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后“吃春”

来源 :文苑·经典美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78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从哪儿来?一说是东风吹来,“风含和气满城春”;一说是由鸭子的羽毛带来,“春江水暖鸭先知”;一说是大雪送来,“飞雪迎春到”……我欣赏这最后一种说法。在我童年的记忆里,冬天是白色的。雪给大人们带来希望,即“瑞雪兆丰年”,下雪就是“下粮食、下好运”,即便围在热炕上扯闲篇,心里也是踏实、温暖的。大雪还极大地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给他们带来只有冬天才能玩的各种游戏与无尽欢乐。甚至可以选一块地方把厚厚的积雪清理掉,撒上粮食,在粮食后面布好机关,因雪封大地而觅不到食的各色鸟儿们,便会飞扑过来,自投罗网……
  雪是大自然的精神,是冬天的福音,滋补和呵护天地万物,洁净和拢住人们的灵魂。这样的冬天不知什么时候悄悄地改变了,变得枯燥干冷、灰不溜秋。无雪的冬天讓人们烦躁不安,甚至会拖累年节变得模糊、混沌。
  就在我对下雪已经不抱太大希望的时候,一天早晨,被闹钟按时叫醒,收拾好泳具准备去游泳馆,一开门陡然发现门外的世界大变了。灰暗而拥挤的城市被层层叠叠的洁白所包裹,白得透彻清亮,连被清洗过的空气都凉沁沁带着一股清香。高高低低的建筑、树木、线路与管道……城市能分出多少层横面,就有多少层洁白,足可称得上“银色三千界,瑶林一万重”。马路上积雪没了脚面,人很少,车也很少,有些街段雪如处子,我的自行车在上面轧出了第一道辙印,破坏了雪的平整和宁静,既有些不忍,又有一种独享的快乐。自行车已无法再骑,只能推着它碾出“嘎嘎”的声响,一如心的欢快。
  每天在游泳馆里的一个多小时,常常是一天当中最轻松愉快的时候。大雪之后,更有一种异样的兴奋,泳友们说的全是雪,脸上挂着雪花般的笑容。游泳完了,我仍不想回家,要饱览这难得的雪景,便推着自行车拐进堆山公园,山上山下一片皑皑,清绝幽香、纤尘不染。白雪同阳光相辉映,天地间变得明亮而辉煌,原本冰凉的雪,却成了欢乐的温床,奇异而迷人。来山前赏雪的人很多,所有人在雪地上都变成了孩子,大家都想在未被踩踏过的白雪上,留下自己的脚印,都想摸一摸雪,或将雪攥成雪球……
  我绕到山的背后,人却很少,只有一老者在山坡上弯腰寻觅着什么东西。我以为他掉了什么物件,便上前帮忙寻找,他却提醒我道:“小心别踩了!”我顺着他的手指看去,在一块石头下面,洁白的一层薄雪上面,托着两片翠绿的嫩叶,水灵灵、肉嘟嘟,格外喜人,真是“动人春色不须多”。老者蹲下身子,小心翼翼地扒开雪层,将这株神奇的小植物拔出来,十分珍爱地托在掌心上,比一根手指长不了多少,大小一共四片叶。我大为惊奇:“这是草还是菜?这么冷的时候还能钻芽长叶?”
  老者一笑,甚为得意:“对了,它稀贵就稀贵在最冷的时候冒头,喜欢长在石缝里、断崖下,或不被人注意的角角落落,平时紧贴着地皮,一下雪就支棱起来,好像给春天报信。”
  “好一个春嫩不惧寒!”
  “你如果拿它当草,那也是仙草,实际上它是一种野菜,土名叫‘吃春’。”
  “吃春?”我咂摸着老者话里的韵味,吃到它就等于吃到春天了?还是春天想吃它才乘雪来到人间?这正应了古人的名句“春色先从草际归”。有了这样一场雪,春天就开始发芽,渐渐会变得芬芳。这样的春,才是新春,年也才称得上是新年。
  老者掰了两片“吃春”的嫩叶递给我,我放进嘴里慢慢品尝,微甜、多汁,后味还有一丝淡淡的清香。老者告诉我,明天早晨来,可能会多找到几株钻出雪层的“吃春”。于是,我们约定,明早继续到这儿来“吃春”,然后,分头下了山。
  我走到堆山的东侧,从远处东湖的湖面上传来阵阵喧闹声,冬泳者把靠近码头的坚冰砸破,清理出一块十几米见方的水面,有人站在码头的高台上振臂高呼,然后他纵身跳入水中,轰然激起一阵大笑。其他人也纷纷仿效,呼喊着各种各样的滑稽口号跃入水中。破冰垂钓者则远离嘻嘻哈哈的冬泳者和看热闹的人,在湖的深处星星点点布开阵势,像白棋盘上的黑子一样均匀。
  我推车走出堆山公园,市区主要大道上洒了盐水,被汽车轮子反复轧过之后如同新翻过的土地,雪花洗净了车轮自己却变黑了,雪泥堆出了一道道垄沟。街道上车多人多,碰撞的多,摔跤的多,却很少有生气吵架的,挨摔的人乐乐呵呵,看摔跤的人也乐乐呵呵。一场大雪居然使紧张、烦躁、牢骚满腹、火气旺盛的城里人变得和善了。人们一旦取得了跟大自然的和谐,会感到幸运和快乐。未春先有思,人们的心里已经洋溢着暖暖的春意。
  也许是为了保存这场难得的大雪,雪后气温一直很低,把松散的雪花变成坚固的整体,抗拒着来自外力的摧残和阳光的融化。在城里的背阴处和人们较少踩踏的地方,仍然保留着一层光滑结实的残雪,记录着天地间曾经有过的洁白,并以此迎接热热闹闹的新春。
  摘自“河北新闻网”
其他文献
