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夏布的生产性保护之道

来源 :当代党员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windba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跨进加合织染有限公司大门,一片素白扑面而来。
  晒场上,挂满茎茎苎麻。苎麻汁液被阳光蒸发,氤氲出一院清香。
  晒场上空无一人,让人以为没有开工。可刚拐弯,“唧唧”之声袭耳而来——车间里,十几台木制织布机,正发出有节奏的鸣响,宛如时间的原始语言,神秘而久远。
  梭子在妇女手中来回摆荡,搭在柱上的夏布一点点增长,一刻刻光阴爬上细小格子,让它浸染出历史的味道。
  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业,在这味道里盎然茁壮。
  销声匿迹
  颜坤吉的早晨,是从一把梳子开始的。
  梳子长一尺六,非用来梳头,而是用来梳麻——梳子在粗麻上轻灵一划,细丝便从梳齿间流淌出来。
  “梳了70年,都成习惯了。”老颜摩挲着梳子。
  清朝康熙年间,湖广填四川时,颜家从广东一路西行,落户在荣昌盘龙。“客家人将夏布工艺带入荣昌。”老颜说。
  夏布是用苎麻纺成的手工布,挺括疏朗,凉爽清汗,常用来做衣服和蚊帐。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古诗歌里的场景,开始在荣昌复苏。
  “因其洁白细腻,荣昌夏布成为宫廷贡品,达官显贵穿之以为荣。”老颜眼里闪着光,“那时,在盘龙、龙集两镇,家家都有织布机。”
  《荣昌县志》说:“比户皆绩机抒之声盈耳。”
  辉煌,仅仅延续了200年。
  清末民初,在坚船利炮开路下,洋式织布机涌入中国。
  在一日千匹的洋机器前,五日一匹的木织机失宠了。“一件夏布长衫,要20个银元,一件普通长衫,只要五个银元。”老颜说。
  “唧唧”声开始零落起来。
  颜坤吉就出生在零落声里。“我家还在坚持织夏布,从小耳濡目染,我十岁织布便已得心应手。”老颜说。
  进入新中国,随着集体大生产的推开,“唧唧”声消失了——大家拿起斧头,把织布机劈了,当成做饭的柴火。
  “留给我吧!”颜坤吉咧着嘴恳求。
  “嗯。可留给你又有什么用。”父亲放下斧头,泪水盈眶。
  此后,夜晚,“唧唧”声便会从颜家荡出来,寂寞清冷,似琴师诉说往事。
  “机抒声盈耳的时代还会回来吗?”颜坤吉问父亲。
  父亲无语,一脸泪。
  重现生机
  上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拂过荣昌。
  “我的心晃荡起来。”黄良位满眼兴奋。
  他身体瘦弱,干农活吃力,“所以一包产到户,我就背着小商品,走村串户”。
  “良位,收夏布不?”偶有人家,跟颜坤吉一样,还在“自娱自乐”。
  听的次数多了,打小喜爱夏布的黄良位开始琢磨:“夏布真没市场了吗?”
  1987年,带着两匹夏布,黄良位直奔深圳。
  “跑遍了商场,没一个要。”黄良位一脸沮丧。
  他又困又乏,钻进一家宾馆,打起瞌睡来。
  这一睡,竟睡出一幕峰回路转的大戏。
  “醒醒。”一个中年人叫。
  “啥事?”黄良位眯着眼问。
  “这是夏布吧?”
  “嗯。”
  “卖给我。有多少,我要多少。”
  “当真?”黄良位翻身站起来。
  “这是十万元订金。”中年人乃香港布匹商,正急着为韩国客户寻找货源。
  黄良位抱着订金,回到荣昌,走村串户收购夏布。虽没收到多少,但一转手,竟获利过万元。
  “要想把这个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好,必须使它在市场化、产业化中重新实现经济价值。”香港商人说。
  一语点醒梦中人。黄良位立马成立荣昌夏布有限公司,开始组织农户批量生产。
  但香港商人不满意:“效率太低,品种太少。”
  黄良位带着技工,开始改进织布机,“不仅生产效率提高了一倍,还开发了几十种新品,韩国客商要什么坯布我们都可提供”。
  开发坯布,黄良位成功了,其公司连续六年位列重庆民企50强。
  如法炮制,100多家夏布企业在荣昌呱呱坠地。“机抒声盈耳的时代又回来了。”颜坤吉呵呵直乐。
  引入漂染
  黄良位的好梦,在1997年戛然而止。
  金融危机席卷亚洲,韩国经济遭受重创。
  “90%的坯布销往韩国,这下完了。”黄良位抓着头发。
  坯布积压,资金链断裂。“熬了两年,还是破产了。”黄良位垂下头。
  盘龙、龙集两镇,“唧唧”声又零落起来。
  “夏布工艺要消亡了。”黄良位整天唉声叹气。
  这样的忧郁,让女儿黄秀英揪心。
  2003年,黄秀英辞去工作,回到荣昌,创办了加合织染有限公司,“想帮父亲完成心愿”。
  父亲何以破产?黄秀英研究后得出结论:经营模式是以产定销,买方没有承担风险,要重振夏布,必须实行以销定产。
  金融危机一过,韩国人又来进货。
  “要合作,就先下订单,定好价格,共担风险。”黄秀英说。
  急需坯布,韩国人只能同意。
  “以销定产,夯实了企业的发展根基。”黄秀英说。
  根基牢了,但一个麻烦却接踵而至。
  “十年前,一匹布成本是120元,售价220元,利润100元。现在一匹布成本是350元,售价500元,利润150元。对比物价,利润率不升反降。”黄秀英说。
  何以如此?
