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毒文化史

来源 :世界博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iyueshen19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毒品是华语世界的特有名词专称,国际间通常称为“娱乐性药物”,即通过影响人类中枢神经系统,造成人类意识、情绪状态改变的药物的统称。这些药物的共同特点,都是可以通过精神刺激或麻醉造成服用者的短暂兴奋状态,具备成瘾性,随着使用时间的不断增加,服用者身体对药物剂量需求会不断提高。“娱乐性药物”的副作用
  短期而言,可能产生幻觉或行为异常,长期而言则会损害人体器官、技能,影响精神健康,过量服用还可能导致死亡。 “娱乐性药物”并非都被列入禁药范畴,其中一部分为合法但受部分管制的嗜好品,如烟草、白瓜子、古柯茶等,一部分为合法但受严格管制的处方药,如吗啡、右旋安非他命、异戊巴比妥(即青发)、FM2等,另一部分则为被国际间大多数国家列入非法药物名单,并对持有、买卖、吸食者加以处罚,中文语境中的“毒品”基本上指后一部分。
  毒品通常被分为“硬毒品”和“软毒品”,前者主要是指毒性大、致瘾性强、容易造成药物依赖、很难戒除的毒品,包括从罂粟中提取的鸦片、吗啡、海洛因,和从古柯碱中提取的可卡因等,后者则指虽被大多数国家列入禁药范畴,但毒性相对较小,致瘾性较弱,戒除相对容易一些的毒品,如大麻、摇头丸等。
  毒品在历史上的流传原因很多,其中一部分系通过宗教、战争或秘密社团,作为兴奋剂、制造“神迹”的道具,刺激战斗意志的兴奋剂,或战场止疼急救用的镇定剂、麻醉剂等流传下来,并成为毒品,还有一些则是通过医疗传播或时尚文化传播,如19世纪的几次战争曾造成吗啡滥用现象的流行,而战后的“嬉皮士文化”又让海洛因和大麻风靡一时。
  正因如此,各国很早就开始关注毒品管制问题。
  20世纪初,英国自由派政客认为,继续鼓励鸦片贸易会影响英国自身利益,主张进行管制,但这种意见遭到英属印度当局等靠鸦片贸易牟利集团的反对,理由是“如果英属殖民地停止鸦片产业,其它地区就会取而代之”,为此一些知名人士开始建议,有关国家通过国际协商共同禁毒。
  1909年,在圣公会菲律宾主教查尔斯.亨利.布兰特和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推动下,第一次国际禁毒会议——上海会议开幕,与会国有13个,会上出现了主张“各国合作严禁鸦片贸易”的“布兰特意见”和主张“允许各地方当局官办有限的‘药用鸦片’”,而对“非法鸦片交易”加以严禁的“汉密尔顿意见”,在漫长的争执后,国际社会1915年2月15日签署海牙《国际鸦片公约》,在1919年被列入凡尔赛合约一部分后,于1928年9月25日连同补充条款一并生效,由国际联盟所属常设中央鸦片委员会(1925年成立,1929年启动)监管。这项公约是折衷性的,一方面确立了国际协作打击贩毒、吸毒的原则,另一方面又对“出于医疗或科学目的”的毒品种植、买卖和运输网开一面,只强调“有效管控”,且主要针对鸦片系、古柯系毒品,对其它毒品缺乏威慑力。
  二战后成立了联合国组织,常设中央鸦片委员会几经演变,成为联合国管理下的国际麻醉品管制委员会(INCB,简称麻管会),并着手完善国际禁毒体系和制度。1961年3月30日,《麻醉品单一公约》签署(1964年12月13日生效),条约在原先的三大类控制毒品(鸦片、古柯及鸦片和古柯的衍生品)外增加了大麻,并授权麻管会和世卫组织在需要时随时增加、删除和移动管制药物名单,条约责成联合国药物管制与预防犯罪办事厅代表INCB进行日常工作,监督各国实施情况,并与国家当局协作反毒;1971年2月21日,维也纳《精神药物公约》通过,1976年8月16日生效),为适应新出现的苯丙胺、LSD等精神药物而特别规定了对这类毒品的管制措施,弥补了《麻醉品单一公约》的不足;1988年12月19日,《禁止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公约》通过,1990年11月11日生效,该条约作为《麻醉品单一公约》和《精神药物公约》的补充,对非法贩运麻醉药品和精神药物提出了禁止和惩罚措施。上述三个条约合称“三大药物管制国际公约”奠定了全反毒、禁毒的法律依据。
