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相关数据及相应结果的准确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建筑施工材料取样及检验的真实性及代表性。本文首先介绍了材料取样检验的数理统计学原理,之后分别对建筑施工质量检验过程中具体施工材料的取样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材料检验;取样 0.前言
对于建筑施工项目而言,质量管理工作极为关键,而做好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的技术保障就是严格抓好建筑施工材料检验工作。建筑材料检验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材料取样,并且在建筑施工质量检测工作中,施工材料取样以及检验是否真实、是否具有代表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检验数据以及检验结果是否准确。为最大限度的确保建筑施工现场材料检验取样的真实性,有效避免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国家建设部等相关部门已经明确规定,在建筑施工质量检测中采取见证取样及送样制度,同时出具只对试样负责的检验报告。但是,单纯确保施工现场材料取样的真实性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建筑施工现场材料检验取样人员而言,要对所选取的试样的代表性予以足够的重视,只有确保所选取的试验具有代表性,才能为取样及制样工作质量提供切实保障。
1.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材料检验取样方法
样本的抽取应该满足一定的条件允许,采取充实的反应材料特征的样本,比如抽样检测的质量需保管是遵照批次进行的,其生产时间、批次、尺寸和等级要相同,至少要大概基本相同。另外,为了保证所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也就是可以充实的反应总体的特征,实际中要依照一定条件的允许操作:第一,保管抽样的工作人员应当有熟练的操纵技术与最大的责任心。详细说来便是在抽样中,相比同一批次的取样要不带有任何人为的原因,也就是说不能带有倾向的进行抽样。由于制样与抽样的各个环节都会影响样本的代表性,不可以任意的窜改抽样的步调、程序;其次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抽样方式,在抽样之前制订好严格的抽样方式并严格执行。从取样的方式上说,取样的点数与抽样的规则相比取样的代表性有十分大的影响。而取样点的部署需要是以随机的方法得到的,以下一些种是最为常用的随机取样方式:
施工现场的材料查验作为抽样的一个十分主要相当一部分,已经有了相关的质量查验抽样计划方案标准。这样一些标准主要依据初步统计学原理,学习国内为的先进标准制订的。在建筑行业对比十分主要的标准有:《不达标品率的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检查程序及抽样表》,《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适用于持续批的检查)》、《不达标品率的小批计数抽样检查程序及抽样表》、《粒度均勻散料抽样查验通则》等。作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抽样检验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筑施工材料检验取样问题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当前所实行的建筑工程和资料检验抽样方案是以国际及国外先进标准为参考,按照数据统计原理制定的,详见下图所示。
图1 理想检验特性曲线示意图
对于建筑施工现场材料检测取样而言,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以及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样是比较可行的两种方案。其中,计数一次抽样方案主要应用场合是产品质量只存在合格及不合格两种情况,具体内容是:随即对某批次产品中抽选出n个样品,同时设定数目C,如果所抽取的样品中不合格的数量小于C,可以判定该批次产品为合格;如果所抽取的样品中不合格数量大于C,则可以判定此批次产品为不合格。所谓检验特性曲线示意图,主要是指在既定的抽样方案所规定的批合格概率和批质量之前所存在的关系曲线,检验特性曲线的主要作用是充当所选择的抽样方案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的判定依据。其中,上图所展示的是理想检验特性曲线,但实际上,此种抽样方案并不存在,在实践操作中只能选择与该理想检验特性曲线最为接近的抽样方案,例如下图所示。
图2 检验特性曲线示意图
借助检验特性曲线可以得出,当前在实践中应用范围较广的二次加倍抽样方案并不合理,需要进行改善。按照数理统计学基本原理,在对建筑施工现场材料进行检验采样需要对诸如划分批量、抽样规则以及确定样本容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全面考虑,笔者在此主要以水泥、混凝土、钢筋、骨料以及砖等建筑施工材料的检验取样方法进行介绍。
(1)水泥。水泥的检验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划分批量,具体而言就是以一次进场的同一出场编号水泥为一批,每批水泥因袋装及散装的不同,而在批量划分方面存在一定区别,袋装水泥总量上限为两百吨,散装水泥上限为五百吨;第二,抽样方法,一般在实践操作中,分层随即抽样法主要适用于袋装水泥,具体就是从最少二十袋水泥中选取等量水泥;纯粹随机法主要适用于散装水泥,即从最少三个车罐中抽取等量水泥;对所抽取的水泥进行充分搅拌,之后从中称取最少十二千克充当检验样品。
