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黎安二生序》教学设计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j2009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学设想】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高中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句含义,读懂文章内容。了解并梳理常见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文言句式的意义或用法”。《赠黎安二生序》选自苏教版教材《唐宋八大家散文选读》,文意浅显,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学习为手段,力求在学生走近文言文、激发文言文兴趣方面作出尝试。
  【教学目标】
  1.归纳重点文言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知识点。
  2.梳理课文,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及作者的观点态度。
  【教学重点】
  在掌握重点文言知识点的基础上疏通文意。
  【教学难点】
  从把握文章的写作思路或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方面,对本文作出鉴赏。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学生课前自行搜集资料,课堂交流,教师补充)
  1.“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人,其基本的文学主张是什么?
  韩愈、柳宗元、苏洵、苏轼、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他们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当时和后世的文坛以深远的影响。
  2.曾巩简介(略)
  二、写作背景
  黎安二生是苏轼写信推荐给曾巩的朋友,二人一同学习骈文,而骈文正是古文运动所批判的,不免被周围的人讥讽,所以从四川拿着自己的文章来京师就正于曾巩。不久黎生补任江陵府司法参军。行前,曾巩应黎生、安生之请,写下这篇赠序。(赠序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散文文体,一般是在送朋友远行时所作,内容多是一些安慰,勉励的话。)
  三、文句疏通
  (一)学生根据课文注释或查阅工具书疏通课文。
  1.第一段:
  ①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予(写信;赠送、赠予)
  ②辱以顾予(谦词,屈尊;看望、拜访)
  ③诚闳壮隽伟(的确、实在)
  ④若不可极者也(穷尽、到尽头)
  ⑤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的确、确实)
  ⑥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了解)
  2.第二段:
  ①顷之(不久)
  ②将行,请予言以为赠(把……作为)
  ③既得之于心矣(在心里有收获、心得)
  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却、竟然)
  ⑤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认为迂远而不切实际)
  ⑥盖将解惑于里人(介词,向)
  ⑦自顾而笑(自念、自视)
  3.第三段
  ①孰有甚于予乎(谁;比……严重、厉害)
  ②知志乎道(记住、记载)
  ③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的原因)
  ④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仅仅;因为)
  ⑤患为笑于里之人(担心;被……耻笑)
  ⑥庸讵止于笑乎(岂、难道、怎么)
  4.第四段
  ①然则若予之于生,将何言哉(既然这样,那么)
  ②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还是,表婉商的语气)
  ③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在这方面)
  (二)重点句式及翻译
  ①赵郡苏轼,予之同年友也。
  句式:判断句。
  译文:赵郡苏轼,是我的同年朋友。
  ②孰有甚于予乎?
  句式:介宾结构后置。
  译文:有谁比我更严重的吗?
  ③此予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
  句式:宾语前置。
  译文:这就是我现在还遭受困厄的缘故,而且自己还不知道啊!
  ④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
  句式:判断句。
  译文:如今您的不切实际,仅仅是由于文章不接近世俗,是不切合实际中的小事罢了
  ⑤患为笑于里之人。
  句式:被动句。
  译文:担忧同乡讥笑。
  四、内容理解
  (一)简要概括各段的段意(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点评)
  1.介绍黎生和安生。
  2.叙述黎生临走时请“我”作序之缘由。
  3.借赠言表达“迂阔”的人生态度,勉励二生坚定信念。
  4.强调“解里人之惑”和“知古”“志道”是两种不可调合的人生态度,劝勉二生立志取舍、追求。
  (二)深度鉴赏(分组讨论,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作者重在写黎生和安生,却以苏轼引入,其用意是什么?
  明确:以苏轼对二生的赞誉,从侧面烘托二生之文才。
  2.本文的文眼是哪个词?
  明确:“迂阔”,文中指不合世俗之风。
  3.文中的“迂”有几种?作者如何看待自己的“迂阔”?
  明确:①两种:黎安二生的“小迂”,乃“为文”之迂,是文风取向的问题;作者自己的“大迂”乃“为人”之迂,是“道”的选择问题。②作者认为“迂”是好的,表现决不附庸世俗的心志,表现对“道”的矢志不渝的忠诚及正道直行的可贵精神。
  4.作者在表达自己观点态度时,主要用了什么样的手法?有何好处?
  明确:反语(或正话反说),作者极力表现二生之才,是为了证明其不“迂”,既然不“迂”,作者还说他们“迂”,是为了表现世俗的谬误。正话反说,使得文曲意直,显内在锋芒及内心深处愤懑不平之气。
  五、作业布置
  文章最后一段(自“然则若余之于生”至“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文学主张?这对我们为人有什么启示?请写一段文字予以阐述。
  明确:学文不应为合世同俗而背离古道(文学应信古志道)。启示:我们选择人生道路不应随同流俗。
其他文献
通过解剖、测试和对照分析了一批油浸倒置式电流互感器的事故实例,总结了引起批量故障的原因,并从设备制造、运输、安装、交接验收和运行维护几个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通过研究航道整治工程信息模型的集成技术,对三维GIS软件CityMaker以及Surfer、Autodesk Civil3D、Mike21等软件进行二次开发,高效方便地实现了GIS数据、整治建筑物BIM模型数
针对常规瓦形表贴式磁极产生近似矩形的空载气隙磁密,导致感应电势谐波含量较高、转矩脉动大,以及表贴式永磁体在转子装配过程中易磕碰受损等问题,提出一种在瓦片形永磁体表面加
针对水力吹填过程细颗粒材料积聚产生淤积难以满足地基处理要求的情况,以科威特某疏浚吹填项目为例对淤积范围及厚度判断进行研究,提出利用疏浚设备在吹填过程中进行同步清淤
从2002开始,新课程改革已走过10个春秋,在这个历程中,语文教学之路几经曲折,经历了“简——繁——简”的轮回;同时,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也在争执不休中艰难地寻找着平衡;教学目标的侧重点,从语言训练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追寻再回到语言训练……语文教学在反反复复的思索与追寻中开始拒绝百出的花样,开始淡化多变的技巧,而将重心倾向文本,回归文本。福建“闽派语文”提出文本细读,就是倡导这种全新的理念的。那么何
项羽出身楚国贵族家庭,后楚国为秦所灭,项羽和叔父为避秦追杀, 开始流亡的生活。这种身世和经历对项羽的性格形成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项羽是世人公认的悲情英雄,爱江山也爱美人。项羽的言行、生死,引无数学者和诗人喟叹不已。项羽善良率直,重信诺,守规则,具有现代人所说的绅士之风。对爱妻虞姬不离不弃。在称王以后, 不纳三宫,不娶妃嫔,王室贵胄中实为罕见。  楚汉战争项王垓下失利,四面楚歌声中,虞姬、项羽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