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是整个建筑物的支撑,直接关系到房屋的稳固,隐蔽性强。本文主要就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房屋地基基础施工重要性,主要施工特点和主要技术要点。
关键词:房屋; 建筑地基; 基础; 施工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物日益朝着高层建筑发展,这也使得建筑物基础所承受的压力空前增强,所以,建筑施工部门要控制好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具体而言应该控制好两方面:实体质量和施工管理质量。
一、房屋地基基础施工重要性
房屋地基就是建筑物基础的持力层,这项工程虽说比较隐蔽,但它的质量与建筑物的安全性息息相关,尤其是在地震和泥石流多发区域,对于地基基础的标准要求更高。一些房屋在修建的过程中,会因地基的沉降导致建筑物倾斜,必须不断对地基进行加固,才能确保房屋的安全。由于房屋的所有重量都堆积在地基上,地基承受着整个房屋的巨大荷载,地基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上层建筑的安全和结构性能,因此,房屋的地基建设相当重要。我国地域跨度大,地区间的差异比较大,一部分的区域经常性的遭受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这些地区的房屋在修建时更应该加强地基基础建设,避免房屋因基础不牢发生工程质量问题,防止出现因处理不当带来的工程事故。
二、房屋地基基础施工特点
(一)复杂性
我国幅员辽阔,跨越的区域地质条件相当复杂,一些区域是淤泥质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冻土和季节性冻土等;再者,我国西南地区和其他少部分地区出现了溶岩地质;还有,我国一些地区又处于地震发生相当频繁的板块上,对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影响相当大。以上所述的所有这种复杂地质条件,都给房屋地基基础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提出了大量且复杂的技术难题。
(二)发生频繁
事实说明,地基如果在设计和质量上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房屋的寿命和安全度,导致房屋的破坏和倒塌,甚至造成大量资金损失和人员伤亡,所以,必须狠抓房屋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
(三)隐蔽性
房屋建筑的主体结构比较复杂,工序间的相互衔接也并不简单,后面一道工序都会一定程度上覆盖上一道工序,工序质量不明显,潜在的质量问题不宜被查出,所以在建设主体工程时,一定要加强检查和验收隐蔽工程,尽量排除潜在的质量问题,结合验收资料最大限度的避免隐患的出现。
(四)严重性
因为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承载着整个房屋的力量,工程具有独特的性质,一旦地基出现问题,将会很难修补甚至无法弥补,无论是勘察不当所致,设计不合理所致,还是因为地质本身所带来的问题,只要出现问题就会破坏整个房屋建筑的稳定性,使得房屋质量受到影响,甚至有倒塌的可能,严重威胁到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五)难度性
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一旦发生质量事故,要处理起来相当麻烦,非常困难,因为地基基础不同于其它建筑部位,它在房屋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可比拟的,自然处理起来也是难以估量的:房屋地基基础都是属于地下工程,一旦发生事故,要施工操作非常困难;因为地基基础承担了房屋的整体荷载,处理地基基础本身,必然会影响到房屋上部结构的性能,特别是已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地基承受着已完工的房屋工程的所有荷载,地基基础又是一个整体,一旦部分出现问题会很快影响其他部位,所以处理起来难度非常的大。
三、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技术
