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就想当观众家里的一份子,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和温暖。”
2011年7月7日,北京电视台正式启动了首届“观众喜爱的主持人”大型评选活动,经过四个月的投票评选,颁奖典礼于11月20日在北京电视台大剧院举行,春妮荣膺“观众喜爱的十佳主持人”榜首。
她说这是她作为一名主持人感到最幸福的时刻。“真的,还有什么比被观众喜欢更幸福的事呢?”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曾获得“金鹰奖”、“金话筒奖”等对主持人而言最高荣誉的春妮说这次获的奖格外不同,因为“这是我们的观众一票一票选出来的,每一票都是有温度的”。在寒冷的冬天,她感到自己被温暖了,被北京这座城市里与她擦肩而过的人群温暖了。
她在拿到奖杯的那一刻感叹道:“感谢所有的观众朋友们成就了我今天的荣誉,我想这个奖杯告诉我在成就我们职业梦想的同时要更好地为观众服务。我对明天充满希望。”春妮说她真的觉得自己作为一名主持人的职业梦想已经达到。“我就想当观众家里的一份子,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和温暖。”
春妮的这句“对明天充满希望”似乎是对她获得的成就所做出的最好的注解。她说自己一直工作顺利,吉星高照。然而,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哪有可能总是顺风顺水的。当春妮刚开始主持《中国人唱外国歌》的时候,也曾差点被导演换掉,她说,自己也没有办法,只能很笨拙地努力。
有人说春妮“眼睛一眨,眉开一笑,就是点子,很聪明的样子”。这个看起来聪明,笑起来又有些傻气的上海姑娘就是不时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来鼓励或鞭策自己:从2000年开始主持《SK状元榜》,到刚入行6年就收获中国播音主持最高奖“金话筒奖”,并且是那次金话筒的评选中年纪最小的获奖者,她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着。
在北京广播学院上学期间,春妮从未登上过北广的舞台。老师总是能从这个上海姑娘自认为已经算不错的普通话里挑出一堆毛病来,这让她的自信心备受打击,根本就不敢开口说话了。“人要有自知之明,我那个时候真的不敢站在舞台上,但是每次我都会去看,在台下当观众,也是在学习。”
就这样,在大四快要毕业那年,春妮终于“找到了感觉”。
1999年的一个冬日午后,春妮接到同校一位师哥的电话,问她是否愿意参加一个试镜。“我没多想,蹦蹦跳跳的就去了。”让她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天,她就被告知被选上了,从2000年1月1日起,主持北京电视台《SK状元榜》这档全新的栏目。
而这份工作,春妮一做就是十个春秋。有很多人不解,渐渐有了成绩的春妮有那么多可供她选择的栏目,为什么要单单钟情于一档中学生的栏目?“原因在我心里,有四个字,‘知遇之恩’。”
录制《SK状元榜》十周年特别节目时,春妮看到了一张第一年年赛的照片。照片上的她虽然穿着一身老气的套装,但还是一副学生的样子,透着青涩和稚嫩。她不禁佩服起当年的导演、制片人,还有投资方,敢把这样的新栏目交于她一个大四的小毛丫头来做。而她也非常庆幸,在事业的最开始最难最脆弱的时候遇上了《SK状元榜》。“这也是我最有感情的一个节目,它的样式很适合我。因为那个时候大学刚毕业,还是个小毛孩,跟比自己大的人说话总是会心里没底,会胆怯。但是这个节目面对的都是中学生,是比我小的弟弟妹妹,我和他们相处很容易,所以做起来很轻松。我现在也在想,如果没有这个节目,我可能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做一个有点品质的人
许多人都说春妮“根红苗正”。她说自己的人生其实很按部就班。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做班长时就一直是成绩优异的好学生。父母很注重对这个独生女的教育,经常在节假日都要给她上课。还在上幼儿园时,她就把小学二年级的课本都学了。小学毕业时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上海重点中学同济中学,然后第一批入团,一直是上海市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高中时又入了党。
