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癌患者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来源 :中华胰腺病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u07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检测胰腺癌患者与健康者血清的代谢组学,筛选能够鉴别胰腺癌与健康者的差异代谢物,寻找潜在的胰腺癌早期诊断标志物.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成组分析方法,以病理诊断为胰腺导管腺癌患者作为病例组,健康人群为对照组.应用高效液相色谱单级四级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联用仪检测胰腺癌及健康者的血清代谢组学.通过单维及多维统计方法分析两组间代谢组学的差异,根据分子质量、代谢产物数据库和质谱/质谱(MS/MS)信息筛选差异代谢物.通过差异代谢物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它们鉴别胰腺癌及健康者的价值.结果 共纳入胰腺导管腺癌患者及健康者各54例,年龄及性别相匹配.最终筛选出12种差异代谢物,其中胰腺癌患者血清中羟基花生四烯酸(HETE)、苯丙氨酸、乙酰肉碱、亚油酸、棕榈酰肉碱、亚油醇肉碱、尿嘧啶脱氧核苷酸(dUMP)和甘氨鹅脱氧胆酸8种代谢产物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者;溶血磷脂酰胆碱[LysoPC(18∶ 0)]、LysoPC(P-16∶0)、溶血磷脂酸[LPA(182/0∶0)]、LysoPC(14∶0)4种代谢产物水平显著低于健康者(P值均<0.05).HETE、LysoPC(18∶0)、苯丙氨酸、LPA(18∶ 2/0∶ 0)、dUMP的AUC分别为0.98、0.96、0.92、0.91,均大于CA19-9的AUC(0.90).结论 胰腺导管腺癌患者及健康者的血清代谢组共筛选出12种差异代谢物,其中HETE、LysoPC(18∶0)、苯丙氨酸、LPA(18∶ 2/0∶0)、dUMP有可能是潜在的诊断标志物。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白内障行晶状体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主导眼转换的情况。方法白内障双眼均行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58例(518眼)。术前及术后3个月观察患者主导眼视力变化和对比敏感度。结果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患者主导眼视力均显著高于非主导眼(P<0.05),术后主导眼以及非主导眼视力均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主导眼转换的患者69例,主导眼转换率为26.74%。术前以及术后3个月,患者主导眼近
1例88岁男性患者,因急性冠脉综合征联合使用氯吡格雷、阿司匹林、酒石酸美托洛尔、替米沙坦、辛伐他汀、达肝素钠、硝酸甘油。第5天辛伐他汀剂量由20 mg,每晚1次增至40 mg,每
目的评价严重全身病患者的白内障围手术期处理的效果。方法对新疆巴州地区严重全身疾病40例(55眼)行白内障手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术前处理方法: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及脑梗死患者术前7 d停用抗凝药物,术后3 d观察无眼部出血后恢复原治疗。肾透析患者术前1 d~术后7 d肾透析时行无肝素透析,观察无眼部出血后恢复肝素透析。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术前经输血后血小板达到50×109/L以上,白血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