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抑制本国货币升值,美国实施了定量宽松政策,许多国家也纷纷进行了汇市干预,这种被许多人称做“货币战争”的局面将引发新一轮的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定量宽松预期将引发新一轮资产价格上涨,美元持续贬值将导致资源品价值重估,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飙涨正在向新兴经济体输入新一轮通胀压力。
此次货币危机的“震源”,是发达国家所谓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该政策的核心就是央行通过购买银行等金融机构持有的债券、票据等,把钱提供给这些金融机构,也就是向市场大规模注资。这是区别于传统货币政策的“非常规政策工具”,用以刺激经济增长。这一政策是典型的损人不利己,从长远来看,以邻为壑的结果是谁都讨不了好。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货币战争对我们直接影响在于,美元、日圆引发的低息套利货币将使“热钱”流入新兴经济体等高收益市场,从而推高这些经济体的股市、楼市,带来资产泡沫。
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加息、通胀、人民币升值或继续持续,大宗商品泡沫在所难免,而股市和楼市又将注入新的上涨动力。
淘金商品牛市
通胀来袭,股市、期市先知先觉,黄金进入“千三时代”,国际粮价大幅攀升,伦敦市场铜、锡等品种再创新高,美国原油价格强势震荡,资产价格或将上演一轮泡沫市。
未来,由于各国央行不愿很快停止向市场“撒钱”,对于中国和美国很可能出台支持性政策的预期,导致大宗商品基本面进一步收紧,而新兴市场的大宗商品需求将继续处于很高水平,因而,商品类资产仍有上涨空间。
从投资角度看,从商品市场的历史来看,农产品的上涨通常会相对滞后于对经济比较敏感的能源和金属。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后将会成倍提高农产品的消耗,生物能源也是农产品的另一需求大户。因此,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农产品也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今年俄罗斯粮食产量预计将下降超过30%,德国、加拿大、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澳大利亚等世界主要产粮区也因异常天气出现大幅减产。世界主要粮食产区减产,仅是今年国际粮价飙升的诱因,大量“非商业持仓者”进入农产品期货市场进行投机,才是今年国际粮价上涨背后的重要推手。
金价经过一轮急涨之后,往往会有一波快速回调,目前机构投资者正在持续减仓,普通投资者还需冷静,但金价短线存在调整需求不意味着黄金牛市的终结,相反中长线来看黄金牛市也许仍未结束。
有色金属、橡胶、白糖等品种连创新高,部分商品价格回归到经济危机前的水平。目前来看美元的偏弱走势依然对当前有色金属价格构成了较强支撑,从影响价格的因素来看,宏观面依然占据主导。
沪铜价格维持强势格局,创下64000元反弹以来新高,综合来看铜市场供应偏紧的基本面一直没有太大的改变,偏好的基本面与流动性相叠加,对铜价形成了支撑。国内铝市场在成本区间上调预期仍存、现货去库存仍在进行的背景下,铝价区间仍有望继续上移。
小金属方面。随着国家储备和产业整合推进,稀土、钨、锑将拥有更充分的定价权。同时,新能源汽车、太阳能、风能、变频空调、航空航天等,被誉为未来经济增长引擎的新经济,将拉动稀土、钨、铟、锗、钛等小金属下游呈爆发性增长。相关股票强势格局也将进一步延续。
蓝筹股还会涨,但不会长久
目前大盘蓝筹股已经接过了中小盘成长股的接力棒,这一现状相信不会很快改变。但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大盘蓝筹股只有交易性机会而无长期持有价值。此外,每轮股市从牛转熊时,大盘蓝筹股往往会是最后一波上涨。
大盘十一后突破盘局,资源类和大市值股票飙升,带领指数突破年线,周期股重现生机。其预期有如下三点:
首先是全球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强烈预期,是周期股反弹行情的契机。十一期间日本央行重启零利率政策,强化了市场对美联储出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美元贬值趋势也进一步强化,由此导致了全球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新一轮的暴涨,进而传导到股市相关品种上。
其次是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企稳并稳步上升,周期股反弹有实体经济基本面的支持。