  加合只能生产粗坯布,没发言权。韩国人利用先进的漂染和柔软技术,一下将硬挺晦暗的粗坯布变成质软色鲜的高档布料,售价立增五倍。韩国不产坯布,却成为夏布出口大国。
  “一成不变地继承,没有创新,必然走入死胡同。”黄秀英决定引入漂染和柔软技术。
  她高薪聘请韩国顶级专家,开始“维新”革命。三年后,数十个色系的夏布在加合诞生。
  “终于有日本客户寻来。”黄秀英攥着拳头说。
  进军下游
  厂门一合上,陈子福的泪就滑落下来。
  1996年,这个折扇世家的传人下岗了——在空调和电扇紧逼下,荣昌折扇厂纷纷关门。
  陈子福十岁学做折扇,20岁时,其折扇绘画已是荣昌一绝。   “做一把折扇要108道工序,可批发价仅一元,利润不足一角。”陈子福说。
  厂子倒了,可陈子福不死心,“我想租个厂房,把手艺传下去”。
  他一清家当,只有1000多元。“你租个屁啊!”老伴说。
  “天要亡折扇啊!”陈子福心凉如冰。
  2009年,一个声音点亮陈子福的眼睛:“我们合作做夏布折扇吧!”
  发出这个邀请,黄秀英准备了一年。
  黄秀英是个很有危机感的人,她常常琢磨一件事:“市场太脆弱了,老外一声不买了,这活就没得干了。夏布的核心价值到底是什么?”
  2008年,她决定去韩国寻找答案。
  “韩国人把夏布加工成服装、家居用品、工艺品后,至少增值十倍。”黄秀英惊呆了,“我们对夏布生活、旅游、艺术价值的研究,还没入门。”
  回到荣昌,黄秀英对部下说:“用设计、艺术、文化提升生活指数,才是夏布的存活与发展之道。”
  思路一通,加合开始四面出击。
  与陈子福等人合作,开发折扇等工艺品;与韩国客商合作,进军服装市场;与日本客商合作,开发家居用品……
  “出自我手的夏布折扇,一把可卖几百元。”陈子福很是自豪。
  尝到甜头,黄秀英的梦更大了。
  “中国人富了,很多人也开始钟情夏布产品,我准备将重心转移到中国——这里才是世界最大的夏布市场。”黄秀英嘴角上扬。
  巩固上游
  “你一定要到中国去。”母亲声音果决。
  “为什么?”朴东根一脸疑惑。
  “想把朴氏集团做成百年老店,就得去中国投资。”
  “为什么?”
  “坯布90%来自中国,韩国坯布生产工艺已近失传。”
  2009年,朴东根来到中国。
  “我们合作吧!”朴东根伸出手。
  “为什么?”黄秀英问。
  “避免重蹈韩国覆辙。保护夏布的最好方式就是进行生产性保护,巩固产业链每个环节,实现活态传承。可你们还欠缺一环。”
  “哪一环?”
