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留还是不留

来源 :家庭医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ngyin_wang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指导专家: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谭先杰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妇产科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李 力
  整 理:西 捷
  子宫肌瘤是女性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由于它对女性孕育和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且不能排除恶变的可能,患者对其仍应保持高度警惕,留心观察,并在必要的时候采取手术。至于采取何种手术方式,子宫是否保留,需要患者在医生指导下根据自身情况综合考虑选择。
  子宫肌瘤常见于30~50岁妇女,20岁以下少见。因肌瘤多无或很少有症状,临床报道的发病率远低于肌瘤实际发病率。随着B型超声的普及和技术的提高,肌瘤发现的几率有增高的趋势。子宫肌瘤的确切病因尚不明了,种种迹象表明,它的发生可能与体内的激素水平相关。
  定期体检可早发现
  很多女性在做常规妇科检查时发现子宫肌瘤,觉得非常诧异,自己身体并无任何不适,为何却患有子宫肌瘤?
  原来,子宫肌瘤有无症状以及症状的轻重,与它的生长部位和大小有关,尤其是生长部位。位于子宫外表面的浆膜下子宫肌瘤,在腹腔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即使长得很大有时也没有症状;而位于子宫内表面的黏膜下子宫肌瘤,由于它影响子宫内膜的功能,即使很小也可出现不规则阴道出血。
  一般而言,子宫肌瘤可以有以下症状(具体到每位患者,则可能表现为其中一种或数种症状)——
  (1)阴道出血:这是子宫肌瘤最常见的症状。位于子宫外表面的浆膜下子宫肌瘤多无阴道出血。肌壁间肌瘤较大时,可影响子宫的收缩,或使子宫内膜面积增大而使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位于宫腔内的黏膜下肌瘤,则常常有不规则阴道出血、月经淋漓不尽等。当然,引起阴道出血的原因很多,需要提醒患者的是,如果出现这一症状,不要自认为是由于劳累或是闹更年期而不重视。
  (2)盆腔包块:很多时候是在偶然的情况下(如洗澡或性生活)或在妇科检查时发现。当肌瘤过大或患者体型偏瘦时,可在下腹部摸到较硬的实性包块,尤其是早晨排尿前更容易摸到。有些肥胖患者不一定能摸到瘤子,但会发现腰围增大,(有时中老年人会想当然地认为是发福)。育龄期的女性,如果发现盆腔包块,最需要考虑的不是子宫肌瘤,而是首先要排除是否怀孕了。
  (3)压迫症状:子宫肌瘤可以压迫邻近的器官而产生症状。同样由于生长部位及大小的不同,产生的症状也有差异。肌瘤向前可压迫膀胱,引起尿频、尿急,甚至排不出尿(称为尿潴留);如肌瘤生长在子宫后壁,可向后压迫直肠引起腹泻或便秘;发生在子宫两侧的阔韧带中的肌瘤可压迫输尿管、髂内外静脉和神经,从而发生输尿管梗阻、肾盂积水、下肢浮肿或疼痛。
  (4)不孕:位于子宫壁的小肌瘤或者浆膜下肌瘤一般不会影响妊娠,但有的肌瘤会改变子宫腔形态,或者阻碍受精卵的着床,或者长在子宫角处,压迫输卵管进入子宫的开口而妨碍精子进入输卵管,均可造成不孕。
  (5)腹痛:子宫肌瘤一般很少引起腹痛,但如果肌瘤过大压迫盆腔的神经,或肌瘤因急性缺血而发生红色变性,或带蒂的浆膜下子宫肌瘤发生扭转时,可引起剧烈腹痛。
  (6)白带增多:多见于位于子宫腔的黏膜下肌瘤。当肌瘤脱出子宫颈口或阴道口时,其表面会溃疡坏死,出现白带增多,如果合并感染,可有脓性白带。肌壁间肌瘤如果体积较大,可使宫腔面积增大,子宫内膜分泌增加而且盆腔充血,也可引起白带增多。
  (7)循环系统症状:长期月经过多,可造成继发性贫血,贫血严重者可有贫血性心脏病。
  上述症状通常是需要治疗的信号,如果女性朋友出现上述症状,需要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实际上,对于定期体检的女性,子宫肌瘤很容易被超声检查发现。因此,建议女性朋友定期接受妇科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治疗方案需综合考虑
  子宫肌瘤让人放心的地方就是它本质上是良性的,恶变的可能性相对很小,约为0.47%,而且恶变者多有征兆,这也是为什么医生对一些患者建议观察的主要原因。事实上,对于没有症状(比如月经过多、疼痛、排尿困难等)、小的肌瘤(比如在常规体检中通过超声检查发现的直径2~3厘米、或者更小的肌瘤),一般建议观察,定期复查即可(每3~6个月做1次B超或盆腔检查)。患者大可不必为这样小的肌瘤惊慌失措。
