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烈反传统的世界主义与深切的民族主义关怀——评罗志田先生《再造文明的尝试:胡适传(1891-1929)》

来源 :剑南文学:经典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gs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狄更斯在《双城记》中写到,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政治极度变动的晚清民国,是中国学术发展历程中一个最好与最坏并存的时代,一方面时势造英雄,在晚清民国学术的舞台上,一大批学术大师闪亮登场,群星璀璨,学术自由得到空前彰显;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趋新成为时代的潮流,然一味趋新易致浅薄,趋时者往往过时,遗憾的是,大多学人只是在短暂喧闹过后郎销声匿迹。但是胡适是个例外,胡适研究一直是一个热门,也是“学术界一个久有争议而很难处理的题目”,相关研究大量冒出,且相关著述甚多。
其他文献
工作的目的是为了快乐的生活,快乐的工作才能更快乐的生活。每个人始终与工作密切相伴,对工作的认识和态度,不仅关系事业的成败,而且决定人生是否幸福快乐。对于许多人来说,
传统的中国社会是奠基于孝文化的社会,孝文化是指亲子之间的一种伦理规范。传统孝文化提倡“善事父母”、“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的孝行。《聊斋志异》中很多篇目都在宣扬孝
前不久,一位人口研究专家在一次联合国国际会议上指出,21世纪的经济发展趋势可能是一次属于“银发经济”的时代。的确,银发浪潮的悄然到来,不仅对个人、家庭提出了挑战,也给社会经
近十年来,随着大众传媒影响,“中性美”这样一种审美形态开始兴起,并逐渐为国人接受。本文认为“中性美”之所以能为大多数人认可,并非西方文化的影响,而是中国传统审美观在当今的
“耻”,作为四大纲纪之一,是中国传统道德和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论语》是一部伟大的著作,该书集中反映了孔子的耻感思想。“知耻”是君子人格的象征,使人知耻之“仁”“礼”思想
张承志对于中国北方草原独特的生命体验融入到了其小说和散文的文本叙事当中。在张承志的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作家对于人与自然,人与动物关系的重新定位与书写,这与生态小说的创
本是道家著作的《庄子》却用大量的篇幅写了孔子及其门人的事迹,本文将通过《庄子》各篇中提到的孔子形象进行一个简要分析,从而阐述孔子在《庄子》这部书中的形象内涵。
群众文化,意指于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它以人民群众活动为主体,以自娱自教为主导,以满足自身精神生活需要为目的,以文化娱乐活动为主要内容。
《西游记》的不朽之处在于,它塑造了孙悟空这位非常典型而完美的人物形象。孙悟空聪明机智,勇敢善斗,忠诚孝顺。他忠诚于事业,有着为理想不懈追求和奋斗的精神。他的形象体现了儒
20世纪60年代,以姚斯和伊瑟尔为代表的联邦德国“康斯坦学派”提出了“接受美学”理论,且明确提出读者中心论,将读者放到了中心位置;同时提出了“召唤结构”和“期待视野”两个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