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清明节,在郴州城熙熙攘攘的街头,便摆满了鞭炮、香烛、钱纸以及各式各样纸扎或绢做的花朵。这些当然入不了我们小孩子的眼,真正能拨动我们心弦的,还得是每年只能吃上一次的时令小吃——清明粑粑。
清明粑粑得名于它必不可少的原料——清明菜。我们家的清明粑粑都是妈妈一手制作的,当然采摘的活计还得靠我们小孩。来到村外的田间地头,沐浴着四月天的小春阳,舒服极了!清明菜好像被赋予了灵性似的,纷纷“伸胳膊撂腿”地往外疯长,一小篼一小篼地散落在山野间,星星点点、团团簇簇,有如缩小了的玉兰,白中蕴碧。厚实的叶面在春阳的照射下,像抹上了一层淡淡的蜡光,看上去有温香软玉之态,摸一摸有丝绒般的质感。我们一班村童边打闹边拾掇,玩着一种叫“斗草”的游戏。你说“鸡冠花”,我对“清明花”,全看谁的反应快,对不出的得贡献出一点儿刚摘的清明菜。嬉笑玩耍中,不到半晌功夫,我们已摘满一小竹篓了。
采回清明菜,母亲把它们洗干净放在砧板上。顿时亮晶晶、碧绿绿的清明菜便堆成了一座翡翠小山。母亲要切,我用手挡道:“太漂亮了,切了多可惜!”母亲嗔笑道:“那倒省事儿了,不过问问你这嘴巴子是想看哩还是想吃?”我故意叹息一声:“哎,对不起啰,谁叫我是只小馋猫!”逗得妈妈笑弯了腰。于是,在一阵“咄咄”声中,清明菜变成了末儿。母亲又拿出一个洗净的深底大盆,按七比三加入糯米粉和粳米粉。我说:“妈,我来放水!”母亲说道:“记住,清明菜里有蛮多汁液,不要放水了。”我便抢着把清明菜一股脑儿放进盆里,母亲则反复用手和着。别看动作单调,这可是件吃力的活儿,一定要揉得恰到好处,不稀不硬、不黏不散,直到清明菜完全吃进米粉肚里才行。和好后,母亲把它们拧成一个个小团子,用手拍成圆饼饼。如此,简单别致的清明粑粑便做好了。不过我可从不走寻常路,我常自己想主意,把粑粑做成不成样儿的小猪、小兔模样,并说谁都不准吃。我们家乡的清明粑粑做法比较简单,有的地方则更讲究,会加入各种馅料,还分咸甜两种。咸馅儿的用榨菜、椿芽、野葱、腊肉拌,甜馅儿则用芝麻、花生、红糖拌。
粑粑做好后就欠最后上笼蒸了。我们家喜欢用柴火蒸粑粑,这样味道才醇正。蒸时,只见大火熊熊地舔着锅底,热气在四周氤氲。母亲麻利地在蒸笼里摆放了一圈圈错落有致的粑粑。我在灶台边焦急地等待着,几次想揭锅看个究竟,都被母亲挡了回去。半小时后,在一片“云烟缭绕”中,清明粑粑终于“闪亮登场”。只见热腾腾的粑粑变得晶莹剔透,里面的清明菜末儿俨然可见,好似一个个精致的琥珀,可爱惹人。看着看着我的口水就要流下来,哪里管得着热,一口便啃了一半,烫得我“哇哇”直叫。妈妈乐了,戳着我的鼻子道:“就你馋嘴猫似的,烫着了不是!”我一只手扇着舌头,一只手又把另外一半塞进嘴里,边吞边说:“好吃!好吃!”惹得母亲笑歪了嘴、笑出了泪。
我家的清明粑粑好看又好吃,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除了供自家人食用和清明上坟外,母亲还会送一些给亲戚朋友,遇上同村来串门的,母亲也会毫不吝啬地给他们尝尝。这一份小小的心意,正如清明粑粑的粘味与香甜,回味悠长。可爱的清明菜粑粑哟,你不知给我们带来了多少快乐时光!
