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届“音乐评论学会奖”评奖结果揭晓 等

来源 :人民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50776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国首届“音乐评论学会奖”评奖结果揭晓
  本刊讯2007年6月10日,全国首届“音乐评论学会奖”评奖结果在安徽省黄山市揭晓。评奖结果于6月13日在南京艺术学院举行的中国音乐评论学会第二届年会上宣布,并予以两周的公示。
  本次评奖活动收集到来自海内外的各类稿件共计100篇。为了办好首次评奖活动,中国音乐评论学会组织了由11位专家组成的评委会。评委会主席:王次炤。评委会成员:王次炤、王安国、伍国栋、张弦、陈志音、杨燕迪、居其宏、金湘、周勤如、梁茂春、戴家枋。
  此前,评委王安国、梁茂春因故未能直接与会评审论文,但此前他们已经对送审论文进行了审阅,并将计分表递交组委会。经过9位评委的审议、讨论和7轮的反复遴选,产生出全国首届“音乐评论学会奖”的获奖名单。
  获奖结果如下:
  一等奖(空缺)
  二等奖(2名):
  杨善武《敦煌乐谱研究的新突破——〈敦煌乐谱解译〉对同名曲〈倾杯乐〉旋律重合问题的解决》①(河南大学艺术学院)
  桑德诺瓦(和云峰)《质疑“原生态音乐”》②(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三等奖(3名)
  于庆新《歌坛又见“语录歌”——“八荣八耻”歌曲浪潮的反思》③(《人民音乐》编辑部)杨康民《建立音乐学术首先规范的关键在于综合治理相关学术环境》④(《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编辑部)
  范晓峰《音乐价值判断的“经度”与“纬度”——评“高雅音乐”与“通俗音乐”审美问题的讨论》(南京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优秀奖(6名)
  徐文正《生命与尊严的呼唤——评交响大合唱〈金陵祭〉》(河北省衡水学院音乐系)
  陈荃有《当代音乐出版存在的问题及解决途径》⑤(人民音乐出版社《音乐研究》编辑部)
  钱仁平《谭盾有什么好?——〈亚信金融之夜——谭盾多媒体交响音乐会〉听后》⑥(武汉音乐学院作曲系)
  南鸿雁《怎一个“尴尬”了得——评“青歌赛”原生态唱法综合素质测试的理论缺乏》(杭州师范学院音乐学院)
  陈媛《交响的诗篇心灵的赞歌——论陆在易艺术歌曲〈我在这土地〉》(江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石一冰《大气磅礴的英雄史诗——评朱践耳先生的交响乐大合唱〈英雄的诗篇〉》(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①原载《音乐研究》2006年第1期。
  ②原载《艺术评论》2004年第10期。
  ③原载《人民音乐》2007年第3期。
  ④原载《黄钟》2005年第2期。
  ⑤原载《人民音乐》2003年第11期。
  ⑥原载《周末画报》2005年10月30日。
  
  2007“帕拉天奴”杯第一届中国音乐创作(钢琴作品)大赛落幕
  6月4日,2007“帕拉天奴”杯第一届中国音乐创作(钢琴作品)大赛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圆满落幕。
  2007“帕拉天奴”杯第一届中国音乐创作(钢琴作品)大赛,是由中央音乐学院主办、文化部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及上海超拨乐器有限公司协办、中央音乐学院萧友梅音乐教育促进会与作曲系承办的一次全国性的创作比赛。此次大赛面向海内外华人自由征曲,征求2000年以来创作的原创新作品。作品以“突出中国音乐文化特色,具有时代感和民族风格,兼容艺术性、技巧性、可听性”为主旨,以钢琴独奏、双钢琴、钢琴四手联弹为主要演奏形式,限时10分钟。
  大赛自今年2月征集作品以来,共收到来自海内外的381部作品。在经过8轮的初审后,最终有32部作品入围最后的决赛。参赛的选手除国内的各界人士外,还有来自德国、美国、加拿大等国的作曲家。作曲者的年龄差距也十分悬殊,最长者已有85岁高龄,最小者年仅7岁。
  本届大赛的评委阵容十分庞大,邀请了15位海内外知名的作曲家、钢琴家担当评委,组成了以作曲家杜鸣心和钢琴教育家周广仁为主席,叶小纲、陈怡、杨立青、范哲明、曹光平、储望华等
  人的评委会。
  获奖名单:
  成人作品:
  一等奖 《皮黄》张朝
  二等奖 《遗失的日记》 王笑寒、《生旦净末丑》王阿毛
  三等奖 《中国画艺》王斐南、《盛开的沙罗双树》于川、《谐谑曲》董欣宁、《动感北京2008》赵梓翔、《即兴曲五首——望舒诗选》 龚晓婷
  优秀奖: 《孤山探趣》张伊卉、《未找到的钥匙》赵曦、《恋镜·花溪》 贺圆圆、《雪盈盈》何旻、《space—for prepared piano》谢文辉、《凌破》陈思昂、《闪烁Ⅱ》邓乐妍、《哭嫁》刘天石、《风月》游耀东、《鸿》钱琦
  儿童作品:
  一等奖 《恰央创意曲》 于川
  二等奖《拾朝花》 丁冕
  三等奖《往事2007》 方岽清
  钢琴演奏奖:
  一等奖王笑寒
  二等奖黄亚蒙、于泽楠
  三等奖于那、杨晓帆、莫野
  儿童钢琴演奏奖: 陈浩果、谢子薇
  (祁斌斌)
  
