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我国医学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研究的深入,研究病人的安全护理凸显出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做了概述,指出了感染易发人群和病症等,并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安全护理做了论述,最后提出了个人的几点体会。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 病人 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6-0166-01
1 前言
作为一种临床医学中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该足以引起有关人员的注意。在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人的护理方面,既要拥有对普通病症护理方法的共性,也要适度掌握其个性。本文从概述中枢伸进系统感染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2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述
2.1 易感人群和发病率:CNS感染的易感人群包括:儿童、抵抗力下降的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免疫功能丧失者、合并其他部位感染病人、颅脑损伤或已接受神经外科手术的病人。脑膜炎中以细菌性脑膜炎最常见。发生脑脓肿的可能性,取决于感染途径的不同:40%的脑脓肿是由中耳炎和乳突炎引起,10%由窦性结构感染引起,大约50%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
2.2 症状和体征:为了鉴别感染的可能途径,应收集病人最近感染的详细病史,确定是否有过上呼吸道、耳、鼻窦、乳突或口腔感染,应记载近期的破损伤、外科手术或拔牙情况。病人若有结核病史或CNS感染病史,应考虑到是否为脑部播散或复发。近期感冒或病毒感染后并发不适症状可能是CNS感染的早期指征。尽管脑膜炎的病原体可能不同,但症状和体征是基本相同的:发热、头痛、颈项强直、意识改变、ICP增高、频繁性癫痫发作、颅神经机能失调和内分泌紊乱。
2.3 评估:不断地进行神经系统测评对护理CNS感染病人是至关重要的。临床上神经系统测评采用的是格拉斯哥昏迷测量方法,首先是测评病人的意识状态和运动功能,检查瞳孔,内容包括瞳孔大小、对称性和对光反射。另外,神经系统测评主要针对的是颅神经的功能。对脑炎病人,还应注意那些可能提示病情恶化的细节和变化。对于脑脓肿患者,应进一步收集特殊部位脓肿发展、恶化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症状。
3 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安全護理
3.1 首先严格执行常规安全护理措施,如正确执行医嘱,严格三查七对,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严格交接班,备好抢救物品和器械等。同时,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表现,每天认真评估,随着病情的进展和变化,预见性的提出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随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采取有效、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和护理合并症的发生。还要做好家属的说服解释工作,给他们讲清所采取护理措施的必要性,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3.2 对昏迷抽搐、意识模糊、谵妄的病人,要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出入水量,及时记录,烦躁不安者加用床档,防止坠床,昏迷、颅内压增高呕吐的病人,要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3.3 对癫痫发作患者,要注意防摔伤,保护下颌,防止舌后坠、咬伤及骨折;对记忆障碍者,身卜贴标记,写清患者姓名、所住医院科室名称、联系电话,以防走失。
3.4 对有冲动伤人、毁物、自伤、自杀者,也要设专人看护,并要创造安静、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尽量安排单间,适当限制其活动范围,减少室内家具,并禁止摆放各种锐器,如刀、剪等危险物品。必要时使用保护带保护,但只能短时问应用,并垫软垫,定时更换肢体位置,可能使肢体处于功能位,随时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
3.5 对治疗不合作者,在治疗时动作要快,必要时要有人协助,防止断针、损坏物品、仪器等其它意外事件发生。
3.6 对情绪低、意识清醒有局灶性脑损害症状或恢复期病人,均要做好心理护理,接触病人时,态度亲切、耐心,语言温和、友善,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尽量减少一切不良刺激,给患者介绍疾病的治疗和转归过程,引导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