  公约鼓励各国制定更严厉的法律,对非法贩毒、种毒、藏毒行为进行处罚打击。扫毒的历史
  在中国1949年以后北京和台北当局均采取强力措施打击毒品种植、贸易和吸毒贩毒行为,在大陆贩毒情节严重者可判处死刑。
  在美国,麻醉药品和非法药品管理局、毒品滥用稽查办公室等在1973年7月1日合并为司法部下属的美国缉毒局(DEA),和联邦调查局同为在国内外协调、追查与美国境内毒品犯罪问题有关案件的机构,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在美国国内,缉毒局设有21个地方分支、227个办公室,在国外62个国家设有86个办公室,年预算超过24亿美元,雇员总数逾万人。
  由于美国国内毒品问题十分严重,因此投入大量财力、兵力在国外毒品来源地进行扫毒活动.并通过软硬两手迫使所在国和美国合作。如墨西哥,美国为消除毒品隐患,曾发动越境扫毒的“大麻战争”,还通过各种渠道迫使墨西哥当局清除其境内大麻田;拉美的哥伦比亚是美国可卡因最大来源,美国政府通过向哥伦比亚政府提供军事、经济援助,换取对方与自己合作扫毒。
  在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禁毒、反毒法律较“三大公约”更为严厉,如新加坡,根据刑法第185章,非法携带制造多于等于15克海洛因者一律判处死刑,而马来西亚的死刑线甚至只有5克。
  毒品是和有组织犯罪、军阀割据和战乱息息相关的,目前全球毒品三大来源地——东南亚“金三角”、阿富汗一巴基斯坦边境“金新月”和拉美安第斯山区,都属于上述类型,尽管国际社会和所在国通过政治、军事手段,试图消灭割据,清除毒品种植,发展替代经济,但由于上述地区战争未息,反毒行动阻力重重。
  近年来,欧美一些国家出现了“对毒品松绑”的思潮和行为,包括“放开软毒品限制”和“吸毒非刑化”两种倾向,其中荷兰早在1976年便将毒品为软硬,并放开软毒品禁令,成为战后首个无视“三大公约”的工业化国家,此后德国、葡萄牙、瑞士、乌拉圭也起而效尤,葡萄牙甚至在2001年宣布吸食毒品“非刑化”。
其他文献
特雷西很不受欢迎。她的朋友非常少,事实上,在学校里几乎没有同学愿意跟特雷西玩。在学校餐厅吃饭的时候,只要特雷西端着餐盘走过去,同学们就会立刻起身,坐到其他位置上去。  特雷西知道,自己不漂亮,甚至还有一点丑;而且,她出生在贫民窟,家境贫寒。这些可能都是同学们讨厌她的原因。当然,也许还要加上她的臭脾气和刻薄的性格。  特雷西很清楚这些,不过她从来没有放在心上。直到有一次,特雷西参加一项公益社团的竞选
产品名:Avo  标签:生态、鱼缸  亮点:科技让生活变得简单,也让懒人有了偷懒的机会和借口。英国设计师Susan Shelley经过18个月的试测,最终设计出一款可以自动清洁并保持水质的生态鱼缸—Avo。该产品设计采用微自然生态系统的理念,在鱼缸内形成一个简单的自然生态循环,使细菌、鱼、植物互补生长。之所以能能保证水质清洁,是因为Avo采用了动态运动的自清洁过滤系统,以此保证新老细菌供养关系;另
导语:中产阶级跟具体的收入金额数目关系其实不大,而是更多地取决于一个人处理生活中涉及金钱的方方面面的能力高低。  英国的《经济学人》杂志和舆观调查网曾发起过一项名为“美国人最想回到20世纪哪个十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最受调查者欢迎的是上世纪50年代,有18%的人表示愿意回到那个二战后消费主义、保守主义、冷战思维盛行的经济繁荣时代。而也正是这个时代被经济学家认为是现代社会定义的所谓“中产阶级”出现的时