   首届“全国音乐传播文论征集活动”揭晓
  2007年4月28日,首届“全国音乐传播文论征集活动”在中国传媒大学圆满结束。本次活动由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传播学会、中国大众音乐协会以及《中国音乐》编辑部共同主办,《人民音乐》《音乐研究》《音乐周报》等学术媒体协办。自2006年10月开始征集到2007年3月截稿,共收稿件170余篇。经过初评、复评与终评,最终评选出入围作品23篇。
  获奖名单如下:
  一等奖:(空缺)
  二等奖:王爽《用户创建的个性化音乐媒体时代》、姚 慧《当代音乐环境观——当代音乐的生态环境和社会利益》
  三等奖:姚杰《论新闻报道中的恶意叙事所造成的音乐传播效果的偏差》、何岭《从阿宝与喻显斌看民间音乐传播的两种路向》、张璐《对当代“原生态”音乐的几点思考》、陈镇华《网络歌曲互联网内传播特征及其文化现象思考》
  优秀奖:张川《浅析音乐传播过程中影响人们选择的因素——以一种理论传播学视角》
  等16篇。(刘聪明)
  
   王次炤在美英及香港接受表彰
  5月29—30日,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主席、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应耶鲁大学音乐学院院长Dean Roberr Blocket之邀,参加由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发起组织的第一届国际音乐教育研讨会,会议主题是“Music:A Childs Birthright——音乐是孩子与生俱来的权利”。会间对来自美国各地区50名中小学音乐教师授予了荣誉称号。
  在颁奖仪式上还特别设立了一个环节,由耶鲁大学音乐学院院长Robert Blocker为来自中国的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颁发了耶鲁大学音乐学院SanfordMedal勋章,该勋章是耶鲁大学音乐学院音乐学院授予的最高荣誉,表彰对音乐教育事业具有杰出贡献的人士,王次炤是荣获该勋章的第一位中国音乐教育家。
  本次会议还邀请了耶鲁大学音乐学院副院长Michael Yaffe、朱丽亚音乐学院院长Joseph Polisi、小提琴教育家Roberta Guaspari、佛罗里达州立大学音乐教育研究中心总监Clifford Madsen担任会议的演讲嘉宾。作为当天演讲的第一位嘉宾,王次炤采用了文字、图片和音像资料相结合的形式,介绍了我国专业及非专业青少年音乐教育的现状及今后的发展方向,将其生动地展现在美国教育学者面前,现场听众反响强烈。本次会议在耶鲁大学1957届杰出校友的慷慨捐资下,筹得资金500万美元,今后该主题研讨会将每两年举办一次,以便更好地促进社会音乐教育的健康发展。
  王次炤日前还当选为英国皇家音乐学院荣誉院士,香港演艺学院也授予他荣誉院士称号,近期他将赴伦敦和香港参加颁奖仪式。(凌钢)
  
  第50届贝藏松国际青年指挥大赛两名中国选手成功入围
  第50届法国贝藏松国际青年指挥大赛在纽约、贝藏松、北京和圣彼得堡四个城市举行的预选赛刚刚结束,中国两名选手朱曼(中央音乐学院)和易杰(上海音乐学院)脱颖而出,顺利通过预选赛的比赛,将于9月赴法国贝藏松参加决赛阶段的比赛。在四个城市的预选赛中,共有来自14个国家的20名选手入围决赛阶段的比赛。
  本届比赛的亚洲地区预选赛由中国音乐家协会和法国贝藏松国际青年指挥大赛组委会共同主办,于今年4月6日至7日在北京中央音乐学院举行。中国音协邀请了法国贝藏松管弦乐团音乐总监、指挥宾彼得·查巴(Peter Csaba)和法国作曲家布鲁诺·曼托瓦尼(BrunoMantovani)担任预选赛评委,还邀请法国两位钢琴家和一位组委会工作人员来华参加评判工作。
  来自日本、韩国、中国等8个国家和地区的17名选手参加了预选赛。在北京预选赛上,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学生朱曼和另一位韩国选手入选。中国另一位选手易杰是在国外参加预选赛而入选的。(锡海)
  
