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充分总结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实践做出的重要决策,党的十七大又明确强调要“促进社会和谐”。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的概括,为我们认真思考、深入研究和解决这一问题指明了方向。如何构建和谐的教育报刊社?笔者根据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和体会,认为以发展谋和谐,以管理促和谐,以稳定保和谐,以精神育和谐是可行之策。
以发展谋和谐
发展是物质基础,可以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怎样才能使教育报刊社发展呢?第一,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家办报刊,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有利于发展教育的氛围;第二,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冲破一切妨碍教育报刊发展的思想观念,改革一切束缚教育报刊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制约教育报刊发展的体制和弊端,树立新的教育报刊发展观;第三,要实施人才强社战略,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发现、吸引、留住人才的机制,高度注意人才队伍的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培养领军人物、掌握现代传媒的专业人才和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第四,要进一步打造报刊的品牌,只有品牌才是报刊赢得市场、赢得读者的最佳途径;第五,要抓好报刊发行,把发行工作当作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场化运作,保证报刊的发行量稳中有升;第六,还要搞好多种经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由单一的教育报刊向其他文化产业过渡,逐步形成“一主多元”的产业体系,使教育报刊社的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加强。
以管理促和谐
没有科学的管理,不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教育报刊社的工作就难以开展。当然,不恰当地从严要求,也容易造成人的创新欲望窒息,出现人际关系紧张、气氛压抑的局面。因此,管理既要科学规范,更应该体现人文精神,要人格化、弹性化,充分尊重人、相信人,以人为本;“管是为了不管”,要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去激励职工。在制定、出台各项制度时,应充分发挥民主、广泛征求意见,经过上下几个反复,重要的管理制度还要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表决通过。这样制定出来的管理制度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广大职工的拥护和支持。
同时,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起能够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潜力的运行机制、分配机制、激励机制,通过全员竞聘、优化组合、绩效考核等管理办法,激发生产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从管理的注意力上讲,要完成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的转变,从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从外延型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
以稳定保和谐
在构建和谐教育报刊社的过程中,还要正视矛盾、化解矛盾,保持稳定,以稳定保和谐。怎样保持教育报刊社的稳定呢?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实现“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和谐目标创造条件。当今社会转型和深化改革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致使一部分人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如心理失落、失衡,心理焦虑等。这些思想情绪是引发社会矛盾,影响单位稳定的重要因素。对此,教育报刊社的管理者必须帮助人们疏通思想、调适心理、理顺情绪。
其次,要加强感情沟通,协调好人际关系。倘若人与人之间缺乏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势必会引起误会,造成人际关系的淡漠和不信任,甚至引发矛盾。特别是干部和职工之间,如果缺乏沟通、交流不畅,就可能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影响正常的工作。在人与人之间要架起心理沟通的桥梁,拉近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的距离,引导人们互帮、互学、互补,建立起团结、平等、尊重、协作和友爱的人际关系。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单位大力倡导共同的价值观念,让平等、团结、尊重、协作和友爱深入人心。
以精神育和谐
构建和谐单位,就要积极推进和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进一步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提高职工的精神境界,形成全体教育报刊社职工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以精神育和谐。
怎样培育和谐的精神呢?一是要加强学习,尤其要强调通过学习新时期先进人物的典型事例,来提高精神境界,提高人文素质;二要强化教育在精神塑造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要教育人们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这是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单位的基础,同时,要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三要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良好的制度会过时,先进的技术会淘汰,优秀的人才会流动,企业文化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立于市场的特征和本质力量。“以人为本”是形成良好企业文化的基础,要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人与事业密不可分。这里的“人”包括企业内所有人,尤其是决策管理层。教育报刊社的企业文化,不仅要推动人与人的和谐,促进人的内心的和谐,还要强化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市场是不断变化的,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群众的精神文化也是不断更新的,企业只有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超越过去,超越自我,才能保持本身的生机和活力,才能构建和谐的单位。工作中出现意见分歧、利益纠葛是正常的,报刊社要正视这些问题,在不断达成共识的过程中,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形成合力。教育报刊社的领导一定要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过硬的业务素质,一定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团结一致,聚精会神搞出版,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无论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起到表率和模范作用,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才能带领广大职工为了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 河南教育报刊社
