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不同施肥措施对双季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水解酶活性的影响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qeed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施肥是改善土壤质量、提高土壤肥力和影响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关键措施。为了探明南方双季稻区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稻田土壤活性有机碳组分和水解酶活性的变化特征,本研究以34年大田定位试验为平台,设置化肥(MF)、秸秆还田+化肥(RF)、30%有机肥+70%化肥(OM)3个处理,并以无肥处理为对照(CK),分析了长期不同施肥处理下双季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活性有机碳组分、有机碳水解酶活性及其相关性。结果表明:MF、RF和OM处理增加了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分别比CK增加4.5%、22.4%和53.5%。与MF和CK
其他文献
为了解决源库关系不协调而限制花生产量提高的问题,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山花9号'花生为试验材料,设置花后10、20、30d3个喷施时期,以不喷施处理为对照,探讨不同时期喷施乙烯
本文主要从人的“情感”视角出发,以人对城市水系的心理、行为特点及人、水间情感联系作为研究对象,对建立能够促进人、水、城市和谐的现代城市水系的理论进行初步性的探寻和研
基于InVEST模型、游憩机会谱、因子分析、冷热点分析、SOFM神经网络和地形起伏度等方法,评估福州市6项生态系统服务,分析不同生态系统服务之间的权衡与协同,并阐明区域的主导
黄土丘陵区旱地小麦籽粒干物质积累的准确模拟可为调控小麦生产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持.本研究利用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1971-2017年的气象资料和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凤翔镇安家沟村
土壤细菌多样性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功能的关键因子,森林演替是影响其动态变化的重要因素。研究云南松林不同演替阶段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的变化规律,有助于深入理解森林生态系统恢复过程的驱动机制。本研究以云南省永仁县皆伐后形成的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和常绿阔叶林为对象,基于Illumina H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森林演替过程中土壤细菌群落组成、结构、多样性及其影响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细菌的种
为了探索基于高光谱和数字图像技术的受渍冬小麦SPAD最优监测方法,本研究基于排灌可控的微区试验,通过分析常用的15个高光谱特征指数和14个数字图像特征指数与受渍冬小麦叶绿
以陕北山地7年生'寒富'苹果树为试验材料,设置3个灌水水平[高水(W1,85% ~100%θr,θf为田间持水量)、中水(W2,70%~85%θf)、低水(W3,55%~70%θf)]和3个施氮水平[高氮(N1,600 kg·hm-2)
解析资源生态效率演变特征和分异格局,可为我国实现资源再生利用区域均衡发展和提高生态利用效率水平提供参考.本研究以26个省(市、区)的资源再生利用面板为对象,采用超效率D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逐渐加快,城市的建设发展表现在城市人口不断增多、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城市居民经济收入不断提升等方面,而公共设施作为城市文化的重要组成
稻田磷肥的“旱重水轻”施肥策略是有效提高磷素利用率、减少磷素流失的有效技术途径,但稻季不施磷对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监测了苏州和宜兴两块长期定位试验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