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玉龙

来源 :新农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冯玉龙,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辽宁省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重点实验室主任,沈阳农业大学生物科学技术学院院长。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辽宁省攀登学者,沈阳市杰出人才。兼任中国植物生理学与植物分子生物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生态学学会理事,中国生态学学会生物入侵生态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植物保护学会生物入侵分会理事,辽宁省植物生理学学会理事长,辽宁省生命科学学会副会长;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生物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杂草学报》《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副主编,《Oecologia》《Ecological Processes》《植物生理学报》《生物多样性》《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植物科學学报》《生物安全学报》《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等期刊编委。
   主要研究外来植物的入侵机理、危害和防治,以及全球变化与生物入侵的相互作用等,重点是从天敌逃逸、快速适应进化、表型可塑性、化学他感作用、植物与土壤微生物的相互作用,以及植物资源捕获与利用等角度探讨外来植物的入侵机理。与美国、墨西哥、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印度、澳大利亚等国科学家合作,开展外来入侵植物的生物地理学研究。研究特色是把植物生理学、植物化学、微生物学、进化生物学和宏基因组学的理论、方法与技术运用于外来植物入侵机理研究,取得的最具代表性的学术成果是提出了解释外来植物入侵机制的新理论——氮分配的进化假说。
   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辽宁省攀登学者支持计划项目和辽宁省科技攻关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累计获得科研经费1000多万。发表论文150多篇,其中50多篇发表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Journal of Ecology、Ecology、Ecological Monographs、Journal of Applied Ecology和New Phytologist等国际重要期刊,引用4000多次。获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2009年获中科院西部学者突出贡献奖,2011年获中科院优秀教师奖,2014年获中国侨界贡献奖(创新人才奖)和沈阳市三育人先进个人;2015年获沈阳市五一劳动奖章。
其他文献
元代是我国戏曲史上的黄金时代。元代杂剧的繁荣有着社会的、文化的及文学艺术自身的诸多原因。其中,元杂剧的主要演剧场所——勾栏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它是元杂剧繁荣和发展
碳纳米材料由于其具有优异的性能,得以广泛生产和使用,其不可避免会进入水环境中,对水生生态系统造成潜在影响。本文以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 aeruginosa)为受试材料,通过暴露
调查区位于阿尔泰山南缘东段,青河县第一煤矿以北一带,行政区划属阿勒泰地区青河县阿热勒托别乡管辖。
在研究车路协同条件下交通流运行特性的基础上,根据车辆之间通信和车辆与交叉口控制单元之间的通信,构建以最优车速通过信号交叉口的车速引导模型,以减小信号交叉口的平均延
文章就如何将氧传感器的波形分析运用于发动机的故障诊断进行探讨分析,确定氧传感器自身状态正常的方法,指出了电控发动机正常工作时氧传感器的波形要求,归纳了杂波的类型。
"一带一路"重要战略方针实施以来,掀起了全球经济一体化潮流,为我国同周围各国及地区的多边关系合作发展创造许多新的契机,也为我国企业带来更多国际化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