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危人群社区干预对控制高血压患病率的影响

来源 :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lpk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探讨社区干预降低高血压高危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的效果。方法:在社区选取240例高血压高危人群实施社区干预,内容包括建立高危人群电子信息档案、纳入社区管理、饮食指导、运动干预、健康宣教、成立自我管理小组、心理指导等干预措施。结果:经过1年的社区干预,分析得出240例高危人群中有11例转为高血压患者,发病率为4.58%,比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18.8%低。结论:社区综合干预能有效降低高血压高危人群的患病率,提高高危人群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高危人群;社区干预;控制;高血压患病率
  【中图分类号】R544 【文献標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11-01
  根据2002年调查数据,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目前我国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2人患有高血压,约占全球高血压总人数的1/5[1]。国内外经验表明,控制高血压发病率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最佳的高血压社区干预策略是采用全人群策略、高危人群策略和高血压病人防治策略相结合的方法[2]。因此在社区积极开展高危人群干预以降低高血压的危害、控制高血压的患病率是非常必要的。我社区于2012年1月-2013年3月,在社区内随机筛选了240例易患高血压病的高危人群进行1年的综合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探讨社区综合干预对易患高血压病的高危人群的患病率的影响,为高血压病的高危人群的社区化干预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社区2012年1月高危筛查出的高危人群240例,采用社区干预的形式对高危人群进行一年的综合干预。其中男136例,女104例;年龄25—78岁,平均年龄55.5岁。高危因素为超重或肥胖162例、高盐饮食22例、糖尿病患者56例,而且都有高血压家属史。均符合高危人群筛查标准。
  1.2干预方法 (1)对240例高危人群建立电子健康档案,纳入高危人群管理册,详细记录高危患者的基本信息。(2)各站点成立了高危干预自我管理小组,每季度组织小组成员进行交流,互相探讨自我管理方法。(3)中心成立了社区讲师团,定期下到各个站点开展健康教育讲座,提高人群的知晓率。健康教育内容包括高血压的基础知识、饮食指导、运动干预、心理干预、药物指导、血压的自我检测等。对超重或肥胖的人制定减肥计划,控制饮食,加强运动。每月测体重并记录。(4)与社区居民签订了家庭医生服务制,准确评估社区居民的健康状况,进行了一对一个体化指导。(5)在站点内设立了医疗咨询点,对高危人群每季度定期随访,定期监测血压。定期发放宣传资料,对不良的生活习惯及时进行指导,督促改正。
  1.3观察评价标准 参照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18.8%,低于上述标准的高血压患病率即为有效干预。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I3.0系统软件,录入资料,对基础资料采用样本均数与已知总体均数的假设检验分析。P≤0.05,比较高危人群干预后高血压患病率比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过一年的社区干预,240例高危人群中11例转为高血压患者并纳入系统管理,6例为超重或肥胖,3例糖尿病患者,2例高盐饮食,发病率为4.58%。相比较我国18岁以上成人高血压患病率低了14.22%。
  3 讨论
  高血压病的具体病因尚未完全阐明,但目前认为与高盐饮食、肥胖、吸烟、过量饮酒、长期精神紧张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3]。健康宣教是社区干预的最基本、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最根本的解决途径是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保持平和稳定的心理和情绪状态,适当地缓解紧张情绪,及时排除负性情绪的影响,对于预防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具有非常重要意义[4]。
  4 结论
  本研究表明,经过社区干预可有效的改善人们的行为,降低高血压的患病率。高血压高危人群社区干预是控制高血压一级预防的最理想手段,适合社区推广。
  参考文献:
  [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1,3(5):45
  [2] 孙高峰,阿丽娅·买买提热依木.我国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方法及效果评价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07,15(5):509.
  [3] 胡小东. 综合性干预对社区高血压控制的效果评价[J].中外医学研究, 2012 ,10(10):103
  [4] 唐兴国,刘宏伟,沈 超等.高血压病患者的健康干预措施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20( 4):765
其他文献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RD)成功复位后,不少患者长期存在视物变形、发暗。影响术后视力恢复有多种原因,持续性视网膜下液(PSF)是其中重要原因之一。PSF发生可能与手术眼血流动力学改变、视网膜色素上皮泵功能降低、炎症渗出等有关。而行巩膜扣带手术患者的PSF发生率较行玻璃体切割手术患者高。玻璃体腔注气、激光光凝、糖皮质激素治疗可促进PSF的吸收。进一步研究PSF发病机制、预防和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RRD
【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10-02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临床上常见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它影响6%~10%生育年龄的妇女。其主要临床表现为月经稀发、肥胖、不孕、多毛、痤疮等症状。高雄激素血症(HA)和胰岛素抵抗(IR)是PCOS的主要内分泌特征,二者相互促进,形成恶性循环,参与了PCOS的病理过
目的比较分析Nidek EC-5000治疗性角膜切削术(phototherapeutic keratectomy,PTK)联合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与经典PRK手术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对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在弋矶山医院眼科就诊的30例近视患者,应用随机数字法随机分成2组,15例30只眼采用两步法PTK-PRK手术(
【摘 要】目的:对糖尿病患者血流变及血脂检测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和分析。方法:资料选自本院2010年6月-2012年6月收治的Ⅱ型糖尿病患者86例,并将其作为研究组,选择同期到本院体检的体检健康者86例,将其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血流变以及血脂进行检测,并对其一般资料、检测方法及其检测结果进行研究和分析。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血脂水平的比较中,研究组血脂指标中总胆固醇为(5.72±1.32)mmo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