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电极电解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废水的研究

来源 :水处理技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yt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三维电极电解法对含阴离子表面活性剂(LAS)废水的处理进行了研究,考察了不同电极组合、槽电压、停留时间、电极间距及废水的pH值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并对电解机理作了初步探讨.实验表明:LAS废水处理的最佳工艺为:极间距2cm,槽压为8V,电解时间为40min.LAS、COD、TOC的去除率分别在94.5%、66.2%和58.7%以上.电极材料对去除率有很大影响.
其他文献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TiO2薄膜光电极,作为工作电极,铂丝为对电极,饱和甘汞电极为参比电极,对硝基苯的光电催化降解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电极具有n型半导体的特征行为.在外加
通过考察添加剂PEG600和草酸对杂萘联苯聚醚砜酮(PPESK)中空纤维超滤膜结构和分离性能的影响,发现:PEG600的加入不会改变膜的内部结构,均为指状结构,随着PEG600浓度的增加,膜致密层
在保证有机物高效去除的前提下,采用两段生物接触氧化反应器进行了抗生素生产废水脱氮的试验研究。考查了水力停留时间、曝气量、进水有机物负荷、进水氨氮负荷、进水pH值和温
采用旋转接触氧化工艺处理某度假区污水,用于度假区内景观水体用水,自假区开园投产以来系统运行性能良好,出水水质优良,对景观水体无不良影响。系统运行能耗低,占地面积小,启动迅捷
强化曝气可有效控制膜污染,但会导致系统能耗增加,且曝气强度过大还会对膜污染控制产生负面影响;系统存在一个经济曝气强度-可在保证处理效果、控制膜污染的同时最大限度地降低
针对小区污水的水质特点,采用以厌氧水解+生物接触氧化+曝气生物滤池+消毒为主体的生化工艺进行处理。介绍了工艺流程、主要设计参数、调试运行情况及处理效果。运行结果表明,采用
采用四段式接触氧化沟预处理珠江原水,氧化沟分别装填三类四种填料。试验以高氨氮期间珠江原水为水源研究四段式接触氧化沟对氨氮、亚硝酸盐、COD和浊度的去除效果。试验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