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早期教育的基本素质培养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sss42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家长焦虑、期盼的目光,面对家长那种恨铁不成钢的神情,让我了解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早期教育对孩子的发展十分重要,所以早期教育在越来越多的家庭中引起了广泛的重视。但在教育实践中,部分家长暴露出理解的片面性,家长们都狭谥地认为,早期教育就是让孩子提前识字、背诗、学外语或学弹琴,殊不知,就因为家长的片面性认识而忽视了对孩子的全面发展和基本素质的培养,从而耽误了孩子的早期教育的基本素质的培养。
  所谓基本素质的培养,就是指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和手脚并用实践能力的培养。基本素质是孩子发展成才的重要基础。倘若没有牢固的基础,又从何谈起万丈高楼从地起?因此家长们必须非常重视孩子的基本素质培养。
  一、注意力的培养
  注意力是指孩子精力的集中和指向的能力。注意力是一切智力活动的保证,家长要想使孩子的基本素质得到良好的发展,就必须先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以求其精力能有正确的方向,这样才能把孩子引导正确的发展方向上来,使孩子的做与学都能有收获。
  作为家长,应是在有意识的状况下培养孩子以意志控制的有意注意。儿童的天性就是好玩,对于有趣的事和物都会存有好奇和无意的注意,但此类注意显得不持久。因而必须培养孩子从意志控制的有意注意,这样才能使孩子把精力投放到应投放的地方,家长经常做此种有意识的引导,就能使自己的孩子的有意识注意较快地发展到占主导地位的程度。
  二、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力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感知事物的能力。著名生物学学家巴甫洛夫曾经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察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从巴甫洛夫的这一名言中,我们看到一代名人对观察力的重视;在这一名言中,我们也非常明白观察力在人的成才过程中的重要性。
  对儿童来言,他们主要观察的只局限于在他们身边的人、物和环境、家长在此时就必须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观察感兴趣的、正确的事和物再配以形象生动的描绘,同时适时训练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对事物加以描述。对于观察取得效果的,应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以增强孩子的自信心。待孩子入学后,家长就要配合学校教育,关心孩子的观察力的培养。在培养孩子观察力时,家长须启发孩子的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的目的、计划和指导教育孩子掌握观察的方法。例如,在吃饭时,可适时向孩子提出?饭是怎样形成的?诸类问题,以启发孩子的观察兴趣,然后引导孩子观察煮饭的整个过程。
  三、记忆力的培养
  重视记忆力的培养,是我国教育的一个优良传统。丰富的知识库存,能促进智力的良性循环,也是进行创造的必要条件之一,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意义。特别是在幼儿和少年时期,他们的这一时期正处于记忆力迅速发展的阶段,家长们一定要非常珍惜这一发展记忆力的黄金时期,把孩子培养成巨大精神财富的拥有者。
  记忆力培养的方法可谓五花八门、多种多样,但最重要的是:调动积极性、明确记忆目的和掌握科学的记忆方法。因而我们家长必须遵循记忆的方法,培养孩子的记忆力,使孩子真正成为巨大精神财富的拥有者。
  四、思维力的培养
  思维力是认识事物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孩子的智力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思维力,特别是其中的创造性思维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发展。但良好的思维力是在经常的、积极的思考之中逐步发展起来,而孩子的思考又只能在锁碎的生活事件中反映。为些,家长应把握住生活中需要分析、判斷的事物,加以煅炼孩子的思维力,让孩子在幸福、轻松的家庭环境中愉快地成长。例如,在看电视过程中,通过“飞机为什么会飞”“轮船为什么能在海上行驶”等问题的讲解,加深孩子对一些事物的本质认识,在他们幼小的脑海中留下一个对事物思考的习惯,从而培养孩子的思维力。
  五、想象力的培养
  知识储备达到一定程度,再有了一定的思维力,就会形成想象力。想象力具有无限的发展力,亦就是说,人是离不开想象,因为离开了想象,就不会有创造。
  发展想象力的前提是丰富孩子的生活,使其积累生活经验和知识,在确立远大理想的基础上加强引导,使孩子的思想具有灵活,开阔和敢于创新的特点。他们虽然年幼,但他们的思维并不受到约束,因而他们什么都敢想、什么都敢去做,这就是孩子独有的优势。所以家长必须抓住他们这一优势,培养孩子的创新的思维力。
  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的机会是异常的多,无论是在何时何地都可取材进行对孩子的引导,问题只是在于家长是否善于因势引导,联系实际地引导孩子进行丰富多彩的想象。因而就要求我们的家长地要注重对生的积累。
  六、手脑并用的实践能力的培养
  俗语有“心灵手巧”就说明了“心灵”与“手巧”是怎样息息相关、互为因果。
  年幼的孩子的性格多半是好动的,他们常会动手惹出乱子。对出现此类现象,我们家长不要过于苛求,我们家长应利用这一时机,把孩子好动的特性引导到正确的方向,同时还应指导孩子在用手的同时也要用脑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做,达到手脑并用的效果。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之心人皆有之,但纯朴的父母之爱未必能培养出令你满意的丰硕之果。因此我们家长只有遵循教育的规律,引导孩子全面发展,把孩子的基本素质培养好,为孩子的将来打不坚实的基础,父母亲情才能成为健康的有价值的爱,而这一已升华了的爱,必定能给你孩子的将来带来幸福。
其他文献
