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纳教育:未来之路

来源 :基础教育参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xtct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2008年11月25日,以“全纳教育:未来之路”为主题的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召开,国际教育界希望通过此次大会展开国际对话,形成共同参照标准,制定国家全纳教育政策,起草长短期全纳教育规划。本届大会上,各国达成共识,做出承诺,掀起一股“全纳”热潮。按照惯例,中国作为成员国如期提交报告,回顾并展望了本国全纳教育。
  [关键词] 国际教育大会;全纳教育;中国的全纳教育
  [中图分类号] G5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672-1128(2009)05-0044-04
  
  2008年11月25日至28日,第48届国际教育大会(ICE)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局(IBE)组织下于日内瓦召开,会议主题是:“全纳教育:未来之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自成立以来始终以消除排斥与歧视,促进教育公正与民主为己任。全纳教育作为积极融合被边缘化和被排斥群体,解决歧视冲突问题,支持和欢迎多样性的有力手段已获得广泛认可,全纳的理念也正是全民教育目标的核心。①此次国际教育局理事会、教科文组织大会和执行局将“全纳教育:未来之路”作为第48 届国际教育大会主题,就是希望国际教育系统能够认识到现存社会和教育体制仍存在多种形式的排斥现象,最为重要的是应从长远角度观察与反思,进行切实变革,制定与实施新政策,从而建立全纳社会,实现全民教育目标及终身教育。
  
  一、大会召开的背景框架
  
  1.千年发展目标(MDGs)与全民教育(EPT)目标
  全纳教育与千年发展目标(MDGs)及全民教育(EPT)目标有着密切联系,关系到它们能否实现。2007 年12 月在达喀尔举行的全民教育高层小组会议指出:“实现全民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向至今被剥夺了基础教育机会的儿童、青年和成人,特别是女童和妇女,普及基础教育。”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还指出:“有质量的教育是指具有全纳性和致力于让所有学习者(不分性别、社会和经济地位、种族、地理位置、特殊学习需要、年龄和宗教信仰)全面参与的教育。”②
  2.当今国际社会不容乐观的教育现状
  经过国际社会及各个国家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与发展,当前各国教育已取得众多令人可喜的成果,如大多数国家实现最低6年的义务教育,甚至有些国家将义务教育向前推至学前教育阶段,向后延伸至高中阶段,但教育中的排斥现象却无处不在。如今仍有7500万儿童游离在学校围墙之外,这一数量占所有初等教育学龄儿童总数的10%,7.76亿成年人不能阅读。伤残人员所遭遇的歧视与排斥更加让人震撼和担忧,6.5亿人由于智力、身体残疾或特殊教育需求未能入校学习,98%的成年残疾人不具备基本读写算技能,残疾儿童占所有辍学儿童的比重超过1/3。③ 而这些只是被排斥在学校体制之外的人,世界上还有不计其数的公民在教育系统内被边缘化,他们在学校里并未体验到成功,没有达到预期教育水平,许多人都是学业失败者,甚至有些人很早便在没有任何基本技能的情况下离开学校,进入社会。
  3.国际法律框架
  国际社会几十年来制定和通过的许多法律都涉及全纳教育,这些国际法律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国际法律框架,不仅使各国教育部长和教育领域各界人士在此框架内开展行动,制定政策,还在不同程度上,以不同方式,从不同层面表达了全纳教育的概念、观点及理念。其中对全纳教育产生深远影响的有:1948年的《世界人权宣言》;1989年的《儿童权利宣言》; 1990年的《世界全民教育宣言》;1994年的《萨拉曼卡宣言》和《特殊需要教育行动纲领》; 2000年的《世界教育论坛达喀尔行动纲领》(“全民教育目标”)以及“千年发展目标”;2006年的《残疾人权利公约》。
  可见,无论各个国际法律的具体目标是什么,都试图在许多方面有所改进及突破,它们都论述了一个中心议题——教育是一项基本人权,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并且是高质量教育的权利,教育中不得有任何歧视和排斥,教育应鼓励参与,实现全纳。
  4.大会组织筹备
  为了更好地召开本届国际教育大会,交流全纳教育理念、策略及实践,探讨各国共同关注问题及面临的挑战,加强地区内及跨地区合作并形成共识,来自128个国家的900多名教育决策者、专家、联合国官员和民间社会团体参加了10次地区筹备研讨会、4次地区预备会议,会议筹备工作组也分别于2007年、2008年1月提交工作组报告。会议筹备工作的如期顺利进行也为会议召开做好充分准备,其取得的成果包括:各与会国交流全纳教育观点及理念,分享实践经验,明确共同挑战;拓展全纳教育概念和方法,力求普适性,作为促进南南合作和南北合作基础的地区内及跨地区专业知识;确立地区组织及国际组织的合作关系;确定全纳教育地区及次地区路线图。
  
