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社会认同的重要目标体系解析

来源 :社会主义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xvm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新时期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党中央先后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明确了社会主义中国价值认同目标和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目标,并由此共同建构了一个具有密切联系但是又有不同针对性的社会认同目标体系,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强有力的举措,有利于提高社会认同有效性,打造民族和国家精神支柱。
其他文献
马克思恩格斯有关“世界历史”的论述提供了审视民族国家利益的新视角——“世界历史”的视角。世界历史的发展赋予国家利益新的属性,使其在原有的“地域民族性”之外又具有了新的“世界历史性”,国家利益在二者的对立统一中运动发展。民族向世界历史转变过程中,形成不平等国际体系,落后国家要实现国家利益,必须坚持“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统一,并推动国际体系向着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象国家一样,国家利益作为社会共同利益形式消亡条件的形成依赖于世界历史的发展。
党的价值观是先进的,这种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新的历史条件下,党的价值观建设必须作出新的战略选择。最重要的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把加强对价值观冲突的引导和调控与防止西方的价值观渗透统一起来,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思想共识;改进党的价值观的传播和教育的机制体制和途径方法,提高党的价值观的社会化程度,增强党的价值观在全党全社会的凝聚力;强化党的价值观的创新,努力构建党的价值观建设的历史继承机制、借鉴机制以及适应环境变迁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发展机制。
人民币和日元在东亚货币合作中有着“名义锚”之争。尽管孰高孰低尚难以定论,但这种竞争将不可避免,再加上人民币面临着各种国际化困境.就使这种竞争变得更加激烈。为此,我们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政策来增强人民币的竞争能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对人民币的汇率机制进行改革。通过优先完善汇率机制,可以降低金融市场风险;可以为中国争取更好的国际环境;可以有利于优化出口结构,降低贸易不平衡,改善贸易条件。
西方主流国际关系理论皆从体系的结构层次来理解合作的产生和维持,结构与合作构成单向度的因果关系,而作为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进程,却一直没有得到国际合作研究的重视。本文通过对“进程”含义的重新界定,试图建立一种新的合作理论,即“进程合作论”。“进程合作论”认为,进程既构成合作的原因和手段,又成为合作的结果和目的,进程与合作相互促进,相互加强,共生共存。“进程合作论”作为一种理论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道德取向。
气候变化是关系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全球性重大问题,其根本解决途径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共同的思想基础的国际气候合作。可持续发展观是人类发展模式的一次革命性转变,它的目标是追求生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观一方面为国际气候合作提供了理论上的指导,另一方面也受到了国际气候合作对其原则的挑战。
本文在回顾社会主义价值研究的学术历程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学术界对社会主义价值的研究概况,提出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价值研究的建议。
平等是现代性的核心价值之一,资本主义推进了平等的同时也产生了新的不平等。通过分析这其中的内在矛盾,马克思揭示了现代性与平等之间的张力及其机制,发现它根源于资本主义的结构性矛盾。社会主义旨在为实现更高层次的平等创造理念和制度平台,而实践中的弯路则让人们反思什么是社会主义。一个基本视角是立足于对人的理解,以平等看待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探索中国发展之道的经验总结与创新成果。以往由于受某种模式化思维的影响,对“中国特色”的理解往往失之简单和模糊。本文尝试探讨理解“中国特色”的哲学基础与思维方法,认为从历史主体的角度着眼,运用历史实践的思维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与价值统一的历史观,才有助于切实把握“中国特色”的理论基础与丰富内涵。
改革开放30年以来,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生严重曲折、国内外风云急剧变幻的局面中,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就在于改革、开放和创新成功地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由之路:改革在突破传统模式中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放——在顺应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新——在迎接知识经济挑战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价值是认识社会主义的重要视角。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中包含着丰富的关于社会主义价值的论述。科学社会主义是科学性与价值性的统一,不能将二者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不能将科学社会主义混同于其他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正确认识社会主义价值,要处理好层次性与多样性、过程性与阶段性、可能性与现实性、价值载体与价值实现的辩证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