4 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护理的几点体会
4.1 积极控制高热:通常我们采用物理降温疗法,使体温控制在38摄氏度以下。方法有头局部放置冰袋,酒精攘浴,温水浴在降温方式选择上,重点在患者末稍循环状态,如患者下肢末稍循环不良,开始时采用垒身温湿敷的方法降温,慎用冷湿敷或施行亚冬眠疗法。如果患者末稍循环良好.常采用全身冷湿敷法降温效果较好,乙瞄病人高热不遇伴有惊厥时,常采用亚冬眠疗法,使肛门温度降至37-38℃,一般持续3-4天,避免长时间冬眠而抑制呼吸中枢及咳嗽反射,使气道分泌物大量增加造成呼吸道梗阻。
4.2 早期发现痉挛先兆及早控制痉挛发生:患者频繁的惊厥可以加重缺氧,促进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发生,甚至造成永久性脑损伤。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我们主要抓“早期发现”。如发现患者眼睑或面部有小的抽动,双眼凝视或肢体出现紧张度增高表理时,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措施。如有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或有换气不足缺氧表现时,立即给病人吸痰,供氧,并采取适当体位,保持呼嗳道通畅。
4.3 防止呼衰,早期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最易发生中枢性呼衰,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做好呼衰的抢救和护理是降低病人死亡率的主要措蘸之一对于重症患者加强病情观察一详细做好护理记录。发现呼衰早期表现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发展要求做到“一观察、二检查、三测量”。
4.4 采取有教措施,防止循环衰竭的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尤其是流脑。很易发生循环衰竭一旦发生,抢救比较困难。目此.对危重病人在住院头24小时内采取“一看,二摸,三测量”的方法以早期发现循环衰竭。
5 结束语
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人安全护理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尽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护理难度较大,但在科学合理的安全护理措施之下,能够得到最为理想的护理效果,从而有助于加快康复的过程。希望本课题的研究对相关方面能够起到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宗波,范希文,董永绥.山东地区肠道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3(3):199-202.
[2] 陈宗波.人类肠道病毒型感染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0(16):428-430.
[3] 方峰,董永绥等.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对肠道病毒性脑膜炎、脑炎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2):98-101.
【关键词】 中枢神经系统 感染 病人 安全护理
【中图分类号】 R473.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5160(2014)06-0166-01
1 前言
作为一种临床医学中较为常见的病症之一,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应该足以引起有关人员的注意。在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人的护理方面,既要拥有对普通病症护理方法的共性,也要适度掌握其个性。本文从概述中枢伸进系统感染着手本课题的研究。
2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概述
2.1 易感人群和发病率:CNS感染的易感人群包括:儿童、抵抗力下降的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免疫功能丧失者、合并其他部位感染病人、颅脑损伤或已接受神经外科手术的病人。脑膜炎中以细菌性脑膜炎最常见。发生脑脓肿的可能性,取决于感染途径的不同:40%的脑脓肿是由中耳炎和乳突炎引起,10%由窦性结构感染引起,大约50%源于身体其他部位的感染。
2.2 症状和体征:为了鉴别感染的可能途径,应收集病人最近感染的详细病史,确定是否有过上呼吸道、耳、鼻窦、乳突或口腔感染,应记载近期的破损伤、外科手术或拔牙情况。病人若有结核病史或CNS感染病史,应考虑到是否为脑部播散或复发。近期感冒或病毒感染后并发不适症状可能是CNS感染的早期指征。尽管脑膜炎的病原体可能不同,但症状和体征是基本相同的:发热、头痛、颈项强直、意识改变、ICP增高、频繁性癫痫发作、颅神经机能失调和内分泌紊乱。
2.3 评估:不断地进行神经系统测评对护理CNS感染病人是至关重要的。临床上神经系统测评采用的是格拉斯哥昏迷测量方法,首先是测评病人的意识状态和运动功能,检查瞳孔,内容包括瞳孔大小、对称性和对光反射。另外,神经系统测评主要针对的是颅神经的功能。对脑炎病人,还应注意那些可能提示病情恶化的细节和变化。对于脑脓肿患者,应进一步收集特殊部位脓肿发展、恶化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症状。