  二、全纳教育的新发展——本届大会成果
  
  本届国际教育大会采用全体会议与分组讨论会相结合的方式,以“我们为什么需要根据实践经验制订政策”为中心议题,开展两场主题辩论,四次专题研讨会和两个全体会议小结,最终在十几次地区研讨会的基础上,综合本次大会辩论及研讨结果通过《结论和倡议》,反映大会成果。
  1.方法、范围与内容
  这涉及全纳教育观点及理念,主要探讨全纳教育的概念、方法、障碍及挑战、全纳文化和社会意识。
  (1)概念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全纳教育指导方针》中将全纳教育定义为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旨在通过所有学生对学习、文化和社区的积极参与来满足其需求的多样性,以便减少教育体制内和由教育体制引起的排斥现象。④ 树立全纳观就要坚持儿童整体观,为所有儿童提供高质量教育,绝不忽略任何一名儿童;尊重并对学习者的多样性予以积极回应,将由于性别、种族、民族、宗教信仰、阶级阶层、能力、特殊需求和学习愿景而产生的差异视为优秀学习资源,而非阻碍因素;改革正规及非正规教育系统,提供同等受教育机会且保持教育的高质量,主动将学习者融入主流教育,贯彻公平教育。
  (2)全纳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原则
  全纳问题首先是人权问题,以权利理念为基础,用人权和公正来衡量。全纳教育是所有人的事情,发展全纳教育系统是走向全民教育的有效途径,全纳学校的确可以成为实现优质全民教育的最具成本效益的手段。⑤ 全纳教育理应成为一项基本原则,指导教育理论与实践,支持可持续发展教育和终身教育,最终走向全纳社会。
  (3)障碍及挑战
  本次国际教育大会普遍认为社会不公和贫困问题是实施全纳教育政策和战略的主要障碍,⑥ 尤其在全球金融危机的紧迫形势下,国家及国际组织更不应消减教育拨款,否则只会使弱势及贫困人口付出更大代价,使全纳教育雪上加霜。各国实现全纳教育承受的众多挑战包括固有排斥观念及态度,鲜有变革的国家法律、政策规章,组织不善及必要技术、资源的缺乏,教师素质不能满足学习者的多样性。
  (4)全纳文化、环境及社会意识
  全纳教育本质上是一个过程,是一种动态观念,这说明实施全纳教育并不单纯涉及组织、资源、技术变革,还需开展一场持续的思想革命,创造有利于实现“全纳”的文化及环境,鼓励积极参与,包容所有公民,接纳并认可差异,有益共同繁荣与进步,促进理解和交流。
  2.公共政策
  这是全纳教育的宏观层面,一般涵盖国家法律公约、行政规章制度、教育政策与战略、资源和支持。
  (1)全纳性的教育政策与战略
  全纳教育由理想转化为现实,最为基本的就是要开展全方位改革,将全纳性教育改革与整个教育系统改革及全社会改革紧密相连,全纳教育不仅要成为全面教育改革的一部分,更应融入社会改革工作中。以“全纳”的高度和视角看待教育问题,解决社会矛盾,推动民主,宣扬人权,维护公正。这种改革并非“不动皮毛”的形式上的整治,而是意指本质转变,定会掀起一场彻底的体制及观念革命。
其他文献
考试课程切合生活所引发的争议  为了让教育更加切合实际生活,英国中学高级水平考试(A-levels)英语课程教学生如何看电车时刻表,但却引来“弱智教育”的批评。  据2008年11月12日英国广播公司消息,事件的起因是考试当局希望考试课程能够反映实际生活环境,因此在英国语言与文学选修课文中引进了电车时刻表。不过,英国查尔斯王子的教育慈善组织——“王子教学机构”(Prines’s Teaching
首都师范大学附属实验学校(以下简称“首师大实验学校”)自1999年创建时,为办学体制改革试点学校,实行人员自聘,经费自筹。建校初的校址地处朝阳区来广营,校舍破旧,生源稀少。2001年经市教委批准承办北京市高校小区——望京花园的配套学校,2006年被评为朝阳区区级示范校,2007年成为北京市首批改制学校。如今校园地处文化氛围浓厚的高校小区,在校生为1600余人,为朝阳区教委所属九年一贯制学校。首师大
