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途径及方法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nghui_one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按照新课标要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这样他们踏上社会才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成为国家有用之材。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从营造民主和谐课堂氛围,鼓励引导质疑,释疑,培养独立思改,加强思维训练等方面着手,就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生 创新思维 能力培养
  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是培养时代人才的基础。数学是一门具有高智力价值的学科,想要在课堂上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要挖掘和激活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笔者认为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教学民主,营造氛围,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发挥教学民主,为诱导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供必要条件。但是,要使学生能获得善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关键还在于日常有目的、有意识的教学工作,并加以激励和诱导。教师不能仅满足于学生对知识的一般性理解和运用,更应用发展的目光要求学生,冲破定向思维,找到最优化解题途径。例如:“你能很快说出每束气球上三个数的乘积吗?”我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鼓励学生通过不同的途径,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问题。学生以讨论、思考、口算等形式参与其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最后学生在解决这一问题时,由于所选择的视角不同,其解题思路也不尽相同:①5乘12先等于60,再用60乘20等于1200。②5乘20等于100,再用100乘12等于1200。③12乘以20等于240,再用240乘5等于1200。当然这些解题过程都是正确的,因为都凑出了整百、整十数,能直接口算出结果。
  二、鼓励质疑,引导释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常有疑点、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不断创新。大胆质疑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学生自主探索的重要标志。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启发学生产生疑问,并自主思考,从存疑到无疑,再产生怀疑,不断激发学习动机。而后的释疑,对于有的学生提出可笑、肤浅,不着边际的问题,我们要耐心听取,用心引导,保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见解。
  例如,我在教学线段,射线,直线问题时,在直线上画出两个点,使这两个点之间的距离是4厘米。首先同学们画线段端点的时候,有些用点,有些用小短竖,当然这都是正确的。但还是有少部分同学没量准,然后我请了班长在黑板上用教学用尺操作,画出了4厘米。有的学生提出了质疑:“黑板上的4厘米那么短,尺上的怎么那么长?”面对学生的疑问,教师首先给予鼓励,接着再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带领学生用自己的尺验证黑板上的线段是不是4厘米,从而使学生明白同样的事物,远看短,近看长,但其实都一样。也使他们进一步懂得,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根据实际问题进行验证。
  三、独立思改,加强训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1.培养独立思考习惯
  给予学生独立思考的机会,使其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只有学生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才能强化课堂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简单的周期时,要求观察上图的彩旗,彩灯,盆花,然后思考按盆花的排列规律,能快速说出第99盆花是什么颜色。当学生迷惑不解时,我把一开始的蓝黄红三盆花圈了起来,之后又圈了第二组,这时课堂气氛活跃,学生争着要讲自己的想法。我因势利导让学生说出盆花的排列规律,使学生弄清蓝黄红盆花即可作为一组。然后让学生动笔计算,学生很快算出第99盆花的颜色,同时也感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不仅感受到学习知识的轻松,还活跃了思维,加深了对算法的理解;不仅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学会了把未知向已知转化的思维方式,更重要的是使学生树立了不怕困难敢于探索的勇气和决心。
  2.加强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思维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思维形式,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勇于标新立异,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就是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的重要方式。①一题多解。老师应用一题多解的方法进行教学,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知识剖析数量关系,纵横沟通,扩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解题思路更开阔,思维更活跃,有利于学生创新。例如在教学整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设计一道开放性的题目:3( )3( )3( )3=1,主要是引导学生运用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使等式的结果是1。学生会表现得非常积极,可能有(3 3-3)÷3=1.3-(3 3)÷3=1。充分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②一题多变。一题多变可以使学生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老师要放手让学生到知识的海洋中畅游,创造性地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开拓和创新精神。如在教学用连除解决实际问题后,提出问题:有2个书架一共放了224本书,每个书架有四层。根据现有的条件,求出平均每个书架每层放多少本书?这题解答方法多变,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发散了他们的思维。
