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揣着希望上路

来源 :班主任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bing_121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毋庸置疑,陈晓华老师(网名红袖)是成功的。他1984年大学毕业即任教于湖南省重点中学邵阳市二中,1990年到深圳,在育才中学任教。他在中学讲台上耕耘了22年,连续十二年获得深圳市南山区优秀教师的荣誉称号,1998年获得市级优秀教师的称号,是深圳市首批名师,广东省中青年骨干教师。在全国教育教学报刊上发表文章近百篇。2005年1月出版了《守望高三的日子》(福建教育出版社)和《追寻教育的诗意》(四川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出版了《怀揣着希望上路》(教育科学出版社)。陈晓华在教育在线等网站上有很高的声誉,是教育在线班主任论坛上的资深版主。
  
  浓烈的情感鞭策他认真生活
  
  陈晓华说过这样一句话:“也许是我阅历的丰富,也许是我多情善感。在我的教育过程当中,情感几乎是无处不在。怒骂中含情,对话中有情,演讲中煽情,课堂中更是渗透着真情。”他的情感是真挚的、自然的、恒久的、浓烈的。他具有善良的天性,发展到对生活产生了浓烈的情感,进而对他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产生了浓烈的情感,对学生产生了浓烈的情感。
  他对父母具有浓烈的情感。他多次哽咽着向他的学生们倾诉对父母的深情。老父亲病重的那年,细心的他找来许多《读者》、《知音》等休闲杂志和载有老歌、黄梅戏和越剧的磁带。陈晓华在自己尽孝的同时,也在灌输着“孝”的教育。他说:“我班上的学生,不一定能够成为科学家,但我希望他们懂得感情,懂得亲情,成为一个善于体悟幸福并且能够创造幸福生活的劳动者。”
  他对学生具有浓烈的情感。2004年高中学生毕业典礼上,他代表全校老师讲话,“在我们迎来新同学的时候,我会时时想起你们,在他们学习松散的时候,我会想起你们的严谨;在他们不听话的时候,我会想起你们的乖巧;在他们让我生气的时候,我会想起你们的善解人意;在他们让我烦恼的时候,我更会想起你们带给我的幸福。我要对你们说,无论你将来是成功人士,还是普通劳动者;也无论你是一方父母官,还是普通平民;无论你将来走到哪里,天涯海角抑或是异国他乡,你都走不出老师的心。”两年后,在他带的普通高三(1)班高考前夕,他对学生深情地说;“高三(1)班的同学们,无论你们考得好还是不好,你们都是我的学生;不管你们将来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劳动者,你们都是我的学生!将来无论你们走向哪里,在国内还是异国他乡,你们都走不出我的心……”只有具备浓烈的情感才会说出这让人怦然心动、终身难忘的话语。
  2003年9月,学生为他庆贺教师节,在全体学生热烈的掌声中,他走上了讲台,学生们送上一件礼物,一个密封罐。他慢慢地打开密封罐,几十只纸鹤精致玲珑,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学生祝词。他对学生付出了浓烈的情感,学生也深深地回报了他。一个叫袁茗悦的学生在一篇题为《每一缕清风都是你》的文章中饱含深情地写道:“清风,你如此简单而又如此丰富,你细细地掸去我心灵上的尘末,轻轻地擦干我们脸上的泪珠。你在我们平淡的生活中,浸润着宁静,激活着热情,让人欣悦,让人难忘,让人怀念。在将来漫长的岁月里,没有人会忘记你。我们的未来,都将有你浸透爱心的陪伴。每一支粉笔都代表你,每一个笑容都有你。在我心里,每一缕清风都是你——我最亲爱的晓华老师……”
  只要和他接触的人,都会被他的情感所打动。他在网络中人缘极佳,连不曾谋面的网友也对他倾心相助,这一切都源于他浓烈的情感。
  在应试教育的桎梏下,我们苦战在一线的老师们消磨了激情,天真活泼的孩子们远离了激情。而激情对教育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如果,教育与激情绝裂,教育就会走进一条死胡同。
  
  诚挚的感恩平添他人格魅力
  
  陈晓华说:“有了感激,就少了抱怨;有了感激,就少了冷漠。感激让我多了一份热情,感激也让我多了一分理解;感激使我有了良好的心态,感激也让我发现了学生的可爱。感激让我的批评变得友好,也让我的教育变得温馨。感激让我感受到教育的乐趣,也让我感受到做教师的幸福。”他还说:“感激学生,学生也会感激我们。如果是这样,天空会变得宽广,空气会变得润泽,心情会变得舒朗,教育会变得充满温情和生机,我们的生活也会充满活力和希望。”他解释说:“也许是出身的低贱,也许是道路的坎坷,我对生活、对教师的职业,就多一份敬畏和感恩之心。”
  只要和陈晓华接触,就会折服于他的人格魅力。他感激师长前辈的教导,他衷心感激他的学生,他时时不忘父母的恩情,他始终对生活怀有深深的敬意。
  感恩之心是一颗美好的种子,每个人在生活中,多多少少都得到过别人的帮助,接受过他人的恩惠,可我们是不是都用心记住了这些,并因此多一份感恩之心呢?如果我们能怀着感恩之心面对生活,那么即使处在最困厄的环境里,我们也能看到生命的绿洲,从而怀着更美好的希望面对未来。感恩之心是一颗美好的种子,假如我们不光懂得收藏,还懂得适时播种,那么我们就能给他人带去爱和希望,或是因此而改变他们。
  人们都愿意和知情达理的人交结为友。陈晓华是知书达理之士,人们愿意和他做推心置腹的朋友。感恩之心给陈晓华开辟了更广阔的天地,让他在成长的道路上取得越来越辉煌的成功。
  