  但如果患者有以下情况,则需要考虑治疗:
  (1)单个肌瘤直径超过5厘米,或子宫总体积超过怀孕子宫2~3个月大小。
  (2)尽管肌瘤不大,没有超过前述标准,但由于位置特殊,引起症状者。如:肌瘤长在子宫下段和子宫颈(宫颈肌瘤),引起尿频、尿急或者排尿困难者;肌瘤压迫直肠引起便秘或腹泻者;长在子宫腔内(黏膜下肌瘤)引起月经过多、甚至贫血者。
  (3)多次流产或者不孕,怀疑子宫肌瘤为主要原因者。
  (4)有提示子宫肌瘤恶变的征兆。如:绝经后先前存在的子宫肌瘤不缩小反而增大;定期复查的患者,近期内子宫肌瘤突然迅速增大;超声检查提示肌瘤血运极其丰富等。
  子宫肌瘤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肌瘤大小来确定,包括手术、药物和其他方法。
  (1)刮宫术。如果子宫肌瘤合并有月经不规则,应行诊断性刮宫术,既可排除子宫内膜的病变,对子宫肌瘤引起的出血也有暂时治疗效果。
  (2)肌瘤剔除术。即从子宫上将瘤剜下来,保留子宫。这种手术适合于年轻患者和需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位于子宫腔的黏膜下肌瘤如果已脱出于宫颈口外,可从阴道将肌瘤拧除。肌瘤剔除术后有复发的可能,对于需要怀孕的妇女,还有一些特殊的注意(见后文)。
  (3)全子宫或部分子宫切除术。这是治疗子宫肌瘤最传统方法,也就是连同肌瘤一起将子宫切除。如今,由于观念的改变和女性对自身的重视,通过切除子宫来治疗子宫肌瘤越来越慎重。
  (4)子宫动脉栓塞。在血管造影技术的帮助下,通过股动脉插入特殊导管,并在血管造影的指引下,将导管选择性地放入双侧子宫动脉,用特殊的药物或者器械堵住血管,以阻断子宫肌瘤的血供,从而使子宫肌瘤坏死或缩小。   (5)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HIFU是将体外的低能量超声波,经超声聚焦作用准确聚焦于靶组织,使能量得到数千倍放大,产生瞬间高温(65~100℃) 和空化效应,令肿瘤凝固性坏死,空化效应使细胞膜、核膜破裂,失去扩散能力,从而达到破坏病变的目的。
  (6)性激素治疗。对于体积较大或位置特殊的肌瘤(如宫颈肌瘤和阔韧带肌瘤)或有贫血的患者,可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治疗,降低雌激素水平,使肌瘤缩小并且闭经,达到改善患者贫血和降低手术难度的目的。
  如此多的方法,没有最好,合适就好。需要医生综合考虑,解释各自利弊并给予患者倾向性建议,最后由患者作出决定。
  子宫切不切,40岁为界
  在上述种种治疗方案中,手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手段,效果非常明显。手术治疗的方式分为两种:(1)完全切除子宫;(2)只切除肌瘤而保留子宫。那么,什么情况下需切除子宫,什么情况下可保留子宫呢?
  早先认为,子宫上都长瘤了,当然应该切除它,保命要紧,哪里还顾得上什么繁衍后代。后来发现,子宫肌瘤是良性的,对于尚未生育的年轻女性,切除子宫是残酷的。英国妇科手术大师邦尼提出:“为了一打纯属良性的肌瘤而切除女性的子宫,无疑是一次外科手术的彻底失败。”于是医界开始探索子宫肌瘤剔除术(即只切除肌瘤而保留子宫)。
  一般教科书上提出:对于35岁以下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以行子宫肌瘤剔除术。但目前大龄生育者越来越多,35岁的界限似乎太低,我们在临床中多以40岁为界。临床上经常有45岁左右还要求行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针对这样的情况,目前的建议是:对40岁以下的患者,如果子宫肌瘤不能保守治疗而需要手术,可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对于40岁以上的患者,则最好行子宫切除术。当然,如果强烈要求保留子宫,也可进行肌瘤剔除。有很多女性即使不再考虑生育,也不愿切除子宫,认为切除子宫后就不能做女人了,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对于要求行肌瘤剔除术的患者,有一些“丑话”需要说在前面:
  (1)剔除后肌瘤可能复发,若干年后可能再次手术;(2)如果肌瘤过多或位置特殊,术中出血很多,有时为了抢救,有可能不得已而改行子宫切除;(3)对有恶变可能的肌瘤,如果剔除后的病理切片检查证实为恶性,还需要二次手术,行子宫切除或更大范围的切除;(4)子宫肌瘤剔除与妊娠的问题,比较复杂。
  腹腔镜剔除术,不是人人都能做
  腹腔镜手术是一种目前很流行的手术方法,它是通过在腹部做3~4个小切口(每个切口长约1厘米),借助特殊的摄像系统(相当于能够进入腹腔的眼睛)和一套特殊器械(相当于能够通过小孔进入腹腔的手指)来完成手术。它的优点是术后恢复快、腹部几乎不留疤痕,术后腹腔粘连轻微。目前,通过腹腔镜来剔除子宫肌瘤是妇科进行最多的手术之一,那么,哪些子宫肌瘤适合腹腔镜剔除,哪些不适合呢?
