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滤过泡渗漏发生率约2.5%~10%,辅助应用丝裂霉素C者更易发生。术后早期渗漏与切口愈合较差或缝合技术不佳有关,手术2个月以后发生的晚期渗漏常需手术修复治疗。手术修复滤过泡渗漏常用局部结膜(前移或带蒂结膜瓣)重建滤过泡,有时可用游离自体结膜移植或羊膜移植治疗。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滤过泡渗漏发生率约2.5%~10%,辅助应用丝裂霉素C者更易发生。术后早期渗漏与切口愈合较差或缝合技术不佳有关,手术2个月以后发生的晚期渗漏常需手术修复治疗。手术修复滤过泡渗漏常用局部结膜(前移或带蒂结膜瓣)重建滤过泡,有时可用游离自体结膜移植或羊膜移植治疗。
其他文献
Sturge-Weber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系难治性青光眼之一。目前对其治疗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药物治疗效果较差且存在潜在副作用,手术操作难度大,术中及术后脉络膜渗漏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较高,术后远期瘢痕化严重。在手术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注重手术适应证的选择、完善手术前检查、采取多种措施预防手术并发症的发生。对现有的手术方式、远期效果与安全性应开展前瞻性多中心临床试验进行验证。
Keay等在2012年第5期Ophthalmology上报告了对2003—2004年度医疗保险数据库中白内障手术进行的分析,认为白内障在美国老年人中非常普遍,手术是一个快速有效的治疗方法。术后眼内炎虽然少见,但视力结局往往较差。研究利用2003—2004年完整医保索赔数据中的白内障手术数据,对美国白内障术后继发眼内炎的风险进行了精确的、基于人口的评估。
由北京同仁医院眼科魏文斌教授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同仁眼科手册系列”近日已公开发行。该系列包括《同仁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手册》(第2版)、《同仁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手册》、《同仁间接检眼镜临床应用手册》、《同仁眼底激光治疗手册》和《同仁眼科诊疗指南》。
患者 男 16岁因左眼视力下降6个月,以"双眼继发性青光眼"收入院.10年前不慎被木棍碰伤左眼,伤后眼红,1周后自愈.6个月前发现左眼视力下降,未曾诊治,上述症状逐渐加重.患者为足月顺产第一胎,全身检查未见异常.
与葡萄膜炎相关的疾病有多种,其中大部分系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几种全身性疾病相关的葡萄膜炎,另外有的由感染因素引起,有的是假性葡萄膜炎如伪装综合征。对有多种病因的疾病,进行标准化分类很有必要。目前,应用最广泛的葡萄膜炎的临床分类方法是根据炎症部位的解剖学分类法。
为适应当今期刊网络化、数字化的发展趋势,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眼科》及《国际眼科纵览》杂志编辑部网站(http://www.j-bio.net)将于2012年1月开通,欢迎广大眼科临床、科研工作者登录此站,进行相关浏览。
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举办的青光眼高级研修班将于2011年5月12日~15日举办。本次学习班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本着帮助学员明确青光眼基本概念,掌握常用技术,进一步提高青光眼临床诊疗技术水平为目的。由多名国内知名青光眼专家授课,内容涉及青光眼诊疗新进展、青光眼及非青光眼眼底损害的鉴别、青光眼辅助检查的综合应用分析、青光眼误诊误治、继发性青光眼诊治艺术、青光眼联合手术、
在2012年3月提前电子出版的Ophthalmology杂志上刊发了北京市眼科研究所徐亮等近年来在北京市农村开展的“北京公共卫生眼保健项目(Beijing Eye Public Health CareProject)”的主要结果。该项目的目的是筛查北京市农村地区55岁以上老年人致盲性眼病,拟作为中国人以远程医疗为基础的公共卫生眼病保健服务系统开发的一个预备步骤。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中心将于2009年10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临床疑难验光配镜技术学习班(项目编号:2009—07—02—079),授予Ⅰ级继续教育学分6分。内容包括:屈光检查技术进展、RGP验配、三棱镜验配、塑料压贴镜片验配、渐进多焦点眼镜验配、多焦人工晶状体的选择及应用。会议期间安排开放式病例报告与讨论,
既往对滤过泡针刺修正术的研究多集中在滤过性手术后早期,一些医师相信,在针刺术前滤过泡尚存在或在结膜下巩膜瓣可透见时才可能成功。本研究纳入98例(125眼)小梁切除术后失败的青光眼患者,至少进行过一次小梁切除术,滤过泡扁平,但前房角镜检查滤过内口开放。最后一次小梁切除术至滤过泡针刺修正术的平均时间为(5.3±5.3)年(6个月至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