(一)地基基础的勘察
在对房屋建筑建设地基基础之前,要对地基基础做一个全面而又细致的勘察,在地基勘察的相关事项标准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在全面收集建筑总平面图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平面图的坐标和地形,再根据具体的房屋性质、规模、结构和基础形式,判断建筑所能承受的荷载力,最后对地基的埋深和变形值进行确定。
仔细勘察地质的类型、分布和工程特性,科学分析地基的稳定度和均匀性,最大限度的避免不良地质上建房,遇到不良地质要分析成因和范围,实在必须要在上面建房时要通过有效的整治方案处理地质,才能在其上建房。
在不知单栋高层建筑物勘探点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地基的均匀性必须要好;再者,要设置大于4个的勘探点,在高层建筑较密集的区域,可适当减少勘探点,但必须保证每栋建筑物至少1个控制性的勘探点。
(二)支护设计和土方开挖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支护设计技术,可以采用小放坡、水泥砂浆护坡支护,具体包括:
清除挖方区域内的一切障碍物,包括地下排水管道和电缆等,绘制现场场地的平面图,科学确定开挖的路线、边坡坡度、排水渠道和集水井位置等。同时设置测量控制网,把握控制的基线、轴线和水准点,反复审核后,确定施工控制依据,其中临时性排水设施的排水沟方向要大于0.002,保证场地内不积水。对于已进场的机械设备,要做好日常的维护、检查和测试工作。
反铲挖掘机挖掘分层挖掘较深区域,运土的汽车放置于反铲的一侧,减少回转的角度,开挖面积较大的基坑,反铲机应该呈“之”字型移动,要根据挖掘机的大小来确定自卸汽车的多少,并保证挖掘工作能连续进行。对于挖掘机难挖到的基坑边角,可配合人工开挖,将沙土清理到挖掘机作业范围外,控制好挖掘机的深浅程度,在基地预留10cm左右的人工清底找平,避免超挖时基地土被扰动。
质量标准:基坑地基土质要符合设计的要求;偏差要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标高利用水准仪或者拉线尺量检查,偏差控制在0~50以内;由设计中心用经纬仪、拉线尺量检查长度和宽度,偏差控制在0~20以内;检查边坡坡度利用坡度尺,偏差控制在0~30。
基坑成形后,要保护好成品。注意保护测量控制桩,防止挖掘机撞坏基坑;在基坑的周边设置排水渠道和集水井,并保持场地适当的坡度,防止积水浸泡基坑和场地。夜间施工要保证照明,避免地基和边坡的超挖。
(三)地下水的控制
地下水是影响地基质量的一大隐患,因为地下水会腐蚀地基导致基础沉陷,因此地基开挖时宜采用管井将水法。
承压的含水层渗透系数从上至下呈现逐渐加大,如果降幅相同,则降水井越深,单井的出水量就越大,而井深超标,则会削弱出水量对水位降幅的正面影响。管井的井深要比基坑挖深深6m左右。
含水层的土质通常为粉质黏土、粉土和粉砂交互层,这些土质的渗透性差,不利于出水,井深可打至基岩底部,利用底部的砂层、卵石层,提高渗透系数,形成完整井。
(四)基坑监测技术
基坑监测技术可确保工程的安全:
基坑边坡变形观测,可以了解基坑支护的变化状态。具体操作是:以监测数据为依据,结合开挖的地质情况,适当调整支护参数,确保工程的安全。
除了要监测量测基层位移情况和表开裂的位置、列宽,还应该观察基坑的渗水情况。
监测点布置,选择在基坑支护变化最大的地段,或者局部地质条件不利的地段。
监测具体操作:以施工值为主体,量测基坑的位移,如果基坑支护工程已竣工,则由建设单位负责测量,将测量点布置在基坑支护的施工图纸上;施工单位的质检人员定期负责观察地表开裂状况、基坑渗漏水情况、基坑内外地下水位变化情况;进行支护施工时,要每天一次监测,在基坑开挖完成后或者基坑变形稳定后,可适当减少监测次数;在多雨季节进行监测时,要查明导致渗水究竟是生产排水、生活排水、管道渗水,还是贮水池渗漏水等,以便在第一时间排水;进行施工开挖时,观察基坑顶部侧面位移和开挖深度比值要勤快,尽快找出适当支护方法和加固措施提供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1]樊桂花.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江西建材,2011(4):107—108.
[2]黄玉兴.试析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基础处理方案[J].科技资讯,2OO6(20):63—64.
