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河南省(濮阳县、中牟县、商城县、睢县)746个农户调查材料为依据,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入、转出)价格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户主年龄、户主耕种意愿、流转后是否改變土地用途、地理位置、土地肥力、农村劳动力务农的机会成本、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土地产权稳定性等变量显著影响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价格;户主年龄、家庭务农收入所占比重、流转后是否改变土地用途、农村劳动力务农的机会成本、农村土地流转时间、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当地物价水平等变量显著影响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入价格。提出了明确农村集体土地的产权、培育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交易平台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影响因素;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
中图分类号: F321.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7-0326-05
收稿日期:2017-02-02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编号:2015BJJ044)。
作者简介:孟莉娟(1979—),女,河南新郑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与管理。E-mail:menglijuan2015@126.com。随着河南省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农村传统、小规模经营方式同现代化、集约化经营模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生产性需求,为此,规范、有序地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业务势在必行。实现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健康流转,首要条件就是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进行合理、公开定价。长期以来,河南省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一直处于杂乱、无序状态,农村土地一直被排斥在资源市场定价范畴之外,河南省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缺乏科学、合理、公平的定价机制。在此情形下,研究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入、转出)价格的影响因素,对构建河南省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1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体系的研究仍处在模糊阶段[1],梳理相关文献大致集中于以下3个方面:
1.1从产权的视角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的研究
学者们认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是承包经营权产权价值的重要体现[2-3],其中,农村土地地权的稳定与否、农地产权制度是否健全,直接影响到农村土地经营权是否能够有效流转[4-5]。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入、转出)前后的“三权分离”权能性质的变化分析之后,认为土地转入方的市场势力会影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6]。
1.2关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影响因素的研究
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货币实现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价格形成机制的关键环节,其中,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产权不完整等原因造成了农村土地经营权实际的流转价格与理论计算的应然价格之间差距[7]。翟研宁等认为,土地租金变动、农业生产率提升、资本性收益滞后等内部因素,农村福利保障情况、农户兼业经营情况、土地产权稳定情况等外部因素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具有显著性影响[8-9],另外,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培训情况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也具有显著影响[10]。
1.3关于农村土地经营权价格估价方法的研究
目前,学者们主要以收益法来对农村土地经营权价格进行评估,高艳梅等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让、出租、入股等方式的流转价格进行了评估[11];张振华构建了收益现值法模型,实现了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评估的数字化[12]。
综上所述,大多数学术研究只是从宏观、定性的角度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入、转出)价格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明显不足,尤其欠缺将农户、区域水平两个视角结合起来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影响因素进行的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以濮阳县、中牟县、商城县、睢县746个农户调查材料为依据,以农户、区域水平为研究视角,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河南省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相关部门政策制定提供微观数据支撑。
2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
2.1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河南财政金融学院中原经济区三农问题财税政策研究课题组于2016年1月至2月、7月至9月对河南省濮阳县、中牟县、商城县、睢县展开的入户调查。调查过程中,课题组采取了分层、随机的抽样方式来选择样本农户,每个县随机抽取6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村,在每个样本村,随机访谈10~18个农户,调采取了一对一的调查方式。本次抽样调查共发放762份调查问卷,剔除无效问卷(部分变量数据缺失及填写信息错误)16份之后,获有效调查问卷共计746份,问卷有效率为97.90%(表1)。
2.2样本描述性分析
被调查的746个样本农户中,转出土地经营权农户共387个,占总体样本的51.88%;具有转入土地经营权农户共320个,占总体样本的42.90%。从样本基本特征来看,样本农户户主以男性为主,年龄大多在36~50岁,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79.8%;家庭务农劳动力人数大多为3人及以上,家庭收入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的收入、养殖收入及外出务工收入为主(表2)。