  腹腔镜对操作者的技术要求很高。当然,对于绝顶的腹腔镜高手或者“狂人”来说,几乎没有什么肌瘤不能通过腹腔镜来剔除,但这种人毕竟不多,大多数患者面对的仍是一些普通的妇科医生。因此,患者在和医生讨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的时候需要考虑以下情况:
  1.肌瘤是一个(单发肌瘤)还是多个(多发肌瘤)?相对来说,单发肌瘤比较适合用腹腔镜来剔除,而多发肌瘤,特别是子宫肌瘤很多、而且每个都不小的时候,用腹腔镜剔除就比较困难。主要表现在剔除后要通过腹腔镜缝合子宫表面的伤口难度较大,会导致患者出血较多,甚至发生休克。
  2.是肌壁间肌瘤、浆膜下肌瘤还是黏膜下肌瘤?打个比方,将子宫比作一间独立的屋子,如果肌瘤的大部分或全部位于屋的里墙,称为黏膜下肌瘤;如果肌瘤的大部分位于屋的外墙,则称为浆膜下肌瘤;如果肌瘤位于墙中间,就成为肌壁间肌瘤。从腹腔镜的角度看,能够看到的是子宫的外表面。因此,浆膜下肌瘤用腹腔镜剔除最为容易,其次是一定大小的肌壁间肌瘤(太小了藏在中间看不到),小的黏膜下肌瘤通过腹腔镜剔除就比较困难,当然,可以用宫腔镜来剔除。
  3.肌瘤是位于子宫的顶部(学名为宫底)、前壁、下段还是后壁?对于位于宫底和前壁(相当于屋顶和前面)的肌瘤,腹腔镜手术要容易一些;而对于下段和后壁的肌瘤(相当于地基和后墙),腹腔镜剔除没有困难,但同样是缝合比较困难。
  4.术后患者是否需要生育?如果需要生育,对较大的、或者多发的子宫肌瘤行腹腔镜剔除需要权衡。有两个原因:
  首先,腹腔镜手术对缝合的技术要求是最高的,总体而言,它缝合的牢固性不如开腹(绝顶高手会不赞同,所以说是总体而言)。而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如果妊娠,随着子宫不断增大,缝合处就是一个薄弱部位,出现子宫破裂的危险就更大。
  其次,对于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怀孕的女性,一般都需要剖宫产,到时候还需要在腹部切个10厘米以上的口子,腹腔镜手术后腹部不留疤痕的成果将被破坏殆尽。因此,对术后需要生育的、子宫肌瘤为多个的女性,开腹剔除也许更为安全,追求腹部暂时没有疤痕并不值得。
  5.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哪一种剔除肌瘤更干净?这个不能一概而论,但总体来说,腹腔镜手术的一个弱点就是手术中医生缺乏直接触觉,因为他握着的是半米长的手术器械一端。在开腹手术中,医生可以通过手的触摸来发现藏于子宫肌壁间的小肌瘤,而在腹腔镜手术中要发现这种肌瘤就很困难。这也是为什么多发子宫肌瘤用腹腔镜剔除相对困难的原因之一。
  说了这么多,也绝非是要否定用腹腔镜来剔除子宫肌瘤。只有选择合适的方式,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其他文献
不久前,一家原本默默无闻的药企,在其申请上市的过程中却引发了一场巨大的民间反对潮——这就是归真堂“活熊取胆”事件。  “活熊取胆”的残忍,不但激起了动物保护主义者和很多普通人的愤怒,更引发了人们对中医药发展的担忧。用药治病,难道真的得残害动物吗?在谋求人与自然和谐的今天,以残忍的方式从活物身体上获取药材,已经显得十分的不合时宜。那么,传统中医药走到今天,还有没有必要继续使用动物药材呢?以熊胆为代表
我今年80岁,1990年查出糖尿病,后又合并高血压。一直以运动、限制饮食和药物控制。目前血压基本控制在115~130/60~75;血糖一直控制在:空腹为6左右、餐后两小时为8左右。但近几个月空腹时接近7,餐后两小时为9~10,糖化血红蛋白为6%~6.3%,其余功能均正常。我不想增加降糖药量,怕影响肝、肾功能,请问改用胰岛素治疗是否可行?  黑龙江 哈读者  哈读者:  从你提供的情况来看,你近几个
王正公全国名老中医,主任医师,擅长中医内科,曾任上海市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主任医师,上海中医学院、中医药研究院专家委员会委员,全国首批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指导老师。    王老认为,血虚肠燥便秘,一般病程长,病情复杂。患者多体质弱,兼有肝肾阴亏、肝阳偏亢等脏腑同病的情况。治疗应抓住血虚肠燥这个主要原因,用养血润肠法解除便秘。大便通润,则食欲增进,睡眠好转,脾胃内营血和津液慢慢得到恢复。即所