  炽热的追求促使他大步前进
  
  2004年8月上旬,学校领导请刚刚从高三“前线”归来的陈晓华接手高三(1)班这个弄不好将“身败名裂”的班级,8月9日在学校举办的庆功宴上,他想:“如果再年轻一些,我将热血沸腾,仰天大笑而去,因为这是挑战自我的机会,也是展现自己风采的平台,我将有受命于危难之秋的豪情……可惜我年过不惑,豪情不再……”于是他酩酊大醉。这是真实的内心斗争的写照。难道他真是“豪情不再”吗?不是!他有股豪情,让他“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怀揣着希望上路,怀揣着希望拼搏,怀揣着希望闯过重重难关,趟过道道天堑。他始终保持着昂扬的斗志、坚忍不拔的意志、迎难而进的情绪,百折不挠的干劲。
  陈晓华深刻认识到教育者要有高尚的追求,教育不仅仅是捧上一张录取通知书,而是捧出一个有鲜明个性的活生生的人;教育不仅仅是追求百分之多少的升学率,而是追求每个学生的发展;教育不仅仅是汇报时的总结,评比时的数据,也是教师与学生共度的生命历程和人生体验。他说:“真诚对话,自省反思,放飞心灵,是教育的诗意;求异创新的火花,灵光闪动的言说,心灵的触摸与交碰,情感的摇曳与共鸣,也是教育的诗意;教育者与其对象唤醒着彼此的爱心与期待,并且引领他们在坎坷的路途中追寻着人生的诗意,在艰难与困惑中体悟和构建幸福生活,这更是诗篇。教育者胸有诗意,就会行走在诗意间。”《追寻教育的诗意》这本书的题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矢志追求的教育境界。
  起点不高,是陈晓华自己承认的事实。可是,他却加厚了生命的宽度,提升了生命的高度。无论是在《守望高三的日子》的艰难日子里,还是《怀揣着希望上路》的崎岖山道上,陈晓华始终高举着烈烈飘扬的大旗,大旗上鲜明地书写着“追求”两个大字。陈晓华的成功启示我们,起点低不可怕,水平低不可怕,学历低不可怕,重重困难不可怕,屡屡挫折不可怕,只要追求的大旗高扬,我们就一定能创造教育生命的辉煌。否则,就会成为失意、黯淡、灰色、颓丧的俘虏,永远深陷于失败的泥潭不能自拔,更谈不上专业成长了。这是何等可悲可叹的结局啊!
  
  深厚的积淀保证他厚积薄发
  
  在教学上,陈晓华有很高的造诣。刚刚走上讲台,他所带的班级一跃成为市级优秀班集体,升学考试的成绩在全市名列第一,紧接着教高中语文,在全市一炮打响。到深圳以后,他的教学成绩在强手如林的地方依然是名列前茅。这与他的追求息息相关,与他的钻研息息相关,也与他的深厚积淀密不可分。
  说到他的深厚积淀,我们可以从他的两个方面体悟。一是文笔,二是口才。
  说到文笔,我们可以从他出版的三部书,尤其是《怀揣着希望上路》这本书窥其全豹。看他的文章,不能不钦佩他的妙笔生花。如果没有长期的博览群书,怎能有这汩汩欢腾的语言的溪流?
  说到口才,不能不提及他几次成功的演讲,尤其是在2004届高中学生毕业典礼上他代表全校教师发言,既有慷慨激昂,又有缠绵低回,声情并茂,文采斐然……博得了全校师生的热烈掌声。要知道,他是在群星荟萃的深圳育才中学脱颖而出的演说家。作为一线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少不了对学生讲道理,而我们看看这三部书所记载的他若干次讲话,无论是对集体的慷慨陈词,还是对个人的绵绵私语,都是厚重的,都是动人心弦的。这得益于他深厚的积淀。试想如果胸中少笔墨,只知道就事论事,能够打动学生吗?学生的心扉打不开,教育就只有失败。
  