3计量模型与实证检验
3.1模型构建
由于因变量离散取值多于两类,为此,本研究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来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其函数形式为:
m-Logit(yi)i=lnPi1-Pi α ∑mj=1βjxij μ。(1)式中:yi代表响应变量农户i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入、转出)价格”;Pi代表农户i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入、转出)价格受因素j影响的概率值;自变量分别记为x1,x2,…,xi;α为回归方程的常数;βi为回归系数;μ为干扰项,各变量的定义、赋值见表3。 3.2变量选择及定义
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在综合考虑河南省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实际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本研究将影响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价格、转入价格的影响因素分为农户特征、农村土地特征、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特征、经济环境特征、政策环境特征五大类。
3.2.1农户特征一般来说,男性户主、文化程度较高农户比女性户主、文化程度较低户主拥有较强的人际关系、较好的风险偏好意识,参加农村土地流转的意愿更加强烈;他们对农业土地经转流价格有合理的预期;对于家庭劳动力数量多、户主耕种意愿强、家庭务农收入所占比重高的农户家庭来说,他们普遍拥有较强的开拓精神,更倾向于进行大规模、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对农村土地需求也更加强烈,为此,他们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也会产生更加合理的预期。
3.2.2农村土地特征农村土地规模越大,农业生产经营成本(费用)就越低,生产管理也越便捷,农户愿意接受的流转价格也相对越高;农村土地区位优势会增加种粮大户对土地的需求,引起农村土地的供需关系发生变化,进而会引起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入、转出)价格变化;土地肥力越好,农产品产量提升就越容易,农村土地转出价格也会发生相应提升,然而,对于土地转入户来说,土地肥力对农产品产量的实际影响很难测量,因而,土壤肥力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入价格的影响方向不确定。
3.2.3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特征劳动力务农的机会成本越高,农民就越容易实现非农性质就业,即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较低时,农户也愿意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出去;只有农村土地流转时间较长时,农户才有可能获得相应的规模效应和经济收益,如果土地流转时间太短,投资者很难收回投资,愿意接受的土地流转的价格也会作出相应调整。
3.2.4经济环境特征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农户家庭的日常生活条件就越好,相应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入、转出)价格会随之变动;当地物价水平上涨时,农户家庭也会根据物价上涨的幅度适当调整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入、转出)价格。
3.2.5政策环境特征一般来说,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越健全,农户家庭的基本生活越有保障,对农村土地的依赖性越弱,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就越低;与此同时,土地产权政策是否稳定会直(间)接影响农户家庭的种植预期,从而会影响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入、转出)价格。表3变量的含义与赋值
变量变量名称变量定义因变量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入价格0=200元以下;1=200~400元;2=>400~600元;3=>600~800;4=800元以上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价格自变量农户特征户主年龄(x1)0=18~35岁;1=36~50岁;2=51~65岁;3=65岁以上户主文化程度(x2)0=小学及以下;1=初中;2=高中;3=中专;4=大专及以上户主耕种意愿(x3)0=弱;1=一般;2=强烈家庭务农劳动力数量(x4)0=1~2人;1=3~4人;2=5~6人;3=6人以上家庭务农收入所占比重(x5)务农收入/家庭总收入农村土地特征土地规模(x6)0=0.33 hm2以下;1=0.33~0.667 hm2;2=0.667 hm2以上流轉后是否改变土地用途(x7)0=否;1=是土地地理位置(x8)0=交通不便利;1=交通便利土地肥力(x9)0=贫瘠;1=肥沃农村土地流转特征劳动力务农的机会成本(x10)实际成本:务工每天平均工资×务农时间(d)÷10 000土地流转时间(x11)0=5年以下;1=5~10年;2=10年以上经济环境特征当地经济发展水平(x12)0=低;1=中等;2=高当地物价水平(x13)0=低;1=中等;2=高政策环境特征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程度(x14)0=不完善;1=完善土地产权稳定性(x15)0=不稳定;1=稳定
4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首先,本研究运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对户主年龄等15个自变量进行了多重共线性分析,结果发现,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等15个自变量的方差扩大因子值均小于10,即15个自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多重共线性关系。
其次,以河南省(濮阳县、中牟县、商城县、睢县)746个农户调查材料为基础,将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等15个自变量全部代入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4.1农户特征
4.1.1户主年龄(x1)户主年龄变量在1%统计水平下,通过了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价格和转入价格显著性检验,估计系数值分别为-1.350、-1.090,表明户主年龄变量负向显著影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转出、转入)。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价格为100~300元/667 m2时,户主年龄为31~40岁、41~50岁和50岁以上,愿意转出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农户分别为65%、55%、46%;愿意转入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农户比例分别为56%、50%、35%。
