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bw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现代教育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并以其方便、快捷、高效、直观等特点,很快被人们所接受。多媒体课件充分、合理的运用于物理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渲染教学氛围,构置特定的教学情境,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更重要的是可以有效地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学生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激发兴趣突破重点增强效果开阔视野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深入发展和推广,多媒体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涉及到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和环节。本人的专业是物理教育,从事教育事业也将近20年。本人的切身感受是:现在要做一名称职教师,光凭一张嘴、一本书、一支笔已远远不够了;如果要做一名好教师,不光要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还要熟练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最近几年,我一直尝试把多媒体技术运用到物理教学中,并且取得明显的效果。下面对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的运用谈几点看法: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探索知识的内驱力。要想使学生学好物理,必须使学生喜欢物理,对物理产生浓厚兴趣。在教学中,运用录像片或多媒体课件,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使学生有如身临其境之感,可以充分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使他们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进而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如在《重力》教学中,用课件播放失重状态的一些资料,如杨利伟在太空中的行动,神七发射到太空时三名宇航员的一些行动。再如在《万有引力定律在天文学上的应用》教学时,用多媒体播放人造卫星的发射过程和我国神舟六号飞船的发射录像资料。这样就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又对学生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突破难点,掌握重点。
  在多媒体设备未进入课堂之前,我们很多教师都深刻的体会到:有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对学生来说确实很抽象,因此对我们的教学增大了难度,学生对这些物理概念和规律在短时间内很难理解,同时教师也感到比较吃力,虽然教师想了很多办法,但教学效果却一般。而多媒体恰好可以通过创设物理情景,分析物理过程,实现由抽象到形象,由感性到理性,从而揭开物理现象的奥秘,概括出物理概念总结物理规律,进而突破难点、掌握重点。如在讲解平抛运动时,可以制作这样一个课件:从同一位置同时出发三个小球,一个小球在竖直方向上作自由落体运动,另一个小球以水平速度V0作平抛运动,还有一个小球在水平面上以速度V0作匀速直线运动,学生通过观察很容易理解平抛运动为什么沿水平方向分解为匀速直线运动和竖直方向自由落体运动,并很容易得出分运动与合运动具有同时性的结论。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教学过程直观,增强实验效果。
  多媒体课件的信息量大,图文并茂,声像俱佳,表现形式多样等特点,对物理教学非常有帮助。不仅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物体的运动规律,还可以对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和再现。如在讲解《原子和原子核》一章的教学时,由于这一章比较抽象,老师难教学生不容易学。而使用多媒体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因为在讲到α粒子散射实验时可以将有动画的实验课件引入课堂,既直观又形象,而且还可以清晰的看到实验的过程,并在短时间可重复多次。再比如物理学研究的物体小到微观粒子,如原子、电子、光子等,大到宏观世界的自然规律,用普通的方法无法向学生演示,虽然可用几幅挂图演示,可那毕竟是有限的静止的几幅画,不能反映其动态变化。在这方面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在微观世界,可以用计算机来模拟显示布朗运动,α粒子散射实验、链式反应、重核裂变、轻核聚变、光电效应、电子跃迁等现象,通过电脑课件模拟演示实验内容,将微观的、抽象的难以讲解的实验,展示在学生眼前,使之形象化、直观化。
  四、运用多媒体技术,加大课堂的信息量,开阔学生视野。
  在信息时代应培养学生处理大量信息能力,因而教师应该向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尤其在复习课教学中更能体现多媒体的优点,将复习的内容按照知识点间的联系组织起来并配上一些典型例题,设置一定的动画效果播放,既节省了时间也能将前后知识串联到一起并能达到很好的效果,这样节省的时间可以讲更多相关知识并将学习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丰富了课堂内容,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过去“满堂灌”的教学弊端,给学生较多时间复习巩固,优化了课堂教学,增加了课堂的信息。
  五、运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适度的问题。
   运用多媒体虽然能动态地、声形并茂地、交互式地、高效率地完成课堂教学,但它毕竟只是一种教学手段,一种教学辅助,并不是多多益善。多媒体不能替代教师的讲授,不能替代物理实物和模型,也不能替代物理教学中的演示实验、学生实验、小实验等各种物理实验,更不能替代学生的阅读、思考、讨论和想象等学生的主体活动。在物理教学中,教师的讲解和学生对实验的亲身体验应是教学的主体,多媒体应该是在主体无法达到教学效果时才出现的一种有益的补充。只能是补充,而不应喧宾夺主。只要是实验能达到教学效果的,就尽量动手做实验,不要图省事而只想用多媒体。因而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把讲解、板书、实验、多媒体展示、学生动手动脑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和谐完美的统一。
  总之,要通过多媒体技术与物理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避免其劣势,选择合适时机使用多媒体,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与方便快捷的工具。让学生主动学习,在学习过程中,真正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质。
  
  参考文献
  [1]张晖,《新课程的教学改革》,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
  [2]徐小平、郭联发,《新课程下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培养与提升》,新华出版社,2005年。
  [3]杨绍先,《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与开发》,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
其他文献
【摘要】针对当前物理习题教学所存在的误区,就物理习题的编制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以期发挥其在促进物理课程改革发展中的作用。  【关键词】物理习题教学物理习题学习兴趣走进生活实验和科学探究学习方法基本素质    新课程标准要求物理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素质。而现行的物理习题教学却走入了一种误区,过分注重对“知识与技能”和“理论与结果”的掌握,轻视对“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习题的教
【摘要】现在新课程正在如火如荼,好多优秀教师所进行的精彩课堂展示,让我们好多一线教师看到了生物课堂教学的春天。为了提高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在教学时应该合理创设教学情境,准确地把握教学的出发点,精心组织教学活动,实施有效的评价方法,从而提高生物课堂的魅力,进行有效教学。  【关键词】有效课堂创设情境生活经验教学模式评价方法    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教育的目标和内容不断的被提升。新课程改革
“探究性学习”(Inquiry Learning)是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和技能、体验和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创新意识、树立科学的价值观的活动过程。在生物学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联系生产实际,关注社会热点,落实“探究性学习”是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实现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途径。   1探究性学习在实验教学中的开展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从根本上说就是从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现代的素质
期刊
合作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学会共同生活,培养在人类活动中的参与和合作精神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当代新课程也指出: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作为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