  顽强的毅力帮助他攀登巅峰
  
  陈晓华是语文教师,他教的学科总是名列前茅;陈晓华是班主任,他带的班级都是优秀集体;陈晓华是个孝子,关爱老人,关心妻子女儿;陈晓华热爱生活,热爱家庭,这些都要付出精力。可是,他竟然超乎寻常地出版了三部书。可以说,是顽强的毅力促他攀登上事业的峰巅。
  其实,人与人的差异往往就在于是否有毅力。有了毅力,就会找到拓宽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没有毅力,条件再优越,也会浑浑噩噩,一事无成;机遇垂青,也会失之交臂。生活中,有些人,也知道教书育人要读书,下定决心捧起书本,可是读不了一个星期,就偃旗息鼓了;有些人,也懂得写教育笔记对专业成长的益处,可是记了十天半月,就马放南山了;有些人,也明白在信息社会,不能做网盲,应该利用网络学习新技术,于是上网,于是兴致勃勃地发帖子,可是过不了多久,就成了明日黄花,再难觅到仁兄踪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专业水平怎么提升?
  
  认真的思考激励他精益求精
  
  勤于思考、善于琢磨,是杰出人物的共同品质。勤于思考、善于琢磨也应该成为优秀班主任的个性之一。我们面临的是与以往截然不同的时代,给我们的德育工作带来重大冲击、众多困惑;而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他们具有不迷信宣传、不崇拜权威、不轻易服从的“三不”特点。德育工作不能现靠老经验、老方法、老套路。时代背景、教育形势、工作对象的巨变,要求我们必须深入思考。要思考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培养青少年具有现代观念的问题,如何教育青少年正确处理索取与奉献关系的问题,如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使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接轨的问题,如何教育青少年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的问题,如何提高青少年的非智力因素问题,如何在工作中运用唯物辩证法处理各种矛盾的问题,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创造品质与能力的问题,如何转化后进生这一常谈常新的问题,如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如何切实提高工作实效的问题,如何艺术性地开展思想教育工作的问题,如何做好家长工作的问题……多少问题要求我们去思考啊!而陈晓华在工作中殚精竭虑,开拓创新,力争每个教育细节都异彩纷呈。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先生说:“红袖怀揣着希望上路,不仅记载着希望的厚重,而且也传承着一种梦想一种精神。相信他的弟子定能接过他心中的梦想,深藏心中,继续前行!”教育在线总版主李镇西赞扬这位“直面现实的理想主义者”,并且说:“我以我是他的志同道合者而自豪。”陈晓华像匍匐的纤夫,艰难地坚毅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行;他像饱满的谷穗,低着沉甸甸的头颅,勤苦思考,他会给我们奉献出教育的精彩,展示出他在“追求教育的诗意”的路上龙腾虎跃的雄姿。
  我们热切地期待着,我们“怀揣着希望”“守望”着。
其他文献
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我国提出打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旨在增加与沿线国家的利益交汇点,与相关国家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合作、文化交流、同呼吸共命运的区域共同体。中国海事局作为重要的海上执法机构,在海上行政执法过程中除了要行使既有法定职权,更需要拥有海事事权,使得法定职权得到有效行使,切实在保护海上航道安全、推动各国海上经贸合作、保护海洋环境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海事事权较为特殊,在执法操作层面较为复杂,因此,在宏观层面就确立海事事权的原则进行讨论显得尤为必要。
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用爱唤醒了多少懵懂少年,为他们扬起生活、学习的风帆;又用爱点燃了多少莘莘学子的求知之火,照亮了到达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是好奇心强、模仿性强、生性好动,有意注意的持续时间相对较短。其实在组织语言时,学生就是在锻炼思维、建构新知。只要学生感兴趣的东西,他们就有求知欲,没
引言传世庆元通宝大钱,自现世至今已一百四十余年,向为清歙县人鲍康(字子年)所珍藏。他为之作硬木盒,盒盖刻题字,说明非常重视此钱。不单是他珍重收藏,而且 Introduction C
去年寒假我印象最深刻的事情便是打乒乓球了。妈妈给我报了乒乓球训练班,我十分高兴,因为我每天都可以打乒乓球了。要知道,这对于一个爱好打乒乓球的人来说可是一个天大的喜
前些日子,我在家看电视,当换到我最喜爱的少儿频道时,一个非常有趣的画面吸引了我:电视里正在播放某学校的科技活动—— 一群学生在进行水火箭发射表演。看着他们制作的水火箭飞得老高,大家玩得那么开心,我心里十分羡慕,于是决定自己也动手做一个水火箭过过瘾。可惜我没看到节目的开头,详细的制作过程没看到,只听到制作材料是饮料瓶、橡胶塞、气门芯之类的,其他的就不知道了。  但我没有放弃,说干就干。我从废旧自行车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告别了变色龙,明子又向山上爬去。这座山上长着许多树木,树下铺满了干枯的枝叶,走在上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更有趣的是,树下长着许多蘑菇(móɡū)。蘑菇的颜色可真多
“‘清明’节是哪天?”上半年三、二五,下半年六、二三,最多不差一两天,农事节气这样算。黑松鼠对正在念叨(niàn dɑo)的快乐猪说:“别念了,我知道你在找清明节是哪天!兔年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