(2)钢筋。关于批量,一般以牌号、炉罐号、规格以及交货状态均相同的钢筋为一个检验批次,每批次重量要控制在六十吨以下;对于冷拉钢筋而言,一个检验批要在级别及直径上保持一致,并且重量低于二十吨。在钢筋取样方法方面,一般选择二次抽样法随即抽取,随即选取两根钢筋进行拉伸及弯曲试验。
(3)混凝土。对建筑混凝土强度检验主要包括划分批量以及抽样方法两方面内容,首先,关于批量,将具有相同强度等级、相同设计要求验期以及相同生产工艺及配合比的混凝土组成一批,通常以属于同一季度的产品最佳。现浇混凝土一个验收批上限为三百立方米,批量过大的后果就是如果遇到样本强度不达标而无法通过验收的情况,后期处置工作量将会大大增加;批量过小的后果就是导致样本容量相对降低,从而对整体质量判断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其次,抽样方法,在实践操作中比较适合采取机械随即抽样法。取样频率一般要控制在一百盘或一百立方米以下,对于一个工作班同配比混凝土最少取一组样品,每组包括三个试件;此外对于现浇混凝土第一楼层或每个验收项目,最低取一组样品。如果需要对施工阶段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检验,就要结合工程部位保留适量试件。
(4)砖。在批量划分方面,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以及烧结空心砖存在一定区别,其中,对于烧结普通砖来说,一批通常为3.5~15 万块,但不能超出一条生产线的日生产量,如果日产量低于3.5万块,也记为一批;对于烧结多孔砖来说,一般一批为5万块,如果低于该数量也按一批计;对于烧结空心砖来说,一批为3万块,同样如果不足3万块也按一批计。在抽样方法方面,一般选择二次抽样,首先选取相应数量的砖块,检验外观质量以及尺寸偏差,之后利用单纯随机法对检验合格的样本在此进行样品抽取,开展物理性能检验。
2.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检验数据及结果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建筑施工材料取样及检验的真实性及代表性。对于建筑施工采样检验工作而言,确保质量的一项重要前提就是选择科学且合理的取样方法。在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材料检验取样,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要对检验批量进行科学划分;第二,要确定科学适宜的取样方法及样本容量;最后就要要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所选样本的数据应具备真实性及代表性,在建筑施工材料取样及检验工作中充分有效的应用数理统计学基本原理,将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文献】
[1]孙吉军.建筑屋顶防水工程实施与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8,(04).
[2]陈悦.浅议建筑材料进场质量管理及控制要点[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06).
[3]徐伟杰.浅论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4).
[4]王闯.建筑材料在进场检查验收中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2).
[5]刘春晓,苗静.建筑刚性防水材料与柔性防水材料检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
【关键词】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材料检验;取样 0.前言
对于建筑施工项目而言,质量管理工作极为关键,而做好建筑施工质量管理工作的一项重要的技术保障就是严格抓好建筑施工材料检验工作。建筑材料检验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材料取样,并且在建筑施工质量检测工作中,施工材料取样以及检验是否真实、是否具有代表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检验数据以及检验结果是否准确。为最大限度的确保建筑施工现场材料检验取样的真实性,有效避免弄虚作假现象的发生,国家建设部等相关部门已经明确规定,在建筑施工质量检测中采取见证取样及送样制度,同时出具只对试样负责的检验报告。但是,单纯确保施工现场材料取样的真实性是远远不够的,对于建筑施工现场材料检验取样人员而言,要对所选取的试样的代表性予以足够的重视,只有确保所选取的试验具有代表性,才能为取样及制样工作质量提供切实保障。
1.建筑工程质量检测中材料检验取样方法
样本的抽取应该满足一定的条件允许,采取充实的反应材料特征的样本,比如抽样检测的质量需保管是遵照批次进行的,其生产时间、批次、尺寸和等级要相同,至少要大概基本相同。另外,为了保证所抽取的样本具有代表性,也就是可以充实的反应总体的特征,实际中要依照一定条件的允许操作:第一,保管抽样的工作人员应当有熟练的操纵技术与最大的责任心。详细说来便是在抽样中,相比同一批次的取样要不带有任何人为的原因,也就是说不能带有倾向的进行抽样。由于制样与抽样的各个环节都会影响样本的代表性,不可以任意的窜改抽样的步调、程序;其次要制订科学合理的抽样方式,在抽样之前制订好严格的抽样方式并严格执行。从取样的方式上说,取样的点数与抽样的规则相比取样的代表性有十分大的影响。而取样点的部署需要是以随机的方法得到的,以下一些种是最为常用的随机取样方式:
施工现场的材料查验作为抽样的一个十分主要相当一部分,已经有了相关的质量查验抽样计划方案标准。这样一些标准主要依据初步统计学原理,学习国内为的先进标准制订的。在建筑行业对比十分主要的标准有:《不达标品率的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检查程序及抽样表》,《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 (适用于持续批的检查)》、《不达标品率的小批计数抽样检查程序及抽样表》、《粒度均勻散料抽样查验通则》等。作为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抽样检验方案的重要内容之一,建筑施工材料检验取样问题对建筑工程质量检测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当前所实行的建筑工程和资料检验抽样方案是以国际及国外先进标准为参考,按照数据统计原理制定的,详见下图所示。
图1 理想检验特性曲线示意图
对于建筑施工现场材料检测取样而言,计数标准型一次抽样以及计量标准型一次抽样是比较可行的两种方案。其中,计数一次抽样方案主要应用场合是产品质量只存在合格及不合格两种情况,具体内容是:随即对某批次产品中抽选出n个样品,同时设定数目C,如果所抽取的样品中不合格的数量小于C,可以判定该批次产品为合格;如果所抽取的样品中不合格数量大于C,则可以判定此批次产品为不合格。所谓检验特性曲线示意图,主要是指在既定的抽样方案所规定的批合格概率和批质量之前所存在的关系曲线,检验特性曲线的主要作用是充当所选择的抽样方案的科学性及合理性的判定依据。其中,上图所展示的是理想检验特性曲线,但实际上,此种抽样方案并不存在,在实践操作中只能选择与该理想检验特性曲线最为接近的抽样方案,例如下图所示。
图2 检验特性曲线示意图
借助检验特性曲线可以得出,当前在实践中应用范围较广的二次加倍抽样方案并不合理,需要进行改善。按照数理统计学基本原理,在对建筑施工现场材料进行检验采样需要对诸如划分批量、抽样规则以及确定样本容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全面考虑,笔者在此主要以水泥、混凝土、钢筋、骨料以及砖等建筑施工材料的检验取样方法进行介绍。
(1)水泥。水泥的检验主要包括以下两方面内容:第一,划分批量,具体而言就是以一次进场的同一出场编号水泥为一批,每批水泥因袋装及散装的不同,而在批量划分方面存在一定区别,袋装水泥总量上限为两百吨,散装水泥上限为五百吨;第二,抽样方法,一般在实践操作中,分层随即抽样法主要适用于袋装水泥,具体就是从最少二十袋水泥中选取等量水泥;纯粹随机法主要适用于散装水泥,即从最少三个车罐中抽取等量水泥;对所抽取的水泥进行充分搅拌,之后从中称取最少十二千克充当检验样品。
(2)钢筋。关于批量,一般以牌号、炉罐号、规格以及交货状态均相同的钢筋为一个检验批次,每批次重量要控制在六十吨以下;对于冷拉钢筋而言,一个检验批要在级别及直径上保持一致,并且重量低于二十吨。在钢筋取样方法方面,一般选择二次抽样法随即抽取,随即选取两根钢筋进行拉伸及弯曲试验。
(3)混凝土。对建筑混凝土强度检验主要包括划分批量以及抽样方法两方面内容,首先,关于批量,将具有相同强度等级、相同设计要求验期以及相同生产工艺及配合比的混凝土组成一批,通常以属于同一季度的产品最佳。现浇混凝土一个验收批上限为三百立方米,批量过大的后果就是如果遇到样本强度不达标而无法通过验收的情况,后期处置工作量将会大大增加;批量过小的后果就是导致样本容量相对降低,从而对整体质量判断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其次,抽样方法,在实践操作中比较适合采取机械随即抽样法。取样频率一般要控制在一百盘或一百立方米以下,对于一个工作班同配比混凝土最少取一组样品,每组包括三个试件;此外对于现浇混凝土第一楼层或每个验收项目,最低取一组样品。如果需要对施工阶段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检验,就要结合工程部位保留适量试件。
(4)砖。在批量划分方面,烧结普通砖、烧结多孔砖以及烧结空心砖存在一定区别,其中,对于烧结普通砖来说,一批通常为3.5~15 万块,但不能超出一条生产线的日生产量,如果日产量低于3.5万块,也记为一批;对于烧结多孔砖来说,一般一批为5万块,如果低于该数量也按一批计;对于烧结空心砖来说,一批为3万块,同样如果不足3万块也按一批计。在抽样方法方面,一般选择二次抽样,首先选取相应数量的砖块,检验外观质量以及尺寸偏差,之后利用单纯随机法对检验合格的样本在此进行样品抽取,开展物理性能检验。
2.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质量检测过程中,检验数据及结果的准确性主要取决于建筑施工材料取样及检验的真实性及代表性。对于建筑施工采样检验工作而言,确保质量的一项重要前提就是选择科学且合理的取样方法。在建筑施工现场进行材料检验取样,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内容:第一,要对检验批量进行科学划分;第二,要确定科学适宜的取样方法及样本容量;最后就要要严格按照相关操作规范进行。所选样本的数据应具备真实性及代表性,在建筑施工材料取样及检验工作中充分有效的应用数理统计学基本原理,将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文献】
[1]孙吉军.建筑屋顶防水工程实施与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08,(04).
[2]陈悦.浅议建筑材料进场质量管理及控制要点[J].科技促进发展(应用版),2010,(06).
[3]徐伟杰.浅论如何加强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1,(04).
[4]王闯.建筑材料在进场检查验收中的常见问题及预防措施[J].辽宁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02).
[5]刘春晓,苗静.建筑刚性防水材料与柔性防水材料检测[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