腰椎间盘突出症好发于中年阶段,本病外以“痹、伤”为因,“淤”贯穿其中,以“虚”为本,故可用腰舒汤对症治疗。该方尤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所引起的腰痛、下肢放射痛、下肢麻木症状,有明显镇痛、缓解下肢放射痛作用。如能配合针刺、推拿等治疗,则疗效更甚。  组方  桑寄生、狗脊、党参、当归、熟地黄、丹参、制川乌(先煎1小时)、川牛膝各10克,全蝎粉3克(装胶囊用药汁分3次吞服)。  功效  补肝肾、益气血、祛
我今年66岁,2006年上半年开始全身多部位关节及多处骨头疼痛。经X线片、核磁共振、验血、骨密度等检查确诊为骨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骨质疏松症,医生建议多食含钙丰富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虾皮等;适当运动多晒太阳;适当补充钙剂,选用密钙息。遵医嘱执行后测骨密度有所好转,其中骨密度指数由53.19增加到64.24,T值由-5.3增加到-4.3,Z值由-2.6增加到-1.7。请问:1.补钙剂是否需
宜养轩  栏目主持  王宜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食疗营养部主任,资深营养师,食品营养学专家,中国烹饪协会营养美食委员会理事,西餐委员会营养顾问。曾担任中国国家乒乓球队出征雅典营养指导,法国博古斯世界金奖烹饪大赛中国国家代表队首席营养专家,中央电视台烹饪擂台赛首席营养评委,曾多次作为营养专家代表中国赴欧洲进行营养学术交流和指导。    春风起野菜香  主持人的话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饮食养
有调查显示,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生活节奏的加快,近年来甲亢患者越来越多。甲亢(全称叫甲状腺功能亢进),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引起的一种常见内分泌疾病,目前大多认为该病与自身免疫反应密切相关。  甲亢患者主要表现为多食、消瘦、怕热、多汗、心慌、易激动等,还可有不同程度的甲状腺肿大和眼突、手颤等,严重的可出现甲亢危象、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合理饮食是甲亢治疗的重要方面。饮食中有一种微量元素与甲亢息息相
尊严是人权的一种体现形式。现在社会发展进步了,观念也应随之改变。人死是自然规律,但死法可以按照本人生前遗嘱办理。  我认为每个人都有选择如何死去的自由。如果本人有清晰的表态,家属应尊重其意愿。  旧观念:好死不如赖活。  新观念:赖活不如好死。  我的心愿:尊严死。如果法律允许,安乐死更好。对本人和社会都有好处。
为什么会得白内障  白内障是中老年常见疾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视力减退,视物模糊。它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视觉功能,给其工作和生活都带来严重影响。  很多患者会问,到底什么是白内障?自己为什么会得这种病?据统计,我国约有400万~500万名白内障患者,且这一数字正以每年40万名的速度递增。但目前,白内障发生的确切病因尚不清楚,可能与年龄的老化、遗传因素、紫外线过度照射、过量饮酒吸烟、
近年来,我国“神医”辈出。从“养生神医”张悟本到“当代健康教母”马悦凌,从“排毒教父”林光常到“气功大师”王林,从“治癌神医”王学贵到“最牛违建”主人、自称出身中医世家、创立“奇经疗法”的“奇经堂主”张必清,他们所打的招牌,几乎都是“善治疑难杂症”。那么,什么是疑难杂症?为什么这些人会以此作为求名牟利的突破口呢?我们应如何对待疑难杂症?近日,本刊记者专访著名中医学者、科普专家、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