一只羊老是在山梁胡乱转悠,什么也没干,又一副失魂不已的样子,皮毛稀疏,瘦骨嶙峋,我们认准它将一无所获。冬天收走了庄稼,只剩一座空荡到死寂的村庄,土地连长草的机会都没有了。它们正在苦度艰难末世。  它偶尔用塌陷的鼻梁嗅嗅,或者用干瘪的蹄子敲打地面,不知是不是想听出泥土里另一只羊的声息。很快它觉得这并不是最好的办法,改用侧卧的方式……以便更贴近泥土。也许真的有一只羊在土里喊它——它的兄弟姐妹或者祖辈,
还是赵家的事。赵家的二儿媳妇叫齐满花,结婚的那年是十八岁。她娘家在东关,有一个姐姐嫁在这村,看见赵家的日子过得不错,就叫媒人来说,赵家也喜欢满花长得出众,这门亲事就定了。  那时赵家二儿子在部队上,驻防山海关,大伯给他去了一封信,征求意见,他来信说可以,腊月初八就能到家。大伯为了办事从容,把喜日子定在了腊月二十。家里什么都预备好了,单等着娶。腊月初八,二儿子没有回来,家里还不大着急,十五来了一封信
我叫住邻居的小孩子说:“你等下,我送你点东西。”他已经上了半年一年级,可以读书了。他站在我身边,盯着我的手,眼里晶亮的光点闪了几闪,充满期待。我转身寻遍书架,精心挑选他可能理解、能够读懂的童话、小书、杂志等,想送给这个孩子。我想,一本书、一个故事、一句话,也许会让他的人生从此亮堂起来。  我说,我要送给你书看。出我意料,这个7岁的孩子确定我手里拿的真是书后,突然挥手跑开,并大声说:“我不喜欢读书!
………豆腐的担当………  晚饭刚做好,乡下朋友捎来家做大豆腐。打开塑料袋,几方豆腐柔白水润,温柔细腻,微黄的浆汁还存着热气。豆香扑鼻而来,令我垂涎欲滴,欣喜之余,心生感激。  与友相识缘于豆腐。几年前,我与几个朋友路过一个农贸市场,市场在城乡接壤处。时值深秋,湿润初寒,市场内却人声鼎沸,叫卖声不绝于耳,与市场外纷飞的落叶形成反差。“豆腐,家做大豆腐——”一個高亢有磁性的女声吸引了我们,远远地,从鼻
藏,只为不打开那扇窗。窗内灰暗,窗外有光。  我一次都没有去过西藏,一次都没有去过。  初二的时候看到一本杂志上几张灰白的照片,那是杂乱的三团颜色。依稀可辨是几个灰黑色的行人推着破旧的板车行走,其中一位还趴倒在地。稍微大一点的亮色,是一泊湖光,在最大的那片阴影下,是连绵的雪山。照片下署字:天边的路。  那是一群朝圣者,在和湖一般颜色的小路上伏倒,这条路伸向湖的尽头、山的尽头,直至天的尽头。  那些
1.排骨汤:将砍排切块焯水,和花生、枸杞用清水浸泡后,一起冷水下锅。沸后去沫,用温火煲2小时,加精盐、味精、黄酒和少许胡椒粉即成。此汤味极醇浓,滋补身体。  2.猪蹄汤:冷水锅中加青蒜、生姜,待水快开时放入洗净的猪蹄,加少许香醋,沸后温火煲好,再加精盐、味精和少许料酒即成。此汤猪蹄鲜嫩软烂,爽而不腻。  3.骨头汤:将骨头砸断,加豆腐或黄豆同煮,温火煲好,让骨头中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被吸入豆腐或大豆
一生要有一次,勇敢地逆风飞翔。  十八岁的鸟  翻印出一千八百次不老的風  飞在自己微笑的灵魂里  鸟,是有翅膀的风  鸟之风  飞一万里又一万里  破开险峰激流,破开栅栏碉堡  飞往未来的自己选择的巢  巢的村庄,是无殿宇的村庄  巢的岁月,是无拘束的岁月
我在研究我是不是个失败者的时候,一下子就想起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老人的失败是通过比较让人们感觉出来的。  首先是描述:独自一人在一条小船上钓鱼,84天,一条鱼也没有逮住。不是说收获很小,而是没有收获。其次是对比:用一个小男孩来衬托对比老人的失败。第三是形象的比喻:每次回来时那个帆收拢起来后就像是一面永远标志着失败的旗子。  老人应该退出历史舞台了,他老了,他总是失败,他给不了别人什么鼓舞。  
所不朽者,垂万世名。   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真英雄,虽万千人吾往矣}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民族气节、英雄气概,乃是辛弃疾一生底色。  出生之时,家乡山东已为女真族金国占领,少小常随“身在金营心在宋”的祖父辛赞“登高望远,指画山河,思投衅而起,以纾君父不共戴天之愤”。耳濡目染、家风熏陶,并见闻沦陷区民不聊生的惨烈,遂立志驱逐外辱、报国雪恥。十四岁领金国乡举,并未选择出仕,一直暗中蓄力,寻找
重 庆  重庆是一座陡峭的城市。成都在平原,富庶、安逸,是圈起來的一块安乐地。重庆是跑码头讨生活的地方,江湖、血性,卑贱而悍勇。如果说成都的空间关系是平行的,那么重庆就是垂直的,像一座爬不完的天梯。  电影取了很多垂直的空间:学校如同一个巨大的井,中间拢住的那一小块空地如舞台,四围的学生如看客;陈念的家是筒子楼,迷宫一般的楼梯,走也走不完,走也走不出的复杂;就不必说陈念每日必须爬上又爬下的长长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