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鲁迅故里(下)

来源 :第二课堂(校外活动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pbaqq131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出了新台门,对面街道的一侧便是一条清浅鲜活的小河,两岸是连排的屋舍。那粉墙黛瓦,竟与那飞檐翘角、檐牙高啄的徽派建筑颇有几分相似。大概房子很古旧了,墙上斑斑驳驳尽显古态。这些老屋的典雅质朴正是我所喜爱的,像一个眉眼慈祥的老太太,一身朴素,古朴却不失庄重,安详中透出几分轻盈与生动。树木的影子描在白墙头上,如画一般。水、树,还有老屋,衬着天空的瓦灰,正像一幅宁静的古画。即便此刻身处闹市,也不觉喧闹。
  我们打算乘乌篷船,沿着流水荡悠悠往前去。乌篷船原是绍兴常用的交通工具,现成了游客来绍兴必玩的项目。乌篷船窄小细长,精致小巧,可不宽的河道也只容得下两只这样的乌篷船并排前行。
  我们登上了一只摇晃的小船,一位戴黑毡帽的老者,大概六十岁了吧,坐在小船的一头悠闲地哼着歌儿,手中的浆一声一声地敲击着水面。河水便在老者的襟袖之间,带着微微的醉人的绿轻轻摇荡。那醉人的绿哟,宛如一块温润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却看不透它!澄碧的河水中,倒映着老屋的粉墙,屋后洗衣择菜的水码头,以及树木、盆栽等绿汪汪的植物,它们在水中闪闪烁烁,阳光为它们镀上了点点金色。随着老者的每一次打浆,那水中错落的景致便扩散开来,随涟漪一圈圈地兀自荡开,间或又融进别的一个什么景致中。它们互相缠绕着,织出一个清凉的梦境。
  闭了眼,靠在船沿上,耳边拂过一阵微微的风。那个老者此刻却精神起来,悠悠的歌声也被水洗过一般,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乐声似的,变得疏朗清远。我听见爸爸饶有兴致地问老者:“您老身子骨可真硬朗,您有六十岁了吧?”
  “六十?今年七十了!”老者爽朗地笑着说,“这地方我待了七十年啦!景好,水好,每天来回划也不觉得闷。”
  “绍兴出人才啊,鲁迅可是绍兴的骄傲!”爸爸感叹道。
  老者没作声,但那张写满沧桑的脸上,分明流露出了骄傲的神气。
  一路闲谈,船不觉就靠了岸。等我回头看方才行过的曲曲折折的河巷,那只小小的乌篷船散发着闪闪动人的光泽,漂啊漂,已游入那精致古朴的画中去了。
  在大街上闲逛一阵,不知不觉又溜达到了新台门。从新台门往前走几分钟,便可到寿家老台门。鲁迅的启蒙恩师寿镜吾老先生一百年前就在此坐馆教书。这老台门内的私塾——三味书屋大概每一位游客都是熟识的,我们便乘兴去访问三味书屋。
  过一道石桥,踏进坐南朝北的黑油竹门就到了寿家老台门,走入第三进就看到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一间不算太大的厅室,进门正面墙上挂着一块匾,上题:三味书屋。书屋正中央是一幅古画,画上一只肥胖的梅花鹿正伏在古树下歇息。当年的私塾内似乎都设有孔子牌位让人祭拜,但三味书屋是没有的。
  书屋正中有一张八仙桌及四张高背椅,寿镜吾老先生常坐此授课讲学。老先生是鲁迅的启蒙老师,也是鲁迅最为敬佩的恩师。鲁迅在文中称其为“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我想寿镜吾老先生教给少年鲁迅的不仅是知识,其方正、严谨的品行也应给少年鲁迅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八仙桌的四周便是学生们的桌椅,鲁迅的座位设于书屋的东北角,正是同窗们打闹也影响不到的清静地儿。鲁迅在此读书、习字,也曾在先生专注地读书时,带着儿童特有的狡猾偷偷在桌下影描绣像。便如鲁迅回忆时戏言,自己书没读成,画却不少。其实,鲁迅读书是用功至极的,并不像他所言只知顽皮与淘气。