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罕坝林场樟子松整地造林技术浅谈

来源 :中国绿色画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detiantian3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塞罕坝是我国林场建设方面的重大突破,自上世纪开展植树造林活动后,经过几代人努力,取得很大的发展,已经成为重要的旅游景区。在塞罕坝林场中,樟子松是其中的主要种植种类之一,有着广泛的分布,对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起到很好地促进作用。本文主要研究樟子松的种植技术,从选种、整地、育苗、造林技术等几个方面进行探讨,以自身的工作实践,总结樟子松的种植经验。
  关键词:塞罕坝;樟子松;造林技术
  樟子松是一种具有极强的耐寒能力和耐旱能力的植物,可以适应一些恶劣的生长环境。樟子松在休眠期可以承受-40℃——-50℃的低温考验,耐寒能力强;樟子松的树冠比较稀疏,针叶短小且少,角质层发达、气孔深陷,表皮的细胞比较细致,因此有着很强的保水能力,可以减少水分的流失,抗干旱能力较强。樟子松的根扎的比较深,一般可以达到2M,最深可以达到4M,可以很好地适应一些贫瘠的風沙土。塞罕坝林场在建设之初,生态环境比较恶劣,樟子松便成为一种重要的种植植物,对于塞罕坝机械林场的建设意义重大。
  一、选种
  9月中下旬,樟子松的球果便开始成熟,悬挂在树上可达到6-7个月,可以说采集期比较长,可以选择在春秋两季进行采种,因为冬季气温偏低,枝条容易被折断。采集完樟子松球果之后,可以采取两种脱种的方式:借助日光露天晒干和利用干燥室进行脱粒。
  二、整地
  樟子松有着很强的适应性,透过其生长习性,在进行种植时,选择背风向阳的位置或者排水性好的位置为宜。针对不同的种植地点,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
  (一)小直坑整地
  针对植被覆盖比较大,有着较多草根,雨后不流沙的土地,可以采取小直坑的整地方式。一般选择东西方向挖坑,长度25cm、宽度20cm、深度40-50cm,回填土10-15cm。选择这种整地方式,势必会出现苗木与草争夺水分的情况,在干旱季节,干土层深度可以达到40cm,为了吸收水分,苗木的根系便可以生长到45-50cm,进而使其扎根到湿土层。此外,小直坑的方式,可以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未植物的生长营造好的环境。
  (二)防风背阴整地
  针对整地后不流失的土地区域,可以采取防风背阴的整地方式,例如,挖坑使其保持西南方向直立、东北方向倾斜,深度保持35cm以上。在造林时,可以将苗木移植到坑南的背阴处。
  (三)沙地和沙丘整地
  沙地和沙丘的整地,由于植被覆盖比较少,容易受到雨水的影响,导致土地的淤积。针对这种土地情况,可以采取塑料护苗筒的方式,模拟一个小直坑的生长环境。通常使用塑料制作上口长15cm,下口长2cm,高30cm的护苗筒。同样是挖掘45cm深度的大坑,并回填15cm。樟子松种植之后,使用护苗筒覆盖,周边用土掩埋。
  三、育苗
  樟子松对于土壤是否肥沃要求并不高,对于土壤的温度、湿度以及通透性有着较高要求。樟子松在进行播种时,应该选择那些土壤疏松、灌溉方便的沙土,可以为樟子松种子营造好的生长环境。为了避免幼苗出现立枯病的情况,在育苗时应该避免选择黏土育苗或者地下水位偏高的区域育苗。种子在播种之前需要经过雪藏和消毒处理。整地时,为了保证土壤拥有一定的肥力,每亩可以施入5000—10000kg的有机肥。播种的时间选择春播,一般为4月中旬到5月初。选择条播或者撤播的方式。播种之后,进行覆土,使用锯末、草炭末、原床土进行覆盖,厚度为0.5-1cm。播种后做好灌水工作,保持土壤的湿润。播种后和出苗前做好除草工作。使用除草醚进行除草,营造好的生长环境,并做好立枯病的防治工作。
  四、造林
  塞罕坝适合栽植樟子松的区域有:沙地、砾石质沙土、粗骨土、阳坡中上部、土层瘠薄的地段等,可以看出樟子松的适应性很强。最佳的种植区域在于那些土壤肥沃、湿润以及排水性好的土壤,对于黏土地或者水湿地,如果土壤中的可溶性盐类超过0.12%,则不适合进行造林。通常情况下,早造林之前,需要提前一年整地,对于新退耕地、新采伐地等区域,由于杂草少,土壤相对疏松,整地和造林可同步进行。
