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杓型高血压的发生机制及其治疗进展

来源 :医学综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douaimanggu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非杓型高血压对靶器官损害明显,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血压24 h昼夜节律损伤,夜间血压与白天血压(非杓型和反杓型)相比下降不足,甚至升高.非杓型高血压的病理生理学目前仍不清楚,许多因素,如糖尿病、代谢症候群、肥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肾脏疾病均与夜间血压异常升高和非生理性昼夜节律有关,因此非杓型高血压的机制不明确.非杓型高血压的治疗也是一个重要问题,时间疗法提供了迄今为止最好的结果.某些类型的降压药对夜间血压的调节更为有效,但给药时机似乎在降低夜间血压和昼夜节律从非生理性向生理性转变方面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降低夜间高血压,将非杓型调整为杓型昼夜节律对于非杓型高血压患者的受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腹盆腔增强CT联合不同血清肿瘤标记物对鉴别成人卵巢良恶性囊实性肿瘤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72例成人卵巢囊实性肿物病例资料,其中良性和恶性肿瘤各86例.术前均行腹盆腔增强CT检查,并有术前一周内血清HE4和CA125结果.由两名放射科医师在未知病理结果的情况下,按以下诊断策略共同评估肿瘤良、恶性.诊断策略包括:(1)单独CT影像诊断(策略A);(2)以CT转移征象和/或血清CA125阳性作为判定恶性肿瘤的标准(策略B);(3)以CT转移征象和/或血清HE4阳性作为判定恶性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