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河的水声

来源 :牡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onishib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常在小说中提到一个叫枋口的地方,那其实就是我的故乡。枋口的意思是说,它是运河的源头。远在秦代,人们就从沁河引水灌溉农田,到了明代,已经有五条运河发源于此。所以,枋口后来被称为五龙口。在我的童年时代,沁河烟波浩渺,即便是在梦中,我也能听见波浪翻滚的声音。我的笔名李洱中的“洱”字,指的就是我时刻都能听见水声,它诉说着我對故乡的赤子深情。
  能在这样的地方开始人生之旅,或许是我的幸运。但对我后来的写作来说,我觉得更幸运的是我遇到了一位优秀的语文老师,她名叫田桂兰。迄今为止,她是教我时间最长的老师。我所认识的字,绝大多数是她教会的。应该说,我作品中的每个字里面,都有她付出的心血。在我对少年往事的回忆中,田老师的身影总是会清晰地浮现出来。那时候她新婚不久,留着两根长辫,有着少妇的美丽、聪慧和热忱。她常常把学生们带到沁河岸边上课。现在回想起来,与其说她是在上课,不如说她是在放羊。她讲课时的神态,她因为我调皮捣蛋而生气的样子,她称汉语拼音为“学习生字的拐杖”的比喻,我都还清晰地记得。
  我最早的阅读,就是在她引导下对自然的阅读。河岸上盛开的梨花,蒲公英洁白的飞絮,校园里苹果树上的绿叶,院墙之外高耸入云的山峦,天上像羊群那样缓缓飘过的云朵,都是我们的语文课本。我对文字最初的敏感,对世界最初的体认,很多都来自田老师的引导和培育。田老师现在已经退休了,皓发如雪,但每次看到过去的学生,她的双眸都会闪亮如初。在田老师面前,我常常感到自己又回到了童年和少年时代。穿过时光的重重雾霭,我仿佛看到自己还拽着田老师的衣角,在语言的小径上小心翼翼地迈着步子,磕磕绊绊地学着怎样表达对世界的感受。
  和许多人不同的是,我上中学时的语文教师正好是我的父亲。父亲在青年时代也做过写作梦,但是生活中的许多变故,打消了他的这个念头。尽管如此,对文学作品的关注,他一直持续到今天。父亲的语文教学在我们当地是很有名的,后来他到济源一中任教,所带班级的语文成绩也总是全校最好的。不过,虽然父亲是一个语文教师,当初也没有想过要把我培养成一个作家。我上小学的时候,他想让我成为一个画家,为此他还专门请过济源豫剧团里一个画布景的人教我学画。那个男人留着当时少见的长发——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另类。我记得他曾演过革命样板戏《杜鹃山》里的温其久。当时的沁河公路大桥和沁河上的焦枝铁路大桥,是我的主要描摹对象。歪打正着地,学画经历可能对我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起过作用。
  记忆中,父亲很注重学生的课外阅读量。每到假期,他总会在黑板上写下一大片阅读书目。在当时,这应该说是个创举。父亲常说,学生的语文学得好,不是在课堂上学好的,而是课外看闲书看出来的。遗憾的是,那时候可供学生看的课外书少得可怜。印象中,父亲对赵树理和老舍推崇备至,认为他们是真正的语言大师。那时候,我家里有一本翻得很烂的《红楼梦》,可我对它一点也不感兴趣。当时,我的本家叔叔李清岩也在学校教书,教的也是语文。从他那里,我看到了《红岩》和《三千里江山》,后来又看到了《第二次握手》。我曾听他讲过《红岩》,他的讲述极为生动,扣人心弦,我听得如痴似醉。现在的中学生,远比我们当时幸运,因为他们可以看到更多、更优秀的作品。而在我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一块烤红薯往往就被孩子们当成最好的晚餐。
  几年后,我上了大学,当我发表第一篇小说的时候,我知道自己的一生已经交给了文学。童年和少年时期朦胧的梦想,此时已经变得那么具体了。对我来说,当我写到那些我喜爱的人物,我的心会与他们一起跳动;当我写到那些不幸的事情,我常常忍不住黯然神伤。在这个时候,别人的幸福往往就成了我的幸福,别人的不幸也成了我的不幸。而那万千情愁之中,有多少是来自童年和少年时代的悄悄孕育,岂是我自己的一篇短文能够说清。
其他文献
艾青是中国现代诗坛的巨匠,他的诗歌作品充满着对自然和女性的人文关怀。诗人聚焦于自然和女性的生存困境,对传统话语中人与自然之间、男性女性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进行解构,其诗歌中描绘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男性与女性平等互敬的新型社会图景。
