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心肺复苏术培训模式探究

来源 :中华医学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loudzhu4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索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视角下的新入职护士心肺复苏术技能培训模式。

方法

将新入职护士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理论及操作培训;实验组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心肺复苏术培训中采用情景教学模式开展工作坊,将教学的重点置于一个宏观的、尽可能真实的情境中,在培训活动过程中主要突出新护士的主体性地位,引导新入职护士借助于情境中的各种资料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建构新入职护士对急救场景的想象、预知和应对能力。

结果

实验组护士在进行工作坊培训后,心肺复苏术知识掌握、情境应变、实战中自信心等方面均优于常规心肺复苏术理论及操作培训的新入职护士,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在心肺复苏术培训模式中,可以增强受培训者的学习效果。

其他文献
目的评估三维打印腹主动脉瘤模型在血管外科住院医师复杂疾病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8位血管外科住院医师,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13人,采用传统解剖图谱、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数字影像进行教学;实验组15人,在前述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增加了腹主动脉瘤三维打印实物模型、真实覆膜支架输送系统。教学结束后,采用考核和问卷调查评价2种教学方法的实施效果。结果考核结果显示,对照组与实验组住院医师在腹部
目的探讨新入科住院医师学习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并掌握该技术所需要的最少操作例数,探究学习规律,为临床麻醉学医师超声引导桡动脉穿刺置管资格准入标准的制定和技能培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自2014年5月~2014年11月,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共有9名麻醉学第一年住院医师参与该研究。9名麻醉学住院医师每人按照时间顺序操作25个连续病例,总计225例。患者年龄范围18岁~80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北京大学医学部夜大学学生基本情况和工作情况、家庭和工作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学生对教学工作的评价等9个方面进行实证研究,有针对性地提出教学发展的对策,为医学院校夜大学教学改革提供依据。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夜大学学生具有家学矛盾相对较小、工学矛盾突出的特点;学生对教学工作的评价高,教学现状的总体情况良好;加强临床能力的培养是发展方向。针对学生及教学现状的特点,夜大学应该充分依托学校优质教
与其纠结中西医,不如保证去正规医院  中医和西医,看的都是病,追求的都是健康。患者在中医医院里也会接受充分的现代化设备的检查和西医治疗,也会开西药,也会动手术。在中国的医院里,医生也会用中医的思维给病人看病,也会开中成药。所以,“看中医还是看西医”这个问题,在很多时候其实不是患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应该交给专业的医生去考虑。患者到医院,有经验的医生自然会从中医和西医的所有疗法中,选一个最适合病情的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