4.1.2户主文化程度(x2)户主文化程度变量对农村土地
经营权流转(转入、转出)价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调查发现,被调查户主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农户中,84.2%以上的户主以外出务工或从事非农性产业为主体活动,也就是说,文化程度较高的户主很少在家务农,然而,留在农村继续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活动的户主,其文化教育程度的差距不大,所以,最终导致户主文化程度变量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入、转出)价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4.1.3户主的耕种意愿(x3)户主的耕种意愿变量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价格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估计系数值为 0.030,户主的耕种意愿变量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入价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一状况可能与农户对转入农村土地经营权的经济收益预期有一定的关联,调查发现,河南省耕地种植粮食性作物的平均纯收益在220~450元/667 m2,农民外出务工的纯收入为140元/d左右,相比之下,如果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入价格过高,农户会选择外出务工,而不是租种土地。 4.1.4家庭务农劳动力数量(x4)家庭务农劳动力数量变量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入、转出)价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最可能的解释为,在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进行决策时,90.2%农户家庭是由户主作主,与家庭劳动力数量多少关系不大。
4.1.5家庭务农收入所占比重(x5)家庭务农收入所占比重变量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入价格通过了显著检验,估计系数值为-0.136,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价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调查结果显示,务农收入所占整个家庭比重(例)越高,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经济上、精神上)程度越高,在扩大农户种植规模时,农户期望转入农村土地经营权的价格会更低一些。另外,务农收入所占比重极低农户家庭中,59.8%的农户将自己承包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了出去,最终导致家庭务农收入所占比重变量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价格影响不显著。
4.2农村土地特征
4.2.1农村土地规模(x6)农村土地规模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出、转入)价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调查数据显示,77.6%的农户家庭很少关注农村土地面积大小,只关注是否离自家土地近,因此,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出、转入)价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4.2.2流轉后是否改变土地用途(x7)流转后是否改变土地用途变量通过了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出、转入)价格显著性检验,估计系数分别为-0.136、-0.260,流转后改种其他农作物会间接地改变农户家庭对土地未来收益预期,农户家庭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也会作出相应调整。然而,调查发现,为鼓励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如特色蔬菜、水果等),政府还会给农村土地流转户提供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最终,出现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入、转出)价格整体偏低的情况,这可能是导致实证回归结果与理论分析相背的原因所在。
4.2.3农村土地地理位置(x8)农村土地地理位置变量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价格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估计系数值为0.166,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入价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调查数据显示,位于交通主干道周围的农村土地,其流转价格普遍偏高,也就是说距离城镇越近,城镇的辐射作用就越大,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的价格产生显著性影响。
出于经营管理方面的考虑,66.2%的农户家庭会考虑转入距离自家耕地较近的土地,以有利于成片、规模化地开展机械耕种与收割等业务;这可能是导致土地地理位置变量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入价格影响不显著的主要原因。
4.2.4土壤肥力(x9)与此同时,土地肥力虽然可以在提升农产品产量和经济收益方面起到一定作用,然而其效果难以精准测定。
4.3农村土地流转特征
4.3.1劳动力务农的机会成本(x10)劳动力务农的机会成本变量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出、转入)价格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估计系数值分别为-0.049、-0.120。也就是说,农村劳动力务农的机会成本越高,其外出打工的经济收益就越大,即使在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价格较低情况下,他们也会将农村土地流转出去。另外,假如农户选择继续在家务农而需要转入农村土地经营权时,为进一步降低务农成本(费用),则希望土地转入的价格越低越好,以便提升整个家庭的经济收益。
4.3.2土地流转时间(x11)土地流转时间变量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入价格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估计系数为0.137,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价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一般来说,土地流转时间越长,就越有利于转入方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进一步加大收益(如双季种植、立体种植等)、降低劳动成本(费用),这就要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时间一般应在2年及以上,因此,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入价格也会相应地提升一定比例。土地流转时间长短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价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最可能的解释就是,调研区域的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的时间相对较短(平均1~3年),对转出价格没有形成明显成效。