愿清明粑粑永远飘香!
指导老师邓仁刚
清明粑粑得名于它必不可少的原料——清明菜。我们家的清明粑粑都是妈妈一手制作的,当然采摘的活计还得靠我们小孩。来到村外的田间地头,沐浴着四月天的小春阳,舒服极了!清明菜好像被赋予了灵性似的,纷纷“伸胳膊撂腿”地往外疯长,一小篼一小篼地散落在山野间,星星点点、团团簇簇,有如缩小了的玉兰,白中蕴碧。厚实的叶面在春阳的照射下,像抹上了一层淡淡的蜡光,看上去有温香软玉之态,摸一摸有丝绒般的质感。我们一班村童边打闹边拾掇,玩着一种叫“斗草”的游戏。你说“鸡冠花”,我对“清明花”,全看谁的反应快,对不出的得贡献出一点儿刚摘的清明菜。嬉笑玩耍中,不到半晌功夫,我们已摘满一小竹篓了。
采回清明菜,母亲把它们洗干净放在砧板上。顿时亮晶晶、碧绿绿的清明菜便堆成了一座翡翠小山。母亲要切,我用手挡道:“太漂亮了,切了多可惜!”母亲嗔笑道:“那倒省事儿了,不过问问你这嘴巴子是想看哩还是想吃?”我故意叹息一声:“哎,对不起啰,谁叫我是只小馋猫!”逗得妈妈笑弯了腰。于是,在一阵“咄咄”声中,清明菜变成了末儿。母亲又拿出一个洗净的深底大盆,按七比三加入糯米粉和粳米粉。我说:“妈,我来放水!”母亲说道:“记住,清明菜里有蛮多汁液,不要放水了。”我便抢着把清明菜一股脑儿放进盆里,母亲则反复用手和着。别看动作单调,这可是件吃力的活儿,一定要揉得恰到好处,不稀不硬、不黏不散,直到清明菜完全吃进米粉肚里才行。和好后,母亲把它们拧成一个个小团子,用手拍成圆饼饼。如此,简单别致的清明粑粑便做好了。不过我可从不走寻常路,我常自己想主意,把粑粑做成不成样儿的小猪、小兔模样,并说谁都不准吃。我们家乡的清明粑粑做法比较简单,有的地方则更讲究,会加入各种馅料,还分咸甜两种。咸馅儿的用榨菜、椿芽、野葱、腊肉拌,甜馅儿则用芝麻、花生、红糖拌。
粑粑做好后就欠最后上笼蒸了。我们家喜欢用柴火蒸粑粑,这样味道才醇正。蒸时,只见大火熊熊地舔着锅底,热气在四周氤氲。母亲麻利地在蒸笼里摆放了一圈圈错落有致的粑粑。我在灶台边焦急地等待着,几次想揭锅看个究竟,都被母亲挡了回去。半小时后,在一片“云烟缭绕”中,清明粑粑终于“闪亮登场”。只见热腾腾的粑粑变得晶莹剔透,里面的清明菜末儿俨然可见,好似一个个精致的琥珀,可爱惹人。看着看着我的口水就要流下来,哪里管得着热,一口便啃了一半,烫得我“哇哇”直叫。妈妈乐了,戳着我的鼻子道:“就你馋嘴猫似的,烫着了不是!”我一只手扇着舌头,一只手又把另外一半塞进嘴里,边吞边说:“好吃!好吃!”惹得母亲笑歪了嘴、笑出了泪。
我家的清明粑粑好看又好吃,在十里八乡小有名气。除了供自家人食用和清明上坟外,母亲还会送一些给亲戚朋友,遇上同村来串门的,母亲也会毫不吝啬地给他们尝尝。这一份小小的心意,正如清明粑粑的粘味与香甜,回味悠长。可爱的清明菜粑粑哟,你不知给我们带来了多少快乐时光!
愿清明粑粑永远飘香!
指导老师邓仁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