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故事的塑造者

来源 :班主任之友·小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s162282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功的班主任,总有许多让学生难忘的故事。也许只是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点拨的话语,就会照亮学生前进的旅程。这些故事的塑造者是班主任,正如为来访者建构积极故事的叙事咨询师。
  叙事疗法产生于后现代思潮的兴起,创始人是心理学家麦克·怀特和大卫·爱普斯顿。叙事疗法又被称为“故事疗法”,认为社会现实是经由语言建构的,人们的故事经历若干次叙说,最终固定下来成为对自己的看法。也就是说,人们依靠给生活事件赋予意义而不断认识自己。拥有积极故事的人表现得积极乐观,拥有消极的故事就会活得自卑。叙事咨询师通过细致而温暖的语言,帮来访者找到积极的故事替代原来的消极故事,通过人生故事的重写让来访者回归积极的人生。班主任的教育也是依靠语言传递信息的,因此后现代的叙事疗法理论,是对班主任工作的有力理论支撑。
  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专注于发掘学生成长中积极的故事,在其著作《爱心与教育》中能看到,他就像一个故事的塑造者,无论是后进生转变,还是优等生的精心培育,故事中都传递着他的教育思想。可见班主任可以通过建构积极的故事引导学生走向积极,从这个意义来讲班主任就是故事的塑造者。
  
  一、塑造班主任自身的积极故事,有助于保持良好的状态
  
  班主任作为一个社会人,自身的失败故事会影响其带班的风格和看待学生的态度,一个觉得自己处处失败的班主任,不仅影响工作的成就感,而且会觉得学生一无是处,很难发自内心地去欣赏学生,这就需要班主任不断解构自身的失败故事。
  叙事疗法强调世界上没有绝对的真理。解构技术意味着看清问题的历史及影响力,让人们摆脱主流文化的压制,活出自己。例如:有个班主任带过几个不理想的班级后,慢慢对自己失去信心,严重低估自身的能力,不愿参加学校的任何活动,身体也开始出现不良反应。这位班主任认为一个班主任应当带好班级,否则就觉得被全盘否定。正是在这种主流文化的束缚中,他忽略了学生因素等客观原因,否定了自己的主观努力,甚至否定自己这个人。这位班主任后来不断解构这段生命故事,觉察这种失败感如何影响自己的工作,看清楚失败感的来源。更进一步,他发现了自身的闪亮故事,肯定了自己付出的努力,开始觉得生命重新有了意义。
  因此,班主任应客观看待努力工作的成果,不因一次过失而全盘否定自己,不因一次成绩而盲目夸大自己,不因别人的判断而失去积极的自我认同。把生活中的沮丧感及失败感进行解构以后,教师才能拥有自信乐观及平静的心情,才会像叙事咨询师那样用放空和好奇的心态去看待学生。当然练就这样的觉察力并非易事,很多教师的“迁怒”都是由于很难觉察到自身情绪问题所致。总之,塑造自身的积极故事,有助于班主任保持良好的状态。
  
  二、塑造班集体的积极故事,有助于轻松管理班级
  
  叙事咨询师和班主任的共同点,是拥有主导话语权。班集体的积极故事塑造会给班主任的管理带来轻松,只要学生们拥有过一起努力奋斗的故事,就会乐于为集体奉献自己的力量,乐于用集体的规则要求自己,使自己的行为符合班集体文化的需要。
  首先班主任可以用温暖支持的语言宣扬班级的正向故事,比如为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可以抓住一些小事做文章,对于班级的拔河比赛、篮球赛等活动的小小胜利,多表扬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善于发现每一个人为集体的付出,多表扬学生配合集体的细节故事等。运用鼓励和支持性的语言就能建构起班级积极的主流文化,这一点大多数班主任能够意识到,但是要坚持才会有效果。
  另外,班主任应当慎用语言的权力。对于涉世未深的孩子,老师的话影响着学生对自己的判断,老师觉得他不好,他就会觉得自己很糟,尤其小学生,对自己的判断大多来自老师。比如一位半路接班的老师发现学生对抗意识强烈,集体对学习有惰性,人心涣散。经过深入了解,发现这个集体的失败是有原因的,原来的班主任过于强调老师的权威,鄙视和贬低性的语言使学生们没有安全感,觉得自己和班级都是最不好的,大家只能以沉默的方式保护自己。因此,班主任的语言尺度把握不好就会成为一种压制权力,促成消极的班级主流文化,限制学生的发展。
  上述例子中,从叙事角度出发,班主任可以解构集体的失败故事。当新接班的班主任接纳学生当前的状态,带着爱心去珍惜他们失败的故事之后,去发现他们最近积极的变化,鼓励他们说出失败的故事中对自身的影响,使大家意识到任何经历都是宝贵的。这样,在原来失败的故事有了积极的意义之后,集体故事慢慢变得积极有力,这个班像是冰封的河流解冻了一样,学生们恢复了孩子应有的活泼面貌。因此塑造班级集体的成功故事,不仅是班主任工作热情的体现,也是轻松管理班级的智慧。
  