4.4经济环境特征
4.4.1经济发展水平(x12)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出、转入)价格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估计系数值分别为0.155、0.215,即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出、转入)价格越高。
4.4.2物价水平(x13)当地物价水平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出、转入)价格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估计系数值分别为0.028、0.360,即当地物价水平越高,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出、转入)价格越高。调查结果,河南省农村地区土地的流转价格是以单位土地面积稻谷(小麦)市场价为基础进行核算的,物价水平越高,得到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也会越高。
4.5政策环境特征
4.5.1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程度(x14)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程度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价格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估计系数值为-0.180,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入价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也就是说社会保障体系越完善,农户家庭的基本生活就越有保障,在进行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决策时,整个家庭就可能不太计较转出价格的高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程度对农村土地转入价格影响不显著的原因可能是,调研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还没有得到完全展开,导致社会保障完善程度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入价格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4.5.2土地产权稳定性(x15)土地产权稳定性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出、转入)价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时间在1年之内占84.2%,在这么短的时间,农户家庭对农村土地相关政策变动的预期不高,因此,土地产权稳定性变量没有显著影响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出、转入)价格。
5政策建议
5.1明确农村集体土地产权
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归属,赋予农民完整的农村土地产权,结束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制度性虚置”缺陷,让农民能够真正占有、使用农村土地经营权,以减少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成本(费用)。 5.2培育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交易平台
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信息发布机制,有效降低农村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费用),全力规避农村土地流转的交易风险,保证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业务公平公正、健康有序地展开。
5.3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降低附着在农村土地上的保障功能,将农民家庭从对农村土地依附状态地位下真正地、全面地解放出来,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5.4为农民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
如果农民有稳定、持续的非农就业机会,耕地在农户家庭中的重要性就会逐渐下降,出于机会成本的考虑,他们不但愿意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而且还会愿意以较低价格(甚至是无报酬)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
参考文献:
[1]邓大才. 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与价格研究——农地流转价格的决定因素分析[J]. 财經问题研究,2007(9):89-95.
[2]唐焱. “土地换社保”背景下土地承包经营权价格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12):41-45.
[3]孔凡文,孙军. 农用地流转价格体系与确定方法研究[J]. 农业经济,2011(4):54-56.
[4]刘荣材. 产权、定价机制与农村土地流转[J]. 农村经济,2010(12):30-34.
[5]韦鸿,王琦玮. 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的内涵、利益分割及其思考[J]. 农村经济,2016(3):39-43.
[6]申云,石成玉,姜元,等. 农地流转农户协商定价机制的经济学分析[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4):100-107.
[7]郭明瑞.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根据、障碍与对策[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9.
[8]翟研宁.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问题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13,34(11):82-86.
[9]帅晓林. 我国农村承包地流转价格机制构建方略[J]. 社会科学辑刊,2012(2):105-108.
[10]吴萍,蒲勇健,郭心毅. 基于社会保障的土地流转定价模型研究[J]. 财政研究,2010(9):18-20.
[11]高艳梅,汤惠君,张效军,等. 基于产权价值的区域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8-63.
[12]张振华. 基于收益现值法的农村土地流转价格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1(12):58-62,69.曹玲玲,陈沛然,刘彬斌,等. 农村电商创新主体发展路径及生态价值链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7):331-334.
