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附近的拐角处有一家三味书屋,每逢下雨路塞难行时,总喜欢去那里消磨一段时间。书店的老板似是同学校里的老师们极为熟稔,而我们平日里的辅导资料也多半是在那里订购的。因而学生们平素也多喜欢在这间店里晃悠,但不足五十平米且又堆满书籍的空间对于学生们来说,的确有些拥挤了。确然,我才绕着书架不过转了半圈而已,一抬眼,便望进了一双极为熟悉的眸子里。
时光仿佛蓦然回转至2010年的盛夏,我也是这般怔怔地望眸子的主人,听他一遍又一遍地描摹着憧憬的未来。那时绛河的水尚清,有风拂过时,便会漾起一圈圈的涟漪。那时的我们,躲在层层的水草后面,一同幻想、一同期望、一同许诺。我只记得当时的我快乐得像一只水鸟,在碧波青草中乐哉逍遥。
黄昏时分,有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
在我的印象里,夏日的雨多是狂烈的:携着彻骨的冰凉,铺天盖地而来。却又鲜少有这般缠绵缱绻的时候。天色依旧是晦暗的,行人撑着伞隐在雨雾中,细雨在天空中交织着,纠缠着,仿佛数株缠绕千年的藤蔓,在夜色渐近时,于昏暗的水中开出近乎妖娆的花。
我撑着伞徒步走在回行的路上,突然想起很久以前,也是如这般缠绵的雨天,那时的我们都还小,还是没心没肺没烦恼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年纪,就那样无所顾忌地撑着同一把伞,甚至毫不在意别人在旁的窃窃私语,以至于到后来的后来,这般的不在意竟成了引燃我们之间潜在危机的导火索。
我想,如果我们当初多一些敏感该多好,如果当时我们刻意保持一些距离该多好……那么,便不会有后来的形同陌路,做彼此那所谓“最熟悉的陌生人”了吧。
可是,“如果”到底是一个太过美好的词语。而太过美好的东西,又往往是缥缈的,抓不住的,就如虚空幻境一般,沉溺其中,便只会令自己陷入无尽的悔恨和遗憾中。
如果,如果……
如果从前的从前,我们从未相识便好,那样,自是不会同现今一般徒增伤心烦恼。
上晚自习时,茫然地对着教室雪白墙壁上挂着的钟表发了半天的呆。待回过神来时,笔下已是一片狼藉。我心中早已混乱,脑中不断闪现的是书店偶遇的那一幕,又想起那双清澈如水的眸子里,相逢时闪过的尴尬与诧异。我习惯性地抬头望着前方,想象着在同样的三堵墙后,那一抹伏在案上奋笔疾书的身影,仿佛浮云,遥不可及。我时常会问自己,明明只是三堵墙而已,可是为何,我却觉得像三道岭般无法逾越?
我们相识的时间,不算长,却也不短,从初二至今,粗略算起来,也有三年多了吧。这三年的时间,足以发生许多故事,也足以让原本形影不离的两人渐渐步向分离。三年里,发生了许多事,比如我们考进了同一所高中,比如我们分到了同一个班,又比如文理分科时,我转到了文科班,整日与繁冗的文字和寂寞为伴。
后来的我想起当初时,只觉得我们太过幼稚,道行未深,以至于都不明白流言蜚语的威力。所谓的“柔软的舌头可以折断人的骨头”也就是如此了吧。虽未折骨,却伤情。
现在的我,还是觉得,离开了曾经,这日子,就变得越发的无趣与空虚了。我整日辗转至政史地的硝烟战场,也难以找到可以填补我空虚的地方。唯余满心惆怅,日日如此。
暑假的时候,我曾特地回过一趟绛河。
我那时也曾满心欢喜地以为能够再次目睹它的美丽,我也曾以为还有机会重温那些美好的记忆。可是——可是,当我回到那里时,已是满目疮痍。那条河,竟是慢慢枯涸了。
而那些关于我们之间情谊的见证,也自然而然消失了。
曾经以为的最好朋友,曾经认为的天长地久,也终是随那河的干涸而烟消云散了。
走到如今,竟是人非,物也非了。
只是在午夜梦回的时候,会忽然的觉得不甘心。不甘心独自一人行路,不甘心曾经以为的“最好”就此失去。说到底,所有的不甘心恐怕也只是暂时的“不习惯”而已。
我想,时光如水,总会有那么一日,曾以为刻骨铭心的痕迹会在时光浪潮的冲刷下慢慢淡去。也许后来再后来,念起那段往昔时,留下的,也惟有惋惜罢了。