第三,从周期股的估值水平看,之前它们在市场中处于估值洼地,这是周期股反弹的内在动力。
热钱涌入是本轮行情启动的关键之一,而随着市场赚钱效应的显现,受制于地产限购政策的投机资金也转而流入股市,从而推动了行情的发展。市场还将继续演绎二八风格,从估值的角度来看,虽然经历了上涨,但煤炭、银行相较于其他板块来说,估值仍然较低。
传统经验来看,加息对于股票市场并非好事。但大家应当记得2007年的大牛市中,初期的加息无法动摇股市上涨趋势。反而由于加息引来的热钱流入,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过剩局面,进而推动股市上涨。
本轮行情的龙头板块是资源,板块龙头则是广晟有色600259。至于稀土究竟价值几何,恐怕无人能说清楚,我觉得也没有必要。从市场的角度看,它只不过又是一个正在被吹大的泡沫,迟早会崩溃。但是,眼下资源股的龙头们筹码紧凑,无松动派发现象。资源股将是贯穿本轮行情的主线。
需要关注的两个时点:11月初美联储将公布实际量化的程度(如果比预期低,行情就要休息,高则再疯一阵),预计美元指数将在75附近震荡一番。而进一步行情的演绎取决于各国政府对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态度,G20的博弈结果是关键。如果很快达成一致,行情就缺乏了想象力,如果分歧巨大,行情将纵深发展,每一次大震荡将构成入场的机会。如果美元突破70的历史低点,将引发资源股再度疯狂。
建议投资者近期可配置高贝塔的周期性股票,关注抗通胀的龙头品种,暂时回避小盘股。行情并非二八转换,而应是全面上涨,热点是此起彼伏,交错前进。对于连续上涨一两年的基金重仓股要适度谨慎(主要指消费和医药),新兴产业的股票之后也将上台表演,而这两年表现不好的股票,都熬到了出头之日了。
操作的两个原则:多看看石油双熊,中石油和中石化还没冲上年线之前,大盘没有深跌的可能性;只要上证指数还在2700点-2750点这个平台之上,就中线做多。
楼市没什么看头
楼市“二次调控”才刚刚开始,央行又宣布加息,住建部翌日发出通知,上调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比于之前的限贷、限购等严厉的行政调控,这一次,直接从楼市的资金链入手,货币政策一发千钧,几乎所有涉及房地产交易的环节都将受影响。
延续上期本栏目对于楼市的判断,此次调控意味着政府对于压制房价的决心不比以往,接下来投资性购房应当格外谨慎。
此次加息相比并非仅针对特定针对楼市,但在前有房地产新政、后有房产税出台之际,加息对购房者、开发商都会增加压力。此外,从2007年的经验来看,加息初期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打压并不会太大,但相比房地产市场,当前的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显得更有吸引力。也因此,资金从楼市流出趋势可能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出现。
一句话,楼市目前还不是介入时机,如果有多套投资性购房,不如在楼价尚未下降前部分卖出。
此次货币危机的“震源”,是发达国家所谓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该政策的核心就是央行通过购买银行等金融机构持有的债券、票据等,把钱提供给这些金融机构,也就是向市场大规模注资。这是区别于传统货币政策的“非常规政策工具”,用以刺激经济增长。这一政策是典型的损人不利己,从长远来看,以邻为壑的结果是谁都讨不了好。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货币战争对我们直接影响在于,美元、日圆引发的低息套利货币将使“热钱”流入新兴经济体等高收益市场,从而推高这些经济体的股市、楼市,带来资产泡沫。
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加息、通胀、人民币升值或继续持续,大宗商品泡沫在所难免,而股市和楼市又将注入新的上涨动力。
淘金商品牛市
通胀来袭,股市、期市先知先觉,黄金进入“千三时代”,国际粮价大幅攀升,伦敦市场铜、锡等品种再创新高,美国原油价格强势震荡,资产价格或将上演一轮泡沫市。
未来,由于各国央行不愿很快停止向市场“撒钱”,对于中国和美国很可能出台支持性政策的预期,导致大宗商品基本面进一步收紧,而新兴市场的大宗商品需求将继续处于很高水平,因而,商品类资产仍有上涨空间。
从投资角度看,从商品市场的历史来看,农产品的上涨通常会相对滞后于对经济比较敏感的能源和金属。尤其是新兴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后将会成倍提高农产品的消耗,生物能源也是农产品的另一需求大户。因此,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农产品也将迎来又一个春天。
