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一支毛笔”——从杨诘苍的超验式工笔国画创作看中国传统美学思想介入当代艺术

来源 :艺术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ziyuan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以杨诘苍的中国古典水墨画形式的绘画装置创作为切入点,分析其杂糅唐、宋、元文人画及寺庙壁画中浓墨重彩的工笔技法。文章认为杨诘苍的创作将“水墨”带入当代艺术,中国传统美学平和了杨诘苍创作观念,文章对此进行了探讨。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Yang Kuang ’s painting installation of Chinese classical ink painting style, analyzes the meticulous techniques of combining Tang, Song and Yuan dynasty literati paintings and temple murals. The article holds that the creation of Yang Kuangcang brought “Ink and Wash” into contemporary art and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aesthetics smoothed Yang Kuangcang’s concept of creation, which was discussed in the article.
其他文献
义务教育发展,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国实现新时期教育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主要瓶颈是经费不足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认为:“纺织工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传统支柱产业和重要的民生产业,也是国际竞争力优势明显的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等
图1、图2是“三臭之不食”的“臭”字,后来写作“嗅”,就是闻,用鼻子辨别气味。图1是甲骨文,由图3“自”和图4“犬”两部分组成。图3“自”是“鼻”的本字,是个象形字,后来借用作表示“自己”的“自”,才加声符“畀”,成为形声字。  “臭”的字形反映出古代早已有畜养犬的习俗。犬是人类最早驯养的家畜之一,我国古代养犬很早,甲骨卜辞中多见用犬做牲的记载,如“口于多介父犬”“贞于父甲口犬”“口于父丁百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