是的,惋惜。盛夏时,再也看不见碧波水草因风拂过慢慢漾起,再也不见绛河边清澈如水的少年。再也不见……那时少年。
再也不见。
[编辑:孟广丽]
时光仿佛蓦然回转至2010年的盛夏,我也是这般怔怔地望眸子的主人,听他一遍又一遍地描摹着憧憬的未来。那时绛河的水尚清,有风拂过时,便会漾起一圈圈的涟漪。那时的我们,躲在层层的水草后面,一同幻想、一同期望、一同许诺。我只记得当时的我快乐得像一只水鸟,在碧波青草中乐哉逍遥。
黄昏时分,有小雨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
在我的印象里,夏日的雨多是狂烈的:携着彻骨的冰凉,铺天盖地而来。却又鲜少有这般缠绵缱绻的时候。天色依旧是晦暗的,行人撑着伞隐在雨雾中,细雨在天空中交织着,纠缠着,仿佛数株缠绕千年的藤蔓,在夜色渐近时,于昏暗的水中开出近乎妖娆的花。
我撑着伞徒步走在回行的路上,突然想起很久以前,也是如这般缠绵的雨天,那时的我们都还小,还是没心没肺没烦恼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年纪,就那样无所顾忌地撑着同一把伞,甚至毫不在意别人在旁的窃窃私语,以至于到后来的后来,这般的不在意竟成了引燃我们之间潜在危机的导火索。
我想,如果我们当初多一些敏感该多好,如果当时我们刻意保持一些距离该多好……那么,便不会有后来的形同陌路,做彼此那所谓“最熟悉的陌生人”了吧。
可是,“如果”到底是一个太过美好的词语。而太过美好的东西,又往往是缥缈的,抓不住的,就如虚空幻境一般,沉溺其中,便只会令自己陷入无尽的悔恨和遗憾中。
如果,如果……
如果从前的从前,我们从未相识便好,那样,自是不会同现今一般徒增伤心烦恼。
上晚自习时,茫然地对着教室雪白墙壁上挂着的钟表发了半天的呆。待回过神来时,笔下已是一片狼藉。我心中早已混乱,脑中不断闪现的是书店偶遇的那一幕,又想起那双清澈如水的眸子里,相逢时闪过的尴尬与诧异。我习惯性地抬头望着前方,想象着在同样的三堵墙后,那一抹伏在案上奋笔疾书的身影,仿佛浮云,遥不可及。我时常会问自己,明明只是三堵墙而已,可是为何,我却觉得像三道岭般无法逾越?
我们相识的时间,不算长,却也不短,从初二至今,粗略算起来,也有三年多了吧。这三年的时间,足以发生许多故事,也足以让原本形影不离的两人渐渐步向分离。三年里,发生了许多事,比如我们考进了同一所高中,比如我们分到了同一个班,又比如文理分科时,我转到了文科班,整日与繁冗的文字和寂寞为伴。
后来的我想起当初时,只觉得我们太过幼稚,道行未深,以至于都不明白流言蜚语的威力。所谓的“柔软的舌头可以折断人的骨头”也就是如此了吧。虽未折骨,却伤情。
现在的我,还是觉得,离开了曾经,这日子,就变得越发的无趣与空虚了。我整日辗转至政史地的硝烟战场,也难以找到可以填补我空虚的地方。唯余满心惆怅,日日如此。
暑假的时候,我曾特地回过一趟绛河。
我那时也曾满心欢喜地以为能够再次目睹它的美丽,我也曾以为还有机会重温那些美好的记忆。可是——可是,当我回到那里时,已是满目疮痍。那条河,竟是慢慢枯涸了。
而那些关于我们之间情谊的见证,也自然而然消失了。
曾经以为的最好朋友,曾经认为的天长地久,也终是随那河的干涸而烟消云散了。
走到如今,竟是人非,物也非了。
只是在午夜梦回的时候,会忽然的觉得不甘心。不甘心独自一人行路,不甘心曾经以为的“最好”就此失去。说到底,所有的不甘心恐怕也只是暂时的“不习惯”而已。
我想,时光如水,总会有那么一日,曾以为刻骨铭心的痕迹会在时光浪潮的冲刷下慢慢淡去。也许后来再后来,念起那段往昔时,留下的,也惟有惋惜罢了。
是的,惋惜。盛夏时,再也看不见碧波水草因风拂过慢慢漾起,再也不见绛河边清澈如水的少年。再也不见……那时少年。
再也不见。
[编辑:孟广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