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鳌之变

来源 :世界知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YF2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亚洲成为世界重心,美国重返亚洲等背景下,即将于4月1日~3日在海南博鳌举行的博鳌亚洲论坛(以下简称博鳌)2012年会格外引人注目。长时间关注一件事情,总会发现一些有趣的变化。从2001年成立至今,博鳌已有11年坛龄,的确有了不少变化。
  近日,有幸拜访设在北京的博鳌秘书处,发现博鳌的标志与以前不一样了。总体上,标志仍然是一个地球。但此球非彼球。过去,地球里只有亚洲板块,没有其他地区,是“从亚洲看亚洲”。现在,地球里有整个世界,亚洲居其中,是“从世界看亚洲”。新标志是从中间的亚欧大陆,往下经过东南亚的群岛,一直到大洋洲,两侧是南北美洲和非洲。这样一幅地图,整体形似一只肩宽臂阔、侧生两翼、拖着长尾巴的大鸟。
  看着这只大鸟,忽然想起庄子的逍遥游: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的确,博鳌变得更世界化了。博鳌理事会也由于任期原因而有所变动。已经卸任的首任理事长——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是博鳌论坛的发起人。也许,多数中国人并不知道拉莫斯在菲律宾干了什么,但却知道他与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等人,促成了博鳌论坛。这使拉莫斯成为地区级的政治家。
  现任理事长是日本前首相福田康夫。去年,福田康夫在博鳌论坛参观“博鳌十年图片展”,在留言簿上用中文写下“包容发展·不分国界”的留言。(该年年会的主题为“包容性发展:共同议题和全新挑战”)
  曾长期负责中国经济事务的前副总理曾培炎担任副理事长。曾培炎提到博鳌走过十年形成了两大特色:一是政府的高规格参与,这是博鳌亚洲论坛有别于其他非政府组织(NGO)的一大特色;二是企业界的积极参与,这使得博鳌亚洲论坛有别于亚太经合组织等政府色彩浓厚的国际会议,成为企业家们启迪智慧、激荡思想的重要场合。十年来,博鳌亚洲论坛已形成自己独特的定位和风格,不断为亚洲经济合作和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实实在在的贡献。未来十年,曾培炎认为,论坛仍将一如既往地以亚洲为立足点,将寻求共赢作为探讨的主题。与此同时,包括中国、印度等亚洲国家在内的新兴经济体正成为世界经济中迅速上升的重要力量。论坛将加大对新兴经济体发展道路、相互合作、未来前景等问题的研究。
  值得注意的是,前一届理事会没有欧美主要国家的前政要,现任理事则出现了美国前财长亨利·保尔森,以及法国前总理拉法兰。
  保尔森在接受采访时说,“很有意思的是,博鳌论坛是我从财长的位置卸任之后加入的第一个组织,我对像博鳌论坛这样的非盈利性组织非常感兴趣。我参加了很多理事会,过去的20年当中,中美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我希望能够在中美关系方面继续做出贡献,因此我加入了博鳌论坛理事会。”
  拉法兰则在一定程度上促成博鳌从亚洲走向世界。2011年11月22日到24日,由博鳌亚洲论坛主办的2011国际资本会议,在法国经济财政和工业部的会议中心举行。
  而对于中国人来说,最突出的变化,应该是中国商务部原副部长龙永图先生成功引领博鳌近10年后,将接力棒交给了中国原驻美大使周文重。2011年会是周大使的博鳌首秀。4月14日,周文重对话美国前财长保尔森,为论坛预热。媒体记下了他的发言,“参会代表不局限于亚洲,讨论的议题不局限于亚洲,但宗旨只有一个——‘为了亚洲’”。他要让博鳌成为“全球讨论亚洲和新兴经济体问题的首选平台”。
  变化也集中反映在博鳌年会的主题上。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的五年,博鳌年会一直强调亚洲与世界:2011年,包容性发展:共同议程与全新挑战。2010年,绿色复苏:亚洲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选择。2009年,经济危机与亚洲:挑战与展望。2008年,绿色亚洲:在变革中实现共赢。2007年,亚洲制胜全球经济:创新与可持续发展。而2012年会的题目则突出世界与亚洲,即“变革世界中的亚洲:迈向健康与可持续发展。
  由此可见,博鳌亚洲论坛正变得“更世界”,但宗旨没变,依然是“为了亚洲”。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