  “产业链上游——传承人和苎麻基地。”
  这句话,说得黄秀英心里一抽。
  “工人平均年龄超过45岁。想换血,可没办法,老者不愿教,幼者不愿学。”黄秀英说。
  传承人问题不解决,坯布生产工艺迟早会断根。
  “薪火相传要靠人。”黄秀英向政府建议。
  政府心有灵犀——划拨七亩土地,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大师工作室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对带徒授艺效果显著的传承人,每月给予2000元“大师津贴”。
  “这下,老者幼者都来了兴趣。”黄秀英说。
  “原料供应十分紧缺,须建立苎麻基地。”黄秀英又建议。
  政府心有戚戚——出资90万元,帮助黄秀英及另外两家夏布企业建起优质苎麻示范基地,申报地理标志。
  “这下,活态传承链彻底完善了。”黄秀英直乐。
  链条一完善,实力大增——2011年,荣昌夏布企业销售收入突破六亿元。
  但黄秀英的梦想还没结束。
  “下一个目标是制订行业标准。”黄秀英眼波流动,“我们要使荣昌夏布漫过岁月的阻隔,在全世界开出惊艳的花。”
其他文献
2019年以来,璧山区聚焦群众需求,坚持问题导向,不断优化城市基层治理体系,创新“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举措,补齐基层治理短板,提升城市基层治理能力,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制度,推动党的组织体系和治理体系深度融合、互融共促,构建以小区党支部为引领、业主委员会实体化运行、全体业主共同参与的城市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  延伸组织触角,党支部建在小区  璧山区在城市基层治理实践中认识到,居民小区已经成为加
丰收的十月,秋天的大地镶上了黄金色的冠冕,我们也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58岁的生日。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政策,为广大农村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一五”规划《建议》勾勒出的新农村景象更是令人向往。在这个收获的季节,惠农的阳光切实照到了农村的角角落落,我们也从农民朋友的脸上读出了满足。  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坚持发展农村生产力,协调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才能有效统筹城乡发展,全面推进城
加强农民教育培训,既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的客观要求;既要为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又要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提供劳动力资源;既要遵循教育学的一般规律,又要结合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特点来开展。践行科学发展观,推进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深入开展,必须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一、统筹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农业科技培训    伴随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民从农业向非
莫子山公园  浑南区莫子山公园,有沈阳首条炫彩跑道,相信不少沈阳人的抖音、朋友圈,都被这条炫彩的夜光跑道刷屏过。跑道全场2.5公里,宽度2至4米,一个个半环形的荧光环显得非常夢幻,走在跑道上仿佛走在璀璨银河一般。盛夏的夜晚,晚风习习,天空繁星点点,脚下更是星光熠熠,这简直太让人心动了。两侧还有很多雕塑,为跑道增添了更多文化气息。TIPS  地址:沈阳市浑南区创新路与桃仙二街交叉口向东100 路北 
没有大企业,没有大工业,被崇山峻岭“困扰”的巫溪,围绕“特”字做文章,闯出了一条独特的山区发展之路——  “去年,大宁党参再次飘洋过海,远销澳大利亚、韩国、加拿大……”一谈起党参出“洋”的事,巫溪县药材产业化办公室主任刘志和一脸兴奋。    神奇的“大宁党参”    素有“天然药海”之称的巫溪县,地处大巴山东段南麓。重岗复岭的山地和亚热带暖湿季风气候,使巫溪蕴藏了丰富的中药材资源。据统计,巫溪宜药
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有天然草牧场2700万亩,年出栏羊110万只。但因为养殖区域分散,消息不灵通,品种繁杂,农牧民养羊的收入一直不高,一只羊的效益也就是四五十元钱。曹国利是当地的经纪人,自己也养羊。就在他为养羊利润薄而发愁的时候,当地农牧业局推广的一种杂交的肉毛兼用羊引起了他的兴趣,便引进了40只,和其他品种的羊放在一起试养。一年后,本地羊没肉,又不能长毛,出肉率在30%~35%左右;而曹国利饲
寻找羽毛大峡谷  走了几天荒原,饱览了天苍苍与野茫茫,我们便对清隽灵秀有些向往。  刚听到羽毛大峡谷的名字,我们脑海里勾勒出的无非是山劈两半,绿植丛生,谷底有泉,游人如织。但是,见识终究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冰岛的风光绝对与任何地方都不一样,你得大开着脑洞,穷尽想象,才不至于回回惊讶到闭不上嘴。  我们漫步在一条进山的小路上,游人稀稀落落。七拐八拐了几百米,眼前豁然一亮。两堵直上直下的石崖矗立眼前,
十八大报告是我们党迈向新征程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为重庆工业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将深入贯彻十八大精神,坚定不移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市第四次党代会“一统三化两转变”和新型工业化大会的总体要求,以改革开放创新为动力,以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为主攻方向,着力处理好立足当前与着眼长远、做大增量与做优存量、制造业与服务业互动发展三个关系,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到2015年工业销售产值达到3万亿元,发挥工业
习惯的力量是惊人的。习惯对我们有着很大的影响,因为它一贯地、在不知不觉中经年累月地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影响着我们的效率,从而左右着我们的成败。一个人一天的行为中,大约只有5%是属于非习惯性的,而剩下的95%的行为都是习惯性的。即便是打破常规的创新,最终也可以演变成为习惯性的创新。  行为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3周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3个月以上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即同一个动作重复3周就会变成习惯
高考改革又往前推了一大步。  近期,全国第三批启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的8省份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发布了本省份实施方案,将从2018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除了试点数量和范围大幅增加扩展,与上海、浙江、北京、天津等前两批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相比,此次第三批改革最引人注目的是“3 1 2”方案,“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