  2007上海之春“圣卡罗杯”钢琴新作品(中、小型)征集评选落幕
  以“上海之春”冠名,由“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组委会”主办,上海音乐家协会、上海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出版社联合承办,在上海知音琴行的大力协助下,“圣卡罗杯”钢琴新作品(中、小型)征集评选活动于2007年4月顺利完成,共有九部作品分获一、二、三等奖,六部获得优秀作品奖。获奖作品于5月9日在上海音乐厅首演,乐谱及音像制品也将随后出版。
  “鼓励原创,力推新人新作”是举办本次比赛的宗旨,在比赛章程中还明确提出参赛作品应能体现中国音乐风格,具有浓郁的民族音乐风韵。
  比赛组委会共收到来自国内各大音乐院校和德国、委内瑞拉、香港等地的稿件136份,作曲者以专业音乐院校的师生为多,也有少数热衷此项事业的知名专业作曲家,年龄最小的17岁,最大的73岁,大部分获奖作品的作者年龄均在20—24岁之间,完全附合“新人新作”的比赛宗旨。(王自东)
  
  中央音乐学院学生吴羿明获国际管弦乐作曲奖
  5月27日,年仅23岁的吴羿明创作的三管编制大型管弦乐《梦的回忆》,由东京爱乐乐团在东京歌剧城作世界首演,获得第九届武满彻国际作曲比赛三等奖,成为获得世界重量级管弦乐作曲比赛殊荣最年轻的中国作曲家。
  武满彻国际作曲比赛自1997年创设以来,向全球35岁以下年轻人提供展示作曲才华的平台,历届由世界大师级作曲家,如迪蒂耶、利盖蒂、贝里奥等担纲评奖审查员。本届参赛国有42个(欧洲63人、亚洲61人、美洲28人、大洋洲3人、非洲1人),管弦乐作品156部,是历年来参赛国与参赛作品最多的一次,竞争也最激烈。
  吴羿明1983年生于江苏无锡,17岁起师从徐振民、徐昌俊作曲,现为中央音乐学院大五学生,指导教师董立强。此前,他的室内乐《天鹅的十二月协奏》获文化部(06年)“文华”音乐作品奖。(吴国平)
  
  韩万斋教授义务宣讲国歌600场
  由四川省委宣传部、四川省委讲师团、四川省教育厅与四川师范大学主办的韩万斋教授义务宣讲国歌600场座谈会于4月26日在四川音乐学院隆重举行。
  韩万斋结合专业知识,结合不同时期国际国内形势需要,以宣讲国歌为主题,推出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宣讲报告,十多年来宣讲600场,受众达83万人次,以满腔热血对广大青年学生和干部群众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增强“爱我中华,强我中华”的使命感,激发青年学生和干部群众的爱国热情,深受欢迎和好评。
  座谈会后,韩万斋教授为大学生作了他的第601场国歌宣讲报告。(川音)
  