  四、动手操作,探究实践,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皮亚杰说:“动作性的活动对儿童理解空间观念具有无比巨大的重要性。”数学知识产生于生产生活的操作活动,具有培养人们创新思维活动独特的优越性。因此,在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要尽量让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小学数学教学中常见的动手操作,如三年级学生学习了“分数的初步认识”之后,为了让学生对分母这个概念有一个更好的掌握,可以让学生动手分、动脑想。要求学生用文具袋中的12根小棒平均分,看它们可以分成几份?每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一?学生很快摆出,并说出摆的是2份,每份6根,是这个整体的二分之一。接着又有学生摆出3份,每份4根,是这个整体的三分之一。由于借助小棒,陆陆续续有学生说出了四分之一,六分之一,十二分之一。老师表扬了这些肯動脑善于思考的同学,他们的脸上也展现出了喜悦之情。这样在教师指导下的动手操作,学生手脑并用、自主探索,参与了获得知识的全过程,从而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满足了他们好动的需要,使他们尝到了探究知识的乐趣,激活了他们的创新思维。
其他文献
摘 要: 本文通过分析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有关问题,以高中数学作为讨论点,在信息化环境背景下,以提高学生数学能力为主要线索,研究如何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动性。  关键词: 信息化环境 高中数学 高效课堂 教学研究  高中数学属于基础学科,在高中教学系统中属于最重要的学科之一,提高了高中数学的成绩等同于整个高中科目的提高,因此应当在信息化环境中展开数学教学和数学学
摘 要: 解题反思是对整个解题活动深层次的思考,是再发现、再创造的过程。数学问题的解决后,还应该更深一步挖掘题目隐含的条件,命题的目的,所涉及的知识要点和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探讨解题过程的思维方式是否正确、合理、严谨;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否巧妙,有无其他解法;本题的解法和结论能否进一步推广。反思解题过程,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反思解题结果,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反思解题方法,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
摘 要: 伴随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化,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的能力成为每位教育工作者重点关注的课题,那么创新能力最重要的体现就是主动提出问题的能力。只有学生在充分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发现问题从而提出问题,故此本文详细阐述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能力的有效方法,以便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为提高教师的教学效率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教学 主动提问能力 培养途径  在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我们有了更冷静的思考,理性客观地反思,实事求是地面对,以平和心态分析当今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这个问题是什么?就是学生在课堂里学到了什么,获得了什么?换句话说就是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研究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教育工作者的心声,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要求。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是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新的数学课程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让学生快乐轻松地学习数学。如何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我不记得,那一天是哪一天了。  但我知道,我必须听话,不能反驳。只要一句话说得不对,就会被指责“老三老四”,紧随而来的是一个巴掌。既然这样,那我就保持沉默吧,不说话总不会挨巴掌了。可出乎意料的是,我又被指责“孤僻、神经病”,随即迎来的是铁柄扫帚的猛击。当一切如龙卷风过境后,扫帚被丢弃在角落,叫骂的声音还在继续,我却已经哭不出来了。也许我的眼泪和难过只有那么多,已经全都分给疼痛了。   第二天,面
期刊
摘 要: 教师应当向学生提供充分從事数学活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帮助他们在主动实践、合作交流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使学生真正成为主动学习数学的主体。在课堂教学中不但要让学生主动地学习,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学生感到所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教学设计应起到为学生搭建平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作用,力争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动口、动手、动脑,使学
摘 要: 数学实验能够使学生顺利进行数学化并实现再创造,数学实验可以借助现代技术和手段设计出“再创造”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似乎置身于一个“数学实验室”中。学生可以观察并尝试错误,可以进行发现并做出猜想;也可以做实验,并进行测量、分类;或是设计算法,通过运算检验;或是提出假说,借助逻辑推理加以证明,或提出反例予以否定,等等。  关键词: 实验方法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教学优势  在初中数学
交互式电子白板兼有黑板教学与传统课件教学的双重优势,摆脱了黑板加粉笔教学的枯燥与传统课件教学的高度固化,具有很强的人机交互功能,能够实现学生与教材、与课件的直接对话,更能体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使得整个数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形象,更能激起学生参与数学探究的激情,展开主体探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交互式电子白板,以图文声像创设直观而生动的教学情境,让抽象而枯燥的数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