关键词:房屋; 建筑地基; 基础; 施工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建筑物日益朝着高层建筑发展,这也使得建筑物基础所承受的压力空前增强,所以,建筑施工部门要控制好房屋建筑工程的地基基础施工质量,具体而言应该控制好两方面:实体质量和施工管理质量。
一、房屋地基基础施工重要性
房屋地基就是建筑物基础的持力层,这项工程虽说比较隐蔽,但它的质量与建筑物的安全性息息相关,尤其是在地震和泥石流多发区域,对于地基基础的标准要求更高。一些房屋在修建的过程中,会因地基的沉降导致建筑物倾斜,必须不断对地基进行加固,才能确保房屋的安全。由于房屋的所有重量都堆积在地基上,地基承受着整个房屋的巨大荷载,地基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上层建筑的安全和结构性能,因此,房屋的地基建设相当重要。我国地域跨度大,地区间的差异比较大,一部分的区域经常性的遭受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灾害,这些地区的房屋在修建时更应该加强地基基础建设,避免房屋因基础不牢发生工程质量问题,防止出现因处理不当带来的工程事故。
二、房屋地基基础施工特点
(一)复杂性
我国幅员辽阔,跨越的区域地质条件相当复杂,一些区域是淤泥质土、杂填土、湿陷性黄土、冻土和季节性冻土等;再者,我国西南地区和其他少部分地区出现了溶岩地质;还有,我国一些地区又处于地震发生相当频繁的板块上,对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影响相当大。以上所述的所有这种复杂地质条件,都给房屋地基基础的设计和施工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提出了大量且复杂的技术难题。
(二)发生频繁
事实说明,地基如果在设计和质量上出现问题,就会影响房屋的寿命和安全度,导致房屋的破坏和倒塌,甚至造成大量资金损失和人员伤亡,所以,必须狠抓房屋地基基础工程的质量问题。
(三)隐蔽性
房屋建筑的主体结构比较复杂,工序间的相互衔接也并不简单,后面一道工序都会一定程度上覆盖上一道工序,工序质量不明显,潜在的质量问题不宜被查出,所以在建设主体工程时,一定要加强检查和验收隐蔽工程,尽量排除潜在的质量问题,结合验收资料最大限度的避免隐患的出现。
(四)严重性
因为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承载着整个房屋的力量,工程具有独特的性质,一旦地基出现问题,将会很难修补甚至无法弥补,无论是勘察不当所致,设计不合理所致,还是因为地质本身所带来的问题,只要出现问题就会破坏整个房屋建筑的稳定性,使得房屋质量受到影响,甚至有倒塌的可能,严重威胁到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五)难度性
房屋建筑的地基基础一旦发生质量事故,要处理起来相当麻烦,非常困难,因为地基基础不同于其它建筑部位,它在房屋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是不可比拟的,自然处理起来也是难以估量的:房屋地基基础都是属于地下工程,一旦发生事故,要施工操作非常困难;因为地基基础承担了房屋的整体荷载,处理地基基础本身,必然会影响到房屋上部结构的性能,特别是已竣工交付使用的工程,地基承受着已完工的房屋工程的所有荷载,地基基础又是一个整体,一旦部分出现问题会很快影响其他部位,所以处理起来难度非常的大。
三、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的技术
(一)地基基础的勘察
