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卓越农村教师培养路径分析

来源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wa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思想提出以来,广大教育工作者就以核心素养为自身发展的主趋势.作为教师群体的重要部分之一,农村教师是教师队伍整体专业能力提升的突破口.而在核心素养导向下培养卓越的农村教师,成为教育领域发展较为关注的问题.基于核心素养导向,本文分析卓越农村教师培养的问题,提出了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卓越农村教师培养的路径.
其他文献
“互联网+”作为先进技术,在各行各业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创新,其中在高等数学教育方面也具有较高的价值.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整个教学目标与互联网技术融合,使课程具有独特性、创新性与先进性.
“课程思政”理念的提出与践行旨在充分挖掘所有课程的育人功能,扩大思政工作的内涵与外延.本文聚焦全课程育人高校课程思政的构建,对课程思政的价值及践行进行了解析,简述了课程思政的建设与推进在实际教学中面临的众多阻碍,理性探索了全课程育人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途径.
新形势下的高校党员教育正在加大改革创新的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效,但仍存在党员教育机制不健全、教育针对性和时效性不强、理论与实践“失调”、党员教育考核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从联动机制建立、理论学习体系建立、示范监督机制建立、教育内容与形式创新、党员教育考核指标构建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在《商英新国标》指引下,针对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存在的教材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评价方式单一、课堂与实践脱节等问题,利用高校所在地丰富的企业资源,加深校企合作,采用翻转课堂、情境教学、项目式教学等混合式教学方法,充分加入企业实际案例、时事新闻等资源,丰富课堂内容,采用多元化教学手段,促使知识转化实践和学习成果可视化,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拓展学生的全局视野.
针对艺术类高职院校文明创建工作中存在的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思想认识不足、精神引领载体不够等问题,福建艺术职业学院提出了通过抓机制保障、抓思想引领、抓文明风尚、抓民主管理、抓志愿帮扶及抓创建质效“六个抓手”,推动“六力”的提升,进而不断深化拓展校园精神文明建设的实践路径,可为艺术类高职院校以高质量文明创建工作带领师生全面协调发展与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融媒体时代,受到融媒体网络思潮的冲击,思政教育主客体发生了转换,边界愈发模糊,传统思政教育模式的局限性逐渐凸显.本文深入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四维度体系,并提出了优化路径,旨在促进思政教育的提质增效.
开展高校创新创业工作可以助力学生全面发展.针对当前创新创业工作存在的问题,将团学组织融入创新创业工作,以团学组织的作用、效能,不断优化和提升高校创新创业工作质量,从而促进高校高素质人才的培养.基于此,本文立足于高校团学组织在创新创业工作中的优势,分析了高校团学组织在创新创业工作中的价值,提出了高校团学组织在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实践路径.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在于实现受教育者的内化.网络的隐匿性、开放性和共享性给受教育者的内化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探讨了基于主体间性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化,有助于教育者将受教育者当作全面发展的主体,尊重受教育者的内化规律,深刻把握受教育者内化的历时性和共时性,充分发挥受教育者内化的自主性、自觉性和自律性,促进内化的形成,推动内化“再生产”,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化效果.
在我国依法治国的背景下,各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更侧重于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即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又要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和综合技术能力,还需要具备从事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机构服务工作的能力.基于此,本文探讨了知识产权法实践教学改革路径,以实现能力培养目标.
以高等数学课程为例,采用模块教学,在实际教学中分为课前启化、课中内化和课后转化三个部分.教学中融入信息化资源,设立多个环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对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