摘要:我讲从日语发音的特点、规则,及中国人在发音中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几个方面进行简单的分析,希望日语学习者,特别是初学者能从中得到帮助。  关键词:日语 发音特点 声调 语音问题    说到日语学习,多数人可能首先想到的是背也背不完的单词和句型或者是令我们头痛的复杂的语法,但其实他们忽略了我们最早接触同时也是每天都在反复使用的发音。  对于一门外语来说,发音就像一个物品的包装一样,在还没有看到
【内容摘要】在初中英语教学中,对阅读课教学研究得较浅,远不如高中阅读课教学的研究和运用。在新课程理念下,英语阅读教学的研究、学生阅读量增加、阅读兴趣、阅读技能的培养的意义已超出为了学生考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对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初中阅读教学问题 策略 问题情景教学法    英语阅读作为语言技能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
[摘要]现在的人日益重视下一代的教育,而班主任在孩子的成才路上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本文结合多年的工作经历,重点阐述了怎样成为一名优秀班主任。高度关注、关爱每一位学生;给予学生正确评价;从细节出发,走进学生内心;对待学生应宽容;班主任应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构建现代主义学生观。  [关键词]关爱 细节 宽容 责任感 现代主义学生观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想要培育出一个优秀的人才需要很长
[摘要]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和谐的个性品质,发展良好的心理能力,并进而促进其全面发展。所以把心理健康教育参透到语文教学中去,是我们每个语文老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关键词]“人人要学”的兴趣 “人人会学”的能力 “人人乐学”的情感  素质教育是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促进受
把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有机整合起来,通过计算机进行控制是多媒体技术最基本的特点。多媒体技术运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必须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确定在进行哪些教学环节和内容的教学时进行运用,发挥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作用,最终实现改进教学效果的目的。  一、多媒体与教学方式的整合  《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
课程改革的启动,不仅仅是把原来的教学大纲换成课程标准、换换教材,而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深究《英语课程改革纲要》,不难发现倡导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成为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最为关键的环节。那么何谓学习方式呢?我们可以这样认为:学习方式是指人们在学习时所具备的或所偏爱的方式,是学习者一贯表现出来的具有个性特色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新课改中改变学习方式成为当务
[摘要]为了搞好新课程改革中倡导的自主、探究与合作的学习方式,对数学教学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创新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几个方面作出思考。  [关键词]数学语言 创新能力 心理素质  在新课改理念下,要不断探索高中数学教学的新方法,新思路:和谐师生关系是良好教育质量的重要保证,学生的数学语言培养是否成功直接关系到新课程的学习和教学的深入,培养探究意识,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数学教学的
在现今出现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学法的环境中,可能每个语文老师都在寻求新的教学方法。近年来,从国外引进的教学法,国内研创的教学法,可谓是异彩纷呈,数不胜数。毋庸置疑,学无定法,教无定法,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会产生定的效果,尤其对于语文这门学科,就更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但是,我认为新产生的教学方法固然可学可用,可是语文是植根在五千年华夏文化的深厚历史土壤中,千百年的传承与淘洗,积淀与升华,都是我们的民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教学改革也在不断深化。新一轮的教学改革彻底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学科本位的理念,强调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倡导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学方式和评价体制。本轮的新课程改革提倡“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模式。它不仅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而且也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重在引导,重在点拨,而学生的“学”则提倡自主、合作和探究。  一、找准角色定位,明确师生责任。  师生的角色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及人口流动速度的加快,人们对家庭婚姻观念也有了转化,使现实中的离婚率不断上升,导致学校离异家庭子女人数的日益增多,据对我校学生调查统计离异家庭学生的比例占12.7%,我班更是高达20.1%。  生活在离异家庭中的孩子,如果在家里感到愉快和安全,他们的心理和性格就能得到良好发展;如果家里整天吵吵闹闹,孩子常常處于提心吊胆、担惊受怕的环境中,就易产生不良情绪和行为问题。这些不良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