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将于2009年5月底在武汉举办眼眶肿瘤和眼内肿瘤现代诊断和治疗新进展学习班,为期5天。授课内容:眼科临床医师经常面临的眼眶病和相关知识,包括如何正确分析眼部CT、超声和MRI图片;眼眶肿瘤、眼内肿瘤诊断和治疗方法及最新进展;眼眶骨折诊断和治疗;与眼眶病相关的眼部整形手术;眼眶肿瘤病理诊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武警总医院眼眶病研究所将于2009年5月底在武汉举办眼眶肿瘤和眼内肿瘤现代诊断和治疗新进展学习班,为期5天。授课内容:眼科临床医师经常面临的眼眶病和相关知识,包括如何正确分析眼部CT、超声和MRI图片;眼眶肿瘤、眼内肿瘤诊断和治疗方法及最新进展;眼眶骨折诊断和治疗;与眼眶病相关的眼部整形手术;眼眶肿瘤病理诊断;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慢性高眼压SD大鼠在不同眼压下视网膜小胶质细胞CD11b表达情况及视网膜损害程度与小胶质细胞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实验研究.采用532-激光建立SD大鼠慢性高眼压模型,对大鼠前房角进行90~110个点的光凝固,分别在光凝后2周、1…2 3 5及6个月测量大鼠眼压,在相应的时间点,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大鼠视网膜小胶质细胞膜表面抗原CD11b表达阳性率.四甲基葡聚糖罗丹明标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眼压测量值是诊治青光眼的基本数据.近年来的研究结果 表明Goldmann压平眼压计等多种眼压计的测量值与中央角膜厚度(CCT)相关.由于人群中CCT个体差异明显,因此测量CCT对于了解患者实际眼压水平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最新研究结果 显示薄角膜是高眼压症发展成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独立危险因素,但薄角膜是否为发生青光眼性损伤的危险因素之一尚在争论中.有学者认为CCT的测量应当成为诊治青光眼的常规检
目的 研究高氧诱导小鼠视网膜病变模型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EDF)的表达和意义,并探讨两者在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对照实验研究.对新生C57BL-6N系小鼠给予高氧后,置相对低氧环境中饲养,诱导产生视网膜新生血管.在小鼠生后第12、14及17天摘除眼球,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印迹法及荧光素灌注造影,分别检测不同时间点全视网膜新生血管组织对VEGF
患者女性,54岁.患精神分裂症21年,服用氯氮平21年,剂量50~600 mg/d.因咽痛、发热,拒绝进食1.5 d,双眼视物不清3年,且逐渐加重半年,由家人陪同就诊.咽部检查:扁桃体充血,肿胀,Ⅱ度肿大,可见白色脓点.腋温38.6℃.诊断:急性扁桃体炎.眼部检查:国际标准视力表查视力,裸眼视力:右眼0.4,左眼0.2;矫正视力:右眼0.6,左眼0.5.非接触式眼压计测眼压:右眼18 mm Hg(
世界眼科学术大会暨中华医学会第13届全国眼科学术大会于2008年6月27日至7月2日在我国香港召开. 本次大会是由国际眼科理事会、亚洲太平洋地区眼科学会、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及香港眼科学会联合主办的规模较大的全球眼科盛会,这也是首次在我国举行的世界眼科大会。
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与中华医学会中华眼科杂志共同主办的“2008年全国神经眼科学临床与基础新进展学习班”于2008年11月15至17日在北京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的100余位眼科医师参加了学习。本次学习班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钟勇主持,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黎晓新、天津眼科医院赵堪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同仁眼科中心王宁利、宋维贤、张晓君、姜利斌、王怀洲及施
由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主办、厦门大学眼科研究所与附属厦门眼科中心以及厦门市医学会共同承办的第十届全国角膜及眼表疾病学术大会,于2008年10月23至26日在福建省厦门市隆重召开。
目的 探讨毒性前节综合征(TASS)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 本研究为系列病例研究,回顾性分析8例TASS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7例为白内障术后、1例为角膜穿通伤术后病例.发病原因:3例因手术器械碘伏浸泡后未冲洗干净而发生,2例因白内障术中灌注液误用蒸馏水而发生,2例因术毕时结膜下注药反流进入前房而发牛,1例因术后前房注药误用注射用水配制而发生.发病时间:3例在手术中发病,5例在
铊为高毒性重金属,发生急性中毒者极为罕见,但致残、致死率较高,及早诊断和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生命极为重要.铊中毒的典型临床特征为胃肠炎、多发性神经病及脱发三联症.大剂量铊中毒后,约有1/4的患者出现视力损害;多次小剂量铊中毒者,几乎都会出现视力损害,主要表现为视力下降、中心视野缺损。