍整体业务水平提高。
三、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
如同其他新生事物,会计委派制不成熟、不完善的缺陷在实践中也有所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思想意识上存在的问题
推行会计委派制,相对规范了单位领导的财务行为、减少了资金使用的随意性,一些受派单位的领导干部难免产生一些想法,甚至抱有抵触情绪,使委派会计的工作得不到有力支持、配合,陷入僵局。
(二)制约了会计职能的实现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与委派会计如实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工作目标不一致,易造成两者的对立或不信任,使后者不能全面地掌握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弱化了会计的反映与监督职能;同时,会计委派制片面强调了会计监督职能而忽视其管理职能,也就制约了其管理职能的实现。
(三)实行会计委派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激励机制,不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目前还缺乏将委派会计的工作业绩、经济利益与企业经济效益的挂钩考核的机制,经营效益良好的企业职工与委派会计之间的收入差距,往往会使委派会计产生不平衡的消极心理,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
由以上可见,在推行会计委派制过程中,只有辩证的分析利弊才能寻求到有效的解决途径。
四、完善会计委派制的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在实践中进行多方位和更深层次的思考,不断完善,笔者有以下粗浅的建议:
(一)转变意识,彻底消除改革障碍
一方面,各单位领导应提高思想觉悟,顾全大局,超越单位自身利益;另一方面,需要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支持、协调,为委派会计的工作开展营造一片祥和的环境,促进委派会计与受派单位为共同搞好单位的经济工作而密切配合。
(二)正确处理好委派会计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关系,既要发挥会计的反映与监督职能,还要发挥其管理职能
推行委派制后,委派会计与企业经营者双方都要及时调整角色,正视相互牵制、相互监督作用的存在,发挥这种作用的正面效应,努力消除负面影响,避免双方对立;建立激励机制,将受派单位一定时期的实际业绩与委派会计的经济待遇直接挂钩,使委派会计既履行监督职责,又关心单位的经营管理。
(三)建立和完善委派会计人员的管理机制
会计委派制实质上是对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一种改革,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人员管理体系。首先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开展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法纪法规教育,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二是实行委派会计定期轮换制度、述职制度等,避免会计人员定期工作产生利益关系,影响其正常履行职责。
会计委派制对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强化财政管理监督、遏制社会腐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等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要靠会计委派制来解决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抓好各项制度建设,尽快形成一种完善的运转机制。
参考文献
[1]魏永宏.浅谈集团内部会计委派制的运作》,《管理世界》2000年第4期.
[2]冯卫东,胡兴国.《对于试行会计委派制度若干问题的认识》,《财务与会计》2001年第5期.
[3]白华,吴春.《对企业会计委派的几点思考》,《财务与会计》2001年5期.
[4]潘爱香等.《如何解读全面预算管理》,《财务与会计》2002年第8期.
[5]陆燕.《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对策》,《财务与会计》2002年第3期.
[6]赵丰年等.《企业集团会计委派制探讨》,《财务与会计导刊》2001年3期.
[7]吴建.《试论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财会研究》2001年第1期.
[8]陈汉文等.《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研究》1999年5期.
[9]郭奕宏.《浅谈会计委派工作应注意的问题》,《鞍山财会》2000年.