谈及自己的过往,春妮说,“更年轻的时候,我更愿意证明自己,想付出的所有努力都能有所收获。”她说自己是幸运的,做了主持人这一行,把让大家快乐和温暖当成工作。“我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能解决生存问题,还能受到大家喜爱,已然非常幸运。我挺实际的,不太想很远的事。梦想做一个有点品质的人,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
现在的春妮依旧有着积极向前的人生观,只是她内心的某些角落已经悄然发生了一些改变。“现在更多的是享受做一件事的过程。”她学会了放慢脚步,体会身边的细节,感受道路上的风景。“我们的人生活一天,就少一天、老一天。我相信以积极、感恩的态度去工作、去生活,即使再平凡的日子,也会变得色彩斑斓。日复一日的工作的确忙碌,可是,当你坐下来跟家人、朋友,甚至和素昧平生的观众一起去分享时,你的那一份快乐和幸福,是无法言喻的。”
有一年,春妮主持的《五星夜话》录完中秋节特别节目后,主持人和嘉宾都是兴味正浓,意犹未尽。于是春妮和于丹、周岭、濮存昕相约一起赏月、饮酒、对诗,最后还效仿古人——拜月。春妮无限感慨道:“更深地感悟到月亮原来有如此丰富的意蕴,能带给我们那么优美的审美意境,能表达那么多样的情怀!它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之情;它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怀人之感;它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济世报国之情;它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亡国之恨;它也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之意。”
现在的春妮闲暇时最喜欢在家里侍弄花草,插花养鱼。“这不仅仅是对居住者情操的陶冶,在我看来,花草鱼虫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在生活中陪伴在你的身边,围绕左右,生活会因此而增添了许多乐趣。”
春妮的家里有一个让她引以为傲的“家庭图书馆”。历史、散文、小说、经济类、管理类书刊一应俱全。春妮说她“杂览群书”,“我看的书很杂,只要是感兴趣的内容,不管什么样门类的书我都看。”
对于书籍,春妮有着自己的鉴赏方式:“有的人写的文字,浓烈得像酒,看得让人有点晕;而有的人的文字,像水,朴素、恬淡、自然,但能让身心都得到浸润。”而她更喜欢后者那样的文字。她拿着一本林清玄著的《平常茶非常道》,用好听的嗓音,平缓的语调谈着她的感悟:“我们每天的生活也就像一杯茶,生命沉苦时要加一点清凉的菊花,激越时要加一点内蕴的普洱;在‘苦’中犹有向上飞扬的心,在‘乐’里不失去敏锐深刻的态度。这样生命的茶才能越陈越醇,越泡越香。”
2011年7月7日,北京电视台正式启动了首届“观众喜爱的主持人”大型评选活动,经过四个月的投票评选,颁奖典礼于11月20日在北京电视台大剧院举行,春妮荣膺“观众喜爱的十佳主持人”榜首。
她说这是她作为一名主持人感到最幸福的时刻。“真的,还有什么比被观众喜欢更幸福的事呢?”
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曾获得“金鹰奖”、“金话筒奖”等对主持人而言最高荣誉的春妮说这次获的奖格外不同,因为“这是我们的观众一票一票选出来的,每一票都是有温度的”。在寒冷的冬天,她感到自己被温暖了,被北京这座城市里与她擦肩而过的人群温暖了。
她在拿到奖杯的那一刻感叹道:“感谢所有的观众朋友们成就了我今天的荣誉,我想这个奖杯告诉我在成就我们职业梦想的同时要更好地为观众服务。我对明天充满希望。”春妮说她真的觉得自己作为一名主持人的职业梦想已经达到。“我就想当观众家里的一份子,能跟大家一起分享快乐和温暖。”
春妮的这句“对明天充满希望”似乎是对她获得的成就所做出的最好的注解。她说自己一直工作顺利,吉星高照。然而,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哪有可能总是顺风顺水的。当春妮刚开始主持《中国人唱外国歌》的时候,也曾差点被导演换掉,她说,自己也没有办法,只能很笨拙地努力。
有人说春妮“眼睛一眨,眉开一笑,就是点子,很聪明的样子”。这个看起来聪明,笑起来又有些傻气的上海姑娘就是不时以“明天又是新的一天”来鼓励或鞭策自己:从2000年开始主持《SK状元榜》,到刚入行6年就收获中国播音主持最高奖“金话筒奖”,并且是那次金话筒的评选中年纪最小的获奖者,她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着。
在北京广播学院上学期间,春妮从未登上过北广的舞台。老师总是能从这个上海姑娘自认为已经算不错的普通话里挑出一堆毛病来,这让她的自信心备受打击,根本就不敢开口说话了。“人要有自知之明,我那个时候真的不敢站在舞台上,但是每次我都会去看,在台下当观众,也是在学习。”