  现阶段,塞罕坝主要利用窄缝栽植法进行樟子松的种植,该技术如果操作不当会导致樟子松苗木出现苗木窝根、苗根架空、种植深度不够的情况,影响樟子松的成活率。为了避免出现苗木窝根的情况,在造林时,做好开缝的深度控制,保证樟子松的根系有着很好地伸展空间。同苗木窝根相对应的,就是苗根架空的情况,这也会导致樟子松死亡。出现架空的原因在于种植时,根部没有和土壤进行严密的接触,存在支架物,导致苗木跟无法正常的从土壤中获取养料和水分,影响苗木生长。樟子松的种植深度也影响着其成活率。通常情况下,樟子松种植需要将深度超出红皮部分,宁可种植深,也不可种植过浅。樟子松造林时,忽视苗木的种植深度,则可能导致无法有效获取养分,苗木出现死亡的情况。因此,埋藏深度必须超出红皮的1-2cm。
  综上所述,樟子松是塞罕坝林场中的重要种植种类。在塞罕坝建设初期,生态环境比较恶劣,植物的生长环境比较苛刻。因此,选择樟子松这种抗寒、抗旱能力强,对环境适应性好的植物,有利于保障林场的正常建设。进行樟子松造林时,为了提升存活率,同样需要做好相关的管理工作。从樟子松的选种、整地、育苗、造林各阶段,都需要做好相关的控制,才能保证樟子松的成活率。
  参考文献:
  [1]刘桂红.樟子松容器育苗造林技术的应用及推广[J].江西农业,2018 (12).
  [2]敖楠.北方樟子松造林的技术要点[J].南方农业,2018 (17).
  [3]郝书林.塞罕坝林区造林技术对华北落叶松人工林采伐迹地更新苗木保存率的影响[J].安徽农学通报,2018 (6).
  [4]林树国.塞罕坝高寒区樟子松育苗及造林要点[J].绿色科技,2018 (1):187-188.
  [5]吴强,楚聪颖,宋伟,等.塞罕坝坝上地区樟子松人工林的土壤养分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6 (1):90-98.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望东垟自然保护区为例围绕可持续发展理念下的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必要性和现阶段景宁县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现状,提出了加强自然保护区及森林资源保护的策略,旨在加快推动自然保护区早日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自然保护区;森林资源保护;森林资源管理  在自然保护区中,森林资源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森林资源质量优劣直接关系着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是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摘要:塞罕坝的发展,可以说深刻的阐释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塞罕坝最初拥有丰富的动植物资源,经过人们的砍伐,生态遭到极大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在经过几代人的重新努力,回归绿色,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也同时让人们认识到自然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了促进塞罕坝的发展,需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做好自然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工作。本文主要探讨塞罕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对策。  关键词:塞罕坝;森林资源;可持
摘要:园林绿化是我国当代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核心,主要是为了满足工程绿化的要求。在实施园林绿化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需要对乡土植物进行较大程度的应用,使得工程整体表现出充分的自然野趣。在人们生活及工作的过程中,对生态园林的追求逐渐显露出来,虽然在实际开展建筑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会对乡土植物进行应用,但是存在一定的盲目性。文章主要通过分析乡土植物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现状及优势,对其优化途径进行简要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