关键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影响因素;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
中图分类号: F321.1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2-1302(2017)17-0326-05
收稿日期:2017-02-02
基金项目: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编号:2015BJJ044)。
作者简介:孟莉娟(1979—),女,河南新郑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旅游经济与管理。E-mail:menglijuan2015@126.com。随着河南省社会经济的不断快速发展,农村传统、小规模经营方式同现代化、集约化经营模式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难以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生产性需求,为此,规范、有序地开展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业务势在必行。实现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健康流转,首要条件就是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进行合理、公开定价。长期以来,河南省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一直处于杂乱、无序状态,农村土地一直被排斥在资源市场定价范畴之外,河南省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市场缺乏科学、合理、公平的定价机制。在此情形下,研究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入、转出)价格的影响因素,对构建河南省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
1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研究现状
目前,关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体系的研究仍处在模糊阶段[1],梳理相关文献大致集中于以下3个方面:
1.1从产权的视角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的研究
学者们认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是承包经营权产权价值的重要体现[2-3],其中,农村土地地权的稳定与否、农地产权制度是否健全,直接影响到农村土地经营权是否能够有效流转[4-5]。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入、转出)前后的“三权分离”权能性质的变化分析之后,认为土地转入方的市场势力会影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6]。
1.2关于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影响因素的研究
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货币实现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价格形成机制的关键环节,其中,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高、产权不完整等原因造成了农村土地经营权实际的流转价格与理论计算的应然价格之间差距[7]。翟研宁等认为,土地租金变动、农业生产率提升、资本性收益滞后等内部因素,农村福利保障情况、农户兼业经营情况、土地产权稳定情况等外部因素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具有显著性影响[8-9],另外,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培训情况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也具有显著影响[10]。
1.3关于农村土地经营权价格估价方法的研究
目前,学者们主要以收益法来对农村土地经营权价格进行评估,高艳梅等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让、出租、入股等方式的流转价格进行了评估[11];张振华构建了收益现值法模型,实现了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评估的数字化[12]。
综上所述,大多数学术研究只是从宏观、定性的角度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入、转出)价格的形成机制进行了理论分析,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明显不足,尤其欠缺将农户、区域水平两个视角结合起来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影响因素进行的研究。基于此,本研究以濮阳县、中牟县、商城县、睢县746个农户调查材料为依据,以农户、区域水平为研究视角,运用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对河南省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为相关部门政策制定提供微观数据支撑。
2数据来源与模型构建
2.1数据来源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河南财政金融学院中原经济区三农问题财税政策研究课题组于2016年1月至2月、7月至9月对河南省濮阳县、中牟县、商城县、睢县展开的入户调查。调查过程中,课题组采取了分层、随机的抽样方式来选择样本农户,每个县随机抽取6个乡(镇),每个乡镇随机抽取2个村,在每个样本村,随机访谈10~18个农户,调采取了一对一的调查方式。本次抽样调查共发放762份调查问卷,剔除无效问卷(部分变量数据缺失及填写信息错误)16份之后,获有效调查问卷共计746份,问卷有效率为97.90%(表1)。
2.2样本描述性分析
被调查的746个样本农户中,转出土地经营权农户共387个,占总体样本的51.88%;具有转入土地经营权农户共320个,占总体样本的42.90%。从样本基本特征来看,样本农户户主以男性为主,年龄大多在36~50岁,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占79.8%;家庭务农劳动力人数大多为3人及以上,家庭收入主要以种植粮食作物的收入、养殖收入及外出务工收入为主(表2)。
3计量模型与实证检验
3.1模型构建
由于因变量离散取值多于两类,为此,本研究采用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来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其函数形式为:
m-Logit(yi)i=lnPi1-Pi α ∑mj=1βjxij μ。(1)式中:yi代表响应变量农户i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入、转出)价格”;Pi代表农户i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入、转出)价格受因素j影响的概率值;自变量分别记为x1,x2,…,xi;α为回归方程的常数;βi为回归系数;μ为干扰项,各变量的定义、赋值见表3。 3.2变量选择及定义
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在综合考虑河南省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实际及经济发展水平的基础上,本研究将影响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价格、转入价格的影响因素分为农户特征、农村土地特征、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特征、经济环境特征、政策环境特征五大类。
3.2.1农户特征一般来说,男性户主、文化程度较高农户比女性户主、文化程度较低户主拥有较强的人际关系、较好的风险偏好意识,参加农村土地流转的意愿更加强烈;他们对农业土地经转流价格有合理的预期;对于家庭劳动力数量多、户主耕种意愿强、家庭务农收入所占比重高的农户家庭来说,他们普遍拥有较强的开拓精神,更倾向于进行大规模、现代化的农业生产,对农村土地需求也更加强烈,为此,他们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也会产生更加合理的预期。
3.2.2农村土地特征农村土地规模越大,农业生产经营成本(费用)就越低,生产管理也越便捷,农户愿意接受的流转价格也相对越高;农村土地区位优势会增加种粮大户对土地的需求,引起农村土地的供需关系发生变化,进而会引起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入、转出)价格变化;土地肥力越好,农产品产量提升就越容易,农村土地转出价格也会发生相应提升,然而,对于土地转入户来说,土地肥力对农产品产量的实际影响很难测量,因而,土壤肥力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入价格的影响方向不确定。
3.2.3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特征劳动力务农的机会成本越高,农民就越容易实现非农性质就业,即使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较低时,农户也愿意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出去;只有农村土地流转时间较长时,农户才有可能获得相应的规模效应和经济收益,如果土地流转时间太短,投资者很难收回投资,愿意接受的土地流转的价格也会作出相应调整。
3.2.4经济环境特征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农户家庭的日常生活条件就越好,相应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入、转出)价格会随之变动;当地物价水平上涨时,农户家庭也会根据物价上涨的幅度适当调整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入、转出)价格。
3.2.5政策环境特征一般来说,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越健全,农户家庭的基本生活越有保障,对农村土地的依赖性越弱,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就越低;与此同时,土地产权政策是否稳定会直(间)接影响农户家庭的种植预期,从而会影响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入、转出)价格。表3变量的含义与赋值
变量变量名称变量定义因变量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入价格0=200元以下;1=200~400元;2=>400~600元;3=>600~800;4=800元以上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价格自变量农户特征户主年龄(x1)0=18~35岁;1=36~50岁;2=51~65岁;3=65岁以上户主文化程度(x2)0=小学及以下;1=初中;2=高中;3=中专;4=大专及以上户主耕种意愿(x3)0=弱;1=一般;2=强烈家庭务农劳动力数量(x4)0=1~2人;1=3~4人;2=5~6人;3=6人以上家庭务农收入所占比重(x5)务农收入/家庭总收入农村土地特征土地规模(x6)0=0.33 hm2以下;1=0.33~0.667 hm2;2=0.667 hm2以上流轉后是否改变土地用途(x7)0=否;1=是土地地理位置(x8)0=交通不便利;1=交通便利土地肥力(x9)0=贫瘠;1=肥沃农村土地流转特征劳动力务农的机会成本(x10)实际成本:务工每天平均工资×务农时间(d)÷10 000土地流转时间(x11)0=5年以下;1=5~10年;2=10年以上经济环境特征当地经济发展水平(x12)0=低;1=中等;2=高当地物价水平(x13)0=低;1=中等;2=高政策环境特征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程度(x14)0=不完善;1=完善土地产权稳定性(x15)0=不稳定;1=稳定
4模型估计结果及分析
首先,本研究运用SPSS18.0统计分析软件,对户主年龄等15个自变量进行了多重共线性分析,结果发现,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等15个自变量的方差扩大因子值均小于10,即15个自变量之间不存在显著的多重共线性关系。
其次,以河南省(濮阳县、中牟县、商城县、睢县)746个农户调查材料为基础,将户主年龄、户主文化程度等15个自变量全部代入多元有序Logistic模型进行了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4.1农户特征
4.1.1户主年龄(x1)户主年龄变量在1%统计水平下,通过了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价格和转入价格显著性检验,估计系数值分别为-1.350、-1.090,表明户主年龄变量负向显著影响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转出、转入)。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价格为100~300元/667 m2时,户主年龄为31~40岁、41~50岁和50岁以上,愿意转出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农户分别为65%、55%、46%;愿意转入农村土地经营权的农户比例分别为56%、50%、35%。
4.1.2户主文化程度(x2)户主文化程度变量对农村土地