  《杜克歌曲作品精选》CD专辑出版
  为纪念作曲家杜克对军旅音乐事业做出的贡献,解放军艺术学院音乐系音乐研究所编辑了《杜克歌曲作品精选》CD专辑共两张,作为向建军80周年的献礼,现已由金盾音像出版社出版并在全国各地新华书店音像部出售。专辑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傅庚辰担任顾问,歌唱家李双江担任总策划。两张专辑共31首歌,是从杜克近300首声乐作品中精选出的,凝聚了他一生中声乐作品的精华。通过张也、吕继宏、郑莉、郑绪兰、黄华丽、孟新洋、董华、周芳、刘和刚等20多位歌唱家和青年歌手的倾情演唱,我们可以感受到这位才华横溢的作曲家的风采。(燕萍)
  (本栏责编 张宁)
其他文献
草原上万马奔腾,天空中雄鹰翱翔,小溪里泉水淙淙,摇篮旁深情吟唱……伴着激动人心、震撼灵魂的琴声,高昂着那颗尊贵的“大头”,披散着一头马鬃似的长发,无比坚毅的神色以及随着音乐而紧张、松弛、喜悦、痛苦的面部表情,这就是音乐会上马头琴大师齐宝力高给人留下的深刻印象。   齐宝力高创作的马头琴乐曲已有100多首,出版的马头琴演奏录音连他自己也说不清有多少小时,他说:“反正从早到晚听不完。”他到过亚洲、欧洲
3月10日下午,由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文联共同主办的《国乐飘香——徐沛东广东音乐新编》作品集、CD专辑首发式暨作品音乐会在广州星海音乐厅室内乐厅举行。   广东音乐是具有浓郁岭南地方特色的民间音乐,清新明快,优美流畅,雅俗共赏,在很长一个历史阶段中,广东音乐在国内乃至海外被称作“国乐”。徐沛东表示,自己从1979年就开始积累广东音乐的原始素材,20多年来,他不但是从一些已故的广东民间老艺人口传心
[美]马克·邦兹/文 钟子林/译    这篇译文选自[美]哈佛大学马克·伊文·邦兹于2004年出版的《西方文化中的音乐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影印本)中的两段文字,它们各有标题“现代主义”(第355—357页)和“后现代主义”(第440—444页)。鉴于后现代主义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涉及对西方音乐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的认识,而国内对它又有不同理解,特别是对约翰·凯奇,有人认为他是现代主义者,有人认为他是
(一) 胡琴之革沿  “胡琴”这个名称,在现代是所有民族拉弦乐器的统称。如常见的高胡、二胡、中胡、京胡等都可归于胡琴之列。而传统的胡琴是指丝弦的二胡。它以木(竹)做成圆形的琴筒,插上琴杆和榫,在琴筒上蒙上蟒蛇皮。用幼竹拉上马尾为弓,再张上两根丝弦便可拉出声音来。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是这样记载胡琴的:“马尾胡琴随汉车,曲声犹自怨单于。”元史《礼乐志》叙述了它的形制,“胡琴制如火不思(乐器)卷颈龙首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推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带着竹山教育工作者如何坚守忠诚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的初心、怎样担负起推进贫困山区教育现代化的使命这两个问题,竹山县教育局党组带领54名乡镇中心学校和县直学校校长、机关股室及内设二级单位负责人,走进清华大学,举办了为期5天的竹山县中小学校长办学治校能力提升高级研修班。  “本次研修活动旨在解放思想、
那是1998年的初冬。王品素先生的女儿瞿晓丹在电话那头传来了低沉的声音说:“我妈妈在12月11日8点30分去世了……”12月28日,我们在上海龙华殡仪馆告别大厅送了王先生最后一程,这么多年过去了,那被哈达和菊花簇拥着的她的遗容、大厅的庄严和凝重仍历历在目。     王先生早年学习西洋美声唱法,多年从事传统美声唱法教学。遵照文化部指示,上海音乐学院在1958年开设了民族班,从此开始为少数民族培养声乐
我的一生似乎都与陶行知有某些缘分。  我的祖籍是浙江湖州,但出生地是安徽芜湖,与陶公的家乡同属于皖南美丽水乡,是为先天的乡谊。我们兄弟姐妹从小就非常仰慕这位乡贤,晓庄师范、小先生普及教育、山海工学团乃至孩子剧团,等等,都是我们谈兴甚浓的话题,堪称“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陶公是金陵大学20世纪10年代的高材生,我于1946年也就读于金大,虽然资质鲁钝而且相隔30多年,但多少已产生若干学谊情结。当
2005年8月,北京,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央音乐学院、美国美声国际歌剧中心联合举办了卡罗·贝尔冈齐北京2005美声国际歌剧大师班。卡罗·贝尔冈齐是我国有史以来邀请讲学知名度最高的世界级声乐专家,是意大利美声唱法男高音的典范,被誉为“威尔第歌剧的权威解释者”、“世界意大利美声唱法大使”。在近二周的时间里,贝尔冈齐大师毕其55年的舞台演唱所积累的歌唱经验,从声音的运用、乐句的处理、作品人物的感情分析、
4月1日,黄冈市首家县级少先队名师工作室“蕲春县满天星少先队名师工作室”在蕲春县实验小学举行授牌启动仪式。据了解,这是黄冈市首家县级少先队名师工作室。工作室主持人由“湖北省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县少先队总辅导员胡胜林担任。蕲春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县少工委主任王瞻和团县委副书记、县少工委主任李响向胡胜林授發工作室匾牌。胡胜林介绍,工作室承担优秀少先队辅导员培养和少先队小骨干培养、少先队学科建设、
丙戌年元宵节,首都北京迎来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及专场表演。  这次活动一改过去完全以实物见证展览主题的做法,而请出当代活态的传统文化扮演主角,并让观众透过图片、图表、文物、实景、演示等的“物质性”感受体验到它们背后所蕴含的中华民族在数千年中积累下来的知识技能、表现形式、审美习惯、民俗礼仪等“非物质性”的文化含量。展览以宏大的规模、宽广的视野、丰富的内容十分集中地展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