在对房屋建筑建设地基基础之前,要对地基基础做一个全面而又细致的勘察,在地基勘察的相关事项标准参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在全面收集建筑总平面图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平面图的坐标和地形,再根据具体的房屋性质、规模、结构和基础形式,判断建筑所能承受的荷载力,最后对地基的埋深和变形值进行确定。
仔细勘察地质的类型、分布和工程特性,科学分析地基的稳定度和均匀性,最大限度的避免不良地质上建房,遇到不良地质要分析成因和范围,实在必须要在上面建房时要通过有效的整治方案处理地质,才能在其上建房。
在不知单栋高层建筑物勘探点的时候,必须要注意满足以下条件:首先,地基的均匀性必须要好;再者,要设置大于4个的勘探点,在高层建筑较密集的区域,可适当减少勘探点,但必须保证每栋建筑物至少1个控制性的勘探点。
(二)支护设计和土方开挖
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支护设计技术,可以采用小放坡、水泥砂浆护坡支护,具体包括:
清除挖方区域内的一切障碍物,包括地下排水管道和电缆等,绘制现场场地的平面图,科学确定开挖的路线、边坡坡度、排水渠道和集水井位置等。同时设置测量控制网,把握控制的基线、轴线和水准点,反复审核后,确定施工控制依据,其中临时性排水设施的排水沟方向要大于0.002,保证场地内不积水。对于已进场的机械设备,要做好日常的维护、检查和测试工作。
反铲挖掘机挖掘分层挖掘较深区域,运土的汽车放置于反铲的一侧,减少回转的角度,开挖面积较大的基坑,反铲机应该呈“之”字型移动,要根据挖掘机的大小来确定自卸汽车的多少,并保证挖掘工作能连续进行。对于挖掘机难挖到的基坑边角,可配合人工开挖,将沙土清理到挖掘机作业范围外,控制好挖掘机的深浅程度,在基地预留10cm左右的人工清底找平,避免超挖时基地土被扰动。
质量标准:基坑地基土质要符合设计的要求;偏差要控制在允许范围内,标高利用水准仪或者拉线尺量检查,偏差控制在0~50以内;由设计中心用经纬仪、拉线尺量检查长度和宽度,偏差控制在0~20以内;检查边坡坡度利用坡度尺,偏差控制在0~30。
基坑成形后,要保护好成品。注意保护测量控制桩,防止挖掘机撞坏基坑;在基坑的周边设置排水渠道和集水井,并保持场地适当的坡度,防止积水浸泡基坑和场地。夜间施工要保证照明,避免地基和边坡的超挖。
(三)地下水的控制
地下水是影响地基质量的一大隐患,因为地下水会腐蚀地基导致基础沉陷,因此地基开挖时宜采用管井将水法。
承压的含水层渗透系数从上至下呈现逐渐加大,如果降幅相同,则降水井越深,单井的出水量就越大,而井深超标,则会削弱出水量对水位降幅的正面影响。管井的井深要比基坑挖深深6m左右。
含水层的土质通常为粉质黏土、粉土和粉砂交互层,这些土质的渗透性差,不利于出水,井深可打至基岩底部,利用底部的砂层、卵石层,提高渗透系数,形成完整井。
(四)基坑监测技术
基坑监测技术可确保工程的安全:
基坑边坡变形观测,可以了解基坑支护的变化状态。具体操作是:以监测数据为依据,结合开挖的地质情况,适当调整支护参数,确保工程的安全。
除了要监测量测基层位移情况和表开裂的位置、列宽,还应该观察基坑的渗水情况。
监测点布置,选择在基坑支护变化最大的地段,或者局部地质条件不利的地段。
监测具体操作:以施工值为主体,量测基坑的位移,如果基坑支护工程已竣工,则由建设单位负责测量,将测量点布置在基坑支护的施工图纸上;施工单位的质检人员定期负责观察地表开裂状况、基坑渗漏水情况、基坑内外地下水位变化情况;进行支护施工时,要每天一次监测,在基坑开挖完成后或者基坑变形稳定后,可适当减少监测次数;在多雨季节进行监测时,要查明导致渗水究竟是生产排水、生活排水、管道渗水,还是贮水池渗漏水等,以便在第一时间排水;进行施工开挖时,观察基坑顶部侧面位移和开挖深度比值要勤快,尽快找出适当支护方法和加固措施提供基本条件。
参考文献:
[1]樊桂花.房屋建筑施工工程中的地基处理技术[J].江西建材,2011(4):107—108.
[2]黄玉兴.试析房屋建筑工程软土地基基础处理方案[J].科技资讯,2OO6(20):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