经营权流转(转入、转出)价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调查发现,被调查户主文化程度为高中及以上农户中,84.2%以上的户主以外出务工或从事非农性产业为主体活动,也就是说,文化程度较高的户主很少在家务农,然而,留在农村继续以农业生产为主要活动的户主,其文化教育程度的差距不大,所以,最终导致户主文化程度变量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入、转出)价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4.1.3户主的耕种意愿(x3)户主的耕种意愿变量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价格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估计系数值为 0.030,户主的耕种意愿变量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入价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这一状况可能与农户对转入农村土地经营权的经济收益预期有一定的关联,调查发现,河南省耕地种植粮食性作物的平均纯收益在220~450元/667 m2,农民外出务工的纯收入为140元/d左右,相比之下,如果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入价格过高,农户会选择外出务工,而不是租种土地。 4.1.4家庭务农劳动力数量(x4)家庭务农劳动力数量变量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入、转出)价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最可能的解释为,在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进行决策时,90.2%农户家庭是由户主作主,与家庭劳动力数量多少关系不大。
4.1.5家庭务农收入所占比重(x5)家庭务农收入所占比重变量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入价格通过了显著检验,估计系数值为-0.136,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价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调查结果显示,务农收入所占整个家庭比重(例)越高,农户对土地的依赖(经济上、精神上)程度越高,在扩大农户种植规模时,农户期望转入农村土地经营权的价格会更低一些。另外,务农收入所占比重极低农户家庭中,59.8%的农户将自己承包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了出去,最终导致家庭务农收入所占比重变量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价格影响不显著。
4.2农村土地特征
4.2.1农村土地规模(x6)农村土地规模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出、转入)价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调查数据显示,77.6%的农户家庭很少关注农村土地面积大小,只关注是否离自家土地近,因此,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出、转入)价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4.2.2流轉后是否改变土地用途(x7)流转后是否改变土地用途变量通过了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出、转入)价格显著性检验,估计系数分别为-0.136、-0.260,流转后改种其他农作物会间接地改变农户家庭对土地未来收益预期,农户家庭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也会作出相应调整。然而,调查发现,为鼓励特色农产品的种植(如特色蔬菜、水果等),政府还会给农村土地流转户提供一定比例的财政补贴,最终,出现了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入、转出)价格整体偏低的情况,这可能是导致实证回归结果与理论分析相背的原因所在。
4.2.3农村土地地理位置(x8)农村土地地理位置变量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价格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估计系数值为0.166,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入价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调查数据显示,位于交通主干道周围的农村土地,其流转价格普遍偏高,也就是说距离城镇越近,城镇的辐射作用就越大,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的价格产生显著性影响。
出于经营管理方面的考虑,66.2%的农户家庭会考虑转入距离自家耕地较近的土地,以有利于成片、规模化地开展机械耕种与收割等业务;这可能是导致土地地理位置变量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入价格影响不显著的主要原因。
4.2.4土壤肥力(x9)与此同时,土地肥力虽然可以在提升农产品产量和经济收益方面起到一定作用,然而其效果难以精准测定。
4.3农村土地流转特征
4.3.1劳动力务农的机会成本(x10)劳动力务农的机会成本变量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出、转入)价格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估计系数值分别为-0.049、-0.120。也就是说,农村劳动力务农的机会成本越高,其外出打工的经济收益就越大,即使在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价格较低情况下,他们也会将农村土地流转出去。另外,假如农户选择继续在家务农而需要转入农村土地经营权时,为进一步降低务农成本(费用),则希望土地转入的价格越低越好,以便提升整个家庭的经济收益。
4.3.2土地流转时间(x11)土地流转时间变量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入价格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估计系数为0.137,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价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一般来说,土地流转时间越长,就越有利于转入方充分利用农村土地资源,进一步加大收益(如双季种植、立体种植等)、降低劳动成本(费用),这就要求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时间一般应在2年及以上,因此,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入价格也会相应地提升一定比例。土地流转时间长短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价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最可能的解释就是,调研区域的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的时间相对较短(平均1~3年),对转出价格没有形成明显成效。