3 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安全護理
3.1 首先严格执行常规安全护理措施,如正确执行医嘱,严格三查七对,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规章制度,严格交接班,备好抢救物品和器械等。同时,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表现,每天认真评估,随着病情的进展和变化,预见性的提出现存的或潜在的护理安全问题,随时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采取有效、切实可行的护理措施,防止意外事件和护理合并症的发生。还要做好家属的说服解释工作,给他们讲清所采取护理措施的必要性,争取他们的支持和配合。
3.2 对昏迷抽搐、意识模糊、谵妄的病人,要专人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瞳孔、出入水量,及时记录,烦躁不安者加用床档,防止坠床,昏迷、颅内压增高呕吐的病人,要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和呕吐物,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
3.3 对癫痫发作患者,要注意防摔伤,保护下颌,防止舌后坠、咬伤及骨折;对记忆障碍者,身卜贴标记,写清患者姓名、所住医院科室名称、联系电话,以防走失。
3.4 对有冲动伤人、毁物、自伤、自杀者,也要设专人看护,并要创造安静、舒适、安全的住院环境,尽量安排单间,适当限制其活动范围,减少室内家具,并禁止摆放各种锐器,如刀、剪等危险物品。必要时使用保护带保护,但只能短时问应用,并垫软垫,定时更换肢体位置,可能使肢体处于功能位,随时观察肢体血液循环情况。
3.5 对治疗不合作者,在治疗时动作要快,必要时要有人协助,防止断针、损坏物品、仪器等其它意外事件发生。
3.6 对情绪低、意识清醒有局灶性脑损害症状或恢复期病人,均要做好心理护理,接触病人时,态度亲切、耐心,语言温和、友善,鼓励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尽量减少一切不良刺激,给患者介绍疾病的治疗和转归过程,引导患者配合治疗和护理。
4 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护理的几点体会
4.1 积极控制高热:通常我们采用物理降温疗法,使体温控制在38摄氏度以下。方法有头局部放置冰袋,酒精攘浴,温水浴在降温方式选择上,重点在患者末稍循环状态,如患者下肢末稍循环不良,开始时采用垒身温湿敷的方法降温,慎用冷湿敷或施行亚冬眠疗法。如果患者末稍循环良好.常采用全身冷湿敷法降温效果较好,乙瞄病人高热不遇伴有惊厥时,常采用亚冬眠疗法,使肛门温度降至37-38℃,一般持续3-4天,避免长时间冬眠而抑制呼吸中枢及咳嗽反射,使气道分泌物大量增加造成呼吸道梗阻。
4.2 早期发现痉挛先兆及早控制痉挛发生:患者频繁的惊厥可以加重缺氧,促进中枢性呼吸衰竭的发生,甚至造成永久性脑损伤。因此,在护理过程中,我们主要抓“早期发现”。如发现患者眼睑或面部有小的抽动,双眼凝视或肢体出现紧张度增高表理时,立即通知医生采取措施。如有呼吸道分泌物阻塞或有换气不足缺氧表现时,立即给病人吸痰,供氧,并采取适当体位,保持呼嗳道通畅。
4.3 防止呼衰,早期预防: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最易发生中枢性呼衰,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做好呼衰的抢救和护理是降低病人死亡率的主要措蘸之一对于重症患者加强病情观察一详细做好护理记录。发现呼衰早期表现及时采取措施,防止进一步发展要求做到“一观察、二检查、三测量”。
4.4 采取有教措施,防止循环衰竭的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尤其是流脑。很易发生循环衰竭一旦发生,抢救比较困难。目此.对危重病人在住院头24小时内采取“一看,二摸,三测量”的方法以早期发现循环衰竭。
5 结束语
通过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病人安全护理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尽管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治疗、护理难度较大,但在科学合理的安全护理措施之下,能够得到最为理想的护理效果,从而有助于加快康复的过程。希望本课题的研究对相关方面能够起到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 陈宗波,范希文,董永绥.山东地区肠道病毒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分析[J].中华儿科杂志.2013(3):199-202.
[2] 陈宗波.人类肠道病毒型感染的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0(16):428-430.
[3] 方峰,董永绥等.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对肠道病毒性脑膜炎、脑炎诊断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12(22):98-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