我们参观鲁迅博物馆时,展厅内展示着他幼年读过的很多书,如《西游记》《三国演义》《聊斋志异》《论语》等,还有我以深奥为由从未涉足的《红楼梦》,这些书鲁迅都是深读过的。是啊,涉猎广、读书多,才能使眼界更为开阔,知识更为丰富,思想也会因此变得更加成熟。在鲁迅的一生中,读书是必不可少的。而正和当年的鲁迅年纪相仿的我们,能排除一切干扰,像鲁迅一样静下心来好好读一本书吗?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子,不过相较百草园要小得多。课后闲暇,同窗们便会相伴着到后园玩耍。小园四面的墙已被厚厚的苔藓染上了斑驳的绿,眯起眼,那白墙上的绿意就像丝锦上错综复杂的纹理,仿佛经过了精心的安排。园内有一株老梅,此时已开出星星点点的花,尽管风依然凛冽,但看着这些梅花闹哄哄地开在半空,就知道春天已经不远了。这梅花开得这样早,便是在早早地庆祝春天的到来吧。
  鲁迅的书桌上就刻着一个 “早”字。
  那时候,鲁迅的父亲生病卧床,鲁迅每日都须拿了东西去当铺换钱,然后再去药铺给久病的父亲买药。一日,未寻着医生所开药方中的一味药,鲁迅急得各处奔走。等他赶到三味书屋,一向准时的鲁迅迟到了。寿镜吾老先生很严厉地与鲁迅说:“以后要早到!”鲁迅并没有为自己辩护——尽管他可以理直气壮地说出原因。他默默回到座位上,在书桌上刻了一个“早”字。我们仍可从鲁迅的书桌上辨别出这有点儿歪歪扭扭,稍显稚嫩但不失刚毅的字。尽管岁月的侵蚀已使字迹模糊不堪,但那个勤奋的少年,似乎仍端坐在桌前,鼓舞着后人。此后,鲁迅从未迟到,那小小的“早”字,提醒着鲁迅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也鼓舞了千千万万大众。
  滞留園中,浮想联翩。顽童们趁寿老先生不留意,相约着溜进后园玩耍。在那个狭小的世界里,任何事物都是新鲜有趣的。攀上梅树折一枝梅花,捉一只苍蝇用其喂蚂蚁,都是极快活的乐事。就算是蜷在花坛一隅,痴痴地望天空,心境也是舒畅明朗的。只是诸多的同伴涌进园内,难免会被先生察觉,于是很快屋内就传来寿镜吾老先生的吆喝:“人都到哪里去了?”倘若是一个晴好的下午,微微的阳光下,这吆喝也会变得极有意思。孩子们便一个个低着头走进去,继而就传来一阵读书声,像风吹过竹林般沙沙地响,也许隔了街道也能听得出。渐渐地,读书声低下去了,儿童用狡猾的眼光瞧着读到兴头上的先生,然后在课桌下忙活开来。这又是另一幅景象,生机勃勃,充满意趣。现在,这生机勃勃的私塾终于冷清了,屋内院外也许再也不会有孩子淘气打闹的声响了。
  后园那株老梅,在风起时摇曳起来,梅香四溢。阳光爬满整座院落,抬首仰望,眼前一片金光,我慢慢从江南水乡的梦中醒来了。
  三味书屋 三味书屋是晚清绍兴府城内著名的私塾,也是鲁迅12岁至17岁求学的地方,位于都昌坊口11号。塾师寿镜吾是一位方正、质朴、博学的人,他在这里坐馆教书达60年。他的为人和治学精神,给鲁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书屋从建筑到室内陈设以至周围环境,基本保持当年原貌。三味书屋是三开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寿家老台门坐东朝西,北临小河,与周家老台门隔河相望。
其他文献
摘 要:观察是运用多种感官直接、生动、具体地认识自然界的事物和规律,了解自然事物的特性,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观察力的培养和发展,对幼儿心理、认识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培养幼儿的观察力需要教师适当地给予引导,帮助幼儿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教给他们观察的方法。  关键词:幼儿观察力;观察方法;培养策略  观察是人类对客观事物的主动认知过程,是教师组织学生有目的、有计划、持久地进行观察而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