4.4经济环境特征
4.4.1经济发展水平(x12)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出、转入)价格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估计系数值分别为0.155、0.215,即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出、转入)价格越高。
4.4.2物价水平(x13)当地物价水平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出、转入)价格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估计系数值分别为0.028、0.360,即当地物价水平越高,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出、转入)价格越高。调查结果,河南省农村地区土地的流转价格是以单位土地面积稻谷(小麦)市场价为基础进行核算的,物价水平越高,得到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价格也会越高。
4.5政策环境特征
4.5.1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程度(x14)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程度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价格通过了显著性检验,估计系数值为-0.180,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入价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也就是说社会保障体系越完善,农户家庭的基本生活就越有保障,在进行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出决策时,整个家庭就可能不太计较转出价格的高低。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程度对农村土地转入价格影响不显著的原因可能是,调研地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等政策还没有得到完全展开,导致社会保障完善程度对农村土地经营权转入价格影响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
4.5.2土地产权稳定性(x15)土地产权稳定性对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出、转入)价格没有通过显著性检验。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时间在1年之内占84.2%,在这么短的时间,农户家庭对农村土地相关政策变动的预期不高,因此,土地产权稳定性变量没有显著影响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转出、转入)价格。
5政策建议
5.1明确农村集体土地产权
进一步明确农村集体土地产权归属,赋予农民完整的农村土地产权,结束农村土地所有权主体的“制度性虚置”缺陷,让农民能够真正占有、使用农村土地经营权,以减少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成本(费用)。 5.2培育农村集体建设用地流转交易平台
完善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信息发布机制,有效降低农村土地流转的交易成本(费用),全力规避农村土地流转的交易风险,保证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业务公平公正、健康有序地展开。
5.3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降低附着在农村土地上的保障功能,将农民家庭从对农村土地依附状态地位下真正地、全面地解放出来,以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
5.4为农民创造更多的非农就业机会
如果农民有稳定、持续的非农就业机会,耕地在农户家庭中的重要性就会逐渐下降,出于机会成本的考虑,他们不但愿意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而且还会愿意以较低价格(甚至是无报酬)流转农村土地经营权。
参考文献:
[1]邓大才. 农地流转的交易成本与价格研究——农地流转价格的决定因素分析[J]. 财經问题研究,2007(9):89-95.
[2]唐焱. “土地换社保”背景下土地承包经营权价格研究[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12):41-45.
[3]孔凡文,孙军. 农用地流转价格体系与确定方法研究[J]. 农业经济,2011(4):54-56.
[4]刘荣材. 产权、定价机制与农村土地流转[J]. 农村经济,2010(12):30-34.
[5]韦鸿,王琦玮. 农村集体土地“三权分置”的内涵、利益分割及其思考[J]. 农村经济,2016(3):39-43.
[6]申云,石成玉,姜元,等. 农地流转农户协商定价机制的经济学分析[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0(4):100-107.
[7]郭明瑞.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根据、障碍与对策[J].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4):1-9.
[8]翟研宁.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问题研究[J]. 农业经济问题,2013,34(11):82-86.
[9]帅晓林. 我国农村承包地流转价格机制构建方略[J]. 社会科学辑刊,2012(2):105-108.
[10]吴萍,蒲勇健,郭心毅. 基于社会保障的土地流转定价模型研究[J]. 财政研究,2010(9):18-20.
[11]高艳梅,汤惠君,张效军,等. 基于产权价值的区域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价格研究——以广州市为例[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58-63.
[12]张振华. 基于收益现值法的农村土地流转价格研究[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3,1(12):58-62,69.曹玲玲,陈沛然,刘彬斌,等. 农村电商创新主体发展路径及生态价值链分析[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7):331-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