作为一个诗歌流派,“神韵”有自己发生、发展、成熟和衰落的流变过程。神韵诗人把自然当作与自己相对的“主体”,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具有生命灵性的东西。神韵诗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核心,无论是从创作视角还是接受视角,都蕴含着丰富的主体间性思想。神韵诗的主体间性在某种程度上并不是自觉的追求,但是它仍给人以生存底蕴的启示,为人的心灵提供栖息之所。
孔子一生尊礼重礼,认为“礼”在治国理政、调谐社会关系、教化民众和自我修养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由此强调“言”必出于“礼”、“言”必合于“礼”、“言”要符合“礼”的规范,要求人们用行动去践行,达到内外兼修,从而成为一个“文质彬彬”的君子。现如今,市场经济日益发展、个体权力与利益日益彰显、价值观念多元复杂导致人们的言论自由和表达欲望极大凸显,相应也出现很多言论无礼、违礼现象,乃至产生语言暴力甚至违法犯罪现象。重要原因就是在思想层面人们缺乏对“言”与“礼”关系的正确认识和遵从,在行动上缺乏“礼”对“言”的必要规
春秋中期开始,由于权力下移和政出多门,晋国霸业逐渐走向衰落。叔向在协助执政卿处理对外事务的过程中,采取遵礼守信、笼络诸侯的外交策略,积极促成晋、楚停战,以顺应“弭兵”潮流的诚恳态度赢得各国拥戴,又在平丘之会中,恩威并用,羁縻列国,弱化其离心倾向,一定程度上延续了晋国霸业。
认罪认罚案件中的量刑建议相较于传统量刑建议,“变”得是量刑建议的形成、精准度要求和法律约束力,“不变”的是其性质和根本属性。量刑建议精准化是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促进庭审实质化的必然选择,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实践中仍存在量刑规范不足、协商机制不彻底、审查及监督难等问题,应加快完善量刑指南、协商机制、社会调查报告等制度,推进认罪认罚案件量刑建议精准化改革进程。
建武八年发生的略阳之战是刘秀平陇战役的重要一环。该年春来歙奇袭略阳,夺城之后被隗嚣围攻数月,闰六月刘秀亲率大军以解略阳之围,十一月略阳失守,陇右重归隗嚣。此战前期略阳城的攻防体现了刘秀对来歙的信任、对战事的把控,但后期刘秀因颍川叛乱而东归,形势发生逆转,隗嚣趁此机会反败为胜。略阳之战虽然以刘秀失败而结束,但此战重创隗嚣集团,不仅有利于刘秀消灭隗嚣割据势力、收复陇右地区,还为其进攻巴蜀、讨伐公孙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以“小说”为传体文与作为严肃文学的严谨凝练的传体文不同,是传体文发展过程中的突破。袁宏道以“小说”为传体文,内容取材世俗之事,行文风格雅俗共融,彰显出“奇”“趣”的鲜明特征,创作手法加入“小说笔法”,虽有所不足,但整体瑕不掩瑜。这种作传方式受社会背景与个人经历共同影响而形成,在明代文坛拟古与抄袭盛行的环境下添一笔破旧立新的色彩,为晚明与后世文人与时俱进、开阔眼界、解放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
人的偏好有各种各样,我喜欢听雷。  有人说,雷是一种天然的音乐。我说,雷是一位朝气蓬勃的美少年。  记得雨前的沉寂吗?  ——禾叶上的灰尘堵塞了气孔,庄稼被窒息得萎靡不振。它的根,曾做了多少努力啊,可是,地下的泉水一再下降,根不能及……  ——农家的眉毛锁紧了,额上愈深地镌了皱褶。他多少次盘算过丰硕的年景,却不愿合计干热风的掠夺。他终生都感激太阳,此时仰视的目光里卻也燃烧着怨艾……  ——城市宛若
期刊
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共同体就是这种存在方式的基本特征。在共同体中,个人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因此,在共同体中的个人拥有的是“人”的自由。即使是共同体本身也不能成为束缚个人的对象。马克思分别考察了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中的共同体特征,无论是前资本主义阶段个人对共同体的依附抑或是资本主义阶段人同共同体的对立,他们带来的结果都是不自由、不完善的个人。因而一个共同体和人构建某种关系,成为了实现其价值旨趣的关键。
和一个事业有成的郭姓朋友聊天。他语带诙谐地表示:“同床异梦”这个成语,是他无论如何也难以了解的,原因是他虽已年过不惑,可是,从来不曾有梦。  我促狭地应:“啊,无梦,唯一的解释是:你为人太枯燥,生活太单调,连梦境也是一片乏善可陈的空白……”  话还没有说完,思路敏捷的他便打岔地说:“不不不,晚上无梦,主要是因为我现实里的生活就是一场又一场美丽的梦!”  啊,短短几句话,便道出了一种极端美丽的生活哲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