云南画家蔡小小,一年多以前把家安在了宋庄喇嘛庄村,开起了小小铁匠铺。放下握了30多年的画笔,拿起铁锤,每天早起升炉火,开始了打铁的生活,用艺术家的思维,身体力行传统手艺人的生活模式,这样的状态蔡小小觉得很满意。  身体力行打铁匠  打铁,是一门很传统的技艺。旧时的打铁人,一般有间小小的铺子,内里有座小小的火炉,每天打开鼓风机呼呼吹,生起旺旺的炉火,靠小小的铁锤锤打出各种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以此养家
女人的天生就喜欢“买买买”,喜欢的、打折的、限量的、买一赠一的……买到就是赚到,买不到就是亏掉。这个时候不是成为月光族,就是与自己喜爱的东西“生离死别”。塔蒂阿娜也是一名时尚爱好者,由于负担不了奢侈女包的价格,只有自己动手做。因为这个念头,塔蒂阿娜有了自己的包包品牌——“查普林女士”。  想要的东西,要自己做  生活在莫斯科的塔蒂阿娜就像大多数女孩一样喜欢时尚、多彩的颜色,平时在翻看时尚杂志时,最
一、北京师大附中的德育传统    北京师大附中是一所建立于1901年的百年老校,是中国最早的国立中学。百余年的风雨历程,北京师大附中办学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形成了优秀的学校文化和宝贵的教育经验。重视德育是北京师大附中的优良传统。  北京师大附中德育传统的精髓在于“全人格教育”。“全人格教育”这一理念是著名教育家、北京师大附中老校长林砺儒先生在上个世纪20年代倡导的。林砺儒在就任北京高师附中主任(即师
美国教育改革  在竞争世界中增强人力资本  ——邓肯在世界银行人力发展网络论坛上的演讲  ◇唐科莉(编译)  今天,国际社会正面临一个与战争时期完全不同的危机——全球经济困难,而教育可能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是照亮前进之路的灯塔。  现在,教育是消除性别不平等、降低贫困、全球可持续发展、防止不必要的死亡与疾病以及促进和平的钥匙。在知识经济时代,教育更是各国保持经济竞争力和全球繁荣的新货币。  教育是推
舜太文化是一家推动中国艺术市场产业化,引领艺术市场专业化和规范化的文化艺术投资公司。自公司成立以来,集中了传统美术馆、画廊、媒体、艺术类院校、第三方艺术机构等各方力量,拓展了艺术品投资顾问、文化艺术沙龙、海外展览等业务。目前,舜太文化已成功举办“中国文化走出去”等各类国内外艺术展览数十场,其公司旗下拥有签约合作艺术家36人,并成功將63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及作品推向法国和意大利的顶级艺术殿堂,成为国内
[摘 要]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学鉴赏内容越来越重要。要在文学鉴赏课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就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要引导学生鉴赏语言,运用原始资料解读文本,鉴赏文学形象,要适应学生需求,体现鉴赏的差异与个性化。通过设计各种课堂教学样式,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体现教学效果。  [关键词] 阅读;鉴赏;引导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2-11
江苏省无锡市辅仁高级中学是一所有着90多年历史的江南名校,秉持“辅仁以友,会友以文”的办学理念,培养出钱锺书、许倬云、王忍之、金开诚、许智宏等一大批国之栋梁。进入新世纪,辅仁高中主动变革,积极创新,快速发展,继续保持教育高质量。  成就一所名校,确非一人之力、一日之功,而是几代人执着用力的结晶;名校之为名校,亦非有大楼美舍,而在于一种精神薪火相传。追溯辅仁中学近百年的办学历程,虽有周折,五易其名,
人的一生,是很短的,短暫的岁月要求我们好好领会生活的进程。这是越南富国岛上野生动物园里的木雕人偶,匠人们使用着简陋的工具,所以雕像上都留下了斧子、柴刀、凿子的痕迹,朴实但坚强地守护着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