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肝素结合蛋白和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来源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iaohui87092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分析重症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肝素结合蛋白和辅助性T淋巴细胞1(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在该院诊治的90例肺炎患儿为肺炎组,其中包括49例轻中度感染患儿和41例重症感染患儿,另选取30例同期到该院取支气管异物但无肺部炎症的患儿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患儿BALF中Th1/Th3型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2)、干扰素-γ(IFN-γ)、IL-4和IL-6的表达水平及免疫荧光干式定量法检测肝素结合蛋白(H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环状RNA在冠心病(CAD)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及可能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58例CAD患者作为CAD组,另选同期进行健康体检的47例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检测CAD组和对照组外周血心肌梗死相关环状RNA(circMICRA、circCDRIAS、circINF292)表达水平。采用Gensini得分评估冠脉硬化严重程度;利用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环状RNA的表达差异;利用Logistics回归、Spearm
目的评价参与比对试验的实验室血清中总胆红素的测定能力。方法以总胆红素参考方法测定值为指定值,对各实验室提交的比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及检测能力评价。要求比对样本测定值应在(27.10±2.71)μmol/L范围内,全部样本测定值的变异系数均应不大于5.00%。结果39家实验室(共40家)按要求提交了有效数据,其中有8家结果不满足要求,结果满意率为77.25%。结论该次比对试验为进一步加强对检测机构、相关企业的监督管理、规范检测市场提供了依据,少数参加实验室总胆红素检测能力存在一定问题,应积极寻找产生不满意的原
目的探讨血清血红素氧合酶-1(HO-1)、血管生成素-2(Ang-2)、多配体蛋白聚糖-4(Syndecan-4)在判断急性肺炎患儿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意义。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急性肺炎患儿129例作为观察组,根据患儿病情轻重分为重症肺炎组(n=50)、轻症肺炎组(n=79);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n=105)和预后不良组(n=24)。另选取本院健康体检儿童8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受试者血清HO-1、Ang-2、Syndecan-4水平。采用Sp
目的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趋化因子-9(CXCL-9)及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于该院诊治的106例UC患者作为UC组,检测其血清IL-8、MCP-1、CXCL-9及HGF的表达水平,并以5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统计学分析组间各指标的表达差异及各指标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UC病情严重程度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
目的探讨不同状态下未成年人血清维生素D(VitD),包括VitD2、VitD3和C3-差向异构体(C3-epi)水平对评估体内VitD贮存的影响。方法纳入研究的1671例未成年人分为健康组1204例和疾病组467例(矮小症134例、呼吸道感染215例、营养不良57例和抽动障碍61例);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HPLC-MS/MS)检测血清VitD2及VitD3水平,并计算活性VitD3(A
目的研究粪便钙卫蛋白(FC)联合血清降钙素原(PCT)对小儿细菌性肠炎早期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4月至2020年10月徐州市儿童医院80例细菌性肠炎疑似患儿作为研究对象,以肠道细菌病原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记录细菌性肠炎发生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FC联合血清PCT在细菌性肠炎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结果80例患儿中46例为细菌性肠炎(观察组),34例为病毒性肠炎(对照组)。两组患儿入院1 d、3 d及5 d时血清PCT和F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1
目的探讨日摄入50 g大豆粉对围绝经期患者血清雌二醇(E2)、促卵泡生成激素(FSH)和促黄体生成激素(LH)水平的影响及对症状的改善,为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6年2月至2019年12月期间,于中山市博爱医院妇女保健科就诊的298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为研究对象,在获得患者的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分为4组:0 g组(无临床干预)72例、50 g组(日摄入50 g大豆粉)76例、75 g组(日摄入75 g大豆粉)74例和激素组(日口服克龄蒙1片)76例。对所有受试者进行为期6个月
目的探究血清微小RNA(miR)-124、miR-155联合miR-23检测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该院接受超早期脑梗死治疗的患者91例作为脑梗死组;另选同期在该院接受健康体检的体检健康者91例作为体检健康组。观察患者脑梗死体积、神经缺损程度、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性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124、miR-155、miR-23表达水平,分析miR-124、miR-155、miR-23表达水平的组间差异及三者联合检查在超早期脑梗死诊断价值及预后
目的研究血清miR-141-3p、白细胞介素-35(IL-35)、IL-10联合诊断前列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20年9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下称本院)疑似前列腺癌患者181例作为实验组,以细胞穿刺活检病理结果作为金标准,其中前列腺癌82例(前列腺癌组),良性前列腺病变99例(良性前列腺病变组),选取本院同期体检的健康人群91例作为对照组。对比3组患者血清miR-141-3p、IL-35、IL-10;检测前列腺癌组血清miR-141-3p、IL-35、IL-10阳性检出
目的比较两种血培养直接药敏方法与常规药敏方法结果的一致性,评估两种前处理方法对血培养直接药敏的影响。方法选取上海某三级教学医院2017年9月至2018年5月共241例血培养阳性样本,用分离胶管离心后分别使用直接检测法和TSB肉汤增菌法两种前处理方法获得细菌,并配置菌悬液,选择相应药敏卡进行药敏试验,得到的药敏结果与转种后获得菌落的常规药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革兰阴性菌分离胶离心后直接检测法和增菌法与标准方法类别一致性分别为98.53%和98.74%(2753/2794、2759/2794),非常重大错误(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