就这样,在大四快要毕业那年,春妮终于“找到了感觉”。
1999年的一个冬日午后,春妮接到同校一位师哥的电话,问她是否愿意参加一个试镜。“我没多想,蹦蹦跳跳的就去了。”让她没想到的是,没过几天,她就被告知被选上了,从2000年1月1日起,主持北京电视台《SK状元榜》这档全新的栏目。
而这份工作,春妮一做就是十个春秋。有很多人不解,渐渐有了成绩的春妮有那么多可供她选择的栏目,为什么要单单钟情于一档中学生的栏目?“原因在我心里,有四个字,‘知遇之恩’。”
录制《SK状元榜》十周年特别节目时,春妮看到了一张第一年年赛的照片。照片上的她虽然穿着一身老气的套装,但还是一副学生的样子,透着青涩和稚嫩。她不禁佩服起当年的导演、制片人,还有投资方,敢把这样的新栏目交于她一个大四的小毛丫头来做。而她也非常庆幸,在事业的最开始最难最脆弱的时候遇上了《SK状元榜》。“这也是我最有感情的一个节目,它的样式很适合我。因为那个时候大学刚毕业,还是个小毛孩,跟比自己大的人说话总是会心里没底,会胆怯。但是这个节目面对的都是中学生,是比我小的弟弟妹妹,我和他们相处很容易,所以做起来很轻松。我现在也在想,如果没有这个节目,我可能不会是今天这个样子。”
做一个有点品质的人
许多人都说春妮“根红苗正”。她说自己的人生其实很按部就班。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做班长时就一直是成绩优异的好学生。父母很注重对这个独生女的教育,经常在节假日都要给她上课。还在上幼儿园时,她就把小学二年级的课本都学了。小学毕业时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上海重点中学同济中学,然后第一批入团,一直是上海市的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高中时又入了党。
谈及自己的过往,春妮说,“更年轻的时候,我更愿意证明自己,想付出的所有努力都能有所收获。”她说自己是幸运的,做了主持人这一行,把让大家快乐和温暖当成工作。“我在做自己喜欢的事,能解决生存问题,还能受到大家喜爱,已然非常幸运。我挺实际的,不太想很远的事。梦想做一个有点品质的人,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
现在的春妮依旧有着积极向前的人生观,只是她内心的某些角落已经悄然发生了一些改变。“现在更多的是享受做一件事的过程。”她学会了放慢脚步,体会身边的细节,感受道路上的风景。“我们的人生活一天,就少一天、老一天。我相信以积极、感恩的态度去工作、去生活,即使再平凡的日子,也会变得色彩斑斓。日复一日的工作的确忙碌,可是,当你坐下来跟家人、朋友,甚至和素昧平生的观众一起去分享时,你的那一份快乐和幸福,是无法言喻的。”
有一年,春妮主持的《五星夜话》录完中秋节特别节目后,主持人和嘉宾都是兴味正浓,意犹未尽。于是春妮和于丹、周岭、濮存昕相约一起赏月、饮酒、对诗,最后还效仿古人——拜月。春妮无限感慨道:“更深地感悟到月亮原来有如此丰富的意蕴,能带给我们那么优美的审美意境,能表达那么多样的情怀!它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思乡之情;它有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怀人之感;它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的济世报国之情;它有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的亡国之恨;它也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祝福之意。”
现在的春妮闲暇时最喜欢在家里侍弄花草,插花养鱼。“这不仅仅是对居住者情操的陶冶,在我看来,花草鱼虫都像自己的孩子一样,在生活中陪伴在你的身边,围绕左右,生活会因此而增添了许多乐趣。”
春妮的家里有一个让她引以为傲的“家庭图书馆”。历史、散文、小说、经济类、管理类书刊一应俱全。春妮说她“杂览群书”,“我看的书很杂,只要是感兴趣的内容,不管什么样门类的书我都看。”
对于书籍,春妮有着自己的鉴赏方式:“有的人写的文字,浓烈得像酒,看得让人有点晕;而有的人的文字,像水,朴素、恬淡、自然,但能让身心都得到浸润。”而她更喜欢后者那样的文字。她拿着一本林清玄著的《平常茶非常道》,用好听的嗓音,平缓的语调谈着她的感悟:“我们每天的生活也就像一杯茶,生命沉苦时要加一点清凉的菊花,激越时要加一点内蕴的普洱;在‘苦’中犹有向上飞扬的心,在‘乐’里不失去敏锐深刻的态度。这样生命的茶才能越陈越醇,越泡越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