以发展谋和谐
发展是物质基础,可以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怎样才能使教育报刊社发展呢?第一,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家办报刊,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营造有利于发展教育的氛围;第二,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冲破一切妨碍教育报刊发展的思想观念,改革一切束缚教育报刊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制约教育报刊发展的体制和弊端,树立新的教育报刊发展观;第三,要实施人才强社战略,建立健全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和发现、吸引、留住人才的机制,高度注意人才队伍的建设,按照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要求,着力培养领军人物、掌握现代传媒的专业人才和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第四,要进一步打造报刊的品牌,只有品牌才是报刊赢得市场、赢得读者的最佳途径;第五,要抓好报刊发行,把发行工作当作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市场化运作,保证报刊的发行量稳中有升;第六,还要搞好多种经营,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由单一的教育报刊向其他文化产业过渡,逐步形成“一主多元”的产业体系,使教育报刊社的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得到加强。
以管理促和谐
没有科学的管理,不向管理要质量、要效益,教育报刊社的工作就难以开展。当然,不恰当地从严要求,也容易造成人的创新欲望窒息,出现人际关系紧张、气氛压抑的局面。因此,管理既要科学规范,更应该体现人文精神,要人格化、弹性化,充分尊重人、相信人,以人为本;“管是为了不管”,要以和谐的理念和方法去激励职工。在制定、出台各项制度时,应充分发挥民主、广泛征求意见,经过上下几个反复,重要的管理制度还要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表决通过。这样制定出来的管理制度才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得到广大职工的拥护和支持。
同时,还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起能够调动广大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潜力的运行机制、分配机制、激励机制,通过全员竞聘、优化组合、绩效考核等管理办法,激发生产能力和市场拓展能力。从管理的注意力上讲,要完成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的转变,从分散经营向集约经营的转变,从外延型发展向内涵发展的转变。
以稳定保和谐
在构建和谐教育报刊社的过程中,还要正视矛盾、化解矛盾,保持稳定,以稳定保和谐。怎样保持教育报刊社的稳定呢?首先,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为实现“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和谐目标创造条件。当今社会转型和深化改革给人们的心理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致使一部分人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如心理失落、失衡,心理焦虑等。这些思想情绪是引发社会矛盾,影响单位稳定的重要因素。对此,教育报刊社的管理者必须帮助人们疏通思想、调适心理、理顺情绪。
其次,要加强感情沟通,协调好人际关系。倘若人与人之间缺乏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势必会引起误会,造成人际关系的淡漠和不信任,甚至引发矛盾。特别是干部和职工之间,如果缺乏沟通、交流不畅,就可能造成干群关系紧张,影响正常的工作。在人与人之间要架起心理沟通的桥梁,拉近人与人之间、社会与人之间的距离,引导人们互帮、互学、互补,建立起团结、平等、尊重、协作和友爱的人际关系。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单位大力倡导共同的价值观念,让平等、团结、尊重、协作和友爱深入人心。
以精神育和谐
构建和谐单位,就要积极推进和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进一步丰富职工的文化生活,提高职工的精神境界,形成全体教育报刊社职工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以精神育和谐。
怎样培育和谐的精神呢?一是要加强学习,尤其要强调通过学习新时期先进人物的典型事例,来提高精神境界,提高人文素质;二要强化教育在精神塑造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要教育人们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这是基本要求,是构建和谐单位的基础,同时,要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三要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良好的制度会过时,先进的技术会淘汰,优秀的人才会流动,企业文化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独立于市场的特征和本质力量。“以人为本”是形成良好企业文化的基础,要把人的价值放在首位,尊重人、理解人、爱护人,人与事业密不可分。这里的“人”包括企业内所有人,尤其是决策管理层。教育报刊社的企业文化,不仅要推动人与人的和谐,促进人的内心的和谐,还要强化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
市场是不断变化的,生产力是不断发展的,群众的精神文化也是不断更新的,企业只有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不断超越过去,超越自我,才能保持本身的生机和活力,才能构建和谐的单位。工作中出现意见分歧、利益纠葛是正常的,报刊社要正视这些问题,在不断达成共识的过程中,统一思想,统一行动,形成合力。教育报刊社的领导一定要具备高度的政治觉悟和过硬的业务素质,一定要有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团结一致,聚精会神搞出版,一心一意谋发展,在实践中不断提高领导能力和执政水平,无论工作中还是生活中,都要起到表率和模范作用,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才能带领广大职工为了共同目标而不懈努力。
作者单位 河南教育报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