【关键词】会计委派制 会计管理 会计职能
会计委派制是政府部门或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或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有单位或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状况的一种制度。它通过由政府部门或产权所有者对所属企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实行统一委派、任免和管理,会计人员的组织人事关系、工资福利待遇等均由政府部门或产权所有者负责,使其能更好地履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经济状况,代表国家利益或企业所有者权益,对所在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直接地反映和监督,以有效地杜绝企业经营者浪费、腐败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一、实行会计委派制的产生背景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日益完善,传统会计管理监督机制不健全带来的弊端日益显现,主要表现为:会计信息失真、贪污腐败蔓延、国有资产流失、对经营者监督失控等。这些问题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影响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在此背景下,会计委派制应运而生,推行会计委派制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对行政单位、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部分国有企业直接委派总会计师、财务会计机构负责人或会计人员;二是对行政、事业单位试行会计集中核算;三是实行公司集团内部会计委派制。
二、实行会计委派制的积极意义
会计委派制为强化监督制约机制做了有益尝试,有效解决了会计领域出现的一些问题,由此产生许多积极作用和影响。
(一)实行会计委派制,将会计人员的人事权等从原单位分离出来,从根本上解决了会计人员的后顾之忧,对受派单位的不合法行为敢于抵制,从财务管理第一线抑制腐败现象的滋生,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是逐步进入法治经济的重要举措。
(二)委派会计在例行审核时,可以及时纠正不合法的费用,比较真实完整地反映受派单位的经济活动情况,从而杜绝“账外账”、“小金库”等问题,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三)实行会计集中核算,从源头上控制了资金使用方向,减少资金使用的随意性,强化了财政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同时增强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为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实行委派制,满足社会各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要,促进会计工作的职业化和社会化;对会计人员胜任能力的考核、选拔任用等系列措施从客观上起到了促进加强自身素质建设的作用,有利于会计队伍整体业务水平提高。
三、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
如同其他新生事物,会计委派制不成熟、不完善的缺陷在实践中也有所显现,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思想意识上存在的问题
推行会计委派制,相对规范了单位领导的财务行为、减少了资金使用的随意性,一些受派单位的领导干部难免产生一些想法,甚至抱有抵触情绪,使委派会计的工作得不到有力支持、配合,陷入僵局。
(二)制约了会计职能的实现
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与委派会计如实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的工作目标不一致,易造成两者的对立或不信任,使后者不能全面地掌握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弱化了会计的反映与监督职能;同时,会计委派制片面强调了会计监督职能而忽视其管理职能,也就制约了其管理职能的实现。
(三)实行会计委派制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激励机制,不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目前还缺乏将委派会计的工作业绩、经济利益与企业经济效益的挂钩考核的机制,经营效益良好的企业职工与委派会计之间的收入差距,往往会使委派会计产生不平衡的消极心理,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发挥,不利于企业的经营管理。
由以上可见,在推行会计委派制过程中,只有辩证的分析利弊才能寻求到有效的解决途径。
四、完善会计委派制的措施
针对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在实践中进行多方位和更深层次的思考,不断完善,笔者有以下粗浅的建议:
(一)转变意识,彻底消除改革障碍
一方面,各单位领导应提高思想觉悟,顾全大局,超越单位自身利益;另一方面,需要财政、审计、监察等部门的支持、协调,为委派会计的工作开展营造一片祥和的环境,促进委派会计与受派单位为共同搞好单位的经济工作而密切配合。
(二)正确处理好委派会计与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关系,既要发挥会计的反映与监督职能,还要发挥其管理职能
推行委派制后,委派会计与企业经营者双方都要及时调整角色,正视相互牵制、相互监督作用的存在,发挥这种作用的正面效应,努力消除负面影响,避免双方对立;建立激励机制,将受派单位一定时期的实际业绩与委派会计的经济待遇直接挂钩,使委派会计既履行监督职责,又关心单位的经营管理。
(三)建立和完善委派会计人员的管理机制
会计委派制实质上是对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一种改革,因此,必须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人员管理体系。首先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开展会计人员的业务培训、职业道德、法纪法规教育,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技能。二是实行委派会计定期轮换制度、述职制度等,避免会计人员定期工作产生利益关系,影响其正常履行职责。
会计委派制对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强化财政管理监督、遏制社会腐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等起了一定的作用。但要靠会计委派制来解决所有问题是不现实的,我们应该采取积极的态度,通过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抓好各项制度建设,尽快形成一种完善的运转机制。
参考文献
[1]魏永宏.浅谈集团内部会计委派制的运作》,《管理世界》2000年第4期.
[2]冯卫东,胡兴国.《对于试行会计委派制度若干问题的认识》,《财务与会计》2001年第5期.
[3]白华,吴春.《对企业会计委派的几点思考》,《财务与会计》2001年5期.
[4]潘爱香等.《如何解读全面预算管理》,《财务与会计》2002年第8期.
[5]陆燕.《优化企业内部控制环境的对策》,《财务与会计》2002年第3期.
[6]赵丰年等.《企业集团会计委派制探讨》,《财务与会计导刊》2001年3期.
[7]吴建.《试论完善单位内部会计监督机制》,《财会研究》2001年第1期.
[8]陈汉文等.《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会计研究》1999年5期.
[9]郭奕宏.《浅谈会计委派工作应注意的问题》,《鞍山财会》20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