今年俄罗斯粮食产量预计将下降超过30%,德国、加拿大、乌克兰、哈萨克斯坦和澳大利亚等世界主要产粮区也因异常天气出现大幅减产。世界主要粮食产区减产,仅是今年国际粮价飙升的诱因,大量“非商业持仓者”进入农产品期货市场进行投机,才是今年国际粮价上涨背后的重要推手。
金价经过一轮急涨之后,往往会有一波快速回调,目前机构投资者正在持续减仓,普通投资者还需冷静,但金价短线存在调整需求不意味着黄金牛市的终结,相反中长线来看黄金牛市也许仍未结束。
有色金属、橡胶、白糖等品种连创新高,部分商品价格回归到经济危机前的水平。目前来看美元的偏弱走势依然对当前有色金属价格构成了较强支撑,从影响价格的因素来看,宏观面依然占据主导。
沪铜价格维持强势格局,创下64000元反弹以来新高,综合来看铜市场供应偏紧的基本面一直没有太大的改变,偏好的基本面与流动性相叠加,对铜价形成了支撑。国内铝市场在成本区间上调预期仍存、现货去库存仍在进行的背景下,铝价区间仍有望继续上移。
小金属方面。随着国家储备和产业整合推进,稀土、钨、锑将拥有更充分的定价权。同时,新能源汽车、太阳能、风能、变频空调、航空航天等,被誉为未来经济增长引擎的新经济,将拉动稀土、钨、铟、锗、钛等小金属下游呈爆发性增长。相关股票强势格局也将进一步延续。
蓝筹股还会涨,但不会长久
目前大盘蓝筹股已经接过了中小盘成长股的接力棒,这一现状相信不会很快改变。但投资者需要注意的是,大盘蓝筹股只有交易性机会而无长期持有价值。此外,每轮股市从牛转熊时,大盘蓝筹股往往会是最后一波上涨。
大盘十一后突破盘局,资源类和大市值股票飙升,带领指数突破年线,周期股重现生机。其预期有如下三点:
首先是全球新一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强烈预期,是周期股反弹行情的契机。十一期间日本央行重启零利率政策,强化了市场对美联储出台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预期。美元贬值趋势也进一步强化,由此导致了全球大宗商品期货价格新一轮的暴涨,进而传导到股市相关品种上。
其次是国内宏观经济形势企稳并稳步上升,周期股反弹有实体经济基本面的支持。
第三,从周期股的估值水平看,之前它们在市场中处于估值洼地,这是周期股反弹的内在动力。
热钱涌入是本轮行情启动的关键之一,而随着市场赚钱效应的显现,受制于地产限购政策的投机资金也转而流入股市,从而推动了行情的发展。市场还将继续演绎二八风格,从估值的角度来看,虽然经历了上涨,但煤炭、银行相较于其他板块来说,估值仍然较低。
传统经验来看,加息对于股票市场并非好事。但大家应当记得2007年的大牛市中,初期的加息无法动摇股市上涨趋势。反而由于加息引来的热钱流入,进一步加剧了流动性过剩局面,进而推动股市上涨。
本轮行情的龙头板块是资源,板块龙头则是广晟有色600259。至于稀土究竟价值几何,恐怕无人能说清楚,我觉得也没有必要。从市场的角度看,它只不过又是一个正在被吹大的泡沫,迟早会崩溃。但是,眼下资源股的龙头们筹码紧凑,无松动派发现象。资源股将是贯穿本轮行情的主线。
需要关注的两个时点:11月初美联储将公布实际量化的程度(如果比预期低,行情就要休息,高则再疯一阵),预计美元指数将在75附近震荡一番。而进一步行情的演绎取决于各国政府对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态度,G20的博弈结果是关键。如果很快达成一致,行情就缺乏了想象力,如果分歧巨大,行情将纵深发展,每一次大震荡将构成入场的机会。如果美元突破70的历史低点,将引发资源股再度疯狂。
建议投资者近期可配置高贝塔的周期性股票,关注抗通胀的龙头品种,暂时回避小盘股。行情并非二八转换,而应是全面上涨,热点是此起彼伏,交错前进。对于连续上涨一两年的基金重仓股要适度谨慎(主要指消费和医药),新兴产业的股票之后也将上台表演,而这两年表现不好的股票,都熬到了出头之日了。
操作的两个原则:多看看石油双熊,中石油和中石化还没冲上年线之前,大盘没有深跌的可能性;只要上证指数还在2700点-2750点这个平台之上,就中线做多。
楼市没什么看头
楼市“二次调控”才刚刚开始,央行又宣布加息,住建部翌日发出通知,上调住房公积金存贷款利率。相比于之前的限贷、限购等严厉的行政调控,这一次,直接从楼市的资金链入手,货币政策一发千钧,几乎所有涉及房地产交易的环节都将受影响。
延续上期本栏目对于楼市的判断,此次调控意味着政府对于压制房价的决心不比以往,接下来投资性购房应当格外谨慎。
此次加息相比并非仅针对特定针对楼市,但在前有房地产新政、后有房产税出台之际,加息对购房者、开发商都会增加压力。此外,从2007年的经验来看,加息初期对于房地产市场的打压并不会太大,但相比房地产市场,当前的股市和大宗商品市场显得更有吸引力。也因此,资金从楼市流出趋势可能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持续出现。
一句话,楼市目前还不是介入时机,如果有多套投资性购房,不如在楼价尚未下降前部分卖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