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稀释浓度A型肉毒毒素治疗动力性额横纹的疗效观察

来源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420303622163co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观察两种稀释浓度A型肉毒毒素(BTX-A)治疗动力性额横纹的疗效及不良反应。

方法

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3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高浓度组53例和低浓度组50例,分别采用50 U/ml和25 U/ml浓度BTX-A局部注射额部,观察两组的BTX-A用量、治疗效果、疗效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

结果

高浓度组BTX-A用量为(45.53±2.05)U,低浓度组BTX-A用量为(25.71±1.74) 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和低浓度组术后评分差、起效时间和维持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组术后发生额部沉重感30例(88.24%),低高浓度组术后发生额部沉重感2例(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均未做特殊处理,2周时间内症状自行消失。两组均未出现中毒、药物过敏反应等严重并发症。

结论

两种稀释浓度BTX-A局部注射治疗动力性额横纹疗效肯定,两组持续时间相仿。为减少额部沉重感,推荐使用25 U/ml稀释浓度方案。

其他文献
期刊
目的探讨基质血管组分(SVF)与自体脂肪混合填充隆乳术的临床效果。方法15例受术者于局部麻醉下,采用SVF与自体脂肪混合填充隆乳术。分别于术前、术后行能谱宝石CT胸部三维重建,测量乳房皮下厚度,观察术前、术后乳房轮廓改善和并发症。结果脂肪颗粒注射2次3例,其余均注射1次。术后6个月对注射效果表示满意13例,比较满意2例。乳房皮下厚度术前右侧(11±4) mm、左侧(11±6) mm;术后6个月右侧
期刊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缺损区邻近穿支皮瓣修复小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23例皮肤浅表肿瘤的患者,术前便携式多普勒超声仪在病灶周围探测穿支,供术中参考。尽量在皮肤松弛的部位进行探测。切除病损后皮肤缺损面积1.5 cm×2.0 cm至5.0 cm×4.0 cm,均采用缺损区邻近的穿支皮瓣修复创面。结果23例皮瓣全部成活,切口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6个月,外观满意,肿瘤患者在随访期间未发现复发。结论缺损区邻近
期刊
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支持对小儿先天性大面积黑痣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142例先天性黑痣患儿,依据患者知情自愿原则,按照入院先后次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患儿均为71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依从性以及患儿家属的满意度,并观察两组患儿术后恢复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结果观察组有20例(28.17%)完全依从患儿,显著高于对照组11例(1
目的比较射频消融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咬肌肥大的临床效果。方法将36例咬肌良性肥大的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完全随机分为接受射频消融治疗组和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组,每组18例。评价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12个月时咬肌的厚度及并发症。结果A型肉毒杆菌毒素治疗组中,与治疗前相比,右侧或左侧平均咬肌厚度治疗后6、12个月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射频消融治疗组中,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6、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