20世纪80年代,看电视是中国人最感兴趣的娱乐活动之一。当时的黑白电视机并不普及,几个家庭常常只能共享一台电视。晚饭后,男女老少早早围坐在电视机旁等待电视剧主题曲响起,人们茶余饭后谈论的也多是电视剧里的情节。  由于当时国产电视剧数量有限,境外引进剧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国人对精神产品的需求,更让中国人第一次通过荧屏了解到海外的文化生活和风土人情。美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一批优秀的电视剧,受到了中国
紫砂壶所蕴含的历史信息、文化价值甚至科技含量都及其丰富。从原料的开采、筛选,到壶体的制作、修整,甚至其装饰、点缀,不仅融合了地质、地矿、化学、物理等各方面自然科学的智慧,还附加了金石、书画、诗词歌赋等人文内涵  在北京市大兴区中心地带坐落着一家以玉石珠宝、古董文玩为主要经营项目的大型经营场所。笔者处于工作目的,当然也会常年在全国各地的艺术品和古玩市场中出没,这里也是其中之一。不过今天来到这里既不是
【摘 要】 近年来,国家逐步加大了教育经费投入。2012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已达4%目标,发达地区高校甚至超过了4%比例。教育经费的投入改善了高校教学科研条件,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经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和审核评估,地方高校对教学经费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教学经费投入绩效日益凸显。从教学经费投入结构来看,不同的教学经费投入对教学经费投入绩效有着各自的影响程度。以某地方高校连续三年
继抢购奶粉和挤占医院产科资源之后,内地人又开始到香港“扫楼”了。而且,中端楼盘已经不入他们的“法眼”,豪宅才是今年的热门——港岛历来成交最贵的洋房及分层住宅,已在今年全部落入内地富豪手中。香港人这才发现,约1103平方公里的“东方之珠”,俨然成了中国内地富豪的“后花园”。    九龙最贵豪宅    据悉,内地富豪到香港购置豪宅喜欢通过在英属维尔京群岛(B.V.I)注册的公司购买,这样外界就无法知晓
导语:10月9日,瑞典文学院宣布,将2014年诺贝尔文学奖授予法国作家帕特里克·莫迪亚诺,这是一位中国文学界并不陌生的法国作家,1986年,他最负盛名的小说《暗店街》首次以单行本的形式在中国出版。  文|胡亚平  在那一版的《暗店街》中,令人最为印象深刻的开篇语“我的过去一片朦胧”正是出自1986年这一作品首次出版时翻译者薛立华的手笔。然而,在诺贝尔奖揭晓之前,国内的记者就陆续接到了这位第一任译者
在近日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的《2013-2014中国数字出版产业年度报告》中显示,2013年我国数字出版全年收入规模达2540.35亿元,比2012年增长31.25%。该增长率甚至超过整个新闻出版业的3倍,这一势头可谓强势。  然而,这一增长速度在一些资深出版人眼里仍是不够乐观的。在刚刚过去的2014北京国际书展上,接力出版社副社长常晓武对本刊说, “数字出版的增长非常快,趋势不可逆转,但数字出
无止境的物质追求和现实的经济压力迫使人们急切地卸下精神层面的自律和追求,于是,身体和自尊,道德和诚信,都可以成为一门生意。    最初,小说《流苏树》是被作为“韩国版《蜗居》”引介给中国读者的,虽然整个故事与《蜗居》全无交集,能够将两者关联起来的也许只因作者朴范信在后记里的一段话:  韩国任何一个城市都存在着“新区”和“旧区”的两极分化,而我们中的大多数正朝着“新区”、朝着功利主义的方向日夜奔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