  三、塑造学生个体的积极故事,有助于教育走向成功
  
  叙事疗法作为当前最盛行的心理治疗,以它对个体的绝对尊重与关注,还有富有创意的外化及解构等技巧,使其成为深受青少年喜欢的谈话方式。受推崇的原因是不把来访者标签化,因为一旦贴上某种标签,不但症状不会消失,而且带来更大的挫败感。班主任不应把学生标签化,要不断发现学生的积极故事,在处理个别学生问题时试着用外化的技巧。
  在班主任处理个别学生问题时,“外化”是很实用的技巧。叙事疗法强调人不是问题,问题才是问题。叙事疗法的创始人麦克·怀特说:当一个人在创伤故事主宰的河流里挣扎,必须跟滚滚江河搏斗时,很难对曾经淹没自己的事件产生新的看法。但是如果能有一片河岸立足,便有机会俯瞰自己生命中的事件,重新造访,而不致被河水席卷淹没。“外化”就是那片河岸,通过把问题拟人化,把人从问题中抽离出来,让学生成为解决自己生命难题的专家。麦克·怀特成功治疗过一个厌食症的孩子葛瑞,当把自我力量外化为“老虎力气”后,葛瑞变得有很多办法让他的“老虎”开始吃东西,其实就是他穿上老虎的衣服开始吃东西。最后葛瑞变得有力气,能够像正常孩子一样去跟爷爷钓鱼。从叙事疗法角度关注学生个体,定会让学生有被呵护的积极体验,有助于塑造学生个体的积极故事,使教育走向成功。
  班主任要能看到学生的闪亮故事。叙事理论强调问题没有百分百的影响力,总有一些时候问题是没有影响力的,那个时刻就成为独特结果或闪亮时刻。有个父母离异的孩子,所有老师都抱怨他不完成作业,可有一天老师看到一点点变化;他开始小心向老师确认作业。老师及时把他这份小心解释成努力与谨慎,并适时鼓励他要对自己有信心。不久他整个人都变主动了,不管是上课还是作业都会积极准备,考试成绩也有了大幅度提高。正如台湾叙事治疗大师吴熙珺老师说的:要慢慢陪在学生身边,看看落后学生小步移动的艰难,体会他们的闪亮故事。
  综上所述,叙事疗法理念和技术可以有效地服务于班主任工作,使班主任成为自己和学生故事塑造者。叙事疗法不仅是一种心理疗法,更是一种哲学观,一种生活态度,值得每一位班主任不断修炼。
  
  编辑:吴贤华
其他文献
午夜时分,从酣畅淋漓、所向披靡的网络世界回到倍感窘迫的现实生活中,“钢铁猛男”十分郁闷:自己遨游网络中,刀锋所至,一切敌人和障碍尽除,似乎无所不能,而现实生活,却生存维
岁月流逝这么多年,每当忆起往事,你风华正茂的影子仍清晰地在我眼前。多少次去信给你都石沉大海,退休以后还曾千里寻访仍无下落,更增添对你的思念。如今把往事像故事一样讲给孩子
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它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查找、搜集、实验、操作等活动获取知识和感受。如果不对学生的实践活动加以指导,很容易
不久前,江泽民总书记在一次重要讲话中强调,我们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
湖北省十堰市农信联社对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探索,起步于2001年成立的“金融超市”。为了解决小企业创业阶段的资金短缺问题,2001年,十堰市联社在城区“金融超市”尝试性地推出
我非常喜欢张蕾编辑的“审计员札记”栏目。自1993年第1期与读者见面以来,我篇篇都看。它是审计人员倾诉衷肠的好地方,不愧是架起审计人员“心灵之桥”的好栏目。 到1995年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颁发,从某种意义上看是宣布政府将退出跑道,要当裁判了。既然政府已把经营自主权交给了企业,剩下的就要看企业经营者在市场上闯荡
传统教学都以教师为中心,课的设计、教案的编写、手段的选择、执行教学的过程均由教师一手操办,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的教学模式已不能适应当今的教育现状了。而开放型体育课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每一位学生都是未来的希望,是可塑的人才。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总有一部分学生让老师头疼不已,他们不思学习,不遵守纪律,甚至顶撞老师。在学校,他们成为老师、
蔬菜村里“三大怪”磐石市红旗岭镇李小房村,是远近闻名的蔬菜专业村。近几年来,这个村种菜依靠科学技术,走产业化经营之路,出现了令人欣喜的“三大怪”。温室种野菜近几年,各种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